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心电图ST段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阻塞的关系.方法:对48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42例右冠状动脉阻塞者,ST段抬高Ⅲ>Ⅱ,压低aVL>Ⅰ;6例右回旋支阻塞者,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ST段抬高Ⅰ>aVL,压低Ⅱ>Ⅲ,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ST段压低aVL>Ⅰ,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V4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0.5,ST段抬高Ⅰ>aVL,ST段压低Ⅱ>Ⅲ是诊断左回旋支阻塞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作者:宋必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氨茶碱中毒的原因.方法:分析小儿氨茶碱中毒的剂量.结果:22例患儿均治愈.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以防中毒.
作者:赵青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糠尿病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愈后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肝脓肿.了解并掌握糖尿病并发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做到及时诊断与正确治疗,现对我科1996年~2002年住院治疗的39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张宝成;温晨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研究液氮冷冻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液氮冷冻棉签接触法治疗各型宫颈糜烂97例.结果:痊愈69例(71.13%),显效19例(19.59%),有效9例(9.28%),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液氮冷冻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单,疗效明显.
作者:闫晓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卡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渗出液的疗效.方法:在胸腔或腹腔穿刺,抽放适量胸水或腹水后注射卡铂200mg+生理盐水40 ml于胸或腹腔内,多次更换体位,一周后再注射一次.结果:显效率66.67%(12/18),有效率94.44%(17/18),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争取时间接受放化疗,延长生存时间,副作用少.结论:小剂量卡铂腔内注射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伴发胸水或腹水后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麻日虎;李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科于1997年~2003年应用膝关节外固定加压融合器行高位胫骨截骨术(HTO) 治疗伴有膝内翻畸形的骨性关节炎10例10膝,并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9个月.术后结果,股胫角(FTA)由术前平均184.7°矫正到平均170.3°,评分由术前平均47分,增加到平均85分.手术采用胫骨楔形截骨、双斯氏针加压外固定、胫骨远端前移1 cm,以改善髌股关节的负重关系.结论:手术简单,止痛效果好,功能恢复快.
作者:王煜巍;陈本然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瑞文推理测验联合型(CRT)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进行修订并测试,它的修订使测试范围更广.本次研究对城市幼儿园的230名幼儿进行测试,将测试范围延伸至3.5岁,取得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发现自CRT修订至今的15年里,我国幼儿推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本次研究还发现,原本认为与教育水平和知识多少关系并不密切的推理能力,现在却有可能因受教育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甄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疾病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使用价值.方法:对可疑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人,在施行胆囊切除术中,把胆道镜从胆囊管或胆总管切口进入胆总管,直视下观察肝内外胆管并取石.术后胆道镜经T管窦道进入胆总管,治疗各种肝内外胆管结石.结果:术中胆道镜可有效地避免肝内外胆管残留结石.术后胆道镜可取净肝内外胆管结石,并扩张胆道狭窄处,预防和治疗术后胆道狭窄.结论:胆道镜在胆囊切除术中及术后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步先;周毅;柴茂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本文对18例盆腔炎患者进行了超声检查,目的探讨女性结核性盆腔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彩色超声扫查其下腹部,发现子宫周围有肿块,观察其肿块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并对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性盆腔炎患者的声像图与临床治疗给以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18例中有10例超声诊断为结核性盆腔炎,3例为炎性包块,3例为卵巢肿瘤,2例为肿物性质待查.结论:应用B型超声检查女性盆腔时,如发现囊实性肿块,且有明显与周边脏器粘连的特点,应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警惕结核性盆腔炎的发生.
作者:尉新莲;陈荣;董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掌握大同市效区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对30岁以上人群2068人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率12.67%,确诊高血压病患病率6.87%.调查显示: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40岁后患病率开始明显上升,50岁~70岁高,合并冠心病者占36.89%.各级卫生部门应该将高血压病的防治任务纳入到工作日程中去,加强对高血压高危人群的预防,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水平.
作者:王荣义;黄玉云;刘志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海洛因白质脑病的CT及MRI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例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和CT、MRI的观察.查阅文献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结果:本例患者以小脑共济失调、智力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CT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低密度改变;MRI显示对称性分布的小脑齿状核、双侧基底节内囊及双侧半卵圆中心为主的T1、T2高信号改变.结论:烫吸海洛因引起的海绵状白质脑病的CT与MRI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确诊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郭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膀胱鳞状上皮细胞癌(SCC)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本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和TURBT术2例3年内均复发;根治膀胱全切术5例,3年内无复发者2例;1例未手术.全组病例生存5年以上者1例.结论:膀胱SCC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术前放疗后行根治膀胱全切术,效果优于单纯膀胱全切术或部分切除术.对于膀胱巨大结石、多发结石均应术中冰冻排除SCC.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作者:张慧文;孙元星;李鸿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后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对32例膀胱全切除术患者行输尿管-结肠直肠吻合术,并对此术式作了一些改进.结果:随访3个月~60个月,效果满意,患者能自主排尿排便,经B超、IVP及血清电解质检测,有两例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结论:改良输尿管-结肠直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术式.
作者:郭战军;郑杰;王存章;孙承义;王琦;王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外阴假性湿疣及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方法:对各种外阴赘生物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假性湿疣及尖锐湿疣.结果:对152例外阴赘生物患者,经病理证实104例为假性湿疣,48例为尖锐湿疣.结论:外阴假性湿疣发病率逐渐上升,不必心理恐慌而应注意个人卫生.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259例卵巢肿瘤患者的病理资料,旨在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连晓宏;郝焕峰;孙荣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组胚课应多采用对比法、列表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生源,改进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突出实践内容,采用现代教育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华;文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剖析一题多解的实质及其特点,论述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张胜民;张海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针对政治课教材特点,选择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意在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作者:崔爱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浅述了哲学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要变哲学课的抽象乏味为具体生动,哲学教学要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提高学生运用哲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王红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改革,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主要体现在教学时间、内容、方式的选择上,终发挥该课应有的作用.
作者:樊中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循证医学(EBM)是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新模式,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EBM的佳证据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RCT的系统评价(SR),EBM可指导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和高压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临床医师还应更新观念.
作者:张年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简述了降糖药与乙醇、非甾体抗炎药、H2受体拮抗剂、肝素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氢氯噻嗪、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联合应用时的疗效和注意事项.
作者:杨利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主因间断性腹痛、腹胀伴食欲不振两年,近日加重入院.查体:腹平坦,剑突下偏左可触及一5 cm×5 cm大小包块,边缘光滑,无压痛,质韧.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B超示上腹部实质性占位.CT检查:肝左叶外形增大,可见边缘光滑、锐利、低密度圆形肿块影,15 cm×13 cm×10 cm大小,内见坏死区.剖腹探查:肿瘤位于肝左外侧叶,大小约18 cm×15 cm×10 cm,质韧,偏硬,表面呈灰白.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
作者:王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周神经的电诊断通常是建立在下肢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基础上的.我们预计用38名正常受试者的63个肢体进行腓深神经感觉支的传导研究.结果:感觉波幅显示了一个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20%的受试者缺少感觉电位,尤其是那些较大年龄的人群.腓浅和腓肠电位通常存在,因而可以看到之间的联系;虽然腓深神经位于下肢远端,考虑到一般诊断受试者会频繁地发生电位缺失,因而应该谨慎地诊断外周神经病.
作者:张建平;王晓尉;杨德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