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美凤教授认为癫痫的发作分发作期与静止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应治其标,静止期以本虚为主,要治其本.治疗时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中治痰痫需固本,以扶脾为要策,而活血化瘀通络法的应用也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控制发作及预防复发、减少副作用等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作者:杜淑娟;杨丽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妊娠合并子宫局限性收缩10例的超声声像图的观察,对此种子宫肌壁局限性收缩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并加以诊断.
作者:张晓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细胞、组织、分子水平上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为选择合适的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提供临床有效的指标.
作者:朱永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一则脉气未充,寸口部位狭小难分寸关尺;二则临诊易惊啼,每致脉乱而难以切按,故小儿诊脉应明其特殊性.
作者:张瑞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肾虚证中肾虚的58个症状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证候中的地位.方法:对2 598例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方法通过SPSS软件包进行.结果:发生重度的比例均较大的10个症状是齿松发脱(9.51%),夜尿频(4.58%),健忘(3.81%),失眠(3.62%),便秘(3.39%),耳聋(3.08%),久病不愈(2.96%),耳鸣(2.77%),畏寒冷(2.62%),行动不便(2.27%).结论:在肾虚证的整个演变过程中存在着肾气虚证的变化状态.
作者:师建梅;袁世宏;王米渠;严石林;王天芳;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高血压病在临床颇为常见,而且病程较长、危害较大,常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鉴于对药物所致副作用的警觉,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已势在必行,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耳穴电冲击治疗高血压病,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甲沟炎中医称之为蛇眼疔,是指甲沟或其周围组织的感染,严重的能引起指甲溃空及指甲脱落,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尹海秋;何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盆炎康合剂对抗热休克蛋白60抗体阳性的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盆炎康组和盆炎康加阿奇霉素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H-HSP60抗体IgG、宫颈黏液CT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HSP60IgG浓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宫颈分泌物CT转阴率比较,盆炎康加阿奇霉素组为100%,盆炎康组为61.54%,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和消除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治疗下生殖道CT感染中,盆炎康合剂加阿奇霉素联合治疗较单纯中药治疗更为有效.
作者:李莉;林兴栋;卢如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精神衰退性疾病,随着社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表现为神情呆滞,智力减退,反应迟钝,失眠健忘,思维混乱,头晕耳鸣,语言蹇涩,神疲乏力,喜怒无常,步履蹒跚等.笔者运用补肾活血化浊汤治疗本病,疗效尚可,现总结如下.
作者:田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属中医学子痫、子肿、子满等范畴.如对本病认识不足,处理不当,会给母子健康乃至生命带来威胁.自2003年以来,我科收治妊高征患者1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燕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恶性高血压(malignant hypertension MHT)系由原发或继发性高血压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平均生存期仅4个~5个月.肾脏是易受累的脏器,63%~90%的MHT患者有肾脏受累表现[1~2].
作者:刘文媛;武明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不典型肺结核延误诊原因的探讨,以加强和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以来确诊的29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所有病例X线片均证实病变局限于肺下叶,并且抗酸杆菌检验阳性或抗结核治疗病变吸收好转.结果:不典型肺结核主要指X线形态及部位的不典型,临床上常将之误诊为非结核性肺病.在29例病例中,有7例延误诊治,从第1次诊断到确诊时间长者11个月,短者30 d,平均为3.5个月.误诊11例,误诊时间长者6个月,短1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单纯肺中下野结核易于误诊.
作者:陈大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消炎烧烫酊对皮肤烫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家兔深Ⅱ度烫伤模型,18只家兔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共三组,每组6只.对照组创面涂抹75%酒精,4次/d;治疗1组创面涂抹消炎烧烫酊,2次/d;治疗2组涂抹消炎烧烫酊,4次/d.观察各组创面愈合过程;分别于治疗后48 h、第6 d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2组创面无感染,血液循环恢复快,上皮再生早.结论:消炎烧烫酊有抗感染,减少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对Ⅱ度烫伤有明显疗效.
作者:徐爱凤;刘建春;辛存寿;徐纪荣;高国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原代培养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一定浓度(5%、10%、15%)的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能明显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eNOS蛋白表达,高浓度(20%)的加味小陷胸汤含药血清能抑制细胞增殖和eNOS蛋白表达.结论:加味小陷胸汤可通过促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和eNOS的表达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作者:叶勇;梅国强;刘松林;雍雪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和人肝癌HepG2细胞生长及促进两种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效应.方法:将被研究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姜黄素组、As2O3组、姜黄素+As2O3组,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作用后SGC7901、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各浓度姜黄素组、As2O3组、姜黄素+As2O3组部分细胞形态呈现凋亡表现;40μg/L姜黄素组对两种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大;As2O3组、姜黄素+As2O3合用组对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大.结论:姜黄素及As2O3均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二者合用可加强各自作用.
作者:涂晓坤;赵刚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癌症之后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历代及现代医家多数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饮食失节、劳欲过度、五志过极、先天禀赋不足有关,近年来逐渐发展了脾虚论、肾虚论、肝郁论等.中医药在改善糖尿病症状、防治并发症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其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中药治疗.中药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胰岛素增效作用、保护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释放等几个方面.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有一些问题,今后应该将目标放在明确作用靶点及降糖力度上,以促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发展.
作者:李津;刘亚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多与气阴两虚和痰浊血瘀有关.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法有调气、活血、滋阴、补阳之别.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心肌病变等方面,不论是采用单味药还是复方药物均显示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相关研究应结合和借鉴世界新的研究理论,利用我国研究和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所具备的民族优势,走一条依据高新科技有效结合民族科技特色的创新之路.
作者:杨波;李安源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PHC)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自90年代起发病率已经居于我国癌症的第2位,在城市仅次于肺癌,在农村仅次于胃癌.当前,对肝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首要措施,但在临床中大多数患者常不适于根治性切除.
作者:李益忠;陈枝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毒品主要包括阿片类(鸦片、吗啡、可待因、海洛因)、大麻类和可卡因三大类,我国烟民吸食的主要为阿片类.毒品损害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静脉注射毒品容易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如化脓性感染、乙型肝炎及艾滋病感染等.然而戒断症状严重折磨滥用者的精神与肉体,是许多患者戒毒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戒毒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戒毒源远流长,具有安全、简便等特征.近年来我国中医界在中医药戒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具体表现在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及辨证治疗的多样性上.
作者:于丽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葛根和丹参在临床上都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葛根素注射剂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眼底病(如视网膜动、静脉阻塞,视神经萎缩)、内耳病(如突发性耳聋等);心律失常(如室早、室性心动过速等).丹参注射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的作用,用于冠心病地胸闷、心绞痛的治疗.为了起到协同作用,人们越来越多将二者联合应用,起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任晋生;罗兴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但是能指导自然科学.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贯穿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因此就用哲学来指导中医的教学和临床这个问题,笔者谈一下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作者:文洪;赵莉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黄帝内经>一书,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记载经络学说内容多,而又完备的典籍.它不仅收有经络学术的多家学说,而又象征着经络学术发展至成熟阶段,故经络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与针灸学术的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灿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体系特点,在中医理论的重要哲学思想--阴阳理论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与概括.现从阴阳的起源、阴阳的概念及阴阳的内涵入手,阐述阴阳的哲学思想,以体现这一理论对传统医学的指导作用.
作者:吉广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药对是中医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临床应用较多,但它的概念及其配伍理论在文献中却少见明确、统一的论述.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赵聚峰;赵怀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Thank you for conferring on me an Honorary Professorship of this College. I accept this position with humble gratitude.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Mr President,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guests, ladies and gentlemen. Thank you for the honour you have accorded me in making me an Honorary Professor of your College.I am deeply grateful to have been accorded this high honour.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