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益肾通痹汤治疗腰椎术后残留症状的疗效.方法:75例病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基础组)、中药组、甲钴胺组3组.基础组24例,中药组25例,甲钴胺组26例.所有病例均在切除或部分切除椎板、髓核摘除的基础上加或不加椎管减压,松解脊神经根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术式.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及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处理.基础组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痹汤水煎剂治疗,甲钴胺组在基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甲钴胺治疗.持续治疗2 w为1个疗程,每14 d随访1次,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3组病例术后第1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甲钴胺组和中药组第1周JOA评分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甲钴胺组、中药组对术后残留症状改善方面第1周就优于基础组.3组病例手术后第2周到第8周各时点的VAS评分与JOA评分甲钴胺组、中药组分别与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AS评分与JOA评分均值都优于基础组,可以看出在术后第2周到第8周症状及神经功能较改善明显,且两组的分值均持续改善,未出现反跳.甲钴胺组与中药组在术后第1周与第2周时VAS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第8周时,VAS与JOA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且VAS分值与JOA分值均值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说明在改善术后残留症状方面中药组优于甲钴胺组.结论:益肾通痹汤治疗腰椎术后残留症状疗效显著,而且不出现反跳.
作者:张爱平;李森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病毒唑、西瓜霜喷剂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疱疹性口腔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治疗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病毒唑颗粒、维生素B2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西瓜霜喷剂,疗程为7 d.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1%,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两组病例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毒唑颗粒、维生素B2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蔡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脑卒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针刺与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针刺及吞咽功能达1~3级者仅占34.6%,针刺及吞咽功能训练后吞咽功能达1~3级者上升至69.2%.结论:针刺及吞咽功能训练相结合有利于脑卒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孙瑞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术后静脉滴注7 d抗生素,同时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换药,每日2次.结果:128例病例治疗后临床一次手术治愈120例,二次手术治愈6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均随访6个月无复发,平均治疗疗程40.8 d.结论:切开挂线开窗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君;李鹏;董岩平;张效君;任建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汤在药物流产后出现阴道出血时间长和出血量多中的疗效.方法:70例病例均为门诊要求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所有病例均采用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对照组见胚囊排出后不给药,治疗组于服米索前列醇排出胚囊后加服加味桂枝茯苓汤,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流产效果、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出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药物流产后结合加味桂枝茯苓汤治疗可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避免感染和手术清宫的痛苦.
作者:韩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胆囊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消炎利胆片,8片/次,3次/d;治疗组口服加味大柴胡汤,1剂/d,早晚分服,1个疗程为30 d.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加味大柴胡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玉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78例病例均采用中医药治疗.结果:178例病例治疗后治愈117例,显效36例,好转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润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烧烫伤软膏促进小鼠烧烫伤及大鼠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①小鼠造成背部Ⅲ°烫伤,分别涂抹烧烫伤软膏、京万红软膏、凡士林,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并测量给药后不同时间创面的面积.②小鼠造成背部Ⅲ°烧伤,用药后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及毛生长百分率.③大鼠造成背部Ⅲ°烫伤,用药后观察创面愈合天数及毛生长百分率.结果:烧烫伤软膏与京万红软膏作用相近.结论:烧烫伤软膏对小鼠烧烫伤和大鼠烫伤有治疗作用.
作者:史向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服用舒通胶囊对主要脏器的损害,评价其安全性.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舒通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每组20只.给药8 W后,每组取10只大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处死大鼠,称量心、肝、脾、肺、肾、甲状腺、肾上腺、脑、睾丸、子宫、卵巢湿重,计算各脏器的脏器系数,而后将上述脏器及胃、胸腺、附睾、十二指肠、回肠、结肠制备常规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余下的动物停止给药,继续观察2 w,然后观察上述项目.结果:给药后8 w及给药后10 w,治疗组大鼠体重、脏器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的脏器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形态学的改变.结论:舒通胶囊给大鼠口服在3 g/(kg·d)~6.75/(kg·d)范围内是安全的.
作者:赵果毅;曾群;宋玲;刘建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脑泰方对脑梗死大鼠Bax蛋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脑组织Bax蛋白的变化.结果:脑泰方组大鼠Bax蛋白阳性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泰方可能通过下调脑组织中Bax蛋白阳性数目,从而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达到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作用.
作者:张国民;刘慧萍;葛金文;陈懿;朱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灵芝蒜颗粒(LZ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LZS(高、中、低剂量)组和联苯双酯组,给药15 d,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一次性灌胃给予50%乙醇12 mL/kg,处死小鼠采集血液样品和肝组织样品,检测血清转氨酶、甘油三酯含量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灵芝蒜各剂量组GSH含量降低(P<0.01),其中高剂量组ALT、AST、TG、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病理切片表明灵芝蒜颗粒各剂量组肝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灵芝蒜颗粒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作者:姚锐;许克勇;姚晖;邓虹珠;焦河玲;原海晓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整体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学认识人体健康和疾病与生存环境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天人相应是指随着气候、地域、时令等的变化,人的生理功能或病理状态随之有相应的变化.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因而光照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探究光照的变化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有助于阐释天人相应理论的科学内涵.光敏感腺体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melatonin MT)可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作者:常瑞华;季新燕;冯文全;梁红娟;刘亚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移植桥静脉的再狭窄是一个受到多种机制调控、多因素影响的连续变化的病理过程,发生机理非常复杂.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和移植静脉管壁损伤是导致再狭窄的始动因素.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导致管壁损伤,引起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分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迁移,进而细胞外基质沉积、血管壁重构和再塑,终导致移植静脉再狭窄.
作者:吴捷;蔡方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医有着和西医不同的临床思维模式,但这种模式受到各种干扰而日益弱化.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比其他学科更易接受哲学的指导.二者有机结合,即在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学习理解应用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应用过程中体验哲学思维和方法,将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提高及中医的发展,改变中医临床思维弱化的状况.
作者:文洪;侯玉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圣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传的主张.未病先防的具体措施包括调理饮食起居、调养精神、针灸和导引养生等,既病防传的具体措施则主要包括协调各脏腑的关系、保护脾胃之气等.
作者:王平;张永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任何疾病都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患者机体所产生的某种病态反应.古代医家历来认为<伤寒论>所述疾病是因外感六淫而发,而<金匮要略>所栽杂病则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所致.然而杂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并非仅仅包括内伤,外感六淫等邪气亦可导致杂病的发生,外邪致病理论亦是<金匮要略>发病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世霞;邢宇红;吴晋英;李俊莲;赵瑞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山奈酚-锰配合物的佳反应条件.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反应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合成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显著,物质的量比次之,pH值影响小.结论:佳合成条件为山奈酚与氯化锰的配比为1:2,pH值为6,反应温度25 ℃,反应时间3 h.
作者:齐学洁;徐芳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芍药苷含量在白芍单煎剂和桂枝汤中的变化,探讨桂枝汤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白芍药材及桂枝汤中芍药苷的含量,展开剂为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氨试液(8:1:4:1),检测波长575 nm,参比波长700 nm.结果:芍药苷在1.93 μg~19.3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白芍单煎液和复方煎液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5.7%和96.3%,单煎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明显低于复方煎液(P<0.01).结论:白芍在桂枝汤中配伍可以增加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煎出量.
作者:王瑞;展晓日;王皎;曾昭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灭菌方法对人参健脾丸中木香烃内酯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健脾丸中木香烃内酯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Kromasil C18;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25 nm.结果:样品T1中木香烃内酯含量高,样品T3中木香烃内酯含量低.结论:对人参健脾丸应选用60Co辐照灭菌.
作者:刘霄峰;付晓丽;李青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苯丙氨酸与对苯醌的荷移反应.方法:将苯丙氨酸与对苯醌在pH=8.5的三酸缓冲溶液中,90℃水浴加热30 min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分光光度法研究.结果:荷移络合物的λmax=339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4×103L/(moL·cm),在20 μg/mL~60 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回收率在99.7%~103.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在2.57%以内.结论:应用此方法测定苯丙氨酸样品含量与使用药典法测量结果一致.
作者:宋秀丽;李省云;李改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发病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收集56例进展性卒中(PS)患者与同期56例非进展性卒中(N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的高血压痛史、糖尿病史、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结果和患者住院次日空腹血脂情况,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检查结果行对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病例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HDL-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次日空腹TC、TG、LDL-C和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OR:56.650,P<0.05)、LDL-C(OR:4.632,P<0.05)以及hs-CRP(OR:1.427,P<0.05)为P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G、LDL-C以及hs-CRP可作为PS发病的相关预测因素,对其进行干预对预防PS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建瑞;解龙昌;高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考核太原市十个县(市、区)消除碘缺乏病目标达标情况的结果分析,评估国家实施消除碘缺乏病目标以来的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为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全国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实施计划>,按照听取汇报、现场考评、查阅资料、填写报表等4个步骤进行,汇总分析技术指标、管理指标形成考评报告.结果:太原市各县(市、区)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均大于90%,平均为96.21%;8岁~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在147.5μg/L~308.5 μg/L,均大于100 μg/L,且尿碘含量低于50 μg/L的比例均小于20%.太原市各县(市、区)考核综合得分均在80分以上,平均90.56分.结论:太原市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基本实现,达到县级考核标准.
作者:徐丽珍;周玉梅;白连生;王玉兵;魏晓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观察两组病例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平面/T、痛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效果,并记录血流动力学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例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痛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恢复时间延长,与利多卡因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能满足老年患者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要求,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副作用明显减少,更适合老年人椎管内麻醉.
作者:尚枝连;陈传呙;郭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以期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收住院的261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出血原因中居于前三位的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剖宫产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分娩方式,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关键在于分娩方式的选择,同时应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等.
作者:杨剑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例采取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回顾其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区间、给予尿激酶的剂量、溶栓前后症状衍变等资料.结果:2例基底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颈内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1例大脑中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4例临床症状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1例溶栓后并发少量渗血.结论: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动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有待进一步观察评价.
作者:梁云云;解龙昌;殷建瑞;何毅华;杨新光;高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效果及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卡介苗接种覆盖率及接种质量.方法:对2009年10月随机抽取的127名1周岁幼儿进行了PPD试验阳转情况的检测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127名幼儿卡介苗接种后PPD试验阳转率为91.3%,形成有效卡痕者的PPD阳转率明显高于未形成有效卡痕者的PPD阳转率(P<0.01).结论:PPD阳转可能与有效卡痕的形成有关,其阳转率无性别差异.
作者:贾艳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7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和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加培哚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4 w后,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和比索洛尔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作者:张茂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多巴胺、立其丁微泵静脉滴注联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急性心力衰竭病例均常规给予一般治疗,在此基础上以硝酸甘油、多巴胺、立其丁联合治疗,三药均以微量泵静脉滴注.疗程7 d~10d.结果:70例病例治疗后显效4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治疗后与治疗前血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直径及左室短轴缩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硝酸甘油、立其丁、多巴胺微量泵联合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控制症状,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晓峻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