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学会,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0979
  • 国内刊号:15-1101/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82
  • 周期:旬刊
  • 发行:内蒙古
  • 语言:中文
  • 邮发:内蒙古
  • 全年订价:2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期刊三等奖
  • 中医学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及探索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新生儿科2015年3月~2017年6月间接收的患病理性黄疸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共50例,行常规西医治疗及常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组共50例,在参考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服务.观察及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护理组干预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低,日均降低值显著更高,降到<170μmol/L时间显著更短(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可有效促进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值得借鉴.

    作者:夏洁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护理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中医护理对老年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6例老年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功能评分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方面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老年中风患者中医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风症状,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屈柳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哮喘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哮喘急性期的疗效,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例辨证为热哮证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自血疗法组各20例.两组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上,中药组予定喘汤治疗,每日1剂;自血疗法组在中药基础上加用自血疗法,两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哮喘测试量表ACT评分变化、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ACT评分及肺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自血疗法治疗哮喘急性期能更好的控制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

    作者:刘洋;肖天赐;余碧琼;陈丽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自拟苍柏苡泽汤治疗带下病体会

    目的:验证中医中药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的疗效.方法:使用自拟苍柏苡泽汤治疗带下病属湿热下注型病例25例,统计其疗效.结果:痊愈22例,缓解3例.结论:苍柏苡泽汤用在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病,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刘亚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排石利胆汤,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张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消肿止痛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消肿止痛膏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雅安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双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膝关节腔内注射盐酸利多卡因及玻璃酸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外敷消肿止痛膏,5周后比较其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3.81%(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副反应比较(P>0.05).结论:在玻璃酸钠治疗双膝骨性关节炎基础上局部加用消肿止痛膏显著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陈玉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香散腹部热熨在小儿风寒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三香散腹部热熨在小儿风寒泻中的作用.方法:取风寒泻患儿6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三香散腹部热熨,对照组不使用三香散腹部热熨,观察使用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腹部疼痛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香散腹部热熨对缓解风寒泻患儿腹痛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范萍;李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运动员踝关节损伤76例

    目的:观察运动员踝关节损伤应用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接收的踝关节损伤运动员76例,标记为A组,给予活血止痛散外敷治疗,另抽取同期接收的踝关节损伤运动员80例,标记为B组,给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1周治疗后,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高于B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运动员踝关节损伤治疗中应用活血止痛散外敷方法后,可明显的提升治疗效果,促使患者痊愈.

    作者:张鹏;张俊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哺乳期乳腺炎用紫冰油外涂擦及按摩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紫冰油外涂擦及按摩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及其操作优点.方法:采用自备中药紫冰油外涂擦乳腺炎病灶处,配合乳房按摩治疗.设治疗组104例,采用中药紫冰油外涂擦及按摩治疗;对照组104例,采用常规西医青霉素静滴抗感染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照组的治疗时间长于治疗组的时间(P<0.05).结论:对于哺乳期的乳腺炎患者进行中医中药紫冰油外涂擦及按摩治疗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时间,不影响产妇对婴儿的哺乳,值得推广.

    作者:车丽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定向治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LDH)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2周和第4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46.67%、86.67%,治疗有效率为82.22%、95.5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33.33%、73.33%,治疗有效率为64.44%、82.22%;观察组患者的任一时间点的治疗优良率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治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LDH临床疗效显著,再加上治疗期间的优质护理,则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总结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将确诊收治的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用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则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评价分析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以及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选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改善肠胃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戴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及疼痛的改善分析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将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等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结论:给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作者:杨瑞萍;妥金芳;陈磊;马火伞;迪力夏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耵聍水耳浴联合派瑞松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耵聍水联合派瑞松软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耵聍水联合派瑞松软膏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派瑞松软膏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治疗组有效率为75.8%,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耵聍水联合派瑞松软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较单纯应用派瑞松软膏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蒙继清;刘晓佳;刘晓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肠炎解毒散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29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对肠炎解毒散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9例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患者进行保留灌肠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1个疗程为2周,2个疗程后观察其效果.效果:在29例患者中,其中痊愈7例,好转20例,完全无效2例,总有效为93.1%.结论:肠炎解毒散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直肠炎其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史圣华;吴佳红;莫日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痔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痔疮患者中医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痔疮患者11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5)和治疗组(n=55),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熏洗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熏洗联合针灸治疗痔疮效果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作者:朱玲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5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根据干预方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训练;研究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盆底肌力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其中,对照组痊愈9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为80.00;研究组痊愈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为96.00.研究组盆底肌力水平、尿流动力学指标比对照组好,P<0.05.其中,研究组ALPP、MUP、MUCP、盆底肌力分别为162.18±5.34 cmH2O、68.53±7.25 cmH2O、52.73±8.13 kPa、27.25±5.55分,对照组ALPP、MUP、MUCP、盆底肌力分别为81.24±5.95 cmH2O、41.46±6.25 cmH2O、35.67±7.82 kPa、21.23±2.66分,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确切,可增强盆底肌力,改善尿流动力学,改善排尿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肖桂琴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直肠肛管周围脓肿46例临床观察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是肛肠科急症之一.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我院共收治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患者4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作者:李瑞芬;孙韬;赵李丹;史圣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芒针疏理三焦法治疗中风后抑郁36例

    目的:观察芒针疏理三焦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中风后抑郁的患者采用芒针疏理三焦法治疗,每周治疗6次,2周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3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并进行统计评分.结果:治愈3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芒针疏理三焦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珍;牛红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温针灸与西医治疗肩周炎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照温针灸及西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肩周炎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西医组,予以温针灸组患者温针灸治疗,予以西医组患者扶他林治疗.结果:温针灸组肩部疼痛开始缓解时间较西医组早(P<0.05),治疗前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温针灸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中各评价维度评分均较西医组高(P<0.05),且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西医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结论:与西医治疗肩周炎比较,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可快速缓解患者机体痛苦,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林佳;宁晓军;余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用在本院接受针灸推拿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并发生发生率为6.00%.结论:分析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异,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使用.

    作者:赵晓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后抑郁症患者6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HMD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HMDA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Barthel指数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晶;靳冬;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体会

    目的:了解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针灸、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对照组,仅采用针灸治疗;另选取4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研究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辅以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自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中风后偏瘫的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助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孙娜;郑文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四物汤加减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医案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临床上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1],此病多见于女性患者,可因劳累、情绪紧张、受凉后症状逐渐加重,本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目前对于此病的治疗,西医尚且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中医针灸疗法对于此病的治疗却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在研究生期间有幸跟随导师任媛媛主任医师,观察并记录导师治疗面肌痉挛中的1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作者:张文静;任媛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通调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任督通调针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给予通调针刺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倪璐;蒋涛;张闻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枕大神经嵌压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枕大神经嵌压综合征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46例枕大神经嵌压综合征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人数相等,即2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来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灸配合按摩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疼痛发作频率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95.65%,对照组69.57%),两个小组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发作频率评分产生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枕大神经嵌压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志强;叶思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50例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50例浮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将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25例,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疗法,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体征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率、症状体征评分均较对照组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浮针疗法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且在治愈显效率上浮针疗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作者:苏西凤;夏玮;陈丽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调神益智针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调神益智针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及认知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对照组口服灯盏生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针刺.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SS与MoCA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和99.2%,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MoC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与MoC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益智针联合灯盏生脉胶囊能改善脑梗死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琳;杜元灏;胡亚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30例实行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实行康复治疗,实验结束后,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FMA评分、ADL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以及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MA评分、ADL评分以及巴氏指数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C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还可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略谈中国传统推拿流派手法特点及异同

    本文通过对鲁东湘西的儿科推拿、正骨推拿、一指禅推拿、经穴推拿、滚法推拿5个推拿流派手法特点进行简要介绍,比较出各个流派之间手法的异同,强调临床运用时要因人、因地、因时而选用不同的操作手法,不可仅持一家之言.

    作者:李宝杰;龙明豪;李瑞雪;夏景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温针灸联合小针刀对寒湿型腰痛的治疗效果

    目的:总结分析寒湿型腰痛采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40例寒湿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0例温针灸治疗,观察组70例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湿型腰痛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小针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疼痛,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匡海茜;李德霜;王志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痉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蜡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肢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2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蜡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比较,疗效肯定,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蜡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连第;张虹;姜俐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针刺治疗面偏侧萎缩症验案1例

    面偏侧萎缩症又称Parry-Romberg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目前西医以口服神经营养药物、封闭、整形为主,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属于中医“痿证”范畴,其主要病机在于肺热津伤、湿热浸淫、脾胃虚弱、瘀血阻络、肝肾亏虚.笔者临床中以疏通经络、益气生血、健脾益肾为治则,治疗脾胃亏虚型面偏侧萎缩症一例,疗效满意,作一报道与同行分享.

    作者:郑春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排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排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以肩背部排刺为主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治愈率为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治愈率为4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刺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黄迪;刘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魏伟教授从脾论治黄斑部疾病经验总结

    祖国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精华是辨证论治.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眼科有关文献对眼底病认识统归于瞳神,除病人主诉外,局部辨证没有依据,治疗方法乏术.70年代,陆绵绵教授结合直接眼底镜技术,首次在国内创立了眼底辨证体系.本世纪初,魏伟教授通过应用陆绵绵、王育良教授创立和发展的现代眼底辨证体系,结合自已多年临床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健脾化法治疗黄斑部病变的理论.师从魏伟教授近3年,自感受益匪浅.魏伟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工作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魏师认为脾气虚弱、脾失健运导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是黄斑水肿、渗出、出血的主要原因¨].采用从脾而治、标本兼顾的治疗之法,根据脾虚理论观点和本虚标实之证提出治则:健脾化浊止血,确立健脾化浊方,基本方为:太子参15g,茯苓10g,薏苡仁10g,昆布10g,生蒲黄10g,炒蒲黄10g,郁金10g,石决明20g.魏师在应用中医药方法的同时,还结合光动力疗法等现代医学手段,在治疗以下4种黄斑部疾病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魏师从脾论治黄斑部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董照阳;魏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滋阴润肺止咳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经验

    感染后咳嗽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机复杂,多脏腑受累是其治疗难点.陈匡老师运用滋阴润肺止咳法治疗感染后咳嗽、并辨证选用沙参麦冬汤随症加减常获良效,拓宽了本病的治疗思路,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江涛;刘亚凤;陈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益气健脾化痰祛湿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用

    张虹主任医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迁延不愈的病机主要为肺脾肾亏虚,脾气亏虚为本,痰湿瘀滞为标;在诊断中强调病证结合,舌脉互参,治疗方法上以益气健脾化痰、祛湿法达到标本兼顾;运用此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系疾病中往往取得良效.

    作者:韩云侠;张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活血通络法治疗中风失语症经验浅析

    中风失语症即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又是其常见的后遗症,目前西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中医药有其明显的优势,师会主任基于现代医学对中风失语症的认识,结合自身30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化痰活血方、补肾活血方以化痰活血、补肾益精,活血通络治疗中风后失语颇有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师会主任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特色治疗方法及治疗经验.并附临床医案1则,供同道参考.

    作者:常晓敏;师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议痛泻要方

    痛泻要方为经典古方,是扶脾抑肝的代表方,流传至今,备受历代医家推崇,为治疗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方剂.今将临床应用心得记录于此,以期同道中人指正,为古方的开发及研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李悦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张智龙教授治疗癌病临床经验总结

    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1].癌病是一种难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癌病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导师张智龙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治学严谨,重视经典,勤于临证,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癌病经验总结于下,以飨同道.

    作者:丁娅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缺血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常反复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血瘀为实,治以补益正气,活血化瘀.本文就缺血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治法做进一步解析.

    作者:王莎莎;方国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党毓起主任医师辨治痛风经验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不仅能引起关节炎、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还可并发肾脏及其他靶器官损害.目前,西医治疗本病,采取分期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期,采用秋水仙碱、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症治疗;缓解期,以药物控制血尿酸浓度为主.然而,本病为慢性疾病,疗程长,容易反复发作,西药肝肾毒副作用较大,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党毓起主任医师是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糖尿病)、国家“十二五”临床重点专科(内分泌)负责人.有30多年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诊治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经验丰富,效果显著.现就党毓起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法治疗痛风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汪燕燕;魏晨;党毓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休息痢”论治儿童炎症性肠病临床心得

    儿童炎症性肠病表现的缓解期和活动期交替出现的临床特点,与“休息痢”的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相吻合,中药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有特殊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儿童炎症性肠病的核心病机为脾肾不足,湿热留恋肠道,肠络气血不和,其治疗大法以理脾温肾、理气和血、消积化滞为主,重视“消积化滞”、“理气调血”、“寒.热并用”的复方组合思路.

    作者:张福军;杜洪喆;陈汉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运用平肝熄风法治疗脑性眩晕验案2则

    脑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而眩晕是临床内科常见病或症状之一,其病因历代医家认识很多,多与风、火、痰、虚诸端有关,其病机以肝阳上扰、中气不足、痰湿内蕴为常见证型,而笔者认为肝阳上扰临床常见,天麻钩藤饮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对肝阳上扰型眩晕疗效明确.

    作者:董雄飞;刘倩;宋海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跟师曹田梅教授学习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的运用心得

    老师曹田梅教授为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及深圳市名医师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擅长治疗各类肾病、痛风等,对顽咳、眩晕、痛经、顽固便秘等内妇儿科疑难病也有独到疗效.笔者有幸跟随曹老师临证学习多年,见老师对临床各种顽固便秘疗效显著,尤其老师善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多种便秘,看似信手拈来,却疗效独到,故将跟师学习点滴心得,总结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张庭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中医体质论治小儿咳嗽

    目的:小儿咳嗽是儿科常见病,现临床多采用辨证论治法,然小儿生理特点不同于成人,体质各有差异,因此辨小儿体质论治小儿咳嗽也是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本文将从体质出发论治小儿咳嗽,为临床辨证开拓思路.方法:详细论述小儿咳嗽常见的4种体质类型,分别为肺脾气虚型、实热型、痰湿型及肺阴虚型,分别予玉屏风散合杏苏散、桑菊饮合清宁散、二陈汤合三拗汤、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并结合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作者:程凯妮;任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张晋峰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

    张晋峰教授是山西省中医院名医,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临床工作近30余年.笔者总结张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经验,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三脏,治疗宜调补肝肾,健脾宁心,方用张教授经验方—更年方,并举验案1例,每遇类似病例,用该法收获颇多.

    作者:张兴兴;王瑞霞;李希庆;张晋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冲任理论辩治绝经前后诸症

    绝经是妇女生命历程中的生理现象,但部分人可发生严重的生理、心理不适,临床上对绝经前后诸症分型及治疗有多种论述,本文对从肾虚、冲任失调立论辨证论治进行具体阐述,并附验案一则.

    作者:张小霞;徐燕;杜永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某中医院医生与患者对中医临床药学工作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某中医院医生与患者对中医临床药学工作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对该院的所有中医医生以及2017年5月至2017年7月的接受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中医医生与患者对中医临床药师有一定的认识,其中医生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患者,不同学历的医生和患者对中医临床药师的认知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认为很有必要设置中医临床药师这个职业,其中医生对中医临床药师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治疗药物新信息”与“评价药物治疗效果”两个方面,患者对中医临床药师的需求则主要集中在“医生诊后的中药用药辅导”与“中药药物咨询服务”两个方面.结论: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都应在各自范围内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公众对中医临床药师的认知度以及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中医临床药师的职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和相关制度的发展.

    作者:唐旭;李瑶;尤思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浅谈《傅青主女科》之心肾理论

    本文从临床表现和治疗特色两方面论述《傅青主女科》之心肾理论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探究傅山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刘霞;李沛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胃不和则卧不安”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饮食物质的富足,饮食不节常导致脘腹胀满不适,嗳腐吞酸,继而引起失眠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下经》中提出:胃不和则卧不安,言明中焦脾胃不适对于失眠的影响.而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调和脾胃,枢转脾胃气机,[1]对于和胃,缓解中焦不适,继而治疗失眠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钱东东;田财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析在脑卒中病人中应用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的疗效.方法:以国内医学报道资料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12月到2017年02月就诊的50例脑卒中患者,并将研究对象利用抛硬币法分为24例对照组与26例实验组.对照组为常规健康教育组,实验组为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组,对比两组干预后语言功能(口语表达、阅读、听语理解、书写)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口语表达、阅读、听语理解、书写功能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医康复健康教育路径对治疗脑卒中疗效切切,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颇具广泛推广与应用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医证型与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的相关性.方法:将胃镜及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12例患者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5组证型,观察比较各组证型的中医证候分布,与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的关系.结果:5组证型G-17水平比较,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较高,与其余3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 Ⅰ水平比较,其中脾胃湿热高,与其余4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GⅡ水平比较,其中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含量较高,与其余3组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宗湘裕;杨天翼;葛秉宜;杜长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优势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相关疾病,近年来,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药治疗相关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及重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比如,辨证施治、专方及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方法等.而且,中医药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具备比较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促使患者的复发率下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提升,将患者的治疗疗程明显缩短等.本文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与优势进行总结,希望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将提供依据.

    作者:陈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难治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主要以单用或联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及针灸疗法,疗效明确.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显示以灸法为主治疗UC收到满意疗效,现将近年来灸法治疗UC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孙熙洋;储浩然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扶正解毒祛瘀法治疗晚期肺癌患者带瘤生存的疗效总结

    随着治疗理念的转变,中晚期肺癌患者“带瘤生存”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与传统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相比,中医药在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治疗模式在晚期肺癌带瘤生存方面疗效显著.扶正解毒祛瘀法为贾英杰教授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总结所得,在联合化疗、粒子治疗及靶向治疗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减少相应毒副反应,为中、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作者:姜珊;李小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进展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在化疗后患者恶心呕吐方面的作用及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化疗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方法.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对近几年中医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方剂、中成药、艾盐包热敷与穴位贴敷、针灸等对于防治化疗后的恶心呕吐有一定的效果,可在临床推广应用.结论:各实验研究证明,中医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有明显效果,且方法多样,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超;苗茂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