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一家系中血管脂肪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该家系成员共102人,逐个进行临床体检,对9名病人手术切取其中1~2枚肿瘤行病理检查.结果:9名病人具有非常相似的临床特征,即成年后发病,病变为四肢躯干体表对称分布,多个质中等偏软、界清、无痛的圆形,椭圆形或扁块状软组织肿块,活动度好,有明显的遗传特性,病理诊断均为血管脂肪瘤.结论: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具有遗传特性的疾病,成年后发病,表现为四肢、躯干对性分布的多个大小不等的皮下软组织肿块,质中等偏软、无痛、界清、活动度良好,其病理特征为由成熟的脂肪细胞和增生的毛细血管构成,有包膜,可见纤维蛋白性血栓形成.
作者:王海燕;薛明明;王建忠;侯二飞;许贵存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正常压力脑积水(NPH)病人临床症状、病程、年龄、影像学检查、腰椎穿刺释放试验等因素对脑室-腹腔分流术(V-PS)的影响及预后效果.结果:本组在术前腰穿实验1wk内症状有所改善17例,无手术死亡病例.依照疗效判定标准,本组总有效率72.4%,步态不稳术后有效率72.7%,智力障碍术后有效率55.6%,尿失禁术后有效率60%.结论:以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病程短、年轻、腰穿试验阳性者手术分流效果明显,以痴呆、尿失禁为主要症状者手术分流效果差.
作者:鞠海涛;王宏伟;刘海波;高乃康;窦长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化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在体外对T2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珐:应用荧光染色形态学观察DATS作用后T24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DATS作用后T24细胞中caspase-3、PARP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理.结果:DATS可明显诱导T24细胞细胞凋亡并呈显著剂量依赖性.DATS作用于T24细胞后,procaspase-3表达减少,同时出现PARP的裂解片段,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DAlS作用于T24细胞后,p-PDK1,p-Ser 473-Akt的表达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但t-Akt的表达不受影响.DATS作用于T24细胞后,Bax表达逐渐增高,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DATS能诱导T24细胞凋亡,凋亡的诱导作用呈显著剂量依赖性.DATS诱导产生凋亡的机理可能通过抑制124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调节Bcl-2家族蛋白,并终诱导凋亡发生.
作者:王云彬;谢立平;秦杰;郑祥毅;白宇;杨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内镜微探头超声(miniprobe ultrasonography,MPS)对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消化道黏膜隆起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2008-01~2009-08间普通胃肠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进行MPS检查,对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变借助于ESD技术行内镜治疗.比较术前MPS诊断与内镜治疗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应用ESD技术治疗黏膜下层以上的隆起性病的可行性及疗效;1mo后复查胃肠镜及MPS.结果:MPS诊断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34例,其中食管21例,胃11例,大肠2例.诊断平滑肌瘤20例,间质瘤8例,脂肪瘤1例,纤维瘤1例,早期癌1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分别来源于黏膜层、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选择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变,成功率100%,术中穿孔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大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2.94%.ESD术后病理诊断与ESD术前MPS诊断符合31例,诊断准确率91.18%.1mo后复查内镜及MPS,原病变处溃疡愈合,瘢痕形成,病变切除完全.结论:MPS对消化道粘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应用ESD技术对于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彻底、安全、可靠、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MPS和ESD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准确性及治疗安全性.
作者:陈平;胡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1)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2)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HE染色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形态;(3)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4)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黄芪注射液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浓度为400μg/mL和600μg/mL均可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增殖(P<0.05),且两种剂量组间比较无差异;(2)与对照组比较,黄芪注射液能够增加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促进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及表面VCAM-1和ICAM-1蛋白的表达.提示黄芪注射液对造血微环境有改善作用.
作者:崔明玉;王彩霞;任明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提取塔米尔片中挥发油并对其进行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的研究,以增强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以桂皮醛包封率及油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为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其投料比为1:8,包合时间为1h,包合温度为60℃,搅拌速度为50r/min.结论:用β-环糊精对挥发油进行包合后,提高了稳定性、便于制剂.
作者:孟根达来;谷福根;布仁达来;散丹;乌日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艾滋病药物.方法:以抗艾滋病药物扎西他滨为先导物,以取代桂皮酰基对其进行结构修饰.结果:合成了3个N-2',3'-双脱氧胞苷取代桂皮酰胺衍生物.结论: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MS确证.
作者:杨慧;高乌恩;青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慢性肾脏病(CRD)病人肾功能评估中的诊断效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CRD病人151例为研究对象,正常人群40人为对照.所有入选者均测定血cystalin C、血BUN、血SCr,及血α1-MG、β2-MG,算出CCR并按身高,体重校正.以简化MDRD公式计算所得GFR为诊断标准,评价cystatin C与其他指标相比评估GFR的价值.结果: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显示cystatin C高,cystatin C、BUN、Scr、CCR与GFR的相关性高于α1、β2-MG与GFR的相关性.各指标的AUC ROC以cystatin C的值大.结论:(1)cystafin C可以作为评估CRD病人GFR的内源性标志物.(2)cystatin C能准确反映CRD病人肾小球滤过功能,尤其能敏感提示早期肾功能损害.
作者:段晓星;张国光;梦雅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0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和100例正常对照组下肢动脉进行检测分析.方法:依据WHO标准选择100例确诊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做为实验组,10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股总动脉(CFA)、股浅动脉(FA)、腘动脉(POA)、胫前动脉(ATA)、足背动脉(DA).结果:糖尿病组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69%,以胫前动脉、足背动脉为多见,斑块致管腔局部狭窄者(狭窄率>50%)19例.健康组动脉壁有硬化斑块占41%,多发于股动脉、胭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直现、无创、准确地显示斑块情况、血管狭窄度、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斑块形态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的可靠依据.
作者:刘炯鸥;王晓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5'-O-bemoyl-2,3'-anhydro-thymidine(BAThy)为前体合成氟标18F-FLT,并用于肺孤立结节和原发性肝癌的显像.方法:详细讨论了18F-FLT的化学合成过程;将18F-FLT静脉注射,静息50min后进行采集.结果:通过自愿者肺孤立结节的PET/CT显像,肯定了在肺孤立结节诊断中的重要性,给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且首次将18F-FLT应用于肝癌,通过小白鼠的肝癌PET/CT显像,证实了18F-FLT在肝癌诊断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结论:18F-FLT是目前性能好的核酸代谢显像剂,它不仅被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价,而且被用于评价肿瘤的增殖性.
作者:何玉林;王雪梅;包宝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手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女性为主,故又称为家庭主妇手.其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角化、脱屑、皲裂、瘙痒剧烈,而且病程迁延难愈.
作者:李彬;赵一丁;佘远遥;姚春海;黄尧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CPHD)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生理改变存在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异常,即血液呈高黏滞状态.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善及C反应蛋白被作为判断临床治疗方案有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潘素素;陈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影像学手段检测出的乳腺小肿块或结节往往临床触诊阴性的,术中寻找难度大.近年来通过术前超声乳腺导丝定位技术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超声引导下进行病变穿刺,留置导丝于病变部位,引导外科医师对部位病变进行手术切除的定位方法.
作者:董勤;孟兴凯;谢小亮;姚志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有部分病人术后效果不满意,仍存在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以前由于缺乏客观的诊断依据,对此类症状的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作者:顾剑峰;乔建坤;杨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根据ASA的新调查,病人对麻醉为担心的问题为:失去记忆、术中知晓、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和死亡,而避免术中知晓也成为ASA新提出的麻醉目标之一.
作者:王一男;徐铭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许多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微量元素在机体的变化及两者间的关系,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肝脏作为有许多重要生理功能的人体大腺体,对微量元素的转运和分布起关键作用.
作者:王宁;张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基于对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骨髓微环境的研究,研发出针对骨髓微环境以及信号通路为主的靶向治疗药物如沙利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等,这些新药的使用明显改善MM病人生存质量.本文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曹丽霞;韩艳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细胞周期及生长的调控是细胞存活必不可少的,在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控制有许多复杂的机制.Gadd45a基因为生长阻滞和DNA损伤修复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是p53、BRCI基因调控的下游基因,调控细胞周期阻滞,细胞纺锤体检查点调控,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在细胞对外界损伤反应调控网络中扮有重要角色,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Gadd45a作为控制癌细胞增殖代谢途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值得新兴的药物进一步研究靶点.
作者:李鹏飞;杨成旺;苏秀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蒙药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M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珐:48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预处理7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min后,再灌注60min,处死大鼠,取心肌缺血组织测定GOT、CK、LDH、MDA及SOD等生化指标.结杲:肉豆蔻挥发油大、中、小剂量组可明显减慢心率,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降低心肌细胞损伤所释放的GOT、CK、LDH的含量、降低MDA和升高SOD的活性.结论:肉豆蔻挥发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阳;马瑞莲;马睿婷;乔俊缠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