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512X
  • 国内刊号:15-1364/R
  • 影响因子:1.51
  • 创刊:195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内蒙古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际药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2年4期文献
  • 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血管膜中Visfatin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Visfatin在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病人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PDR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6例行玻璃体手术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人术中取出的纤维血管膜(Fibrovascular membranes,FVMs),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isfatin和GFAP的蛋白表达及定位,TR - PCR检测Visfatin在纤维血管膜中mRNA表达.结果:Visfatin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所有16例血管膜中均有强阳性表达且与GFAP共表达,RT - PCR显示在检测的8例中7例强表达.结论:Visfatin在PDR病人FVMs的表达可能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纤维血管膜的形成相关,Visfatin可能成为治疗PDR的新靶点.

    作者:杨晓静;崔巍;高伟;路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论礞石滚痰丸的服法

    目的:观察礞石滚痰丸服用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根据临床体会及文献回顾着重阐述礞石滚痰丸的服用方法.结果:服法对疗效有影响.结论:提出改善礞石滚痰丸服法可能会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作者:张明锐;德学慧;额尔德木图;李鸿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不同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Pentacam、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和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蒙古族和汉族中央角膜厚度值的差异.方法:对预行LASIK手术的近视病人蒙古族26例(52眼),其中男性14例(28眼),女性12例(24眼);汉族49例(98眼),其中男性24例(48眼),女性25例(50眼).分别采用Pentacam、Orbscan角膜地形图系统和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值,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ntacam测得的角膜中央厚度平均值分别为蒙古族543.63±28.95μm;汉族549.88±32.77μm,(P>0.05);Orbscan测量中央角膜厚度蒙古族556.04±28.46μm,汉族566.51±35.68μm,(P>0.05);超声角膜测厚仪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蒙古族556.29±29.49μm,汉族563.30±33.36μm,(P>0.05).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蒙古族CCT的测量中,Pentacam与超声测厚仪相比,P=0.02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与Orbscan比较,P=0.031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scan与超声测厚仪比较,P=0.965 (P >0.05),差异无显著性.汉族CCT的测量中,Pentacam与超声测厚仪相比,P=0.006(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ntacam与Orbscan,P=0.0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bscan与超声测厚仪,P=0.508 (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entacam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值较Orbscan与超声测厚仪小.三种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上蒙古族与汉族差异均无显著性.

    作者:赵海霞;张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33/ING1和PTE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癌病人中p33/ING1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食管癌的发病机制,以寻求预防、诊断和治疗食管癌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检测PTEN基因、凋亡促进因子p33/ING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33/ING1和PTEN蛋白从正常黏膜-不典型增生-浸润癌渐进性表达减低(P<0.05),与食管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TE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低表达与p33/ING1蛋白在其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33/ING1和PTEN基因的失活(或缺失)及蛋白表达的下降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分化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有可能为临床上食管癌早期诊断、相关治疗及预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作者:李慧娥;冷雪芹;宋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注射用青霉素钠方法学研究及溶液稳定性研究

    目的:本次试验研究目的是考察注射用青霉素钠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指导病人对该产品的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应用经方法学验证了的聚合物检测法和有关物质检测法进行产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青霉素聚合物检测法和有关物质检测法科学合理,可行性强.产品配制的高浓度为192万单位/1.152g/mL,在37℃±2℃环境中使用时,必需在1h内使用完毕.结论:注射用青霉素钠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需注意配制细节和使用时间,否则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段明华;潘艳;马淑飞;许杰;曹殿伟;李南;李超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XCR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肾移植急性排异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CXCR3基因rs 2280964单核苷酸多态性(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肾移植急性排异(acute rejection,AR)发生的关系.方法:2005 - 08~ 2009 - 12行首次同种异体尸体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RTx)手术、术后6mo内临床及病理均证实的AR或移植肾状态(RTx status,Ts)的受者共223例.总结两组受者术后6mo内AR的发生等流行病及临床资料,用Taqman荧光探针法对CXCR3基因SNPs( In-tron 1,c.12+ 234G>A;dbSNP:rs2280964)进行基因分型.结果:RTx受者CXCR3基因rs 2280964的SNPs基因分型与术后6mo内A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男:P=0.36;女:P =0.98).结论:CXCR3基因rs 2280964的SNPs与肾移植受者术后半年内A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蒋宇光;彭文翰;王慧萍;何强;寿张飞;吴建勇;陈江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白芷的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白芷Angelica dahur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 - 20、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采用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芷7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水合氧化前胡内酯(Ⅰ)、比克白芷素(Ⅱ)、异氧化前胡内酯(Ⅲ)、Oxypeucedaninhydrate acetonide(Ⅳ)、珊瑚菜内酯(Ⅴ)、异欧前胡素(Ⅵ)、7H - Furo[3,2-g][1]benzopyran -7 - one,9-me-thoxy -4 -(3- methyl -2 - oxobutoxy) -(Ⅶ)、佛手柑内酯(Ⅷ)、花椒素酚(Ⅸ)、neobyakangelicol(X)、豆甾醇(Ⅺ)、胡萝卜苷(Ⅻ)、硬脂酸((Ⅻ))、棕榈酸((Ⅻ)).结论: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Ⅹ均为线性呋喃香豆素衍生物.

    作者:张烨;孙建;屠鹏飞;薛培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异丙酚在不同ABO血型病人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ABO血型病人是否对异丙酚的效果存在差异,以期对临床麻醉应用异丙酚提供个体化依据.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病人80例,年龄40~60岁,体重50~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血型(n=20)分为A组、B组、AB组、O组.病人入室稳定10min后测定靶控输注异丙酚前T0的MAP、HR和BIS值,之后开始静脉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浓度4μg/mL,目标浓度6μg/mL,分别在靶控浓度4μg/mL(T1)、4.5μg/mL(T2)、5 μg/mL( T3)、5.5μg/mL(T4)时测定MAP、HR、BIS值.分别计算每组用异丙酚后各时间点MAP、HR、BIS与麻醉前测定值的差值△.结果:各时间点△MAP、△HR比较,B组高,(P<0.01),0组次之(P<0.05),而A组和AB组无明显差异.△BIS,只有A组在T3和T4时间点大于其它血型组.结论:不同ABO血型病人异丙酚应用效果存在差异.

    作者:于建设;石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八味沉香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目的:研究八味沉香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实验筛选提取工艺的佳条件.结果:醇提的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3,水提的佳工艺条件为A3B2C2,水蒸气提取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为A2B1C3,挥发油包合物的佳工艺条件为A3B1C1.结论:八味沉香胶囊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刘伟;宋宏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利用低频振幅算法在正常人静息态下的脑性别差异磁共振研究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fMRI)技术,探讨正常人静息态下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性别差异.方法:对19例男性健康者与19例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女性健康者进行磁共振静息态扫描,使用ALFF算法对比分析MRI数据,观察男女性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BOLD)信号振荡幅度不同的区域.结果:较女性健康组,男性健康组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区域的ALFF值更高;较男性健康组,女性健康组左丘脑、左角回、右海马旁回、后扣带回、脊髓小脑区域的ALFF值更高.结论:静息态下正常人的脑神经活动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乔鹏飞;牛广明;韩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正常蒙古族人股骨外旋角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目的:测量正常蒙古族人群股骨远端外旋角,为建立国人数据库以及为中国北方地区及蒙古族人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throplasty,TKA)股骨外旋截骨参数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蒙古族青年志愿者60人,女42人,男18人,行双膝关节CT检查,扫描范围包括关节线上下各20cm.数据以DICOM格式导出,图像经Mimics10.01软件处理,测量股骨远端①后髁角(posterior condylar angle,PCA);②髁扭转角(condylar twist an-gle,CTA)数值;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蒙古族人PCA 3.8°±1.92°,CTA 7.39°±1.75°,左右侧别无差异;男性平均PCA 3.3°,女性平均PCA 4°;身高及对应PCA录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知PCA与身高没有相关性;和文献中其它族群所测结果有差异.结论:蒙古族人股骨PCA大于3°,行膝关节置换术应采用4°或大于4°外旋截骨更为合适,应以CT测量个性化截骨更为妥当,效果更优.

    作者:张国梁;吕铁刚;赵建民;王跃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静脉溶栓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梗死动脉开通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小于6h)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开通相关梗死动脉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的疗效.方法:入选治疗组为2009-01 ~2010 -12在我院急诊就诊的2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156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小于6h,短者时间为30min,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间接判断溶栓2h内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以及住院后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适合PCI治疗者同时进行治疗.对照组为72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超过6h,长时间为2wk,未经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相关梗死动脉开通率为76.92%,对照组为48.61%,出院时治疗组心功能不全为4.81%,对照组19.44%,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梗死动脉的开通率,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

    作者:李香枝;张慧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皮肤渗透性实验优选消肿散涂膜剂组方

    目的:以大黄酸为测定指标,采用皮肤渗透性实验优选消肿散涂膜剂组方.方法:正交设计涂膜剂的配方,采用改进的Franz扩散池,用离体大鼠皮进行体外透皮作用研究,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透皮接受液中大黄酸的含量.结果:佳配方为3号组方(基质6%;氮酮6%;药液浓度0.5g生药/mL)且大黄酸累积透过量随透皮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本优选方法为消肿散涂膜剂的配方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文娜;王锋;张述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循证医学研究现状分析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循证医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发展较快.然而通过检索1994-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有关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循证医学研究的文献,参照Meta -分析报告的国际标准- 《QUOROM声明》进行分析可发现其仍存在古文献研究较少、基础研究落后、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诸多问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从此类不足入手,解决问题,促进糖尿病循证医学中关于中医防治内容趋于完善.

    作者:张亚军;孙燕茹;袁婧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生物信息学与包虫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出现及其在疾病基因组、蛋白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在解读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分析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信息学在致病基因寻找、药物有效靶点筛选等医学研究各领域的发展日益深入.现就生物信息学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药物开发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就近年来生物信息学与寄生虫及包虫间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刘瑞军;刘远航;刘红莲;邵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铁线莲属蒙药材的rDNA-ITS序列分析

    目的:比较研究铁线莲属入蒙药的6种药用植物(芹叶铁线莲、长瓣铁线莲、黄花铁线莲、棉团铁线莲、辣蓼铁线莲、短尾铁线莲)的rDNA - ITS序列差异性及其规律,寻找6种植物药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从铁线莲属蒙药材中提取总DNA,用PCR法扩增ITS,运用Clustal X、MEGA等软件比较和分析ITS的序列特征.结果:铁线莲属入蒙药的6种药用植物ITS序列长度为548~552bp,具变异位点57个,其中信息位点23个,特异性鉴别位点33个.序列已提交至NCBI数据库,登录号为JN809679 - JN809684.结论:ITS序列对铁线莲属入蒙药的6种药用植物具有较好的分辨性,为铁线莲属蒙药材分子鉴别提供了参考.

    作者:李骁;王佩;赵龙;鞠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饮膳正要》蒙医学理念探析

    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和营养学家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兼蒙、汉、藏、维吾尔等各民族的饮食营养和食疗医学的集大成之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疗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营养学专著.而预防医学从其历史渊源来看,与蒙医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其中的饮食疗法是蒙医学在预防保健医学理念的核心所在.因此本文将从《饮膳正要》的蒙医学饮食疗法医学理念探讨与预防医学的历史渊源.

    作者:鄂兰秀;额尔德木图;程立新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