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2095-512X
  • 国内刊号:15-1364/R
  • 影响因子:1.51
  • 创刊:1959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内蒙古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际药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7年1期文献
  •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研究80例高龄老年人发生急性心梗时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特征、心功能变化、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心脏意外事件,以与老年组进行比较。结果:(1)胱抑素(CysC)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脂蛋白(a)[LP(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射血分数(EF%)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3)广泛前壁心梗观察组较对照组多(P<0.05)。(4)观察组严重临床事件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80岁以上高龄病人较80岁以下的老年人,以广泛前壁心梗多见,心梗面积大,收缩功能差,更易出现心衰。临床严重事件明显增高。 CysC在高龄病人中增高明显,亦提示冠脉病变重,病情严重。

    作者:李爱英;徐海全;刘艳阳;阴淑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检查在不同月龄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Develepment Dislocationg of the Hip,DDH)中的应用,并研究超声检查适合的月龄组。方法:将就诊的高危DDH患儿人群按月龄分为4组,(80例,160髋)。 A组为0~3mo;B组为4~6mo;C组为7~9mo;D组为10~12mo。分别进行双侧髋关节超声检查( Graf法)及骨盆正位X线平片检查。并对其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A组:超声检查阳性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超声检查阳性率与普通X线检查阳性率无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组:普通X线检查阳性率高于超声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DDH的诊断上,超声波能够更加早期地发现髋关节脱位的征象。超声波检查方法可以显示尚未骨化的新生儿和小婴儿时期的髋关节结构。适用于6mo以下的儿童,特别适用于3mo以下的婴幼儿,超声波没有电离辐射危害,具有独特的影像学的优势。

    作者:赵爱青;房秀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比色法测定荞麦降糖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通过比较 NaNO2-Al( NO3)3-NaOH 法和 AlCl3法的差异,建立荞麦降糖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色分析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溶剂进行回流提取,并以芦丁为对照品,分别以 NaNO2-Al ( NO3)3-NaOH 和AlCl3为显色剂,分别在516nm和417nm处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荞麦降糖颗粒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建立硝酸铝法芦丁浓度-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方程式 y=0.01201x-0.0291,R2=0.9994,回收率为100.2%。同时也建立三氯化铝法芦丁浓度-吸光度关系的回归方程方程 y=0.02992+0.00473,R2=0.9996,回收率为99.75%。结论:AlCl3法操作简便快速、专属性强,更适用于荞麦降糖颗粒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白玉琴;刘宏;王焕芸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非影像导航与传统关节镜下ACL重建的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介绍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前十字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规划及手术操作方法,探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对辅助关节镜下行前十字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中股骨、胫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可行性并与传统关节镜重建术式进行比较。方法:前瞻性分析同期2015-01~2016-06期间,选取符合ACL损伤入组条件病人70例,按照病人入院号末尾数字奇偶随机分为:导航组与传统组,术后分别测量两组X线片的胫骨隧道与股骨隧道位点,行Lachman和KT-1000试验稳定性检查,并采用Lysholm、Tegner,IKDC评分及膝关节ROM对比,评价膝关节功能及运动水平。结果:术后标准X线片测量,分别行两组病人股骨隧道和胫骨隧道位点统计学处理,数据显示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导航组标准差小于传统关节镜组,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ACL手术组数据更接近解剖重建ACL位置。 Lachman 试验、KT-1000试验、Lysholm、Tegner评分及膝关节RO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通过导航下膝关节解剖标志运动学数据注册,确定骨道解剖学位点进行手术,该方法定位股骨、胫骨隧道位置精确,术后疗效评价优良。

    作者:王伟;徐永胜;吕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可视化分析

    目的::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相关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方法:以“personalized medicine”、“diabetes mellitus”作为关键词,通过智能搜索引擎工具GoPubMed检索相关文献,并利用在线分析工具,对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07篇相关文献,呈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其中美国在糖尿病个体化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和影响力均居首位。 Diabetes刊载相关文献为5篇,占总数的4.67%,占首位。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研究的主题词涉及代谢、基因组学等。以Scheen、McCarty、Freedman发表多,分别发表糖尿病个体化研究2篇;美国发表的相关论文不管在数量(50篇)还是影响力(4篇)方面都高于我国(数量和高影响力论文分别为5篇和1篇)。结论:大数据时代利用搜索引擎GoPubMed分析相关文献可较好反映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的相关研究与美国存在差距,仍需要提高创新力,在论文数量和影响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术中唤醒结合个体化定位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中应用术中唤醒结合个体化定位技术的意义。方法:对18例功能区脑胶质瘤病人使用核磁定位肿瘤、功能核磁定位功能区,导航确定入路,超声实时确定肿瘤边界、血运及切除程度,唤醒病人,直接电刺激定位病灶附近的功能区。比较手术前后病人重要神经功能评分。结果:18例病人均成功施行喉罩全麻术中唤醒,4例病人出现短暂血压和心率改变,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处理后好转;2例病人唤醒后轻微烦躁,安抚后合作;1例病人病灶对侧手抽后肢体偏瘫。12例肿瘤得到全切,5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术后出现单侧肢体瘫痪2例,运动性失语2例,经过术后对症治疗,均好转出院,无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所有病人无手术痛苦回忆。手术前后重要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中唤醒结合个体化定位技术,有利于临近肿瘤功能区脑皮质和皮层下重要神经纤维束保护下,肿瘤大程度切除,同时避免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田复明;朱健强;杜苏;窦长武;杨凯;闫海成;解雅英;鞠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垂直骨面型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研究

    目的::应用X线头影测量片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及其差异,为正畸矫治设计及面型预测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口腔正畸科90例年龄为13~16岁未经过临床正畸治疗的Ⅱ1类骨面型青少年病人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研究,按照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均角、低角组,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的特征,以及其与性别、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颏部软硬组织形态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三组骨性指标中颏高度、颏角、颏凹陷和颏曲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中软组织唇颏距离、颏唇角和软组织颏倾角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软硬组织形态均与性别、体重指数无显著相关(P>0.05);软硬组织形态特点不完全一致。结论:垂直骨面型对Ⅱ1类病人颏部软硬组织形态均具有显著影响,骨性指标与软组织指标不完全一致,正畸矫治计划的拟定以软组织标准更为可靠,矫治后病人的面型更为美观。

    作者:刘佳;王宇光;李丽洁;峥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肺癌病人临床病理回顾性调查分析

    目的::利用肺癌病人的病历资料,描述并研究肺癌的发展趋势,从而对肺癌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09~2011-12近5a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肺癌的住院、门诊病人8254例,对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病变部位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论:不同性别的肺癌病人其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病变部位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为肺癌的预防与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同时普及肺癌防治知识,提倡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体检,以期达到早期肺癌诊断率及病人生存率的提高,从而保障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任卉;崔岩;吕秀云;崔丽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MMP-9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COPD人群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MMP-9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COPD人群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蒙古族186例COPD病人和219例健康对照组的MMP-9基因1562(C/T)位点的多态性进行检测,计算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等。结果:MMP-91562(C/T)的基因型CC、TT、CT的频率在186例COPD病例组中分别是50.00%、42.47%、7.53%;在219例健康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是30.59%、34.70%、34.70%,C等位基因频率在COPD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分别是53.76%和47.95%;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中分别是46.24%和52.05%。结论:MMP-9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地区蒙古族COPD具有易感性,1562(C/T)基因型与蒙古族COPD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覃洁;白云飞;孙超;徐晓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性发育异常病人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分析

    目的::通过对性发育异常病人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进行分析,探讨染色体异常与性发育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常规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法,对纳入研究的720例性发育异常病人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720例纳入研究对象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者85例,总检出率为11.8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者56例(7.78%),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9例(2.64%),性反转8例(1.15%)。结论:性发育异常病人染色体异常检出率显著增加,可以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性发育异常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对性发育异常病人的细胞遗传学诊断,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临床处理。

    作者:武艾宁;赵晓曦;于荣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与糖尿病肾病( DN)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2013-06~2015-05住院或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35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根据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其分成NDR组(无视网膜病变)、NPDR组(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根据肾脏损害程度,参考尿微量蛋白( ALB)的排泄水平,分成NAU组(无蛋白尿,ALB<30mg/24h)、MAU 组(微量蛋白尿,30mg/24h300mg/24h)。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结果:DR中各组之间DN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DR损害程度的加重,DN也逐渐加重,DR与DN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在病变程度上具有正相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能够预测肾功能损伤的程度。

    作者:赵大伟;谢秀娟;李宪华;马兴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IDP)病人早期临床特征和电生理学检查特点,并探讨与该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6-03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IDP病人82例,病人病情等级根据Hughes评分划分为轻型和重型AIDP.结果:重型AIDP临床特点:年龄>50岁,伴有饮水呛咳及共济障碍,与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AIDP电生理特点:上肢SNAP波幅降低,上下肢SCV减慢,下肢腓肠神经,腓浅神经SCV,与轻型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肢MCV均减慢,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MCV明显减慢,与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MAP波幅降低,与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ughes评分高,年龄>50岁,伴有饮水呛咳及共济障碍的AIDP病人,病情重,恢复慢,预后差;AIDP病人以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病变为主,同时存在轴索损害,运动、感觉神经均有受累,运动障碍重于感觉异常,下肢重于上肢。神经电生理检测中,F波异常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MCV减慢、CMAP波幅降低程度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作者:王银霞;张国华;齐晓飞;吴荷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长期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对眼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病人眼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使用青光眼局部药物≥3mo的病人62例(92只眼),分为A组(使用一种药物):1%毛果芸香碱8例(10只眼),0.5%噻吗心安9例(12只眼),0.2%阿法根7例(14只眼),1%派立明8例(12只眼)和B组(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1%毛果芸香碱+1%派立明9例(15只眼),5%噻吗心安+0.2%阿法根15例(21只眼),1%毛果芸香碱+1%派立明+0.2%阿法根6例(8只眼),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30只眼)为对照组,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染色(FL)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CIC)。结果:A组SIt(8.51±4.76)mm/5min, BUT (8.46±4.24)s,FL评分为(2.91±1.03);B组 ST(6.34±2.05)mm/5min,BUT (6.38±2.23)s,FL 评分为(3.84±1.14);对照组SIt(10.72±4.62)mm/5min,BUT(11.45±5.12)s,FL评分为(0.62±0.04),三组两两相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F=21.763,P=0.000;F=18.848,P=0.000;F=25.418,P=0.000)。 A组和B组CIC评级为Ⅱ~Ⅲ级,比例为45.83%和68.18%,高于对照组的6.67%(X=28.266,P=0.000)。结论:长期局部使用抗青光眼药物,会造成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以及结膜杯状细胞减少,从而破坏泪膜稳定性造成眼表面损伤,增加用药种类会加重这种损害。

    作者:崇晓霞;李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迷走神经电刺激术应用于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药物难治性癫痫约占全部癫痫病人中30%~40%,手术治疗70%病人得到控制或减少发作。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迷走神经刺激术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且无手术治疗指征的患儿。但其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其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可能机制、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庄蒙丽;陈柏谕;李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IgA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IgAN)是全世界常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众多研究表明IgA肾病与免疫炎性损伤及基因多态性相关,本文就免疫炎症因子及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于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PD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其误诊率较高。因此,有效的生物学标志物可提高PD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亦是治疗PD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常培叶;马俐华;王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5-09~2016-09住院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人32例(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的健康妊娠病人4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治疗的方法对病例组进行糖尿病治疗,之后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的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孕妇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妊娠高血压的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病例组新生儿的早产,巨大儿,呼吸窘迫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产妇及围产儿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血糖的监测与合理控制,以此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苏应龙;王智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 VADA)的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技术对21例VADA的病人进行治疗,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和治疗经过和结果。结果:21例病人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完全栓塞、近全栓塞和部分栓塞,分别是10例(47.6%)、6例(28.6%)、5例(23.8%)。术后19例病人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mo。其中VADA完全栓塞17例(89.5%)(部分栓塞和近全栓塞中9例达到完全栓塞),有显影2例(10.5%)。随访期间16例病人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3例术后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结论:随访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凯;金凤;张占普;窦长武;王飞;白杰;张荣;闫海成;苏优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分析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的安全性临床及临床疗效,提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提高手术成功几率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4-03~2016-04近2a来本院收治的57例(6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先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疏通闭塞段动脉,后实施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观察记录发生治疗前及治疗后临床病症的改善情况、并发症的几率、手术成功几率,不同分期病人临床有效率,对所有病人进行为期24mo的随访,记录第6mo、第12mo、第24mo时初始畅通率与二期畅通率及保肢率。结果:57例(64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经治疗后共59条肢体手术成功,其手术成功几率为92.19%;Ⅱ期与Ⅲ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相同,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病人手术成功几率显著小于Ⅱ期与Ⅲ期的病人(P<0.05)。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出现5条肢体失败的情况,失败率为7.81%。经24mo的随访,第6mo、第12mo、第24mo 不同时期初始畅通率分别为93.46%、84.19%、75.58%;二期畅通率分别为96.83%、88.16%、79.09%;而保肢率为100.00%。并发症共出现5例,发生几率为7.81%,其中动脉穿孔有3条肢体(4.69%),立即使用球囊以拦截近端的血流,用绷带对肢体外进行加压包扎,若在30min后进行造影时造影剂未出现外溢情况结束;穿刺点出现血肿有2条肢体(3.13%),机体自行逐步吸收。结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联合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人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几率,提高其术后恢复能力,避免多次手术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过度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带来的危害,减少病人经济负担,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几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刘波;段月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蒙药耧斗菜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目的::考察蒙药耧斗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对蒙药耧斗菜的水提液、乙醇提取液、石油醚提取液进行鉴别。结果:经过化学预试验,初步判定耧斗菜全草中可能含有糖类、酚类、黄酮类、甾类、三萜类、氨基酸等成分。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并为蒙药和天然产物中多种活性成分测定提供参考。

    作者:李成林;云学英;韩士强;高丹阳;李振;吴宁远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