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10期文献
  • 以医改为契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医患关系虽然总体上还算和谐,但是因为各种原因,也产生了一些纠纷、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发展到暴力伤医.

    作者:张福林;罗晓琼;王鹏飞;周辉;于虹;余俊英;赵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我院后勤支持保障社会化运营的探索和体会

    针对公立医院后勤保障支持部门人浮于事、服务质量低劣、成本高居不下等问题,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利用全新医院开业的契机,推行支持后勤保障系统社会化运营.通过十余年的实践,社会化运营提高了支持保障系统的质量,降低了服务费用,同时还优化了医院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了医院人员绩效,为医院更好地创造社会效益打下基础.

    作者:田怀谷;肖平;刘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创建绿色医院的理念与实践

    近年来,伴随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相继发生,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倡导绿色发展、崇尚绿色生活、建设绿色城市的重要性.2003年,美国医疗行业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标准.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整个国际社会已普遍接受低碳发展的理念[1].

    作者:叶炯贤;苏秋阳;许崇伟;凌丹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推进社会办医的实践与思考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多年来,深圳市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行适度放开医疗市场的改革政策,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社会组织或个人举办医疗机构,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办医格局[1].在本轮医改中,深圳将加快推进社会办医,逐步形成并完善立足深圳、服务珠三角、服务全国和全球的综合性国际化医疗服务体系[2].

    作者:李林;许四虎;廖庆伟;罗新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医药分开改革成效和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深圳市推进医药分开改革,在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费用,切断了医院与药品生产供应链条之间的利益纽带,遏制了医院过度用药、用高价药的行为.改革后,医院次均诊疗费用、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的自付费用、门诊输液、抗生素使用率等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深圳市将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着重保护好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推进配套改革措施,保障医药分开改革持续、有效的进行.

    作者:江捍平;罗乐宣;李创;严吉祥;董国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回顾及展望

    介绍了深圳市新医改建设中推进四大体系、八项体制机制的进展情况;阐述了深圳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及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回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成效,并对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展望.

    作者:江捍平;罗乐宣;李创;董国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深圳建市以来,城市化进程高速推进,人口规模快速膨胀.面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优化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深圳市按照纵向一体化建设、横向联合的思路,努力构建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同步发展区域医疗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并着力完善两者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1].

    作者:江捍平;许四虎;李创;刘美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医药分开改革方案的总体设计和创新

    根据国家和广东省关于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圳市立足本市实际,提出了医药分开改革的“1+6”综合措施,即以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建立药品流通企业与医院药房竞争机制、改进药品采购方式、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和健全公立医院监管机制6项措施.作者详细说明了上述改革措施,并解读了这些策略的创新性.

    作者:江捍平;罗乐宣;陈广钦;严吉祥;李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建立公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的思路与实践

    目前,深圳市对公立医院的管理评价体系主要有两项:一是医疗服务质量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体系.本项考核是行业评估制度,对象是深圳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二是公立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本项考核是医院经营管理绩效评估,突出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考核对象仅仅限定于公立医院[1].按照深圳市医疗服务整体管理与质量控制评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深圳市公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指标,我市制定了《深圳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直属医院2011年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对公立医院实行绩效考核.本文将介绍公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主要意义、考核内容和深圳的做法.

    作者:江捍平;罗晓琼;李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创新体制及运营机制的探索

    介绍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基本情况以及深圳市政府在该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主要做法,重点介绍了医院的管理架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监管机制等改革内容.同时分析了这些创新所带来的益处,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作者:江捍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制度设计

    深圳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在理事会架构下按法定机构模式组建市医管中心,落实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自主权.作者从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弊端入手,介绍了深圳市进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及改革方案设计的主要举措,深入剖析了的改革方案的特点,并对改革效果进行了预测.

    作者:江捍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总额控制下复合式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实践

    介绍了深圳市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概括为“总额控制、年初预付、方式多样、按月支付、年终总算、结余有奖”.通过加强付费总额控制、采用复合式支付方式、科学合理确定付费标准、建立完善监控体系等,深圳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参保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医保基金收支平衡、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得到遏制、推进了“社区首诊制”、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及参保人满意度逐年提高.

    作者:沈华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国内三地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对深圳的启示

    从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来看,支付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手段.其他城市的医疗保险支付模式对深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上海、长春和镇江3个地区的医疗保险支付模式,并结合深圳市实际,探讨适合于深圳市医疗保险支付改革的路径.

    作者:周丽萍;吴肖冰;董国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在基层服务体系的制度设计上,深圳市一直坚持“院办院管”的管理体制,并以此为纽带,构建层级分明、分工合理、双向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使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有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合理的医保制度、恰当的技术支持,提高了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减轻了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作者介绍了深圳市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制度优势,分析了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江捍平;罗乐宣;张英姬;李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眼科医院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为解决医院挂号难、看病等待时间长、患者不能有效疏导的问题,深圳市眼科医院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挂号就诊模式.医院以30分钟为一个预约时段,充分利用多种途径,给患者提供分时段预约挂号服务,使患者得到了实惠,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效率,为患者提供了舒适的就医环境.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结合预约制度实行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应对建议.

    作者:成洪波;何静;刘玉琦;刘志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2011年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评估分析

    目的 客观评估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实施效果,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法 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评估标准和评估办法,各市级专业机构遴选专家,对全市8个区(新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进行机构评估和区域评估;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评估为辖区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综合评价.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满意度评估由第三方机构完成.结果 本次评估结果显示2011年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整体指标完成度为93.2%,精神卫生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和健康教育机构的完成度提升幅度较大,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机构和辖区医疗机构的完成度有所降低;各个区域指标完成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整体上有所提升,但区域之间及其各个机构之间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仍存在不平衡现象.结论 要在落实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具体工作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作者:张丹;林汉城;张欣;袁雪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公共卫生事业在医改中全面健康发展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作者介绍了深圳市公共卫生事业在医改中的发展情况.深圳围绕目标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公益性不断体现,国家、深圳市的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结合深圳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市民健康需求,深圳市的公共卫生工作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制、公共卫生机构激励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作者:程锦泉;张丹;林汉城;曾华堂;赵志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深圳市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与展望

    我国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慢性病占死因的比例超过80%[1],占疾病负担的68.6%[2].因此,慢性病的防控刻不容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后,政府加大了对慢性病的投入,将高血压、糖尿病的健康管理纳入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对慢性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圳市慢性病的防控自1996年开始,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在防治网络建设、防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刘小立;卓志鹏;池洪珊;徐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基于项目成本核算的社区公共卫生经费的财政预算方法探讨

    一、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运行成本2009年,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委托中山大学基于本地社区的适宜技术,按《深圳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1]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2]的项目进行了运行成本测算.测算的社区公共卫生项目共有12个[3-4],其中国家项目9个(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保健、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理、高血压患者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深圳市本地化社区公共卫生项目3个(社区诊断、社区康复、社区心理卫生).

    作者:王虎善;罗乐宣;张英姬;罗东辉;陈虾;陶红兵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