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1](以下简称《应对法》)2007年11月1日生效以来,我国依法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规范各种应急医疗救援,提升了突发事件医疗救援的能力[2-19].但医疗应急物资管理作为应急医疗救援的重要内容和决定要素,对大多医务人员来说并不熟悉,很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现通过分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11月到2010年10月发表的突发事件管理文章,归纳医疗应急物资管理要领.
作者:傅朝平;林清霞;梁志强;周利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流动人口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依据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量表)测定浙江省1217名流动人口和1387名常住人口的生存质量,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总的健康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及总的生存质量低于常住人口(3.5±0.8 vs 3.6±0.8).影响流动人口心理领域得分的因素为文化程度、家庭摩擦和食欲;影响流动人口环境领域得分的因素为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和食欲.结论 流动人口生存质量虽然已有所改善,但部分领域的得分依然较低,尤其需重点关注心理和环境领域.
作者:邢海燕;赵伟英;李海玉;谈荣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及效率的提高逐渐受到国内外各大型医院的重视.中央运输,在国内也被称为临床服务中心、外勤服务中心、医疗运输中心,即把医院各科室负责运送外勤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组成一个为病人及临床提供24小时运输服务的专业医疗运输服务中心,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在医疗工作中展示出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在此对中央医疗运输服务在国内外大型医院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作者:王立;蒋易容;樊均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从医学发展的趋势来看,发展心理医学和推行生物-心理多维诊断和处理势在必行[1].我院为三级综合医院,在开设心理学门诊和心理病房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接受本院各临床科室的心理学会诊业务.3年来,我们在临床心理学会诊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宝山;高润元;黄彦梅;穆翠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检验科主要是为临床医生和患者及时提供可靠有效个体健康和疾病状况的检验数据,并有效转化为更高层次的诊断信息.随着ISO15189标准化认证的逐步深入及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标准在国内的较为广泛的应用,检验科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对检验科如何进行合理的岗位设置,并针对不同教育背景和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如何合理地利用目前的人力资源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1-4].为此,我院在不断完善检验科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检验科的岗位从不同系统工作的角度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分配,明确了各体系运行的具体规则和岗位职责分布,每一级岗位目的明确,职责分工清晰,使各级人员的管理更加有序规范.
作者:马聪;马学斌;荣杨;李艳君;赵强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实施临床路径对单病种管理的影响.方法 收集有关子宫肌瘤、胆道良性疾病和甲状腺肿瘤3种常见疾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对单病种管理影响的临床对照研究,根据纳入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3种疾病临床路径组患者住院总费用(WMD=-1046.06,95%CI:-1281.15~-810.96,P<0.00001)和住院天数(WMD=-2.18,95%CI:-2.59~-1.76,P<0.00001)均低于非临床路径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病种疾病的住院费用,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田平;黄爱萍;李鹏;许世茹;吴雨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服务质量包括体现技术水平的结果质量及服务传递过程的功能质量[1].其在服务人员与顾客直接和间接的接触中产生和形成,对其进行实时监管较为困难[2].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3].质控队伍建设和管理及医务人员质量意识的提高,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我院于2007年1月1日起启动的兼职质控员制度,在培养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并有效贯穿于医疗活动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经过5年实施,全院近60%的副高职称医师、药师和技师具有了兼职质控员培训和质控工作经历,带动了一批中、初级医务人员,取得预期效果.
作者:修燕;马学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感染控制的关键部门.当前,我国各级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水平参差不齐.2009年卫生部制定《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江苏省吴江市卫生局依托该地区的1所三级医院(江苏盛泽医院),出资建立了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吴江市消毒供应中心),并于2011年投入运作.我们通过采用物品消毒供应可追溯质量管理体系,初步探讨了该系统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和运作模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晖;张抒怡;陈善泽;陈丽娟;廖小环;沈宇;孔祥清;陈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为指导,分别从用户登录、处方管理、处方评价管理、处方评价结果统计、日志管理、用户管理及后台数据维护等功能模块,探讨了处方点评系统的构建方法及设计要点,以提高处方点评效率和准确度,逐步实现与医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息共享.
作者:陈先波;金新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国外有人把科研管理工作概括为有效地使用4个M,即人员(Man)、仪器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和经费(Money)[1].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障,其贯穿了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经费审计结论更是作为科技部及北京市科委科研课题结题时必备的一个程序和考核指标.但是,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总量的增加,管理部门单纯依靠人工和散在的管理已远远不够.如何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和智能化,保障科技经费合理使用,成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任佩娟;王志江;卢震邈;赵容;张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生心理资本现状,并分析其特点,以使医院管理更加具有针对性.方法 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公立医院医生进行心理资本状况的研究.结果 医生事务型心理资本得分4.25分,人际型心理资本得分4.41分;医生心理资本各维度得分高的是“谦虚沉稳”,得分低的是“乐观希望”;医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年龄、工作总年限、月均收入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职称、医院级别、聘用形式等方面无差异.结论 医生具有较强的心理资本以应对压力.增强医生心理资本,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作者:任桂芳;尹文强;黄冬梅;孙葵;李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自2004年北京地区开始推行住院医师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工作以来,每年由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委托北京医学教育协会布置考核工作,由临床技能考核中心承担具体考核工作.考核目的是科学有效地评价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我院自2004年开始,承担北京地区妇产科住院医师第一阶段临床技能考核任务.现对2006年至2010年妇产科临床技能考核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寻求科学合理的考试、考核方法,比较被北京市卫生局认可为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妇产科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和未被北京市卫生局认可为妇产科普通专科培训基地(以下简称非基地)培训住院医师考核结果的差异性,探讨研究生毕业的住院医师纳入培训年限等问题.
作者:付婷辉;张璐;张宝珍;马志培;李坚;贾明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探究了制约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原因,提出要从全科医生培养、使用、吸引等关键环节着手,系统设计我国全科医生制度,以规范化培养为核心,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同时提高全科医学专业地位和吸引力,加强全科医生培养能力建设,促进全科医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任伟;张亮;冯友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在《侵权责任法》实施的背景下,一元化的医疗损害鉴定机制的确立,成为法律适用的必然.将医疗损害鉴定融入司法鉴定模式,具有化解社会信任危机、实现鉴定公正化的天然优势.因此有必要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考察这种鉴定模式的融合和完善.相应的,对完善鉴定主体、鉴定内容、鉴定证据的应用以及鉴定的外部监督的制度设计,就成为医疗损害鉴定机制确立的前提.
作者:王艳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介绍了国内外医疗资源整合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其中特别关注了根据医疗服务价值链区分的医疗资源横向整合与纵向整合的特点,并分析了医疗资源整合的一些影响因素,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信息化等.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从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信息化及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医疗资源纵向整合提出建议.
作者:史戈;周斌;吴韬;徐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介绍了浙江省通过对医疗机构进行制度化的监督管理、强化医疗机构的自我约束机制、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等一系列的举措,合理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支出,并收到了显著成效,提出在统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时,应本着效率优先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在费用控制和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方面的作用.
作者:郭竞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学术医学中心(academic medical centers,AMCs)又称学术医疗中心或学术卫生中心(academic health centers,AHCs),主要是指医学院校与临床服务单位等构成的共同体.由于其与政府、大学、社会以及群体和个人等都关系密切,又关乎医学发展和人民健康,因此一直备受重视和研究[1].学术医学中心也是公认的比较复杂的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之一.由于AMCs是医学发展中客观需要的组织,在我国也自然存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AMCs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更罕有研究.
作者:蒋学武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其公立医院采取的补偿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投入占主要地位、澳大利亚两级政府是卫生产品和服务的大购买者、采取全额政府预算的方式进行补偿并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完善公立医院体系的功能,据此提出建立我国合理的政府投入机制,为当前的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冯博;项莉;姚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介绍了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进展,分析了目前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实现管办分开需要明确职能划分、建立权责一致的管理体系需要集中管理权限、实现问责需要建立明确的考核标准、实现有效管理还需完善相关配套改革等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陈宁姗;马安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分析了医院原有经营方式的经济背景、内容及成效,在此基础上,顺应新医改形势,对医院经营方式进行了深化研究和改革,确立采取适宜的区域卫生规模、适宜的技术服务、适宜的收费价格、适宜的运行成本及适宜的激励约束,以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医院公益性质、确保综合院力提高、确保依法按规运作,从而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全民健康.
作者:田军章;赵一俏;张刚庆;黄亚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公立医院改革中有关基本概念的辨析,进一步分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公益性与福利性、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内涵,帮助公立医院改革实践者理清认识、明确改革宗旨,旨在为加快推进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作者:赵要军;吴建;谢双保;张亮;冯占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通过对临床医技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构成、考核模型和考核效果等在实际应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剖析,指出作为医院一线科室的临床医技部门在应用绩效考核体系时,应将重点放在体系本身、考核过程和再完善体系三者结合上,这是评价体系是否有效、能否见效的基础,也是体系通过应用转化为部门乃至医院绩效的关键,更是关乎医院整体绩效能级提高的重点.
作者:邵志民;田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绩效管理是指为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过程,实现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及成员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过程[1].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2].因此,探讨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至关重要[3].
作者:甄健存;闫素英;王家伟;陆进;孙春华;梅丹;李玉珍;张晓乐;孙路路;杨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