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不同评价方法的医院医疗工作对比分析

    医疗工作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医院综合实力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客观地评价医疗工作,既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和卫生决策者横向比较医院之间的优劣,又有利于医院内部纵向比较各年度的差异,从而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对医院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功效系数法[1]、灰色关联度法[2]、TOPSIS法[3]、秩和比法[4]、层次分析法[5]、主成分分析法[6]等.本研究采用功效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TOPSIS法,分别对沈阳市9所市属综合医院2008年至2010年3年的医疗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力求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作者:戚钰;付强;何钦成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疗成本控制行为中的目标置换及其解决途径

    实施医疗服务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对医疗服务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更新医疗服务管理的观念,提高医疗机构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减少浪费,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然而,公立医院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其运营及成本补偿机制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疗成本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财务指标.对于医疗成本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变性、复杂性,成本控制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也是错综复杂的[1].而在医疗成本控制行为中一个危险的倾向就是容易产生目标置换,使成本控制这一财务行为对医院整体目标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张慧英;李增笑;水梅;周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

    介绍了医院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实践探索.医院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深化优质护理、推进预约挂号、改革专家门诊、建立分级医疗体系等工作,积极参与医改,创新医疗服务,努力实现医改目标.

    作者:李凤如;史培娜;张健;刘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北京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现状与建议

    医疗服务价格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向社会提供医疗技术服务时,向服务对象收取服务费用的标准,以实现医疗收费有法可依、有据可循[1].当前,正处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切实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改革也是此次医改的中心任务.目前,北京市医疗机构执行的是北京市物价管理部门1999年制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和标准.但随着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日新月异以及原材料成本涨价等因素,当前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标准显然已远不能适应医疗服务的需要,医疗服务价格偏低与医护人员供给医疗服务成本的不配比及医疗服务项目涵盖不全,已成为北京乃至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存在的突出问题.

    作者:蔡欣芸;但秀娟;王晓京;苑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

    对医院建立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进行了探讨,建立了临床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方法、程序和指标体系.实施在线控制后,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电子病历质量、合理用药和合理用血等医疗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质量控制效率明显提高.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临床医疗质量在线实时控制,能够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效率,并对临床医疗和质量控制具有现实指导作用.

    作者:厉伟民;陈翔;李斐铭;应争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医学领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临床医学模式,其对临床医学实践和医疗决策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循证医学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务人员所接受,并逐渐用于临床和科研[1].我国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已有16年之久,而有组织地推广和应用也已逾13年[2].但是,就在当今循证医学理念和基本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之时,其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却仍然非常有限.尤其在我国,其知晓度还不高,运用结果的研究则更鲜见.据调查,84.0%的临床医师在处理临床问题时,仍以个人经验,或查阅教科书和原始论文,或听取上级医师意见为主[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尚处在亟待发展和应用阶段.

    作者:崔清法;刘传和;崔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优化服务环境探讨

    构建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于优化服务环境的电子病历系统,并依托医生工作站,实现门诊医疗服务信息一体化.此系统在5个方面优化了门诊医疗服务环境:①各项医疗服务流程实现电子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②电子病历模板的使用减少了医生书写病史的时间,提高了问诊和检查时间;③通过LIS、PACS及心电系统等,可以查阅病人检验结果和影像诊断资料,掌握病人健康状况;④通过诊疗记录子系统,可以调阅病人既往病史的电子记录,了解疾病控制情况;⑤通过医联共享子系统,可以获得病人在“上海医联”机构就诊的病历记录,了解病人的疾病程度,以便制定治疗方案.电子病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既提高了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又为病人提供了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

    作者:武桂英;赵新平;李哲;田国栋;沈伟珍;彭德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的总体构想与实现策略

    以客户为中心,构建数字化条件下的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数字化客户服务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客户服务体系和管理系统,主要由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平台、数字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3G的无缝隙院前院后绿色急救系统,以及包括分诊排队、自助服务、信息发布、支付管理和基于物联网的客户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其他客户服务系统等构成.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体系通过深入的客户分析管理、自动的服务触发机制、完善的客户服务,在向客户不断提供大价值的同时,实现医院的价值.

    作者:沈崇德;申俊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公立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

    分析了当前公立医院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指出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意义,提出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路径,在积极转变管理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加快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培育一支优秀的医院后勤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马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人力资源共享的实践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已基本完成.但是,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与群众的需要及国家医改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在现阶段,人力资源的短缺是造成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偏低,导致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公信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借助三级甲等医院丰富的人才资源,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是目前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迅速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途径之一.我院以承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形式,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作者:崔筱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护理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的探讨

    护理人员是医疗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关系到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实行护理人员绩效考评,可以增强被考核者的绩效意识,促使每位护理人员关注自己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1].如何运用科学、公平的考评体系对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其体现业绩与薪酬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使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发挥大的效益,做到人尽其才,是现代医院管理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全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会议精神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李秀云;朱秀琴;褚彦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补偿机制探讨

    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试点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后的补偿机制,介绍了实行零差率后医院药品收入的变化情况,认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仅靠财政投入难以为继,试点地区出现医生收入降低、服务价格扭曲等问题,“以药补医”的现象依然存在.建议尽快完善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调整医院内部分配机制,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作者:宋杨;吴华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实施药品零差率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宁波市首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的某区为研究对象,收集20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前、后的收入、支出、收支结余等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前的68.34%下降至实施后的65.44%,降幅为4.24%;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从实施前的71.68%下降至实施后的63.57%,降幅为11.31%;业务收支结余率从实施前的15.81%下降至实施后的-23.07%,降幅为245.94%;标准总工作量增加了61.77%,均次门诊病人费用、出院者人均费用分别从实施前的71.44元、2642.08元下降至实施后的48.33元、1131.28元,降幅分别为32.85%、57.18%.结论 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收支亏损增大,药品收入比重偏高,应加强配套综合改革,构建刚性规范的政府投入长效机制,加强收支结构调整,建立健全合理用药体系,有效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

    作者:孙统达;顾竹影;王雳;谷战强;严雪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以预算控制及合理补偿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探讨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之一.但是由于历史及其他各种原因,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解决.即便是在新医改三年试点工作的推动之下,补偿机制改革依然收效甚微.现对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医改对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实现途径.一、目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投入不足仍然是主要问题:尽管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政府财政也在增加投入,但在投入的力度上,无论从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距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同时,由于缺乏硬性的机制转变,医院仍在扩张式运行,使这些增加的投入相对于医院的毛收入显得微不足道、杯水车薪,不足以保障公立医院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维持其正常运行和维护其公益性质.

    作者:冯博;姚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上海市松江区公立医疗机构投入补偿机制探索

    介绍了上海市松江区对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偿机制的探索经验,主要是由政府增加卫生财政的投入,提供资金保障,明确符合百姓健康需求的医疗机构建设与投入导向,建立按承担任务、服务量和单项目进行补偿的方法,并综合考虑既有编制、工作量、人口及地域面积等因素,从而使补偿机制更加因地制宜,体现公平合理.

    作者:于德华;张真诚;李正;刘淮虎;王志坚;吴丹;朱根明;王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德国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与监管模式及其启示

    介绍了德国门诊、住院医疗服务以及医疗保障体系的概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德国医疗服务的监管模式,即社会主导的自我管理模式及其结构、特点和作用.结合对德国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监管模式的启示与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监管模式的建议.

    作者:周益众;曹晓红;李力达;陈英耀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疗安全管理应注重患者参与

    患者和居民参与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医疗质量的重视程度,对医疗质量管理也具有明确的指示作用[1].美国国家患者安全目标联合会将患者参与其照护过程作为保障患者安全的策略.中国医院协会也将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作为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之一.在卫生部颁发的2011年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将患者参与列为保证患者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病人满意度的提高与患者参与也有高度正相关关系.尽管患者参与的重要性已得到医院管理人员的广泛认可,但长期以来,患者更多的是医疗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其在医院质量及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对其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进行阐述,以便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

    作者:王兆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患者信任对健康成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目的 了解患者信任与健康成果的关系,验证患者行为倾向在患者信任影响健康成果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自编的24个项目的基于医疗质量改进的患者信任度评价量表,调查上海某2家三级医院和20家社区医院共727名住院患者的信任度.通过患者行为倾向测量表、生活质量测量表、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了解患者的行为倾向对健康的影响.结果 患者信任不仅对患者健康成果有影响作用,而且还通过患者行为倾向中介这种影响,对患者信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对患者信任影响临床疗效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可以通过改善患者行为提高健康成果.对医生来说,通过提高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来影响患者行为倾向,进而促进医患之间的交流,促进治疗方案的实施,改进健康成果.

    作者:董恩宏;鲍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外出协议书设计及管理流程探讨

    住院患者外出受到伤害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1].对于患者住院期间外出发生人身损害的,医疗机构有承担责任的风险.现就住院患者外出协议书的设计和住院患者外出的管理流程进行探讨.一、住院患者外出管理现状(一)住院患者外出原因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外出是临床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关研究表明,除了外出检查以外,常见的原因有:个人工作或学习需要、环境因素影响生活质量、家庭角色无法代替、医院设施条件不能满足患者要求、心理因素影响、社会因素影响等[2-3].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住院患者外出的需求和现状是客观存在的.

    作者:林云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创新扩散理论在推广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及技术中的应用

    采用创新扩散理论,确立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及技术推广模式,根据相关文献及法律制度、临床流行病学等研究结果,明确目标人群,提炼倡导讯息,提出并推广指导性意见,选择人际传播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途径,整合推广,使得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创新采纳率从0%迅速提高到97%,名列全国前茅.通过应用创新扩散模式,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广泛动员全社会自觉接受预防出生缺陷措施,依法规范了广大医务人员母婴保健服务行为,为其他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示范.

    作者:陈婉珍;杨敬;王国敬;赵正言;胡崇高;俞惠民;舒强;石文军;邱灵;易平;胡莎莎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