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2期文献
  • 实施总额预付医院应注意的问题

    在了解总额预付制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实行规范化医疗,并科学地管理基金额度,正确处理医疗费用与医疗质量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作者:邹明;李伟光;高路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纪检监察在医院招标监督中的定位与任务探究

    医院的发展扩大与技术力量的提升,离不开基建工程和设备购置.目前,医院主要通过招标确定基建与购置工作.招标工作不但繁重,而且涉及资金量大,操作者能否依法行使权力,既关系着医院资金的合理使用,也决定着医院健康平稳的发展步伐.只有建立缜密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招标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廉洁地进行.目前各医院的招标监督任务主要由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等部门共同承担.其中,纪检监察的监督职责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六十九条“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国家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中.但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内,医院的纪检监察人员应如何履行这一职责?特别是在医院自行招标项目中,纪检监察部门应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规范医院招标工作流程,提高运行保障管理效能,并推进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

    作者:李琤;邵军;付凤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24例非计划再次手术发生原因分析

    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以下简称“非计划再次手术”)是重要的用以评价医疗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我国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重返类”指标之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患者因手术或有创操作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需接受计划外的再次手术.2012年卫生部出版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其中将非计划再次手术列为评审的核心指标,现已作为我国三级医疗机构检测、评估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1].有研究报道显示,非计划再次手术能更为敏感地反映医院医疗质量,也是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2].分析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的原因,可以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能够更好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3].

    作者:郭阿娟;雷韦;潘梁军;马依然;刘萍;陆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核查表的几点商榷

    2010年3月26日,卫生部发布了《关于印发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通知》[1],旨在杜绝手术患者发生身份错误和手术部位错误,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2-6].但是笔者认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中的个别内容和作为落实这项制度的专项载体的手术安全核查表[1]的设计尚不够完善,故提出几点商榷意见如下.

    作者:王继伟;阳红;潘一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青光眼住院患者单病种结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青光眼住院患者医保单病种结算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的187例青光眼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患者进行分析,统计各项费用及其对医院及个人的影响.结果 医院收益随材料费、医事服务费、西药费、床位费、护理费、检查费、麻醉费、手术费、住院天数、个人支付等的增加而减少,随特殊治疗费的增加而增加;个人支付随人工器官、手术费、材料费等的增加而增加,随特殊治疗费、护理费、医事服务费的增加而减少.187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给医院带来了负收益,其中每例患者的医院收益在-4 364.56~-37.53元之间.结论 医院收益与医保政策及医院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个人现金支付与医保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聪;唐忻;曾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居民健康卡实现全国就诊一卡通的探讨

    居民健康卡是跨地区、跨机构的就医和结算一卡通,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关键,是实践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的具体举措.通过研究基于部级和省级居民健康卡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医院应用受理环节的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全国范围的患者身份信息索引和个人健康档案,以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

    作者:张晓祥;汪火明;任宇飞;李金;王延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同济医院居民健康卡应用效果分析

    医院是居民健康卡的应用主体.医院需要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建设要求,改进就医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和运营效率[1].我院是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现有5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2012年门急诊量达到351万人次.2012年8月15日,我院在全国大型医疗机构中率先发行了居民健康卡,建立了全面的自助服务体系,扩展了预约挂号范围,优化了门诊就诊服务流程.居民健康卡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发卡量逐步提升.现对我院实施居民健康卡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任宇飞;张晓祥;汪火明;李金;王延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量表研制

    在分析国内外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回顾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概念,并与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原有题项相结合,在随机访谈和专家筛选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评价量表体系.结果表明,包含5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有效性、移情性、响应性)和23个题项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可以作为我国医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测评工具.

    作者:施国洪;刘博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推行门诊引导单优化诊疗流程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电子病历的实施与普及,无纸化是医院发展的必然[1-2].但完全无纸化使患者手中无纸质单据,无法详细知晓检查等信息,造成很多患者记不清基本程序或找不到地点.然而若每项检查和治疗都有单据,不仅浪费纸张,也使患者容易混淆.患者对进入下一步流程不确定,要花很多时间询问、寻找;医生和护士也需要花很多精力去解释,影响就诊质量,甚至引发投诉和纠纷[3-7].为此,我院门诊对患者的检查、治疗推行“引导单”模式,即避免完全无纸化,又可将患者的数张检查、治疗单整合成一张引导单,用于门诊就诊流程的具体指导,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顾跃英;徐雪珍;吴勇萍;陈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比较与借鉴

    从改革政府财政投入、改革支付方式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三方面,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以分析,提出推进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建议,即拓宽公立医院补偿渠道,倡导预付制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合理分配政府、社会、个人三者的卫生支出比例,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以引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更加健康的轨道.

    作者:叶锋;栗美娜;张鹭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石家庄市提高健康档案利用率的探索与体会

    介绍了石家庄市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针对居民健康档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提高健康档案的准确性、确保健康档案的完整性和保证健康档案上传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健康档案的使用管理将日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作者:贾锋;吴芬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失能老人的健康需要对其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护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人将达4 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1].台湾学者认为,“长期照护”是对因失能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长期(一般≥6个月)的照护服务,其主要形式可以分为居家式和机构式[2].生理机能的老化、失能使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下降,而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也使其卫生服务需要快速增长.有研究发现,健康需要是影响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健康需要包括主观上对自身疾病的自觉症状诊断及客观临床上对疾病状况、功能状况的评估结果等[3].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居家及机构照护模式下失能老人卫生服务利用的相关健康需要因素,从而为社区、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孙熠;薛阳阳;应丹丹;姜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评审标准引导下的重点科室护理质量管理

    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1].为保证护理质量水平,做到监管有力,我院护理部从2011年开始实行区域护理质量负责制.其中对重点科室,包括急诊科、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新生儿监护室、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心、介入放射科、分娩室等,由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护理部正、副主任分别负责[2].2013年1月,我院顺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相关人员在重点区域主任负责制的基础上,主动对照标准,完成自我检查、发现差距、自我纠偏、不断完善的循环过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们在标准解读、制度落实、流程衔接、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认知和策略介绍如下.

    作者:刘志梅;韩玉芳;王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医院评审中药物管理系统追踪及模拟评价分析

    目前,在如何引进和建立符合我国医院评审需求的追踪方法学评价方法方面,已取得研究成果[1-3].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有关药事及药剂科管理的内容多而杂,工作面广、量大.一方面,评审标准也是管理标准,实践中必须对标准中的相关要素不折不扣地全面实施;另一方面,由于评审者用于评审的时间十分有限,主要是围绕核心评价要素进行评价,因此为了给受评者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也为了突出药事管理的重点,药事管理专业组在全面落实《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有必要针对能体现药物管理基本过程的核心评价要素有重点地进行准备,做到有的放矢.现主要探讨拟制药物管理系统追踪核心评价要素模拟评价的应用工具,以提高药事管理水平.

    作者:李道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级综合医院复审工作的组织策划与实施策略

    介绍了医院2013年1月通过了三级综合医院现场评审的经验.医院主要通过评审管理体系的组织策划、评审标准的解读与落实、内部自查与院外专家模拟评审检查、持续质量改进等举措,强化医疗质量与安全,初步形成了独特的“12345”管理模式,使核心质量得以加强,使薄弱条款的专项治理力度得以加大.指出管理工具的应用以及评审后建立起的巩固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管理体系、服务功能、效能效率及规范化管理的提高.

    作者:马效恩;李晓华;牟利宁;郭秀卿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国外医院评审对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的启示

    通过回顾我国的医院评审工作,并了解美国、日本、泰国、印度、英国等国医院评审工作的相关经验及主要特点,建议尽快将我国的医院评审制度常态化、周期化,简化我国医院评审标准,完善三级医疗体系,并尽可能地将医院的等级划分与医院评审工作分离,真正为医院管理提供服务.

    作者:郑山海;单文卫;刘智;孙东敏;吕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公立医院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的基本逻辑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2004年,卫生部要求天津、辽宁、黑龙江等六省一市,按病种收费方式进行改革试点[1].按病种收费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定价方式改革,对于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和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确保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有的放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卫生部结合各地开展的按病种收费改革和临床路径管理等试点工作情况,遴选了104个病种供各地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时参考.现通过对按病种收费方式的本质内涵、改革动因和基本逻辑等进行分析,力图揭示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的利弊得失,以期完善政策,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作者:赵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对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改革的思考

    分析了政府管制与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之间的关系,认为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市场垄断、诊疗服务价格管制和财政投入不足是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赖以存在的条件,其根源则是政府管制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指出在取消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改革实践中,改革者并没有将政府管制失当作为改革目标,而是试图通过对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的管制强化来解决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改革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建议纠正政府管制中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且管制改革要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刘桂林;朱静辉;朱巧燕;柯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8所乡镇卫生院实施综合改革前后业务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2009年,以“强基层”作为目标之一的新医改正式启动.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是“强基层”战略的主要受益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筹资力度加大和报销比例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及其配套改革政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乡镇卫生院的生存环境.在此综合改革背景下,乡镇卫生院的变化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部分研究者分析了新医改启动以来乡镇卫生院医疗收入、服务量、收费水平的变化.其中,以基本药物政策影响为切入点的研究多见[1-5].但在乡镇卫生院,在基本药物制度推行的同时,新农合筹资及报销政策不断调整,公共卫生服务投入也逐年增加,因此乡镇卫生院经营行为变化应是多政策联合效应的体现,难以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精确归因于某项政策.乡镇卫生院业务收入的变化可视为经营行为变化的结果,其收入增长的直接动因是服务量的增加还是收费水平的上升,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保基金的权益.因此,对收入增长因素的分解很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因素分析法,对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前、后收入变化因素进行针对性研究,以探讨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和收费水平变化对乡镇卫生院收入变化的贡献.

    作者:黄冬梅;尹文强;李炳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卫生院行为方式研究

    目的 系统分析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行为模式,为完善乡镇卫生院服务职能提供建议.方法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新医改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策略与职能分化进行理论研究,并利用定量和定性资料分析验证理论模式.结果 县政府与乡镇卫生院之间存在以权威体制为基础的多任务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参与约束原则和等报酬原则,乡镇卫生院基于自身利益大化,会采取“退守”策略进而导致职能的分化,形成4种行为模式,即“以医疗为中心兼顾公共卫生”型、“以医疗为中心公共卫生准退出”型、“以公共卫生为中心医疗退出”型、双向“维持”型.调查的20所乡镇卫生院定量与定性资料分析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假设.结论 新医改背景下,乡镇卫生院出现职能“分化”趋势,这与新医改对“强基层”的政策导向不相契合,将形成新的健康不公平.建议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卫生院之间分工协同发展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公共卫生服务的财政配套责任分担比例;加大政策宣传,引入水平监督,激励居民参与.

    作者:尹文强;黄冬梅;郭洪伟;于倩倩;魏艳;马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政策执行困难原因调查

    目的 探讨在乡镇卫生院管理者视角下,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及政策执行困难的成因,并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对山东省某市18所乡镇卫生院的21位管理者进行间卷调查及深入访谈,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在乡镇卫生院的执行情况以及政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结果 19位管理者了解基本药物制度,但5位管理者认为政策的实施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尤其是特色专科服务的开展;同时认为存在政府投入不足、基本药物的供应配送不及时且缺乏药品供应系统的信息反馈等问题.结论 合理设计并动态调整基本药物目录,加大财政投入,规范药品的招标采购,健全信息反馈机制,采取措施促进综合能力强或有特色专科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管理者的政策认知和认同,可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

    作者:于倩倩;尹文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