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中美24所医院网站应用在线互动媒体情况调查

    作为新型网络多媒体,在线互动媒体(online interactive media formats,OIMF)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的可进行双方或多方实时互动的新型媒体形式,包括大众媒体(social media)、博客(blogs)、网络广播(web-based broadcasting)、网上患者通讯工具(web-enabled e-patient communication tools)、移动应用程序(mobile applications)以及在线医疗工具(online health tools)等.目前,超过80%的互联网用户通过OIMF获取健康信息,OIMF也成为了继电子邮件和搜索引擎之后的第三大网络健康信息获取手段[1].本研究旨在对14所美国医院网站以及10所中国医院网站利用OIMF向网上患者提供信息的情况进行调查,寻找差距,探讨改进方法,进一步促进医患沟通和参与式医学的发展.

    作者:吴鉴今;高昊辰;隋明星;顾亚寅;陈坤;黄通;姚定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北京市二级公立综合医院适宜规模研究

    目的 研究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床位和人员的适宜规模,控制公立医院扩张速度.方法 以46家北京市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为研究样本,确定投入和产出指标,分析1996年至2012年各医院规模报酬状态,找出规模报酬拐点,确定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适宜规模.结果 各医院在1996年至2012年间,总体效率呈现衰减状态.2012年,46家医院中,仅有4家医院处于DEA有效状态;确定规模报酬拐点43个,二级公立综合医院适宜规模的严格控制标准为床位298张、在职职工数585人;宽松控制标准为床位421张、在职职工数807人.结论 研究得到了北京市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床位和人员规模控制参数,可供全国其他地区参考.医院管理的优先重点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规模扩张.

    作者:谭忠婕;林金银;雷海潮;毛阿燕;岳馨培;周志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公立医院对外投资风险及监管对策

    在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中,将医院对外投资定义为医院以货币资金购买国家债券或以实物、无形资产等开展的投资活动.由于现有的公立医院大部分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使得公立医院不仅承担了政府公益性目标责任,还必须参与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利用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外进行投资活动日益增多.然而,对外投资在给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医院承担相应的投资风险.

    作者:邓盼;洪学智;戴力辉;李平;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效率测量的数据降维处理方法探讨

    比较了医院效率测量常用统计方法的相关性和使用范围,利用经过主成分分析方法降维处理过的医院实际数据,对比率分析、随机前沿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比率分析能便捷地展示医院效率顺序,随机前沿分析的前提假设更为苛刻但结果更稳定,而数据包络分析的相对优势更为明显,更适合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医院效率测量问题.

    作者:郑建;管仲军;周子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构建品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体会

    品质管理涵盖了医院服务的各个层面,是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基础上,实施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和畅通化管理.通过构建医院三级品质管理组织机构,制订并形成了品质管理相关标准、评价指标及体系文件,并应用品质管理工具,从第三方视角客观地发现医院品质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力推动了医院品质发展,并使医院管理执行力和整体服务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者:任家顺;高加蓉;黄春基;陈锦;张云福;李蒙;柏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实施院长代表门诊常设制的实践与思考

    院长代表门诊常设制是指经院长授权,每天有“院长代表”在门诊接待患者咨询、投诉或建议的制度.医院门诊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优质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载体[1].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以来,医患矛盾频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和社会稳定[2].这其中固然有社会、患者的因素,但也与医患沟通环节多、流于形式,医患矛盾部门间推诿、处理不及时等密切相关[3].

    作者:易利华;黄培;诸玲;郝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新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作用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3年底出台了《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以下简称《新版规定》),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与2002年版的《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原规定》)相比,《新版规定》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将会发挥更为积极、公正、正面的作用.

    作者:彭华;盖小荣;孙学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东阳市人民医院实施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公立医院改革是当前医改的重点难点问题[1].根据浙江省政府[2]、省卫生厅和东阳市政府的部署,我院从2012年6月28日开始,实施以“一减二调一补”为主要内容的药品零差率改革,即对所有药品实行按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调整部分医疗劳务项目收费标准,调整医保结算和支付政策,加大财政补偿力度.同时,医院内部推行以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积极性为目标的运行机制改革,以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经过一年多的改革实践,已初步取得成效.

    作者:应争先;胡小骏;李斐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破除“以药补医”机制的政策保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仅有利于解决县域内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也有助于改善县域医疗资源科学配置,缓解大医院压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整体突破性进展[1].2011年,浙江省启动以实施药品零差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到2012年底,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行改革的医院总数达291家.两年多来,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在降低药品费用(尤其是西药费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者:王林浩;董恒进;杨芊;郜琳;张皓;胡慧美;刘小方;顾淑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医患利益趋同性激励机制探讨

    2011年12月1日起,浙江省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至2012年年底,浙江省全省79个县(市、区)的县级医院及绍兴市、嘉兴市、舟山市的市级医院,共291家医院,全部开展以实施药品零差率、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改革过程中,基于医患利益趋同的激励机制,对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显得十分重要.为此,课题组对浙江省部分试点地区2011年11月改革前、后,县级公立医院有关激励机制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关注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对医生激励机制的变革措施,以有效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变医疗状况,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作者:杨芊;董恒进;王林浩;叶驰宇;张皓;胡慧美;郜林;顾淑燕;刘小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遂昌县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之一[1].遂昌县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和浙江省先行试点地区,于2011年12月1日在浙江省率先启动以药品零差率为核心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为给其他地区医改提供借鉴,现将其具体做法及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叶水福;杨岳平;张布明;周兴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及实施进展

    介绍了目前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政策及实施进展,并对全省79个县市的卫生行政部门及参与改革的近300家医院所提交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自评报告等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浙江省现行的改革政策主要是围绕经济运行机制改革开展的,其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的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财政补助、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具体政策,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应注意到,对内部管理、上下联动协作、人事激励分配等新机制的配套政策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

    作者:杨敬;马伟杭;王桢;申屠正荣;俞新乐;徐飞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实施效果,为改进改革措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启动改革的38家综合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2012年1~6月和2013年1~6月的各项绩效指标,分析改革前、后的绩效变化情况.结果 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政策后,医疗服务数量明显提高,门急诊总收入和住院总收入增加,药品收入比例下降(由54.41%下降至49.30%);次均门急诊费用增加(年均增长0.75%),次均住院费用减少(年均降低1.41%);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增长6.04%),医院收支结余增加.结论 通过改革减轻了患者的药品负担,但对医生处方行为及减轻患者看病总体负担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慧美;董恒进;杨芊;张皓;郜琳;王林浩;刘小方;顾淑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安吉县丰食溪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现状分析

    据了解,世界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加拿大农村医师行动计划(Alberta's Rural Physician Action Plan,RAPA)中的“充实项目”(enrichment program,EP),通过更新农村医疗人才知识,以满足其所在地区卫生服务的需要[1];皇家澳大利亚全科医师学院(The Royal Australian College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RACGP)也已在RACGP 培训计划中开设了农村医学培训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2].

    作者:吴素雄;吴艳;程康月;张泽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政策下的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为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并试点推行家庭保健医生制,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主动、个性化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山东省济宁市于2012年实施“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政策.根据活动实施方案,该市从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医务人员,对口联系一个行政村,与本村乡村医生组成1个小组,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生活指导、健康评估与规划、慢性病交流指导等免费的个性化优惠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实现农村居民人人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1].政策实施后,乡村医生作为落实该项政策的关键点之一,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现对该项政策背景下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探求增强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范海平;尹文强;郭洪伟;管晖;崔雪丹;陈钟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山东省的5个地市的18个县,随机抽取134个村卫生室的621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结果 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只有50.7%的乡村医生表示愿意接诊;卫生室设备条件、执业资格层次、职业热爱程度、对基本药物质量和收入的满意度、工作压力增加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工作积极性激励机制存在不足.结论 通过加强村卫生室硬件建设和技术培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调整相应补助政策和费用标准等措施,可调动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

    作者:赵延奎;尹文强;黄冬梅;胡金伟;郭洪伟;孙葵;范海平;崔雪丹;管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英美澳整合型医疗服务系统的演进逻辑与借鉴

    医疗服务系统整合遵循制度创新和发展的逻辑.英、美、澳三国的案例研究发现,各国医疗系统整合都是本国一系列混杂因素影响的结果.筹资和医保支付机制改革、医师团队建设、保健服务的阶梯式下沉、共享的临床规范运用以及渐进式发展等,构成了服务整合的一般逻辑.在演进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的权衡一直贯穿整合进程.基于以上演进逻辑,我国推进医疗服务系统整合应该加快整合理念转变,完善整合要素建设,加强整合规律指导.

    作者:魏来;刘国琴;刘岚;叶婷;张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晋江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基本状况调查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减少重复检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各地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等要求,采取各种措施共享医疗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不同地区人群分布差异、不同医疗机构质量要求不同、存在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担当不同等,使得占80%以上的基层一级卫生机构并未纳入检查结果互认范围.为探讨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基层检验通认的可行性,并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结果互认提供操作参考,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对晋江市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余;刘其聪;张贻荣;朱宗林;钟咏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的作用及合作探索

    探索在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建设中引入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以提供物流和检测支持服务.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能发挥物流网络完善、质量管理规范与检验项目齐全的规模化优势,直接支持县域临床检验中心快速实现标准检验服务覆盖到社区,是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整合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作者:康勇;王红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行问题及对策探讨

    通过查阅相关的法规条例与文献,分析总结了在现行法规指导下,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运行和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相关法规的建议.

    作者:严华成;邓小玲;曾晓晖;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院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骨科、神经外科等手术中应用广泛[1].在现阶段,外来医疗器械作为医院手术器械的重要补充,为手术的开展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外来医疗器械的特殊性,如器械复杂昂贵、植入物多、流动性大等特点,若管理不到位,容易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了解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对21所医院的外来医疗器械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蕾;董卫红;黄明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医疗耗材院内风险管理方法与实践

    医疗耗材在临床上使用量大、覆盖面广、品种规格多,并具有生产商和供应商分散且水平差异较大的特点,如果控制不严格,将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损失和痛苦.目前,医院针对医疗技术和药品使用的风险控制管理已经得到较高重视,但是对于医疗耗材风险认识还不够,管理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显得相对薄弱.医疗耗材的风险管理,应当是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对医疗耗材进行潜在风险识别、预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风险处理技术,采取适宜的风险控制方法,降低因医疗耗材的使用而导致的患者或者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受到损害损失的可能性.

    作者:杨林;王雪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CI)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可的医院质量评审机构,其评审标准代表着医院服务和管理的较高水平,其目标是实现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以通过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来实现.我院系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于2011年开始引入JCI标准,逐步创建了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通过持续改进,有效地对医疗器械的风险进行了控制,实现了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1].

    作者:郑骏;王吉鸣;吴韬;吕颖莹;冯靖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面向突发事件的医疗浪涌能力探讨

    介绍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医疗浪涌能力概念,进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对医疗浪涌能力的定义与分类、医疗浪涌能力评估、医疗浪涌能力计划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要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指导原则、遵循突发事件发展演化机理、运用运营管理思想和数学建模手段等,开展医疗浪涌能力优化和资源配置研究,以提高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作者:张利江;刘子先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院S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机管理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是集中监护和救治手术危重患者的专业科室.有时,为了诊断性检查和特殊治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院内转运.转运将患者置于一个移动的环境中,可能影响其循环和呼吸功能的稳定.特别是在设备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危机管理理论为临床护理风险管理防范提供了新视角、新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所认同[1].现就我院S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危机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作者:张剑春;卫建华;盛洁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公立医院改革重在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和民心工程,涉及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2009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医改以来,各项改革任务,如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平稳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者:饶克勤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