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影像系统所产生的图文大数据上传和下载,实施电信天翼云存储系统的架构改造.改造后,医院日上传云端的数据量达到160G,平均上传速度达到5.3兆/秒;可在线查询患者的所有图文数据资料.认为云存储技术安全可靠,可数据加密、自动异地冗余、接近在线实时地读写访问,并具有几乎无限大的扩展性以及快速自愈和异地容灾等特点.
作者:宗酉明;詹伟国;毕鲁佳;张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医学影像区域共享,是指利用标准化的医学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影像共享和交换、互查互访,同时有统一的数据中心,有统一的患者和影像资料库,构建共享平台,并在其上实现各种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应用.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等政策的实施,区域影像共享又是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广泛应用要求的部分,受到较大的关注[1-3].我们作为浙江省区域影像中心,积极探索先进的区域影像共享技术.
作者:韩浙;许茂盛;王世威;吕旭东;姜慧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县级医院医生工作积极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3省8县召开17场座谈会,对1 055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工作积极性、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2009年新医改后的变化3个分量表进行分析.结果 工作积极性由内在驱动性、工作愉悦性、工作认可性、外部认可性4个因子构成,其中内在驱动性为重要,方差贡献率为20.55%;影响因素的6个维度中,工作环境影响大,方差贡献率为19.46%.结论 优化医改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提高县级医院医生工作积极性.
作者:吴伟;刘涛;苑壮;王宇东;王婉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引入工作嵌入量表,探究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离职倾向.方法 运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工作嵌入量表,分析北京市某三级医院医护人员离职倾向.结果 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r=-0.223;工作内嵌入的预测效力优于工作外嵌入;组织匹配、组织牺牲、社区匹配、社区牺牲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不同个体属性医护人员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存在差异.结论 工作嵌入量表可以有效预测医护人员离职倾向,为三级医院评估医务人员离职提供方便可操作的工具.
作者:王慧卿;柯烁荣;刘东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浙江省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构建以社区首诊制为基础的分级诊疗秩序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分层抽样,选取浙江省5个地市9个县(市、区)的137名卫生行政人员及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定性访谈,了解社区首诊、分级诊疗服务格局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医疗保险政策调节力度不够,医疗水平、绩效工资制度、基本药物制度等,影响了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结论 政府主导,搭建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平台,通过完善医保政策、药物政策等,逐步引导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
作者:郜琳;董恒进;王林浩;杨芊;张皓;顾淑燕;曾玉航;甄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分级诊疗体系是指以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为核心内容的全程化、无缝隙健康管理流程及体系和制度安排[1].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2].而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开展可能会影响到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并进一步影响到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基本药物的概念先在1975年由WHO提出,旨在满足人群优先的医疗卫生需要,提供有效、安全、可及、可负担的药物.
作者:张皓;王林浩;余海;董恒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介绍了澳大利亚农村和偏远医学学院的概况、培训目标、政策优势、培训流程、课程设置、考试考核等情况,并与国内情况进行对比,认为澳大利亚设立专门学院,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培训时间更长,培训时间安排更为合理;课程设计及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标准统一,更易实现培训同质化.因此,我国应拟定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全科医生培养细则,研究设立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内、外、妇、儿、全科等二级学科培训学院的可行性.
作者:尹香翠;李曼;蒋仲敏;常晓天;孙洪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2014年参加结业考核的住院医师的基本情况、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培训过程管理和培训支撑条件等情况.方法 对北京市2014年参加结业考核的全部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对北京市48家培训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共有1 362名住院医师参与调查,其中有90.68%具有执业医师证书,56.02%的培训时间为3年,97.36%的住院医师参加过岗前培训,97.07%的住院医师完成了培训细则要求的轮转计划.结论 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较好,住院医师的各项能力都有较好改善.在培训中要加强政策引导,关注形成性评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者:顾泽龙;王君;宋玫;石菁菁;高鹏;贾明艳;姚树坤;李宁;王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描述了北京协和医院近百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历程及其特色.医院坚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形成了独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
作者:张抒扬;潘慧;薛华丹;朱慧娟;方卫纲;赵玉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描述了浙江省自2011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培训基地质量体系构建情况,初步建立了包括临床基本条件、培训管理、师资管理和培训、培训考核和培训激励等5个影响培训质量的管理体系,并通过PDCA进行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实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朱斐;夏志俊;沈堂彪;方才妹;刘建琼;张琪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介绍了上海市以临床培训基地与社区教学基地共建的形式,整合医学院校的理论教学、培训基地的技能教学、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探索,以缓解全科人才紧缺、生源不足、全科师资匮乏等状况,有效提升全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作者:施丹丹;周蓉;沈福来;张勘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2014年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完成后其能力改善情况,了解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方法 对2014年完成规范化培训的北京市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同时对住院医师指导医师和培训管理人员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和访谈.结果 住院医师、指导医师和培训管理人员一致认为,经过规范化培训后,住院医师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改善,其中改善突出的是临床技能.在各类培训活动中,重要的是临床医疗实践活动,得分为8.42±2.73.结论 北京市各培训基地医院在教学活动中均能很好地关注到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但对住院医师的科研、教学能力关注不够,应在培训细则和考核中加以完善.
作者:王君;宋玫;高鹏;顾泽龙;石菁菁;贾明艳;姚树坤;李宁;王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概述了国际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及亚洲部分地区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状况,认为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情况有较大差异,但仍可以发现一定的共同规律.针对各国在培训管理体制上的共性,提出我国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发展方向,以提高临床医师医疗实践能力与水平,加强同质性.
作者:邢立颖;王辰;齐学进;陈昕煜;金生国;余秋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我国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始于1921年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为培养高素质医师队伍开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体系的建设,也为儿科医生培训制度和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契机[1].目前,国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首推美国模式[2-3].如何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根据医疗教学资源及住院医师特点,着力建设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陈敏广;王德选;蔡晓红;杨青;陈尚勤;张海邻;庄捷秋;林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描述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相关群体,发现利益相关群体呈现多元化网络关系,具有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各利益相关者都有多重角色的特点.针对核心的利益相关者和改革利益的焦点,提出培养模式改革要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把握利益相关主体的核心,确保培养过程质量第一负责人的利益,解决利益博弈关键点问题.
作者:贾金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阐述了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必要性,介绍了上海自2010年开展统一平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亮点与经验,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三级管理,设立政府风险基金;切实保障住院医师待遇,增强住院医师归属感;提高和保证临床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教学)质量;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建立健全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
作者:方吕;张勘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