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0-6672
  • 国内刊号:11-1325/R
  • 影响因子:1.49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235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 《中国医学近次目录数据库》收录
  •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年8期文献
  • 公立医院改革的价值取向及制度创新

    通过探讨公立医院改革的价值取向,以“公益性-公益普及-公益化”为脉络,试图提出改革制度的创新路径.从公益性是否即价值取向为研究起点,通过理论界分认为,公益普及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应然价值取向;同时围绕公立医院资源、监管、运行要求,提出以社会化为手段的公益化是实现价值取向的应然策略.

    作者:汤优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院新形势下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国家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与此同时,医院也同样面临着必须转型才能发展的严峻现实.在规模控制、技术革新、分级诊疗等改革政策的挑战下,如何解决好医院发展过程中积聚的深层次问题,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事关医院的兴衰存亡.

    作者:黄小龙;罗旭;张宏雁;郭继卫;吴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自带移动设备办公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

    介绍了自带移动设备办公(bring your own device,BYOD)在医疗过程中增强信息沟通、实现移动查房及电子病历实时查询、促进医生自我提升和辅助诊疗等应用价值,并在分析国内外医疗机构BYO D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我国医疗机构BYOD规划和部署的建议,包括重构无线网络及完善访问控制、加强移动设备监管、开放BYOD门户、兼顾医院员工隐私与数据安全等,以期为我国医疗机构的BYOD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陈文洁;徐腾达;阮学平;王振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型综合性医院住院床位失约情况分析

    为了提高医院床位利用率,大化满足患者需求,我院于2011年成立床位协调中心,对住院预约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和统一协调.住院床位预约是指患者在门急诊就诊后,我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电子住院申请单,患者到床位协调中心预约住院,床位协调中心根据“急诊第一、危重优先、轻症按序”的原则安排患者住院.通过3年多的实践,我们发现患者失约率较高,即通知患者住院时,其拒绝住院,谓之失约.根据JCI要求,从保障患者安全的角度出发,同时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对2014年7 12月失约的4 726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1].

    作者:叶小云;章莉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门诊患者满意度关键驱动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为医院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19家市属医院门诊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使用重要性矩阵分析方法,明确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 北京市19家市属医院在“医生耐心询问病情”“工作人员有礼貌”“医生诊疗水平”“沟通交流顺利”4个条目具备优势;处于劣势的是“就诊等候时间”.结论 整体来讲,“就诊等候时间”对门诊患者满意度影响相对较大,但患者满意度评价又相对较低,是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关键驱动因素,在今后的改进中需要加以重点关注.

    作者:杨婧;周伟娇;张岩;尚少梅;金晓燕;樊世民;龚文涛;张华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精益管理优化医院呼吸机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呼吸机是一种用于支持和维护患者生命的医院常用急救设备.随着呼吸机在麻醉、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呼吸衰竭治疗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其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故障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呼吸机作为贵重仪器,与数量增长相伴而来的是仪器效益的不容乐观,低使用率、高消耗支出将使医院运营成本增加.如何在确保临床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呼吸机使用效率,是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2].我院自2013年9月起,尝试运用精益管理优化呼吸机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作者:黄坚;陈伟全;管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生职业倦怠与医疗差错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生职业倦怠与医疗差错的相关性.方法 第一阶段于2013年6月随机抽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0名医生,进行医生职业倦怠及医疗差错的横断面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情况、自我评估的职业倦怠和医疗差错情况;第二阶段选取第一阶段中未发生医疗差错的231名医生进行前瞻性研究,重点随访观测其半年内发生医疗差错的情况.结果 医疗差错显著影响医生职业倦怠;以职业倦怠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这3个变量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一般差错或严重差错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综合评价结果与这3个自变量间存在直线关系.结论 不同类别的医疗差错均影响职业倦怠的发生;职业倦怠3个维度的得分可以成为不同类别医疗差错发生的预测因子.

    作者:刘国忠;郭回希;翁山耕;吴小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保服务协议对住院服务行为的影响分析

    《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是遵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1].在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中,《医保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显示出很强的影响力.通过调研医院执行《协议》对住院服务行为的影响,可以客观评价医保患者的就医需求,为完善管理内涵、提升管理效能提供依据.

    作者:文光慧;乔岭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

    医疗行为(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项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方式等方法,对疾病做出判断,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寿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1].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试图通过对医生医疗行为的干预,改善过度医疗和医疗不足并存情况.本研究为探讨项目实施对医疗服务行为的影响,以试点地区住院患者日清单数据为基础,分析项目实施前、后试点地区医疗服务行为变化情况,为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循证证据.

    作者:史黎炜;陈彦竹;于妺;隋宾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对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一体化诊疗路径项目于2013年在西部2个县级医院实施.项目挑选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作为试点病种,根据疾病特点开发临床路径模板,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制定必选动作和可选动作.项目希望通过一体化诊疗路径来规范医疗行为,实现患者同质化治疗,以保证医疗质量.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uroqolfive-dimension questionnaire,EQ-5D)是全球测量健康结果使用广泛的测量工具[1].该测量工具适用于多种疾病和不同人群,且形式简便,便于使用[2].大量文献表明,EQ-5D适用于脑卒中健康结果的测量[36].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选取EQ-5D作为测量工具,反映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雪;陈彦竹;于妺;齐雪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设计

    介绍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及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院合作开展的中国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阐述了项目的理论依据及理论框架.通过在陕西、重庆、山东、河南4个试点地区实施项目干预措施,认为此项目理论设计合理,实施顺利,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也应看到,仅仅依靠这两项措施远远不足以解决全部问题,下一步应继续探索多项改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改革.

    作者:齐雪然;李雪;郭武栋;赵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实践

    介绍了一体化诊疗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在试点地区实施干预的具体措施,试点项目选择了脑卒中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两大类疾病,探索项目实施对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的影响,认为单病种打包定额付费制度对于临床路径管理的实施是把双刃剑;规范医疗行为需要政府、医疗保险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长期的共同努力;医疗费用总量增长是客观规律,关注费用构成才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正确出路.

    作者:隋宾艳;齐雪然;侯薇薇;赵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远程医疗系统协同管理模式与策略研究

    在分析远程医疗体系架构和协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医疗系统协同管理模式,从判断合作需求、合作关系的评估和建立、合作关系治理、合作关系控制、合作关系评价5个维度,探讨了远程医疗系统协同的要求、问题及解决策略,对远程医疗系统协同理论发展和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翟运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甘肃省依托远程医疗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分析

    远程医疗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患者实施远距离会诊、协助治疗、实时监护等医疗服务[1-2].甘肃省依托甘肃省人民医院,于2007年成立了“甘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随着远程医疗应用领域在全省的不断扩展,其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救治中的价值不断体现.现通过对2008年至2015年甘肃省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借助远程会诊平台救治患者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依托远程医疗网络实现“网上网下”合力救治在突发安全事件中的价值.

    作者:王燕;王安春;叶宋宁;王洁;白蓉;柴智;马慧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方向及热点分析

    回顾了我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医疗信息化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和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并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医院信息平台、医院运营管理系统、大数据和商业智能技术、移动医疗以及区域医疗等热点领域进行了分析,以期提升我国医疗信息化发展水平.

    作者:陈敏;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的医院信息中心工作平台构建

    医院信息中心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门,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随着数字化医院建设的逐步深入,医院信息中心出现了“人员紧、任务重、压力大”的现象[1].如何保障信息业务的连续性,充分调动信息中心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是医院亟需解决的问题[2].

    作者:单涛;徐挺玉;郭建军;张昕;黄忠秋;刘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

    阐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认为创新是引领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医院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医院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医院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医院发展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将统领“十三五”时期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全局.

    作者:鲍玉荣;朱士俊;刘卫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我国7县区乡县再入院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了解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乡县再入院服务的适宜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7个样本县区,以呼吸系统、脑血管系统5种疾病为目标疾病,采用Excel编程技术,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数据库中选出这5个病种2012年至2013年的600例乡县再入院患者;采用专家咨询法和经验评判法,对患者乡镇卫生院住院天数适宜情况和县级住院必要性进行判断.结果 64.7%的患者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天数不适宜,以住院天数过短为主;59.0%的患者县级住院时伴有严重危险因素;18.5%的患者无必要县级住院.结论 分级诊疗有利于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效率的提高,但当前再入院的有效性不高,乡镇卫生院住院天数适宜性较差,两级服务衔接质量差,主要是由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差、患者自由就医意愿过强导致.

    作者:牛亚冬;段磊;卢珊;徐源;张研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农村居民乡县再人院辅助检查分析

    我国农村地区在层级间机构再人院服务提供过程中,存在“多级多次重复就诊、就诊中断、诊断前后不一致、重复检查、用药不连续”等问题[1].对县乡两次住院检查时间间隔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将有助于了解医疗机构对再入院患者的重复检查情况,对探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传递的有效程度以及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信任和协作程度有着重要意义.X线和心电图检查的适应证广泛,操作方便快捷,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基于目标病种的诊疗要求以及县域内两级机构具备的检查能力,选择X线和心电图检查的利用情况来反映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在机构间再人院服务过程中辅助检查的提供情况,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作者:徐源;张研;唐文熙;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农村地区层级机构间服务整合思路探讨

    分析了农村地区乡县再人院服务的现状,并基于健康整合的理念,提出了基于分级诊疗的层级机构间服务整合以及自由差异化的层级机构间服务自主整合两种整合思路,以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使用效率.

    作者:张研;叶婷;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三县农村医疗支出型贫困人群住院服务利用调查

    目的 调查农村医疗支出型贫困人口住院服务利用和医疗消费负担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四川省米易县、江苏省滨海县、河北省邢台县,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医疗支出型贫困家庭住院患者做人户调查.结果 共获得453份有效问卷,总有效率为96.7%.调查人群收入水平低、筹资来源有限,75.3%的调查对象住院费用为自筹,而有17.7%的人需要借款,7.1%的人需要亲戚资助;但其就医趋高性明显,疾病经济风险相应较高.结论 应加强农村住院资源的优化和整合,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大病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低收入和边缘人群的医疗保障范围.

    作者:滕海英;孙宁;王浩;马玉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辽宁省城乡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辽宁省城乡院前急救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调查辽宁省2014年19个院前急救中心的基本情况、院前急救车辆资源、人力资源和通讯调度系统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辽宁省院前急救分站、车辆和人员数量不足,且农村平均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和平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长,急救车辆不足,超期使用的救护车较多,车载设备和通讯调度系统不完善,高学历和技术职称医护人员较少.结论 辽宁省城乡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差别很大,农村资源配置相当落后.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增加院前急救分站和资源配置、定期更新院前急救车辆、建立独立的职称晋升机制、完善通讯调度系统,以满足院前急救需求.

    作者:冯磊;张雨翠;贾秀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南宁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院前医疗急救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通过了解南宁市院前医疗急救现状、急救网络建设情况及急救业务开展情况,分析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阳世雄;龚维玲;杨桂溶;文育平;覃华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