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煤焦沥青加热烟气提取物的成分.方法 用粉尘采样器采集煤焦沥青加热300和400℃的挥发烟气,包括大颗粒和大小颗粒混合物,溶解于二甲基亚砜(DMSO)溶液,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利用NIST谱库对4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4组成分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PAHS)、杂环类、单环芳烃类和脂环族类化合物,PAHS相对含量均>87%,并且随温度的升高,PAHS含量减少(300℃93.11%和400℃90.98%),相同加热温度混合颗粒中PAHS含量均高于大颗粒.结论 GC/MS法分析煤焦沥青加热烟气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多环芳烃类物质.
作者:冯斐斐;秦利娟;吴拥军;李炎强;吴逸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的母体孕哺期铅暴露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TNF-α表达与神经功能损害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自由饮水的方式于母鼠孕哺期染毒,染毒剂量为0.3、1、3 g/L,每组10只.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仔鼠出生后7、14、21 d时血液和海马组织中铅含量.用Morris水迷宫和RT-PCR分别测定21 d不同剂量组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不同铅暴露组血铅、海马铅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实验中,随着母体孕哺期铅暴露水平的升高,仔鼠水迷宫测试错误次数随之增加(P<0.05);且仔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也随之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仔鼠海马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仔鼠海马中TNF-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仔鼠血铅、海马铅、21 d仔鼠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母体孕哺期铅暴露可导致子代血铅和海马铅升高;引起子代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损害;海马组织中TNF-α高表达,可能是孕哺期铅暴露影响子代学习记忆能力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张楠;郑艳涛;李宁;贾金霞;刘欣欣;李文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发展规律及与累积噪声暴露剂量(CNE)的关系.方法 对调查对象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对作业环境噪声进行监测;计算CNE并进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 当CNE由(97.5±5.4)dB(A)年提高到(102.4±2.9)dB(A)年时,语频损伤及高频损失的发生率分别由4.6%和11.5%上升到10.3%和28.7%;各频率听阈特别是高频听阈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阈提高与基础听阈相关(P<0.01);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CNE相关,并以100 dB(A)年为阈值.结论 控制职业噪声暴露者CNE;早期发现听阈异常特别是早期高频听阈改变者,并按规定调离噪声作业岗位.
作者:戴英健;付家胜;何舰;杨远健;全霞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肺结核的发病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951例7~90岁肺结核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每个病例选取1名与其同性别、同年龄的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询问调查收集调查对象信息,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调查的951名肺结核患者中,男性患者73.4%,女性患者26.6%;单因素分析显示固定接触人数(OR=1.349,P<0.05),日常共同居住人数(OR=1.623,P<0.05)、吸烟情况(OR=1.568,P<0.05)、患病前接触过结核患者(OR=2.923,P<0.05)、患糖尿病((OR=1.957,P<0.05),是肺结核患病危险因素;从事职业与肺结核患病相关,与非接尘工人比较,农民患肺结核危险升高(OR=1.921,P<0.05),接触粉尘工人肺结核患病率是非接尘者3.6倍(P<0.05),商人、白领职员患肺结核的危险性低(0R=0.630,P<0.05).多因素分析进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为文化程度、日常中固定接触人数、累计吸烟量、饮酒、患病前接触过肺结核患者、体重指数(BMI)、工作暴露粉尘环境,其OR值分别为0.693、1.432、1.633、0.443、3.432、2.824和2.242.结论 日常中固定接触人数多、累计吸烟量大、接触过肺结核病人数多、体重指数低是肺结核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饮酒是肺结核病的保护因素;在肺结核病控制工作实践中,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有助于肺结核病的疫情控制.
作者:王欣;翁少凡;祖爱华;郭雁飞;周婷;陈卫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环芳烃(Polycy 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相关肺癌患者血浆谷光甘肽(GSH-Px)、丙二醛(MDA)、P21蛋白水平与氧化应激的关系,为PAHs相关肺癌发病机制及诊断指标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PAHs相关肺癌者(肺癌组31人)、非肿瘤性肺病者(配比组34人)和健康者(健康组33人),采用二巯代硝基苯甲酸比色法(DTNB法)、硫代巴比妥法(TAB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受试者血浆中GSH-Px活力、MDA含量及P21蛋白水平.结果 血浆中GSH-Px活力呈现肺癌组<配比组<健康组的梯度(P<0.05);与配比组和健康组比较,肺癌组MDA含量及P21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在肺癌组中,MDA含量及P21蛋白水平与GSH-Px呈负相关(分别为r=-0.2269,P<0.01和r=-0.1517,P<0.05),P21与MDA呈正相关(r=0.2539,P<0.01).结论 PAHs相关肺癌可能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联合检测GSH-Px、MDA、P21蛋白水平可能有助于PAHs相关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周登峰;苏艳伟;邬堂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氟性骨损伤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氟性骨损伤发生的危险性.方法 选择氟接触工人的年龄、工龄、车间、饮酒史、降钙素受体(CTR)基因作为输入层,以是否患氟性骨损伤为输出层,采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训练网络并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验证网络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结果 模型的拟合度为99.2%,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8%、77.3%、87.0%、82.1%和94.4%.结论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氟性骨损伤发病风险的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崔彩岩;涂俊;刘克俭;宋玉娥;张裕曾;李长城;刘晓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探讨不同尘肺期别生存过程的差异,以制定积极有效的医疗保健措施,为减少合并症,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依据.采用寿命表和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采用Log Rank对各组生存曲线分布是否相同进行检验,对1224例尘肺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表明,尘肺患者的累积中位数生存时间为23.8 a;Ⅱ期的平均晋期年限为5.5 a,Ⅲ期的平均晋期年限为8.8a;相同的生存时间,Ⅰ期尘肺患者的累积生存率>Ⅱ期尘肺患者的累积生存率>Ⅲ期尘肺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而Ⅲ期尘肺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较Ⅰ期和Ⅱ期低,说明相同的生存时间,Ⅲ期尘肺患者能存活的可能性较Ⅰ期和Ⅱ期小.提示,预防和延缓尘肺晋期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
作者:李济超;易桂林;李文芳;叶方立;张望珍;刘安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调查养路工铅危害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采用现场调查、养路工健康体检和综合分析法等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宝鸡市路边的铅浓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山区公路(秦岭)、市区城镇道路及平原公路,平均浓度分别为1.8、1.5和1.3/μg/m<'3>,远离公路的乡村(对照)铅浓度仅0.3μg/m<'3>.392名养路工血铅检测结果均值为76.56μg/L.山区凤县、太白县公路段养路工血铅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县区,高达150.38μg/L.低为麟游县公路段养路工(血铅平均值为39.06μg/L).提示,养路工体内血铅水平与接触汽车尾气密切相关.铅是养路工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要重视防治工作.
作者:路建超;刘红英;王少杰;贾秀莲;刁满盈;刘彩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当合并肺部感染时,咳嗽、咯痰症状加剧,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将导致气道阻塞,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抑制痰液的分泌和促进痰液的排出,以确保上呼吸道畅通是尘肺合并肺炎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对60例尘肺合并肺炎患者应用氨溴索的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金玉坤;李文婧;王双;马利华;曹磊;陈锦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解常州地区2009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健康状况,对在岗期间5839名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显示,高血压、高血脂,HBsAg阳性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HBsAg阳性检出率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氯乙烯、铅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苯系物目标疾病检出率较高.提示,企业应重视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作者:汪国海;唐红艳;朱建全;吴晓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地方性砷中毒是居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居民长期通过饮水、空气、食物摄入过量的无机砷而引起的以皮肤色素脱失或过度沉着,掌跖角化及癌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慢性中毒.我们通过建立砷中毒动物模型,观察砷中毒对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地方性砷中毒的机制研究和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科学理论依据.
作者:李韬;韦耀东;罗义雄;温晶;赵超群;梁开才;吕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我公司于2010年10月23-25日对214名从事铆接作业的工人进行了听力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职业健康检查中从事铆接作业的214名工人为调查对象,年龄为20~52岁,平均年龄为(33.0±5.0)岁,其中女性占32%,男性占68%,截止2010年10月,工龄<5 a者55人,工龄为5~10 a者100人,工龄>10 a者59人.排除外伤、耳疾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异常.
作者:帅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16例矽肺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的水平,并与1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患者外周血中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而CD3和CD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提示,检测外周血中CD4和CD4/CD8,可有助于矽肺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
作者:戴军;陈玉雯;孔玉林;陈兴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急性羰基镍中毒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与Cu-Zn SOD基因表达,探讨急性羰基镍中毒对肝脏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其中毒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静态吸入方式染毒,羰基镍染毒浓度分别为20、135和250 mg/m<'3>,设氯气染毒250 mg/m<'3>为染毒对照组,染毒时间均为30 min,并设正常对照组,染毒后第1、第2、第3和第7天取材,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测定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测定不同组大鼠肝组织SOD活力并分析Cu-Zn SOD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低、中、高剂量羰基镍染毒条件下,肝脏SOD活力均明显下降(P<0.05),以染毒第3天时肝SOD降低为明显(P<0.05);氯气染毒后肝脏SOD活力也明显下降(P<0.05).在氯气染毒第2天和高剂量羰基镍染毒组染毒第3天,肝脏Cu-Zn SOD基因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中、低剂量羰基镍均可诱发肝组织氧化损伤,降低SOD活力,以染毒第3天和第7天下降明显.
作者:王秋英;王宁;宣小强;马海霞;吴喜江;罗琴;程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羰基镍中毒对大鼠肾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4个染毒组(20、135、250 mg/m<'3>羰基镍组和250 mg/m<'3>氯气阳性对照组)不同染毒时间(1、2、3和7 d)大鼠肾细胞DNA损伤程度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 各剂量羰基镍组大鼠肾细胞DNA彗星的Olive尾矩和尾长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于氯气阳性对照组(P<0.05),呈现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同时还受取材时间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各染毒组肾小球足细胞、系膜细胞、系膜基质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并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超微结构异常程度加重.结论 急性羰基镍中毒可引起大鼠肾细胞DNA断裂和超微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
作者:罗琴;李宇;刘静;王秋英;王蓓;宣小强;马国煜;尚慧;程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建立尿汞的测定方法.在尿样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和硫酸,充分混匀后于45~50℃水浴中放置2 h进行低温消化,取出后滴加盐酸羟胺溶液数滴直至高锰酸钾溶液颜色褪去,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中汞的含量.结果 显示,该方法检出限为1.3×10<'-4>μg/L,相对标准偏差<5%,加标回收率为90%~108%.该方法样品不需高温消化,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耿琪;秦文华;李宏斌;曾东;罗晓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建立液-液萃取、超声协同液液萃取和超声协同液液萃取合并固相萃取的方法对皮革处理剂液体、固体和皮革样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进行提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选择性监测离子法(PFOA:m/z=413;PFOS:m/z=499)进行样品测定.两种物质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均为1 ng/ml,线性范围为1.0~40.0 ng/ml,液体和固体样品PFOA的回收率分别为98.7%~115.3%和95.4%~113.2%,相对标准偏差为6.0%和8.1%.PFOS的回收率分别为85.6%~106.2%和95.9%~104.6%,相对标准偏差为7.2%和8.0%.采集的13种液体样品中,11种检出PFOA,8种检出PFOS,检测浓度分别为未检出(nd)~27.70 ng/ml和nd~23.64 ng/ml;10种固体样品中,9种检出PFOA,全部检出PFOS,检测浓度分别为nd~14.87 ng/g和nd~38.22 ng/g;皮革中两种物质的检测浓度分别为7.21~120.21 ng/g和nd~18.73 ng/g.温州市皮革及其处理剂中均存在PFOA和PFOS的污染,但其浓度均在欧盟限令的范围之内.
作者:付寒鸣;黄玢珲;陆展鹏;胡冬泉;徐涛;朱子福;曹培;杨新军;闫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为了解我省职业病网络直报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2009年12月对1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17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职业病网络直报督导,通过现场和电话讲解,解决了网络报告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技术问题,为职业病网络直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现将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雷红彦;史春波;盛爱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