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进行定量风险评估,探讨其在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从而提高职业病危害评价水平.方法 以某石油化工聚酯装置的短丝及聚酯生产车间为对象,通过对其生产工艺过程噪声职业暴露调查,分析劳动者职业暴露的特点、检测工作环境的噪声强度并对频谱特性进行分析,对个人使用的防噪耳塞防护效果进行分析,通过装置的噪声检测结果与国际标准化组织1971年发布的0~45 a间连续性噪声A声级与听力损害的危险率的关系表相结合,对聚酯装置噪声所致听力损害进行风险评价.结果 牵伸工、卷绕工和切粒岗存在噪声暴露时间长、暴露强度高的特点;聚酯装置主要岗位噪声暴露强度为85.5~99.7 dB(A);卷绕机频谱带较窄;切粒工及卷绕工护耳器保护不足;卷绕工发生听力损害的危险率高.结论 对高噪声作业进行职业暴露评估是研究劳动者听力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其中关键的步骤就是要进行定量风险评估.通过开展生产性噪声职业暴露的调查与风险评估,可进一步探讨噪声危害的客观规律,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危害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说明噪声的职业暴露及风险评估在今后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作者:黄德寅;孙倩;薄亚莉;陈会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电厂职工的健康现状及动态发展情况,利于早期发现职业相关疾病,并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南京市某电厂2006-2008年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发生尘肺、高血压和脂肪肝的可能性增大;男性更易出现听力损伤、高血压、脂肪肝和肾病.结论 该电厂职工健康状况异常较突出,应针对不同工种采取不同防范措施.
作者:姚春凤;金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碧萝芷对60Coγ射线整体照射所致小鼠主要脏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辐照对照组及碧萝芷实验组.辐照对照组及碧萝芷实验组各接受1次γ射线照射,同时碧萝芷实验组用碧萝芷灌胃,连续7d.处死后取肝、脾、肾和睾丸组织,测定SOD活力、MDA含量、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和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结果 碧萝芷对受照小鼠脏器中SOD活力影响不大,可降低脏器中MDA含量;能增加肝脏、肾脏和睾丸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增加脾脏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结论 碧萝芷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其通过直接中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而发挥抗氧化功能,并不增加组织中的抗氧化酶含量.
作者:丁翔;强亦忠;王利利;程跃进;江家贵;崔凤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 AOC)等氧化损伤生化指标筛检煤工尘肺的价值,为早期发现可疑患者和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可能的线索.方法 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和化学比色法测定112例煤工尘肺患者和144例健康接尘对照血浆氧化损伤指标MDA、T-AOC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或活力.采用判别分析法判定3项指标的联合筛检价值.结果 3项氧化损伤指标MDA、T-AOC和iNOS联合构建的判别方程,筛检煤工尘肺的特异度为89.1%,灵敏度为77.7%,符合率为84.0%,均高于单一指标和T- AOC与MDA的串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A、T- AOC和iNOS联合筛检煤工尘肺价值均高于单一指标和T- AOC与MDA的串联.
作者:范红敏;袁聚祥;秦天榜;邱红燕;王卓;任京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化工企业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低水平接触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某化工企业中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低水平接触的工人119名作为观察组,将观察组作业4a后的体检资料与上岗前体检资料进行对比,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岗期间的高血压、脂肪肝及红细胞增多的检出率与上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高血压与脂肪肝的检出率与当地年龄相当的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的发生率接近.观察组其他指标作业前、后无差异.结论 该企业工人在多种化工职业性有害因素低水平接触4a后,尚未发现对健康有明显损害.
作者:寿勇明;刘静;韩晓晨;朱玉萍;金复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化学毒物铅对小鼠生理、生化指标、睾丸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以及某中药口服液对其治疗效果的观察.方法 实验前给小鼠称体重、编号、测定血红蛋白(Hb).用乙酸铅水溶液给小鼠作腹腔注射,染毒2周后,将染毒小鼠分成3组:模型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不染毒的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组后进行治疗,治疗组用某中药口服液灌胃,1次/d,共10 d,治疗1组为小剂量组,治疗2组为大剂量组,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代替,方法相同.实验结束时给小鼠称体重,测定Hb.从眼球后静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尿素、白蛋白、总胆固醇;处死小鼠后,取睾丸用福尔马林溶液处理,作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存活率降低,体重不增加,Hb比试验前下降;睾丸组织体态学,肉眼观模型组睾丸有不同程度萎缩,切片光镜下见生精上皮变薄、管腔增大、生精细胞层次减少、次级精母细胞脱落、细胞稀疏、管腔内精子明显减少等;治疗组形态学变化明显减轻;血清白蛋白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余生化指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毒物铅对小鼠造血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雄性鼠生殖系统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经某中药治疗后有明显的好转.
作者:李海;龙毅;玉莹;林洁;杨彩梅;潘裕釗;潘裕灿;张树球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某型号个体采样器采样过程中流量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测量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炭管管口水平放置、管口向上竖直放置和管口向下竖直放置3种情况下,不同采样时间的流量,比较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无论何种炭管及如何放置,采样流量均随采样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炭管管口向下放置时,流量随时间的增加速度稍高于其他两种情况;在炭管不同放置情况下,用采样和不采样炭管测得的流量变化基本相同或不采样炭管流量变化略高于采样炭管;炭管管口水平放置和管口向上竖直放置时流量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口向下放置时两组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国产某型号个体采样器及活性炭管采样时,应注意炭管放置情况,只能水平放置或管口向上竖直放置,而不能管口向下竖直放置;同时,采样时间好控制在4h以内.
作者:李奎荣;余善法;马军营;周文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攀枝花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我们收集、调查攀枝花市各职业病诊断机构2001-2009年上报的《尘肺病例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职业中毒卡》的新诊断职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结果 显示,2001-2009年共新诊断职业病425例,其中尘肺410例(96.47%),职业中毒5例(1.18%),职业性噪声聋4例(0.94%),职业性皮肤病5例(1.18%),职业性眼病1例(0.24%);尘肺患者Ⅰ期319例、Ⅱ期80例、Ⅲ期11例,平均发病年龄为(54.2±11.9)岁,平均接尘工龄为(14.8±7.3)a;尘肺期别与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随着发病年龄和接尘工龄的增加,首次诊断尘肺的期别越高.煤工尘肺、职业中毒是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
作者:郭元;张丽娇;李明姜;陈建新;刘相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混合烷烃生产装置的职业卫生现状,我们对某公司混合烷烃生产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对该生产装置5个有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显示,各岗位的有毒物质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噪声8h等效连续A声级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在正常工作环境中不会对操作工人造成健康危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齐全;职业病防护管理制度已建立;但仍存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工作人员防护意识薄弱,装置区没有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等不足.
作者:李秀菊;刘丽红;郭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探讨彩色显像管玻壳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程度,通过查阅资料、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作业工人的工作日记录,得出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结果 显示,该工作场所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石英砂粉尘、铅尘、铅烟、高强度噪声.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标率为20.0%,按超限倍数要求,则作业工人接触粉尘超标率为26.7%,其中石英砂库的天车工、操作工和装卸工3个工种为高度危害作业;9个工种接触铅(铅烟和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和超限倍数均超标的是锥碎玻璃机修工、原材料库保管工、电维修工和机械维修工4个工种,均为中度危害作业;噪声超标率为34.1%.提示,彩色显像管玻壳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铅烟、铅尘和噪声.
作者:王金合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油漆对机械制造工人健康的影响,探讨油漆作业防护重点人群与措施,对6家机械制造企业690名油漆作业工人健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接触组作业场所苯浓度为0.5~10.5 mg/m3,平均浓度为(2.0±2.3)mg/m3;甲苯浓度为1.2~1928.7 mg/m3,平均浓度为(104.7±286.9)mg/m3;二甲苯浓度为2.0~901.2 mg/m3,平均浓度为(79.5±171.6)mg/m3,工人WBC减少、沙眼、咽炎、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7.8%、18.4%、5.2%、23.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检出率随工龄增长而增加;WBC减少、沙眼检出率随甲苯浓度增加而升高(P<0.05).提示,机械制造业油漆工多项健康效应指标与苯接触有关,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接触甲苯似乎仍可导致WBC减少,大型机械制造底漆和面漆作业工是防护重点人群,应采取管理、远距离操作及综合性工艺措施防治油漆危害.
作者:李继猛;朱洁;李娟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随着现代计算机与医学物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各种新设备、新方法被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在提高疗效的同时,也使放疗工作环境的辐射防护工作更为复杂和繁重.为了有效地提高放射防护质控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辐射防护工作的遗漏与失误,我们研制了一套放射防护质控管理系统,从而为放射防护质控工作的不断改进提供有力支持和有效的依据.
作者:胡南;杨镇洲;刘岩海;王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病情介绍患者王某,女性,38岁,诊断: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病人中毒后总认为她的病是单位领导不负责任造成的,单位的领导都对不起她,近两年发展到对什么事情看不惯就头痛、烦躁、自残,继尔认为所有的人都对不起她.曾多次发生自残行为,并多次扬言要杀某某人,不愿意出院,经精神科专家会诊诊断为抑郁状态.
作者:杨秀兰;李冰;王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电焊工通常暴露在电焊烟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电焊操作,工人的暴露情况对尘肺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为了解某钢构厂2009年新发的6例电焊工尘肺的发病情况及所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我们对其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薛忠丽;孙玉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探讨运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估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11例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不同临床时段做BPRS测定,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研判量表测定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关系.结果 显示,BPRS量表评估可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职业性急性重度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经及时、适当地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临床治愈.
作者:白伟;刘重阳;舒平;常晓峰;许涤非;姚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通过收集急性汞中毒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选出34例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病例.经综合分析,急性汞中毒呼吸系统损害是常见的甚至引起死亡的严重的损害.
作者:达春和;孙德兴;李晓凤;马五一;谭河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TGF-β和PDGF在尘肺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70例尘肺组,其中矽肺42例,煤工尘肺28例,Ⅰ期尘肺病例48例,Ⅱ+Ⅲ期为22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尘肺组血清中TGF-β和PDGF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血清中TGF-β和PDGF的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组中随着期别的升高,血清中TGF-β和PDGF的含量反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尘肺血清中TGF-β和PDGF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成正相关(r=0.743,P<0.05).结论 TGF-β、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病的发生、接尘种类和期别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为尘肺病的预警和健康监护提供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娟;范雪云;郝小惠;李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煤工尘肺及合并肺癌肺组织Bcl-2基因蛋白表达情况,探讨煤工尘肺与肺癌的关系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 收集煤工尘肺及煤工尘肺合并肺癌患者尸解病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诊断,选择煤工尘肺54例,尘肺合并肺癌10例.选取30例煤工尘肺病变旁正常肺组织(组织结构正常、肺泡间隔无破坏、肺泡腔内未见渗出)作为对照肺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l-2基因蛋白在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肺组织、煤工尘肺肺组织和煤工尘肺合并肺癌肺组织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24.1%和90.0%,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2.08±0.16、2.51±0.19、3.22±0.41.煤工尘肺合并肺癌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6,P<0.05);合并肺癌组肺组织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煤工尘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P<0.05).经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测定,肺癌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12.69,P<0.05)和煤工尘肺组(t=8.5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煤工尘肺组Bcl-2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2,P<0.05).Ⅰ、Ⅱ、Ⅲ期煤工尘肺之间肺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煤工尘肺合并肺癌肺组织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均明显增高;煤工尘肺肺组织Bcl-2基因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肺组织.Bcl-2基因蛋白的高表达在煤工尘肺合并肺癌发生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范雪云;马庆坤;张岩松;马骏;张翔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采用硝酸、高氯酸消化肺灌洗回收液,氧化成磷酸后经NaOH中和为磷酸盐,测定总磷浓度;灌洗回收液中无机磷直接用孔雀绿与磷钼杂多酸生成绿色的络合物进行比色定量;经换算可得灌洗回收液中磷脂含量.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69%~4.91%,回收率为96%~100.7%,该方法简便省时,适用于肺泡灌洗回收液中总磷脂含量的测定.
作者:白玉萍;朱丽;余艳琴;张春民;刘士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了解某核电站周边居民饮用水总放射性本底水平,我们采集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的饮用水,进行总放射性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核电站周边居民饮用水总放射性大部分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只有1个样品的总β高于国家标准.提示,该核电站周边地区饮用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总放射性没有明显差异.
作者:李涤;崔勇;李鑫;张谦;郭军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防治的前期预防做出了规定,其中要求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的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施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以上职业病危害的前期预防措施,对于地面建设项目是可行,但对于井下矿山职业病危害的前期预防,则未能体现井下矿山职业病危害控制的特点.因此,现行的前期预防措施是不完善的.
作者:李刚;张永昌;王攀;邢漪;漆骏;向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有效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我们于2010年4-6月对沙坡头区25家企业职业卫生进行调查,现将职业卫生的现状和卫生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监管对策.
作者:闫泽山;刘海燕;曾养灵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