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性成熟前期亚砷酸钠(NaAsO2)染毒致雌性SD大鼠子宫、卵巢结构改变及性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砷组,分别灌胃给予双蒸水、1.25、2.50、5.00 mg/kg NaAsO2,4周后,断颈处死,双侧卵巢及子宫做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卵巢及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孕酮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l)、孕激素受体(PR)含量.结果 随NaAsO2剂量增加,染砷组大鼠卵巢内总卵泡数减少、细胞发育不良、成熟卵泡减少及畸形发育;子宫内膜变薄,腺体减少,腺腔变窄,腺上皮细胞由长柱状变成短柱状,间质增宽;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砷组大鼠血清中FSH、LH、雌二醇含量[分别为(3.23±0.20)、(3.21 ±0.18)IU/L、(2.64±0.27)、(2.62 ±0.25) ng/mL、(56.69 ±6.37)、(55.95±7.25) pg/m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砷组大鼠血清中VEGF、cyclin D1、PR蛋白含量[分别为(13.54±1.98)、(12.44±2.06) ng/L、(1.089 ±0.133)、(1.040±0.136) μg/L、(324.27±19.77)、(320.46±18.01) n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成熟前期染毒NaAsO2可引起SD雌性大鼠卵巢与子宫结构改变,其机制可能与NaAsO2导致大鼠雌二醇水平下降,下丘脑分泌FSH、LH减少有关.
作者:朱德钰;代坚;丁宏伟;胡曦尹;李光辉;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大蒜素(allicin)对多氯联苯(PCBs)诱导小鼠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50只健康成年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多氯联苯、大蒜素(30、40、60 mg/kg)组,每组10只;连续给予30 d,取小鼠骨骼肌(股薄肌和肱三头肌),显微观察骨骼肌细胞形态,化学比色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免疫组化检测GLUT-4表达量.结果 多氯联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细胞肿胀,横纹基本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多氯联苯组小鼠股薄肌和肱三头肌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9.15± 2.73)与(22.19±3.72) nmol/mgprot]明显增加(P<0.05),股薄肌与肱三头肌T-SOD、GSH-Px、CAT酶活力[分别为(110.11±15.55)、(48.55±7.49)、(5.01±1.79)与(102.32±16.80)、(45.42±10.73)、(5.43±1.12)U/mgprot]明显下降(P<0.05);与多氯联苯组比较,40 mg/kg大蒜素组小鼠股薄肌与肱三头肌组织中MDA含量[分别为(12.17 ±2.18)与(13.00±2.18) nmol/mgprot]明显下降,T-SOD、GSH-Px、CAT酶活力[分别为(145.80±18.41)、(59.16±11.18)、(7.27±2.16)与(158.58 ±5.02)、(75.40 ±5.03)、(8.35±0.86) U/mgprot]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氯联苯组小鼠骨骼肌GLUT4表达减少;与多氯联苯组比较,大蒜素组小鼠骨骼肌GLUT-4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大蒜素对多氯联苯诱导骨骼肌细胞氧化应激及GLUT4蛋白表达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作者:王瑞;汤佳佳;潘姣娇;孙倩;黄益凡;刘重斌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因子LC3A、Beclin-1及凋亡因子Bcl-2、Bax在慢性氟中毒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将36只健康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分别用含氟量<1 mg/L的自来水和含氟5、50 mg/L的含氟水饲养6个月,观察氟斑牙形成情况;测定尿氟、骨氟含量以及大鼠肝功能;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A(LC3A)、哺乳动物ATG6同源蛋白(Beclin-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细胞淋巴瘤/白细胞基因伴随蛋白x(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低、高氟组大鼠尿氟含量分别为[(2.18±0.14)、(2.40±0.19) mg/L]、骨氟含量分别为[(237.42±18.48)、(248.00±14.72) mg/kg]均明显升高(P<0.05);染氟组大鼠肝脏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大,部分肝细胞胞质透亮,呈空泡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及谷草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低、高氟组大鼠肝脏LC3A[(35.35±2.71)、(44.10±6.72)]、Beclin-1[(57.56±12.1)、(74.76±18.67)]及Bax[(51.1±9.23)、(62.32±10.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55.18±8.36)、(39.05±6.9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过量氟可激活大鼠肝组织中自噬和凋亡因子,自噬和凋亡可能共同参与慢性氟中毒所致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作者:徐淋;于燕妮;陈荣;邓超男;向程窈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 vacA s1m2基因型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为萎缩性胃炎治疗及胃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H.pylori阳性胃镜活检的石蜡包埋标本271例,包括浅表性胃炎76例(伴IM18例)、萎缩性胃炎56例(伴IM 37例)和胃溃疡139例(伴IM 30例);提取标本中DNA,经巢式PCR方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对H pylori的细胞空泡毒素基因(vacA)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萎缩性胃炎组中vacA s1m2亚型的检出率为53.6% (30/56),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和胃溃疡组;在271例H.pylori阳性病例中,伴IM组vacA s1 m2亚型检出率为62.4%(53/85),明显高于无IM组;萎缩性胃炎病例中伴IM组vacA s1 m2亚型检出率为75.7%(28/37),明显高于无IM组,同时高于浅表性胃炎伴IM组和胃溃疡伴IM组.结论 幽门螺杆菌vacA s1m2基因型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密切相关,vacA s1m2基因型幽门螺杆菌为萎缩性胃炎相关高致病性菌株.
作者:薄威;王旭光;张忠;王翠芳;吴璠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开环异落叶松树酯酚二葡萄糖苷(SDG)对雌性去卵巢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无特定病原(S PF)级健康SD雌性10周龄大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去卵巢组、对照组,去卵巢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雌二醇组、SDG组.SDG组以50 mg/kg剂量灌胃,雌二醇组以0.8 mg/kg剂量灌胃,其余组均以等量蒸馏水灌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体重[(348.21±7.45)g]增加,子宫指数[(0.69±0.36) mg/g]降低,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3)和IL-6水平[分别为(149.52±17.12)、(174.74±15.72)、(79.53±7.07) ng/L]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心肌组织中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力[分别为(15.67 ±0.68)μmol/L、(0.255 ±0.069 0)U/mgprot]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SDG组大鼠体重[(275.42±3.40)g]下降,子宫指数[(1.53 ±0.31) mg/g]升高,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分别为(86.10±2.91)、(127.66±8.86)、(46.63±4.13) ng/L]明显降低,大鼠血清NO水平、心肌组织中cNOS活力[分别为(46.49±1.32) μmol/L、(0.496±0.052) U/mgprot]升高.结论 SDG干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提高血清中NO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cNOS活力有关.
作者:王君实;马敏;赵志武;张少华;燕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提取甘草抗肿瘤成份(GL-1),探讨其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通过水提法、丙酮萃取、甲醇分离提取得到甘草提取物GL-1,并通过液质连用技术分析其主要成分,通过MTT比色法观察GL-1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AO(吖啶橙)/EB(溴化乙锭)双荧光染色法检测HeLa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GL-1含有9种主要组成成份.GL-1对HeLa细胞的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作用于Hela细胞12、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1.90、22.30、16.10 μg/mL(P <0.05);AO/EB染色观察到25、50μg/mL剂量组HeLa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凋亡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典型细胞凋亡形态.结论 GL-1具有抑制HeLa细胞生长增殖作用,并可诱导HeLa细胞凋亡.
作者:李彦坤;李鑫;彭洪;王吉锡;李洪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SC)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MSC培养液(12.5、25.0、50.0、100.0、200.0 μmol/L)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48 h,噻唑蓝法检测MSC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结果 MSC对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100±0.00%),200μmol/L MSC处理24、48 h细胞生存率[分别为(64.15±2.81)%、(42.57±2.25)%]明显下降(P<0.01),呈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高剂量MSC组细胞可见明显染色质凝聚现象;与对照组[SOD(82.47±1.99)、GSH-Px (46.69±0.55) U/mgprot、MDA (5.80±0.11) μmol/mgprot]比较,200 μmol/L MSC处理组细胞24 h时,细胞内SOD、GSH-Px活力[分别为(20.99 ±3.03)、(22.00 ±0.75) U/mgprot]明显下降,MDA含量[(36.20±0.25) μmol/mgpro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剂量MSC作用MDA-MB-231细胞48 h时,细胞内氧化应激指标变化趋势与作用24 h时趋势相同.结论 MSC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改变有关.
作者:袁国海;黄秋;邵继红;罗雅婕;谢蒙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分析怀孕等待时间(TTP)的合理性.方法 于2013年10月-2014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四川省南充市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3家二级甲等医院抽取346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离散时间风险模型对其TTP进行分析.结果 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中不纳入危险因素变量的模型A结果显示,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0.69%、84.97%和94.51%.在离散时间风险模型中纳入有无人工流产史、计划怀孕时丈夫是否吸烟2个危险因素变量的模型B结果显示,此2个危险因素均不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5.63%、88.30%、96.06%;人工流产史危险因素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60.41%、84.46%、93.96%;计划怀孕时丈夫吸烟危险因素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值分别为61.86%、85.58%、94.61%;此2个危险因素均存在时孕妇在<3、4~6和7 ~12个月的累积怀孕概率分别为56.46%、81.20%、91.95%.结论 离散时间风险模型能够识别影响TTP的危险因素,并能估计协变量不同取值下各时间段上的累计怀孕概率,是分析TTP资料的合理方法.
作者:刘宇丹;夏智勇;田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济南地区铁路职工通勤方式及时间与超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之间的关系,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3--6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济南铁路局抽取1 850名20 ~59岁铁路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通勤方式为私人交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的职工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8.7%、18.5%、33.6%、31.0%,高血脂检出率分别为11.6%、4.6%、10.3%、10.1%,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25.5%、13.0%、19.4%、19.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吸烟、饮酒、每周锻炼时间、每日业余时间内静态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通勤时间等混杂因素后,与通勤方式为私人交通相比,步行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OR =0.44,95% CI=0.25 ~0.77),骑自行车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OR=0.63,95%CI=0.43 ~0.95);在调整了除每日通勤时间外的其他混杂因素后,与非活跃的通勤相比,步行时间≤1 h(OR =0.47,95% CI =0.25 ~0.86)和>1h(OR =0.32,95% CI=0.10 ~0.99)、骑自行车时间≤1 h(OR =0.61,95%CI=0.40 ~0.94)、公共交通时间≤1h(OR=0.46,95% CI=0.28 ~0.76)是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公共交通时间≤1 h(OR=0.33,95%CI=0.12 ~0.97)是高血脂的保护因素,骑自行车时间≤1 h(OR=0.57,95%CI=0.35 ~0.95)和公共交通时间≤1 h(OR =0.45,95% CI =0.24 ~0.84)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结论 活跃的通勤方式可以降低超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发生的风险.
作者:温新欣;许德江;刘肖辉;宋少锋;吕艳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艾滋病(AIDS)病例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AIDS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下载截止2015年9月底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AIDS定时数据库,收集内蒙古自治区AIDS病例报告数据信息.结果 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HIV/AIDS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及文化程度均有差异(P<0.001),蒙古族以20和30岁年龄组的男性未婚者为主,职业为学生的(10.8%)约为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2倍;男男性行为接触史(60.1%)、同性传播(60.3%)和性病史(19.4%)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P<0.05);病例发现以检测咨询(23.8%)和其他就诊者检测(24.3%)为主,而其他少数民族以强制/劳教戒毒人员和其他羁押人员体检为主(49.3%)(x2=1 083.56,P<0.001).晚发现和治疗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流动性(8.6%)低于汉族(15.0%)和其他少数民族(21.3%),(P<0.001).AIDS相关死亡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x2=27.59,P<0.001).结论 蒙古族AIDS病例主要以男性青年同性传播为主,需针对蒙古族男男行为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作者:高永明;武玉梅;杨景元;刘静;李慧;杨虹;刘伯熙;李昊雪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卫生服务整合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在实践的同时进行有效的评价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实践的开展.本文概述国内外卫生服务整合的研究内容,详细介绍国内外评价卫生服务整合的方法,分析中国卫生服务整合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中国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开展提供方法学基础.
作者:王欣;孟庆跃 刊期: 2016年第09期
DNA损伤是DNA在复制的过程中发生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相应遗传特征变化的现象,与某些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以长期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眼病、皮肤病、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会对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近年来,对糖尿病的研究越来越多地从DNA损伤的角度进行.本文就DNA损伤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窦晓娟;汪求真;蔺瑞函;郭玉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近年来,传染病监测预警已成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传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染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但存在监测范围局限、预警时间滞后等不足之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染病数据的大量增长,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正逐步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社会和自然因素、医疗、病原监测等不同大数据来源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综述各系统优势和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祝丙华;王立贵;孙岩松;宋宏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社会资本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概念,对其进行定量测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程序.本文介绍了社会资本的相关概念及常用测量工具,并讨论了社会资本测量在健康领域的相关实证应用.建议在进行社会资本测量时,应根据调查所在地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经济文化水平等因素,并结合研究目的选择需要测量的社会资本的维度,选用信度和效度量好的测量工具,或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测量结合的方法研究社会资本与健康的关联.
作者:周子力;毛宗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综合定量评价中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病率,为我国POAG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全面收集国内外1990年1月1日-2015年7月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POAG患病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 Express 2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剔重,应用Comprehensive Meta Analysis Version 2.2.06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0篇文献(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8篇),涉及15个省市共201 111人,其中POAG患者l 254例,中国POAG总体患病率为0.8% (95% CI =0.6% ~ 1.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OAG患病率为0.9% (95% CI =0.5% ~ 1.6%),高于女性患病率的0.8%(95% CI=0.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229,P=0.038);南方地区POAG患病率为0.9% (95% CI =0.4% ~ 1.8%),高于北方地区POAG患病率的0.8%(95% CI=0.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2,P=0.034);漏斗图和Egger检验结果(t=0.864,P =0.199)均未显示纳入的文献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POAG患病率相对较低,POAG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
作者:陈强;李丹慧;江新泉;田景惠;田兆菊;刘永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选择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2年10月-2013年1月采用随机整群抽取方法对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抽取的2个社区共724名≥60岁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唐山市724名社区老年人中,228人(31.5%)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496名非居家养老老年人中,218人(44.0%)选择自我养老,193人(38.9%)选择子女养老,85人(17.1%)选择机构养老;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全部在身边、患≥2种慢性病、有抑郁状态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月收入≥3 800元的社区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非居家养老.结论 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方式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患慢性病数量、月平均收入、子女在身边情况、是否抑郁等.
作者:魏民;邢凤梅;李颖;韩会;何宗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行业及政府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南省6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 850名农村老年人,采用自编健康状况问卷和SF-36健康调查简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850名老年人生活质量8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情感职能(70.20±25.81)分,活力(66.33±14.85)分,生理功能(63.46±22.45)分,生理职能(63.15±26.11)分,精神健康(61.2±11.1)分,一般健康状况(50.10±11.64)分,社会功能(44.60±13.00)分和躯体疼痛(36.06±22.04)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配偶情况、子女数、子女孝敬程度、是否患慢性病、居住方式(P<0.05).结论 河南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子女的关心、照顾和家庭的温暖,完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和提高医疗水平,加大社会支持可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邢华燕;韩忠敏;闫灿;郭子良;曹红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国≥60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现状,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政策和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ViP)和Pub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03年2月-2014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24篇中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39 000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35.8% (95% CI=30.2%~41.4%),慢性病患病率为52.7%(95%CI=41.9%~63.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和农村≥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分别为30.8% (95% CI=22.5% ~ 39.1%)和43.8%(95% CI=35.6%~52.1%),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53.3%(95%CI=26.4%~80.3%)和53.3%(95% CI =45.8%~60.8%);东部、中部、西部地区≥60岁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分别为34.2% (95% CI =21.9% ~46.5%)、30.3%(95% CI=16.7% ~43.9%)和37.9% (95% CI=34.3%~41.5%),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61.9% (95% CI =43.0% ~ 80.7%)、41.7%(95% CI=7.5%~76.0%)、51.1% (95% CI=44.5% ~57.7%);Egger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中国老年人卫生服务的需求较高,大力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应列为老年保健的中心任务.
作者:欧阳文婷;肖义泽;段义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从生理、心理及社会人口学方面,对中国空巢老人抑郁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数据来自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年并行数据和问卷数据,采用复杂抽样的方法,获得具有代表性1 581名空巢老人的健康情况资料,应用变量变换梯形图对抑郁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多层有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空巢老人抑郁得分< 25分的占20.37%,25~ 29分的占38.11%,≥30分的占41.53%;女性(46.19%)、乡村(48.53%)、无配偶(19.00%)、文盲或半文盲(50.31%)、自评为不健康(30.25%)、有生活自理受限者(13.47%)的空巢老人抑郁得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评为不健康、有生活自理受限、对生活不满意、低个人收入、居住在乡村及文盲的人群抑郁得分低.结论 全国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较严重,自评健康、生活自理受限、生活满意程度、个人收入、文化程度是空巢老人导致抑郁症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黄伟;乌日乐;关鹏;严杰;景汇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60 ~ 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老年人健康促进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3年9-10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和人口成规模比例抽样相结合方法在江苏省26个监测点抽取14 622名15 ~ 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本研究对其中2 403名60 ~ 69岁老年人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江苏省2 403名60~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具备率为7.5%,其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技能和基本技能3个方面具备率分别为12.7%、6.3%和10.0%,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健康素养信息获取、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6类健康素养的具备率分别为30.0%、27.0%、11.6%、10.2%、8.4%和3.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口数≥4人是江苏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和家庭年平均收入≥6 000元是江苏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保护因素.结论 江苏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和家庭年平均收入是江苏省老年人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胡洁;郭海健;李洋;曲晨;陈宇;李小宁;张徐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测量老年人健康公平性及各影响因素对不公平性的贡献.方法 提取福建省2013年8-9月开展的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3 050名老年人的健康及卫生服务利用数据,计算集中指数并进行集中指数分解.结果 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x2 =20.19,P<0.05)、慢性病患病率(x2=18.03,P<0.05)、住院率(x2=18.32,P<0.05)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均有增加;两周就诊率、两周应就诊率没有差异;两周患病概率、慢性病患病概率、住院概率的集中指数分别为0.061、0.053、0.128;家庭经济状况对三者不公平性贡献率分别为107.86%(0.065 8/0.061)、98.11%(0.052 0/0.053)、90.31% (0.115 6/0.128);而慢性病患病对住院概率的不公平性贡献率为14.84%(0.019 0/0.128).结论 老年人健康公平性一般,经济因素是引起住院概率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卢若艳;高建民;许永建;李跃平;郑振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流动老年人抑郁状况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居住安排、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对流动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方法 2014年7—9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杭州市1 378名流动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对流动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流动老年人中抑郁的发生率为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状况、家庭年收入、户口类型、当前社区居住时间、居住安排、自评健康状况、日常沟通问题、生活满意度、睡眠质量、体育锻炼时间和社会支持对流动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70~79岁(OR=1.827)和≥80岁(OR=4.148)、婚姻状况为离异(OR =4.051)、当前居住时间<5年(OR=1.733)、睡眠质量一般(OR=1.677)和差(OR=3.029)是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与配偶、子女、孙子女其中一类及以上居住在一起(OR=0.376~0.459)、家庭年收入为≥75 000元(OR=0.341)、自评健康棒极了(OR=0.268)和非常好(OR=0.222)以及好(OR=0.272)和一般(OR =0.40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越长(OR=0.831)、社会支持越多(OR =0.931)是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结论 流动老年人抑郁现象问题严重,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当前社区居住时间、居住安排、健康状况、睡眠质量、体育锻炼时间和社会支持是流动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胡建江;倪延延;黎秋菊;周旭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不同膳食果蔬摄入水平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5个居民社区内457名55 ~ 75岁老年人志愿者进行一般状况及饮食情况调查,并使用蒙特利尔量表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认知功能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不同果蔬摄入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读书看报(OR =0.608)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而年龄(OR=1.072)是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水果摄人频率不同的分组中,每周摄人7~8次的老年人MoCA总分高(27.021分),蔬菜摄入量不同的分组中,每日摄入350~500g的老年人MoCA定向得分高(5.995分),蔬菜摄人种类不同的分组中,每周食用8~ 10种的老年人,MoCA总分(27.077分)和延迟回忆得分(3.677分)高,每周食用2~4种的老年人,抽象得分高(1.770分);水果摄入量和水果摄人种类不同的分组中,MoCA总分及7个认知领域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可适当增加日常饮食中水果的食用频率、蔬菜的食用量和种类.
作者:蔡璨;王思思;刘璐鑫;董力;苑林宏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