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1-7813
  • 国内刊号:21-1187/R
  • 影响因子:0.42
  • 创刊:1987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29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5期文献
  • 针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浅识

    现代医学中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祖国医学中属血证,针刺治疗效果满意,可稳固升高血小板,改善出血症状,提高免疫力,且可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减轻患者痛苦,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孙荣丽;黎凯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三叉神经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均为14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9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吕晶;周正国;曲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磁珠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磁珠耳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用磁珠耳穴贴压.[结果]观察46例,痊愈22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1%.[结论]此方法简单、方便、患者易接受,且疗效明显.

    作者:向玉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刺听宫穴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临床研究

    以贝那普利为对照,观察针刺听宫穴2周、4周后坐立位血压的变化,证实听宫穴对轻中度高血压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且很少有不良反应.

    作者:邱泽玲;庞蕾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2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疗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2.96%,总有效为85.18%,对照组治愈率为52%,总有效为72%,两组治愈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颈性眩晕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惠健;张明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喘可治治疗支气管哮喘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丰隆穴穴位注射喘可治注射液.两组均10天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和控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治与推拿疗法配合治疗.[结果]治愈24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2%.[结论]推拿治疗本病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尹继勇;耿永波;刘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局部封闭结合针刀治疗胫骨内髁炎37例

    [目的]观察局部封闭结合针刀治疗胫骨内髁炎疗效.[方法]采用利多卡因局麻加用2.5%醋酸泼尼松龙1mL局部封闭,创可贴固定3天.[结果]治疗37例,痊愈15例,好转22例.[结论]可达到松解组织、消炎止痛之目的.

    作者:朱国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头体针配合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21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体针、头体针结合治疗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脑卒中患者分层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标准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改良量表(MESSS).[结果]治疗5周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综合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较单纯体针治疗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张松兴;杨欣;常文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王凤荣教授治疗心房纤颤经验撷菁

    对房颤的中医病名、病机、诊治和用药等进行探讨.提出:房颤多因虚劳积损,而致心之气血阴阳亏虚而成,同时兼见心脉瘀阻之证.提出:以补为主,以攻为辅;治心为主,兼调他脏;须重视原发病及并发症治疗.

    作者:高学明;王凤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张兰教授运用健脾益气法治疗糖调节受损经验撷要

    张兰教授认为,糖调节受损的中医基本病机为脾气虚弱.治疗上应重在健脾益气,兼以燥湿化痰、活血化瘀、滋养脾阴等.方用六君子汤加味,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有效延缓IGR向DM进展.

    作者:姜维娜;张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30例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温阳活血法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温阳活血汤,配合局部熏洗.[结果]治疗30例,痊愈9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3例.[结论]自拟益气温阳活血方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解除痉挛、降低血液粘稠度,而达到气血调和、经脉通畅之目的.

    作者:史容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温阳化气法治疗鼓胀浅识

    鼓胀病位在肝脾肾;腹水是鼓胀的终病理性产物.温药能发越阳气,开腠理、通水道.阳气振奋,绝痰饮滋生之源,使饮邪从表从下而走.

    作者:郑佳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口服强的松片,静脉注射肌氨肽苷,肌肉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并结合汤药和针灸.[结果]48例中,痊愈20例,占41.67%;显效22例,占45.83%;有效5例,占10.4%;无效1例,占2.1%,总有效率为97.9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孙娟;王恩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骨折64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行中药熏洗,并予以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结果]随访6~24个月,本组64例,疗效优46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0.6%.[结论]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药熏洗及中医分期辨证施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宏伟;宋德为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利尿剂:双氢克尿塞片、安体舒通片.同时给予大黄粉10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并做跳跃运动.[结果]治疗60例,痊愈4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结论]西药利尿剂配合大黄粉口服治疗输尿管结石效果显著.

    作者:崔学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自拟溃疡汤.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6例,无效1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李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2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疗效.[方法]观察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采用西药抗痨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1、3、6月末,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0%、92%、96%,高于对照组48%、60%、92%,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8).同时观察两组治疗3月后胸片吸收情况,治疗组明显改善12例,中度改善9例,轻度改善2例,无改善2例;对照组明显改善8例,中度改善4例,轻度改善5例,无改善7例,统计学显示两者有显著差异(P=0.03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作者:童凤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36例:激素加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激素治疗.[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36例中完全缓解17例,基本缓解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缓解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为72.2%,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24例中,完全缓解7例,基本缓解5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缓解率(完全缓解+基本缓解)为50%,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及总缓解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素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杨晓萍;张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方法]将84例确诊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42例,西药组42例.[结果]两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有效率92.9%,对照组有效率<71.4%.[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较单用西药有明显效果.

    作者:蔺应芬;谢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神经元炎31例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前庭神经元炎临床疗效.[方法]治宜化痰熄风,健脾除湿,祛风为主,消痰为先.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每日1剂.[结果]本组31例,均在1个月内治愈.[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气血营精不能上荣于头,清阳被遏,浊邪上犯清窍有良好效果.

    作者:石淑清;王春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四逆散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20例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全部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结果]20例中,治愈14例,好转6例.长服药6个月,短18天.[结论]四逆散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痰论治慢性咳嗽浅识

    痰浊阻肺为慢性咳嗽的基本病机,而痰浊的产生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 津液输布障碍或邪热伤津, 炼液而成.临床可分为两类:痰湿蕴肺和痰热郁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者,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者,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作者:李丹;徐艳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ACEI、利尿剂等,根据心功能状况使用硼酸酯及地高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拟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9例.[结论]活心汤有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住院率的作用.

    作者:聂嫦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红药气雾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建立红药气雾剂的现代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药气雾剂进行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人参皂苷Rg1进样量在3.96μg~9.24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样品回收率为100.2%(n=6),RSD为1.95%,经三批测定,本品每1mL药液含人参皂苷Rg1均不低于1.50mg.[结论]本方法可作为红药气雾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春玲;周晓琳;郑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化痰祛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性用药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探讨化痰祛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高脂模型组(普通饲料+1%胆固醇及5%猪油乳剂)、中药治疗组(普通饲料+1%胆固醇及5%猪油乳剂+化痰祛瘀汤2.0g·kg-1·d-1),每组8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观察各组家兔血清hs-CRP、一氧化氮改变.[结果]实验12周末,高脂模型组、中药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治疗组, NO明显低于正常治疗组(P值均<0.05);实验18周末,中药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而血清NO较高脂模型组显著升高(P值均<0.05).病理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明显轻于高脂模型组.[结论]化痰祛瘀汤具有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hs-CRP及提高血清NO的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刘宁;杨关林;姚福梅;李村淑;牛新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颈椎病辨证施护浅识

    颈椎病分三型,即:痹症型宜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眩晕型宜平肝潜阳,益气养血,化痰通络;痉症型宜益气养血,舒筋通络.

    作者:单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辨证施护浅识

    从支气管哮喘(寒哮证、热哮证、虚哮证)的辨证分型施护及一般护理,论述支气管哮喘的辨证施护及健康教育.

    作者:赵爱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研究进展

    从小儿腹泻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机理、治疗结果等综述了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斌;张文毅;朱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探析

    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是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室性早搏等疾病的常用药.该药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极少.通过对该药不良反应病例的举例和讨论,得出发生极少数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注射液制剂不稳定、易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本身成分促进溃疡发生;制剂质量不同,单体提纯不够;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有效成分发生理化改变.提出了该药临床应用注意事项,供广大医务人员参考.

    作者:佟丽;金玫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

    从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抗Hp根除治疗指征、治疗方案等,综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指出:中药抗Hp感染可直接抑菌,通过整体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抗Hp.

    作者:谢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拟安神宁心汤合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

    [目的]观察安神宁心汤合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本组60例用安神宁心汤合用氯沙坦治疗.[结果]31例在4周内血压达标,有19例8周内达标,5例在第12周内血压达标,其余2例退出,而另3例加用第2种降压药,经1个月血压达标.[结论]安神宁心汤合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较好.

    作者:赵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拟益气养血汤治疗老年顽固性失眠40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汤对老年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通过口服益气养血汤1个疗程治疗.[结果]痊愈1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益气养血汤对老年顽固性失眠疗效确切.

    作者:张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日,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塞通0.8g/日,连续14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14日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7.5%)较对照组(67.5%)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 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 05).[结论]血塞通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明显.

    作者:游建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100例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等.[结果]痊愈28例,好转70例,无效2例.[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促进瘀血吸收的作用.

    作者:邓盛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经方化裁治疗顽固失眠浅识

    采用<金匮要略>百合地黄汤治疗顽固失眠.认为此方气阴双补,涤心除烦,补中有通,通中有补,升降气机,阴阳得和.

    作者:周辉;尹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通腑泄热法,方用消石汤;对照组辨证论治.[结果]治疗组治愈9例,显效49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泄热法是治疗胆石症有效方法,尤以肝胆湿热型为佳.

    作者:秦中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涤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80例

    [目的]探讨涤痰通络汤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自拟涤痰通络汤,每日1剂,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连服1~4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80例中基本恢复36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16例,稍进步1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涤痰通络汤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良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66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药并用组和西药组;针药并用组取穴率谷,用苍龟探穴法,透刺角孙、丝竹空、太阳,同时分型辨证取穴用药;西药组采用尼莫地平片剂口服,共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总体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针药并用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治疗偏头痛,针药并用辨证施治疗效优于尼莫地平口服.

    作者:孙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脏病50例

    [目的]观察中药为主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疗效.[方法]50例治宜温补脾肾,通腹泻浊.以补益气血药,配合复方大黄汤高位滴注保留灌肠,必要时配合西药对症,补充铁剂,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结果]治疗50例,显效19例,有效26例,无效5例.[结论]中药治疗对不同期效果不同,早期可减轻症状,减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作者:巴春艳;张文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虚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浅探

    慢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病位在肾与膀胱,但常波及肺脾心,属本虚标实之证.从虚论治分肺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阴虚型.治疗上应多法联用,综合调治,辨证施治,因人而异.

    作者:高晓婧;马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止血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30例

    [目的]观察止血方治疗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均以止血方为基本方根据不同证型加减应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尿化验的改善程度.[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的患者经应用止血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尿化验均有明显改善,以尿常规检查作为评定疗效的标准,总有效率达83.3%.[结论]通过中医辨证,以止血方加减治疗肾小球性血尿,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中红细胞数量.

    作者:郭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为西药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1.51%,治疗组总有效率82.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于绣红;田新军;单非易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损伤浅析

    强直性脊柱炎,其内责予肾虚,外责予风寒湿邪侵入督脉.治疗上应祛其外邪,通其经络,索本求源,标本兼顾,在补肝肾的基础上注重培护脾胃.

    作者:王东;高明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6例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方法]针灸配合自拟脊痛消,3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5天,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46例,显效3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结论]针药并用既可起到局部治疗作用打通经络,又可调整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功能.

    作者:谢开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瘀论治痹证探微

    有痹就有瘀,治痹必祛瘀.痹证乃风寒湿三气内侵致使气血闭阻不通的一种痛证.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痹证与血液运行不畅有密切关系.以活血化瘀药酌情配合祛风湿药物治疗痹证颇见成效.

    作者:杨海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椎牵引、补正续骨丸口服、针灸治疗、TPD神灯结合止痛散外用的中药透皮技术、天麻素注射液静点.[结果]治疗46例,治愈2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药并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药物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结合自拟方口服治疗,并以药渣复煎熏洗患膝,对照组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卡方检验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1.9%,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针药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髓颗粒影响ITP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益髓颗粒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治疗组和益髓颗粒治疗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隔日1次按100μl/20g腹腔注射1∶ 4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建立ITP小鼠模型,于造模第8天开始,各组均按0 2mL/10g·d-1体积灌胃,其中,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泼尼松按0.0113mg/10g·d-1灌胃,益髓颗粒按0.3g/10g·d-1灌胃,连续8天后处死动物,无菌取脾,石蜡包埋,切片4μm,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凋亡减少,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及益髓颗粒组脾淋巴细胞凋亡增多,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增多(P<0.05).[结论]ITP小鼠存在免疫功能失调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异常相关.益髓颗粒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而对ITP免疫失调起调节作用.

    作者:吴晓勇;李冬云;岳明;王瑞昙;张晓双;张恩户;陈信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探讨

    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中医毒邪理念及与AS的关系、中药清热解毒法抗AS等清热解毒类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作了概述.

    作者:孙伟;王连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纂要

    从古文献论述、病因病机、传统的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其他疗法、实验研究等综述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作者:李阳;庞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分型辨治、专方加减、中成药治疗)等对中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的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管惠静;杨关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虚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初探

    慢性肾炎蛋白尿病机复杂,肾气失固为病机关键,补肾固摄是根本的治法.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健脾益气可鼓舞脾气,升清降浊,使清浊各行其道,尿中蛋白得以清除.

    作者:吴双羊;卞蓉;何学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胸痹心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病机及治疗探析

    经过对胸痹心痛患者调查显示,其具有多个症候共同存在的特点,其中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占比例较大.文章认为该证候主要病机为患者年老体虚,阳微阴弦,久病伤其气阴,气血运行不畅,心血瘀阻,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选方用生脉散合桃仁红花煎加减.

    作者:何继勇;罗智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古今医家对慢性肾炎血尿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虚实夹杂,以气血亏虚为本;外邪、湿热、瘀血为标,湿热和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治疗以辨证分型论治为主,结合临床运用单方及验方,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后应以基础研究结合临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亮;张文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情志精神因素对糖尿病防治的作用与意义

    临床观察,糖尿病病人情志、精神因素对其病情的稳定、恶化、并发症出现的早晚以及病情的轻重有直接的作用.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的关系密切,说明情志失调、五志过极、郁热伤津是发生消渴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同各种生活转折有关,病前都有生活上重要的紧张性刺激,紧张和悲愤常常导致病情加剧或恶化.糖尿病患者易患躁郁症和抑郁症,强调主观上的养神与客观上的意疗非常重要.养神贵在以静制躁,用神适度;意疗应以不同情况,适时而用.

    作者:沈玲;杨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应用活血药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病例分析

    2型糖尿病基本病理变化为阴虚燥热,治疗原则总体上为滋阴生津清热,如在方中加入活血药物,即采用生津活血法治疗,则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很少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褚为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气阴两虚痰浊血瘀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浅探

    气阴两虚,阴虚燥热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之根本;痰浊瘀血是发病关键,宜从气阴两虚,痰浊瘀血治疗.

    作者:佟剑;李敬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黄芪及其伪品的鉴别

    <中国药典>规定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作为正品药用.从来源、性状、显微、粉末对黄芪正品及其伪品作了鉴别.

    作者:卢楠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川贝母性状及混淆品与伪品鉴别

    川贝母其来源按药材性状分别习称松贝、青贝和炉贝.市场常见混淆品及伪品有珠贝、湖北贝母、光慈菇、土贝母、平贝母、伊犁贝母、天山贝母.

    作者:余芳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其中中药治疗组29例给予益气强心饮口服, 8周后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评分.[结果]中药治疗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东海;焦岩;董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拟藿旋代汤治疗多种原因引起呕吐120例

    [目的]观察自拟藿旋代汤治疗多种原因引起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20例均采用口服藿旋代汤治疗.以服药3剂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它治疗呕吐的中西药物.[结果]治疗1疗程痊愈69例,治疗2疗程以内痊愈26例,治疗3疗程以内痊愈12例,经3疗程治疗有效11例,经3疗程治疗无效2例.总治愈率为89.2%,总有效率大约为98.3%.治疗效果迅速,明显,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文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补脾益气方治疗NP方案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54例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NP方案引起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54例非小细胞肺癌行NP方案化疗并出现消化道反应的病例,以补脾益气方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分析中药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补脾益气方调治总有效率为73.6%.

    作者:刘宝义;张宁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合锡类散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6例

    [目的]评价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合锡类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病例分成对照组(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和治疗组(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合锡类散保留灌肠),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有效率为87.5%.[结论]用复方诺氟沙星灌肠液合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并能提高疗效.

    作者:张蜀;廖伯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6例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方法]将76例分肝胃气滞、胃热内蕴、脾胃气虚、胃阴亏虚等四型,辨证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76例中,治愈32例,显效2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瑞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敷胸散治疗小儿肺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敷胸散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敷胸散外敷治疗,对两组的咳嗽、痰鸣、气促、肺部湿啰音的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敷胸散外敷治疗组,在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敷胸散治疗小儿肺炎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石月;吕明霞;许占毅;刁文丽;张雅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伏九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伏九贴敷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于三九三伏,用伏九贴膏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382例中,临床控制74例,显效82例,有效196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为92.15%.[结论]本疗法能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毒副作用,方法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洁;许占毅;李国信;王祺;刁文丽;于雪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31例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卫生适宜技术中医项目-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的推广,针刺治疗31例,进行疗效分析和总结.[方法]31例,取穴中平穴和中渚穴,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结果]治愈27例,占87%;显效3例,占9.7%;有效1例,占3.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临床应用观察,针刺肩痛穴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张鹏飞;张鹏程;刁文丽;梁旭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药物外敷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就诊情况与每月平均气温关系之初步分析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每月就诊人数、治疗有效率和每月平均气温之间关系.[结果]痊愈116例,好转839例,未愈119例,全年总有效率88.83%.每月就诊人数及治疗有效率随每月平均气温降低而增加增高,反之,每月平均气温越高则每月就诊人数及治疗有效率就趋于减少和降低.[结论]穴位贴敷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良好,但在诊疗时还应考虑季节因素.

    作者:梁宇;李广安;周洪仑;刁文丽;陈岩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黄帝内经》对心系疾病的养生述要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有许多养生的观念仍对现代有很多指导意义.顺应自然、畅情志、调阴阳、适劳逸等观念被历代医家推崇和发扬.

    作者:王媛媛;张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