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或鼻饲氯毗格雷,75mg/次,1次/d.或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基本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系统康复训练.对照组64例0.2~1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250mL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1次/d,静滴.治疗组64例风协定方,1剂/d,水煎120mL,早晚温服.华佗再造丸,4~8g/次,2次/d.灯盏细辛注射液,20~40mL/次,1次/d,静注.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MRS比较、SSTCM比较、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3%.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7例,有效2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46.8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MRS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SSTCM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风协定方、华佗再造丸、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药联合西药治疗合并高血压缺血中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消癣汤内服加外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平行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禁食辛辣,避免搔抓.对照组40例扑尔敏8mg/次,3次/d,皮损外涂去炎松尿素软膏,3次/d.治疗组40例消癣汤(乌蛇、丹皮各9g,生地15g,当归12g,赤芍9g,白藓皮15g,蛇床子9g,当归8g,厚朴9g,陈皮6g,甘草9g)水煎150mL,分2次服内服;外敷中药洗剂(荆芥、白藓皮、大黄、大枫子、苦参各30g,枯矾20g)水煎适量外敷患处.连续治疗2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皮疹、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随访60d,观测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0d,治疗组3例复发,比发病时减轻,治疗有效;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癣汤内服加外敷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韩立新;李庆伟;刘素芹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34例镇肝熄风汤(怀牛膝30g,生赭石、生牡蛎各25g,生龙骨20g,生麦芽、茵陈各15g,生龟甲、生白芍、川楝子、天冬、玄参各10g,甘草5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耳鸣加蝉蜕15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心烦燥热加茯神、山栀子、黄芩各10g;头晕、头痛加珍珠母30g,石决明20g,夏枯草10g.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2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9例脾虚型儿童便秘患者使用参苓白术散,6g/次,3次/d,口服,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大便性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2例,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3%.[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姚秋园;于永铎;张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荷叶对痰温体质高脂血症伴肥胖人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7例门诊患者按抽签随机分为三组.A组不作任何治疗.B组荷叶,10g泡水200mL,饭前0.5~1.0h,2次/d.C组舒降之20mg/d,qn.观测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生化指标改善B组优于A组、C组(P<0.05,P<0.01),B组能使BMI指数、TC、TG、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荷叶对痰湿体质高脂血症伴肥胖人群疗效显著,并且能改善脾虚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谭锦萍;张海艇;倪建新;文素娟;曹建华;陈凤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协定24号联合派瑞松治疗肛周湿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适量/次,2次/d,外涂.治疗组70例协定24号(地榆、大黄、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各30g,红花15g),水煎1000mL,2次/d,外洗.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7.14%.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定24号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肛周湿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秋月;吴美清;刘军;王艳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肺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原发疾,器官功能支持,保护性机械通气、甲强龙40mg,1次/d,镇静镇痛、限制液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15例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各15g,桂枝、芒硝、甘草各10g),水煎100mL,3次/d,口服或胃注.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C反应蛋白、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7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损伤评分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联合西药能有效提高Pa02/Fi02,降低LIS及炎症指标,对挽救和延续患者生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郭留学;张晓云;高培阳;李俊贤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利胆解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①基础治疗.②地塞米松,10mg/次,1次/d,静注,3d后停止应用地塞米松,给予S-腺苷蛋氨酸(思美泰)1.0g+0.5%葡萄糖溶液500mL,1次/d,静滴.治疗组45例利胆解瘀汤(茯苓、茵陈、丹参各20g,栀子15g,白芍、郁金、柴胡、黄芩、生大黄各10g,甘草6g),本院煎药室制备口服煎剂,2次/剂,1剂/d,水煎150mL,早晚口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剖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瘙痒症状评分及TBA、ALT、AST比较、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5.5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剖产率、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瘙痒症状评分及TBA、ALT、AST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胆解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邱晓玲;陈芳;凌文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联合常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常规治疗.低脂低盐低蛋白饮食,帮助患者降压,纠正水电解质和贫血,改善微循环,利尿消肿.治疗组42例益肾活血方(黄芪40g,丹参30g,党参、茯苓、淫羊藿各20g,山茱萸、白术、泽兰、山药各15g,大黄、杏仁各10g),1剂街,水煎300mL,早晚口服.西医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6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随访1年,观测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9.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联合常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潘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干预高危儿早期康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2例住院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综合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后遗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智能及运动发育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神经发育情况治疗组等效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干预高危儿早期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林陵;袁兰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20例西药治疗.1号治疗组22例小青龙汤(洗半夏、麻黄去节、芍药、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各10~15g,细辛、五味子各3~6g,用量酌情加减),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石膏汤(石膏50g,麦冬20g,粳米10g,半夏9g,竹叶、人参、甘草各6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2号治疗组22例西医治疗同对照组.中药治疗同1号治疗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PaO2、PaCO2变化、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2号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45%.1号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2.72%.对照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65.00%.2号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及1号治疗组(P<0.01).PaO2、PaCO2变化三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小青龙汤、石膏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姜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内经》对健忘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血脉和利,精神乃居”.历代医家又有了新认识,朱丹溪日“健忘精神短少者多,亦有痰者”,张仲景谓“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人喜忘”;健忘多与心脾亏虚、肾精不足有关,亦有因气血逆乱,痰浊上扰所致.治疗首要辨清虚实,虚则主要责之于心、脾、肾的亏虚,实则主要为痰浊、瘀血、肝郁为患,还要注意到虚实挟杂的复杂病理改变.
作者:王钠;刘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分析消渴病四大病因与脾胃功能之间的联系,阐述脾虚失健为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介绍古今医家从脾治疗消渴病的经验,说明脾为消渴病中医诊治的中心.
作者:吕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方法]对31例门诊患者使用①电脑中频治疗.电脑中频治疗仪多步程序中频电流疗法处方1号.将薄板电极置于腰部脊柱两侧,以肾俞穴为中心,取耐受限电量.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结束后,配以牵拉推板之按摩手法.②推拿.第一步推按、点、揉等轻手法.第二步屈膝按压手法.第三步辛衮腰手法.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5疗程,判定疗效.随访3个月,观测复发率.[结果]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双氯芬酸钠片,75~150mg/d,3次/d,口服.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胶囊,25~50mg/次,1~2次/d,口服.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症处理.眩晕较重建议住院治疗,待症状有所缓解后用针灸,颈椎牵引等方法进行进一步治疗.治疗组50例推拿手法.首先采用推、拿、捏、揉、拔等手法对患者颈部肌肉进行放松,达到镇静止痛效果.之后采用旋转复位手法进行旋转复位,医生位于患者侧后方,患者颈前屈颈约12.,医生用拇指指腹按压患者疼痛明显部位,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固定患者颈部,若患者自觉轻松感或手下有滑动感,表示推拿手法取得良好效果,手法推拿持续10min,1次/d.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椎小关节紊乱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程卓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四磨汤、常规治疗干预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50例①针灸.(爹四磨汤.术后12h开始,选用四磨汤(木香、乌药、枳壳、槟榔、当归、白芍各10g,黄芪15g,甘草5g),1剂/d,取水500mL,煎至100mL,1次/d,口服.常规护理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平均时间、腹胀情况、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情况、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始疗组痊愈11例,显效32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0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24例,有效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及排便平均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四磨汤、常规治疗干预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蔡晓纯;陈鑑强;许少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与牵正散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将12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小针刀、针灸、大秦艽汤+牵正散、星状神经阻滞综合治疗.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唇、颔、舌运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10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6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联合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琼;李宣;屈泽;王余燕;黄元芳;刘艳;张世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急性腰部伤筋作为一种与现代社会相伴随的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瘀血腰痛”范畴,占临床腰痛的12%以上,占骨伤科门诊量的10%.分析急性腰部伤筋的常见类型,介绍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药治疗、物理治疗方法.需进一步围绕手法、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案研究探索,制定更安全、简便、有效、操作性较强的规范疗法,合理有效的指导急性腰部筋伤的临床治疗应用.
作者:方向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克罗恩病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高,病因病机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容易误诊.从一般治疗、西药治疗、外科手术、干细胞移植、中医药治疗等多方面综述了治疗克罗恩病概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并举,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中医与西医的各自优势,方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克罗恩病治疗的整体水平.
作者:李莉;韩树堂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阐述中西医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病机的理解,总结近年来中医药物及针灸治疗及西医药物和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胡昊;周鸿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糖尿病胃轻瘫西医诊断包括糖尿病痛史,存在持续性嗳气、饱胀、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等,西医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消瘅”范畴,根据糖尿病性胃轻瘫呕吐食物、痰涎诸物或干呕无声的临床特点,归属于“消渴”兼“痞满”、“恶心”、“呕吐”、“反胃”、“积滞”、“胃缓”等范畴,中医治疗包括辨证论治、中药复方、针灸治疗等.未来将新技术、新方法逐步运用到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西医研究中,找出佳诊治途径.
作者:兰森宁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糖尿病足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瘀血、寒凝、热毒、湿热;中医外治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有熏洗(足浴、熏蒸)、外敷(膏剂、散剂、药纱)等.中医外治法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文献报告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可重复性和应用性亟待加强;疗效判定、辨证分型,佳治疗方式等尚无统一标准;每日换药对非住院患者成为一种负担,间接导致许多特效药物不能很好推广,亟待普及患者自我换药.期待未来对糖尿病足普及无菌换药知识,生产相关一次性消毒用具;糖尿病足与全身代谢紊乱密切相关,需多学科合作,专业化治疗.
作者:张杨;李大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单味药主要为补虚、泻下、活血化瘀三大类,前景广阔.目前对黄芪、当归、冬虫夏草、丹参、三七、川芎、灯盏花、大黄、水蛭等少数药物有较深研究,药物剂量及用法研究尚少.深入研究单味中药同时应适当扩大研究范围,了解作用机理以及药物之间是否有协同作用,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多科学、多途径、多指标的综合研究,从多环节探索,以达到逐步探明中草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作用机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孙荣泉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近10年生脉散治疗慢性心衰的相关文献证明生脉散能有效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且毒副作用小,对慢性心衰的治疗疗效显著.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运用发展,未来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必将达到新高度.
作者:王歆璐;尹小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从病因、病机、诊断、辨证等方面介绍中医对冠心病的研究概况,指出胸痹治疗宜审病因病机,辨病、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善识主症,同时用动态的观点辨病、辨证;期望未来建立胸痹规范化中医辨证诊断标准,统一疗效标准,以适应中医临床、科研等方面需要.
作者:李玲;王凤荣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刘宏第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可归属“血证”范畴,具有反复发作,难以速愈特点.系先天禀赋不足,复为外邪触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期与迁延期.急性期多因内有阳明积热,或阴虚燥热或小儿稚阴之体,复为风热湿毒等外邪侵袭,导致血热,迫血妄行,故此期多为实热证,病位在肺胃,治疗当以祛邪为主;病程日久,则进入迁延期,热盛伤阴,阴伤及气,可见气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病位在脾肾,治疗健脾益气,养阴滋肾,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提出以熄火、化瘀、补虚为分期论治大法,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火热”是主要病理因素,故熄火乃治疗首务;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是影响紫癜性肾炎发生及发展重要病理因素,敌刘师强调临证有明显瘀血之证,定用活血化瘀通络法,然无明显瘀血征象,活血化瘀法亦不可偏废;“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正胜则邪退,病情向愈,正虚则邪进,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补虚有助于驱邪外出,有助于机体恢复,刘师主张补气为先并重视补益脾肾.
作者:侯公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陈以国教授认为中渚穴为调节水液代谢重要输穴,输主体重节痛,穴性属木,其经为火,有生发本经经气功能,可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解痉止痛、聪耳通窍.采用针刺中渚穴治疗偏头痛、耳鸣、手臂肿痛等杂症,一穴多用,每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柯爱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清脂通脉颗粒对家兔血脂、主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高脂家兔模型.将48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清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清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8只/组.造模成功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它各组灌胃干预,15mL/kg·次,2次/d.模型组予生理盐水;血脂康组予血脂康0.1g/kg·d;清脂通脉颗粒各剂量组,分别为0.69g/kg·d(3g生药/kg·d),2.31g/kg·d(10g生药/kg·d)以及6.94g/kg.d(30g生药/kg·d).连续灌胃干预10周.观测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模型组4项血清值检测结果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清脂通脉颗粒中、高剂量组甘油三酯(TG)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实验用剂量的血脂康作用相近(P>0.05).清脂通脉颗粒对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未见明显影响(P>0.05).主动脉光镜下病理学观察,空白对照组:动脉壁结构清晰,内膜光滑,内皮细胞完整连续,内弹性膜及中膜弹力纤维形态正常,未见病理变化,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模型组:内膜明显增厚,内膜表面不光滑,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大量泡沫细胞形成,可见大块脂质侵润斑块向管腔凸出,大量增生的炎性细胞.血脂康组:动脉壁结构较清晰,内膜较光滑,有少量的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增生的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低剂量组:大部分结构清晰,内膜较光滑,偶见主动脉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增生的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中剂量组:主动内膜较光滑,偶见少量轻微的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平滑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减少.清脂通脉颗粒高剂量组:主动脉结构清晰,内膜较光滑,内皮细胞泡沫样改变消失,平滑肌细胞排列规则,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清脂通脉颗粒能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降脂有关.
作者:金晓宇;于睿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整体观念、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特色.随着消渴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除药物外,患者生活调摄及情志施护对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临床护理中,根据不同的病证,施以正确有效地护理措施,使消渴病患者获益.
作者:武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从时态、语态、语气、复杂句子等方面探析针灸英译句子的基本特点,并从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复合法和借用西医用语等方面分析针灸学汉英翻译方法,给翻译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翻译思路,促进我国针灸学对外交流.
作者:郭娜;徐琳;董宝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从文体学角度,《针灸甲乙经》是一部以论述为主,兼有说明的针灸论文集,具有论理简洁,重点突出,结构鲜明特点;“词汇”上用词典雅、规范、严谨,并有很强的综合性;“句法”中含有大量文言特殊句式,直接体现作品时代特征;“章法”以对话展开论述,有很强的论述性和应用性;“修辞”使用取象比类、隐喻、排比手法.要准确地翻译《针灸甲乙经》,必须尊重其文体学特点.
作者:孟子琪;徐琳;董宝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类风湿关节炎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可归属于痹证,本于正气亏虚,由外感邪气引发,正虚以肝肾不足为重.中医以人为本,谨守病机,调补肝肾,益气养血、化痰逐瘀、滋阴清热,提高疗效,减少病发率及致残率.
作者:姜玉宝;曲淑琴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采用茯苓知母桂枝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6例,疗效显著.
作者:吴峥嵘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不寐、脏躁、老年性震颤等疾病3例,精准辨证,对症加减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颖 刊期: 2013年第16期
高血压年轻化已成逐年上升趋势,从中医三大预防措施和喜怒、调饮食、慎起居,滋补肝肾、平肝潜阳、阴阳两补,使大部分患者病情逆转,血压保持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作者:胡金娣;胡明亮 刊期: 2013年第16期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rcinoma,PLGC)包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ATP),演化为癌已被学术界认同.随着胃癌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防治胃癌前病变已成为胃癌二级预防的重点,这一重心转移与与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不谋而合.中医药治疗能使部分肠化和异型增生消失或减少,符合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尚缺少完整的诊疗总结和体系,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发展前景,以发挥中医药未病先防、早治防变、瘥后防复的作用,对阻止疾病演变意义深远.
作者:裴蓓;徐晶钰;张璇 刊期: 2013年第16期
恶性肿瘤基本病机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互相纠结,日久积滞形成肿块.发生、发展及转变过程中,阳虚既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又是疾病过程的一种病理表现,贯穿于恶性肿瘤病变的始终.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惯用大量清热解毒药物,运用温阳法治疗则尚未成为公认的治疗方式.
作者:侯哲;张宁苏;唐广义 刊期: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