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影响因子:0.71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7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杂志   2006年3期文献
  • 伏邪概念实质研究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内经》伏邪理论的思路,总结了历代医家关于伏邪概念的认识,提出了伏邪概念的实质.认为导致疾病过时而发的藏于人体的致病因素、可以通过仪器等检测出的病灶、引起疾病反复发作的因素、尚未发作的遗传病、导致其发作的致病因素等,统属伏邪范畴.

    作者:张鑫;张俊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环境、体质与复方的互动--也谈中药复方研究的思路

    现今,古老的中医发展模式已被打破,用实验研究的方式探讨、发展它已成为主流,而用实验动物模型研究中药复方配伍更是热点之重,但几十年的探索似乎不尽人意,与临床应用相去甚远,因为脱离复杂联系的单纯实验研究失去了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理论的整体性特点.因此中药复方研究应以中华传统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回归临床,以探讨在一定时间环境、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下特定体质的人与针对其发病、病情转化、预后以及防病的中药复方配伍的整体互动性.

    作者:文颖娟;邓中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浅谈喻嘉言《尚论篇》伤寒思想

    喻昌,字嘉言,晚号西昌老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喻氏学问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于医道颇有见解.所著主要有《寓意草》、《医门法律》、《尚论篇》等,后人合编为《喻嘉言医学三书》.《尚论篇》全名为《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集中体现了喻氏的伤寒思想.全书分为八卷,前四卷主要论述伤寒六经证治大法,后四卷则主要论述温病及伤寒论诸方.笔者通过对《伤寒论》、《中医各家学说》及《尚论篇》的学习,试对喻氏伤寒思想作一浅谈.

    作者:王嵩;王世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67只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6%,对照组治愈率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疗程短,疗效肯定.

    作者:邢彦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手法复位技巧

    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在临床中较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6%,青少年发病占多数.当前臂发生双骨折时,极易产生重叠、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必须使骨折正确对位,纠正上述4种畸形,才能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因骨折复位要求较高,难度较大[1],故大多数医生很少尝试采用手法复位来治疗该种类型的骨折,而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我们自1998年7月-2004年7月,采用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及石膏托外固定3种方法相结合,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军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汉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0例

    近年来,笔者以自拟舒心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45~58岁之间;病程<3年者40例,3~6年者12例,>6年者8例.临床症状均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纳差倦怠、经期紊乱或闭经为主.

    作者:刘德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6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血管常见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对症处理、控制症状、营养心肌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活血之法,选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杨;林飞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青光眼是眼科重症,已成为不可逆致盲眼病之一,西医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有很多并发症和副作用,尤其是手术后所致的低眼压,易导致视功能下降而致盲.为了加强青光眼术后低眼压的防治,我们对56例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论治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马小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药治疗扁平疣21例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病因人类乳头瘤病毒诱发,预后良好,但影响美观,故求治者甚多.但临床治疗运用抗病毒、维生素等药效果欠佳,经我们运用中医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王阿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癃闭经方治验3则

    1 木火刑金案患者,女,60岁,2005年5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3年,加重1周,昨日服三金片后,点滴难下,热灼痛坠,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淡红尖芒,苔腻,脉弦数,心肾脉沉.辨证为:木火刑金,膀胱湿热.宜先宣散伏火,俾肺金得降,水道始通,麻杏石甘汤主之.处方:生麻黄6g,杏仁、桃仁各10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生白术15g,仙鹤草15g,半夏8g,厚朴10g,萆15g,土茯苓15g,乌药10g,通草10g,藿香8g.水煎服,3剂.3个月后因胸闷来诊,自言服前药1剂尿畅,继服2剂,3年之疾霍然而愈,至今未复发.

    作者:葛臻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辨证治疗三叉神经痛验案举隅

    1 病案举例病案1.患者,女,54岁.1995年1月16日初诊.患者12年前冬季遭寒风袭面后,突感鼻右侧电击样刺痛,痛连颧部及牙齿.之后屡屡发作,每到冬季更是频繁而加重,平日说话吃饭均可诱发,不敢洗脸刷牙,手扶脸颊也会引起抽痛,夜间经常从睡梦中痛醒.

    作者:宋八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俞尚德治疗小儿脾胃病验案举隅

    小儿稚体娇嫩,易为内外因素所扰,若过食厚味,或乱用补品,易使小儿脾胃功能受损而形成诸多病证.俞尚德老师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用药轻灵,疗效卓著.现将其所治验案举隅如下.

    作者:邓建平;俞文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潘奔前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

    潘奔前教授从事脾胃病临床研究近30年,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心得,尤其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颇有造诣.余在从师学习期间得其口传身授,获益非浅.现将其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周俊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梁贻俊治疗疑难病的经验

    梁贻俊教授系国家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多系统的疑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良好的疗效.今将笔者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所遇3例疑难病证介绍如下,与同道共飨之.

    作者:申志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强心力胶囊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强心力胶囊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阳气虚乏、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心力胶囊治疗组46例,心宝丸对照组23例,在西药治疗心衰药不变的情况下,加用强心力胶囊或心宝丸,28天为1个疗程.结果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为47.8%,对照组总显效率为30.4%;两组间中医证候疗效和显效率的比较均P>0.05;EF值、FS和SV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E/A比值两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心胸比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P<0.05,而对照组P>0.05.结论强心力胶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临床效果,能够增强患者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脏博出量和改善心脏功能,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率较高.

    作者:郑偕扣;孙利;孙兰军;赵英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辨证施治配合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1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辨证施治与配合使用速效救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各种证型的疗效.方法将14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3例给予辨证施治用药而不使用速效救心丸治疗,治疗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含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治配合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提高疗效.

    作者:朱平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速效救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目的探讨速效救心丸治疗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对58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采用随机分期自身对照法,于治疗期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对照期用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结果速效救心丸与硝酸异山梨酯均能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与缩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持续时间.用药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药比较以速效救心丸疗效较为明显.治疗期间未见毒副作用.结论速效救心丸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药物.

    作者:吴文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20例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与中医辨证的对比分析

    目的将糖尿病足各分期辨证证型与局部经皮氧分压对比分析,以寻求相应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20例患者根据中医外科局部辨证分期法则分为未溃期、已溃期和溃后期,再根据局部表现将各期分型与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经皮氧分压有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局部经皮氧分压指标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较明显的对应关系.

    作者:丁毅;吕培文;张洪海;杨焕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治疗耐药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耐药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分别给予抗HP标准三联7d后,治疗组改用中药健脾清化汤3周,对照组改用奥美拉唑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主要症状改善、胃镜变化、耐药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主要症状改善、耐药HP根除方面,中药加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中药健脾清化汤结合西药对耐药HP相关性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4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头孢呋辛、氨茶碱静脉点滴,沐舒坦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好.

    作者:屈毓敏;张蕊;王雪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脱疽9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脱疽的疗效.方法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中晚期脱疽患者9例.结果治愈2例,显效3例,好转2例,无效1例,1例术后半年死亡,总有效率为77.8%.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能改善缺血肢体血供,降低截肢率,促使大部分溃疡愈合,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初步肯定.

    作者:赵立军;邵翔绪;牛志军;曹鸿鲲;李中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炼蜜在蜜丸制备中的质量控制

    蜂蜜是临床不可缺少的中药材,是制备蜜丸的粘合剂.优良蜂蜜的选择和炼蜜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蜜丸的工艺质量.因此,对于制作蜜丸的蜂蜜,要在其植物来源、浓度、上市季节上进行选择,要在其炼制时间、温度、颜色上很好掌握.此外,对药粉含水量以及制丸季节亦需讲究.否则,在制成蜜丸的储存过程中就易出现皱皮、发霉、干硬、碎裂等现象.

    作者:邱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服用吴茱萸过量致中毒1例分析

    1 病案举例患者,女,35岁,现居住美国北卡莱罗那洲卡利市.既往患有慢性反酸性食道炎病史7年,2004年11月下旬,因自觉胃脘胀满、恶心反酸、呃逆,于2004年11月26日开始服用我院开具的中草药:柴胡10g,枳壳15g,香附15g,黄连6g,吴茱萸12g,蒲公英25g,银花15g,乌贼骨12g,炒白术10g,车前子包10g,炒麦芽10g,水煎服.服用第1剂后0.5h左右,患者自觉轻度腹痛、头晕,自认为是药物反应,未予以重视;服用第2剂后0.5h左右,患者自觉腹痛、头晕加重并伴有恶心症状.

    作者:蔡雪映;孟楠;杨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盆腔炎外治法的应用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弱,感染外邪,迁延日久所致.盆腔炎多为混合感染,且常为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大部分患者盆腔内仅有少量致病菌残存,所以抗生素不易吸收发挥作用.目前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治疗效果较好.兹将近年来中医应用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来玉芹;刘果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3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针组以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经过1.2.3个疗程治疗后,二者综合医院情绪测评表(HAD)焦虑和抑郁评分以及评分减分率均有明显下降,而腹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3个疗程治疗中,腹针组的临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调神理气健脾化痰法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疗效较好.

    作者:高连印;刘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手触于外,巧生于内,心随手转,法从手出--记骨科名医杜自明

    1 生平简历杜自明(1877-1961年),男,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中医研究院内外科研究所骨科主任,研究员[1].杜自明自幼随父习武,宗少林派武术,18岁从军.其治疗伤手法与伤科秘方,均得自家传,常为乡里推拿、按摩治疗筋伤骨折,深受患者爱戴.1902年始正式开始行医.解放以后,他曾受聘为成渝铁路工地的特约医生.1953年参加成都铁路医院工作,并被聘为四川医学院特约医生,后又被评为成都市人民代表和成都市人民委员会委员.

    作者:徐江雁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