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影响因子:0.71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7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杂志   2006年7期文献
  • 小细胞肺癌局限期辨治探析

    小细胞肺癌具有高度恶性的生物学特性,单一治疗效果较差.笔者认为扶正与祛邪为小细胞肺癌局限期根本治则,扶正既要补肺,亦要健脾益肾;祛邪既要抗癌解毒,又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肺化痰.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少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癌瘤,防止其复发、转移.同时治疗中须重视调养脾胃及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张霆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住院和部分门诊4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各证候分型中高脂血症患者所占比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各证型高血脂症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燥津伤,燥热伤肺,阴虚阳浮,阴阳两虚,肾阴亏虚.其中甘油三酯的结果,燥热伤肺、胃燥津伤与阴阳两虚比较均为P<0.01.提示:糖尿病初期血脂代谢紊乱严重,且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血糖的控制,血脂也得到改善.结论 血脂升高是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初期及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者,应积极干预血脂.

    作者:苗桂珍;胡磊;王靖良;朱学敏;缪娟;曹柏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眼科应用龙胆泻肝汤举隅

    龙胆泻肝汤录自<古今医方集成>,为清泻肝胆实火、湿热的代表方剂.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外眼疾病,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柴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拟银石解热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发热是儿童常见外感病,是由于寒邪侵犯肌肤腠理,毛孔关闭,机体散热受阻,致机体体温升高.发热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易继发细菌及病毒感染.笔者将多年临床应用的自拟银石解热汤与本院制剂室合作研制成银石解热合剂,治疗外感发热患儿,效果显著.本研究与双黄连口服液对照,观察银石解热汤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拟疏理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临床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该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们以自拟疏理止泻汤治疗腹泻型IBS 50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犀角地黄汤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观察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约占银屑病患者的1%左右,多见于成人[1].常因银屑病在急性进行期中的某些刺激因素诱发,有不少是银屑病活动期外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突然停药或减药过快所致;少数可由寻常型银屑病自行演变而成;此外,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亦可出现红皮病的改变.我们从2003年3月-2005年8月间,应用犀角地黄汤加味联合阿维A胶囊,通过对3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显效率达90.0%.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小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影响广大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中药口服、灌肠及配合物理因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丽;杨海霞;张秀华;张桂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拟三金石苇汤治疗泌尿系结石32例疗效观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笔者运用自拟三金石苇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现将2003年5月-2004年11月临床观察32例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屠连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化痰降气胶囊对哮喘模型豚鼠肺功能与血气分析变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化痰降气胶囊对哮喘豚鼠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理.方法 健康杂色豚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化痰降气胶囊组(C组)及桂龙咳喘宁胶囊组(D组).用卵蛋白成功诱发豚鼠哮喘后,给予化痰降气胶囊与桂龙咳喘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肺功能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功能指标吸气阻力(Ri)与呼气阻力(Re)均显著增加,肺顺应性(Cldyn)下降,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aO2)及氧饱和度(SaO2)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升高.用药两组Ri、Re、PaCO2均较模型组降低,PaO2、SaO2及Cldyn较模型组有所提高,用药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化痰降气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损害的肺功能,并缓解低氧与高碳酸血症,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其机制尚须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泽庚;张超;张念志;彭波;杨程;王成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特发性水肿从肝论治

    特发性水肿又称Mach综合征,和周期性水肿、水钠潴留性肥胖、特发性浮肿综合征等名词同义.特发性水肿均为女性所患,其证候轻重不一,伴随症状众多.

    作者:殷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膝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

    治疗我院门诊2001年2月-2002年2月膝关节骨关节病患者130例,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中,男47例,女83例;年龄41~78岁,平均67岁;左膝27例,右膝22例,双膝81例;病程7个月~2年.

    作者:杨洪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糖尿病心脏病的中医分期辨治探讨

    糖尿病心脏病主要包括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等.作者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关于糖尿病心脏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其病位在心,发病与肝、肾、脾(胃)诸脏有关,是在气血阴阳失调基础上,出现心气、心阴、心血、心阳不足和虚衰,导致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痹阻心脉,基本病机是气阴两虚,痰瘀互结,心脉痹阻.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参照现代医学中的有关糖尿病心脏病认识,结合学习当代医家对消渴病心病辨治体会和吕仁和教授的经验,提出了本病的分期辨证方法,即以虚定证型,以实定证候,将消渴病心病分为早晚两期、四型、七候辨治.早期,主要病理改变是心脏植物神经病变和心肌、心内微血管病变.晚期,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出现了心脏大血管病变.四型为阴虚燥热心神不宁、心气阴虚、心气阳虚、心阴阳两虚,早期以前二型多见,晚期以后三型多见.七候是肝郁气滞、血脉瘀阻、湿热内停、热毒侵袭、痰浊中阻、水饮内停、阴寒凝结,早期以前四候多见,晚期七个证候都可见到.临床采用中医药分期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预示中医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晓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忠英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高忠英教授业医40余载,理论造诣精深,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证,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现将高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经验三则介绍如下.

    作者:金丽杰;王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张淑文诊治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经验

    笔者有幸跟随张淑文老师在北京友谊医院急重症监护病房(ICU)学习,在危重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显现出极好的效果,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大大降低了病死率.现将张老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点滴体会记述如下.

    作者:姚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科常用中成药分析

    积水潭医院作为一个以骨科为重点的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较多,通过多年的使用经验,对我院骨科临床常用的中成药进行分析,以飱同仁.

    作者:许保海;翟胜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速效救心丸的临床应用体会

    速效救心丸(天津中新药业第六中药厂生产)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取其活血化瘀、醒神开窍、行气止痛之功用,主要用于心肌缺血造成的心悸、气短、胸闷诸症.

    作者:王兰香;韩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量口服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56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了解加大速效救心丸口服剂量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方法 将11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分别按照8粒/次、4粒/次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显著下降,心电图ST段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量口服速效救心丸可做为临床防治冠心病的常用药.

    作者:鲍文银;张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六君子汤加味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57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轻中度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方法将77例OSAHS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7例患者口服中药协定方(六君子汤加减),对照组20例患者不服药;6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体重指数及呼吸紊乱指数的改变,比较疗效.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嗜睡、疲倦、头痛及总积分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呼吸紊乱指数和氧减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轻中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可选用中药治疗.

    作者:刘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健脾化痰活血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健脾化痰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降血糖、调血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 入选病例为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中医辨证属脾虚痰湿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健脾化痰活血的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单纯以基础治疗.8周为1个疗程.主要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空腹、餐后)、血胰岛素(空腹)、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体重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以健脾化痰活血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显著改善病情,并可调节血糖、血脂水平,在改善中医证候学指标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李莉芬;吴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镇痛作用.方法 将95例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49例患者给予薏苡仁汤加减口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每次4~6粒,每日1次,连服4周.结果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标准进行疗效评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80.43%(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JOA积分改善明显(P<0.01),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采用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对用药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观测记录,试验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渗湿通络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肯定的疗效,具有明显镇痛作用.

    作者:朱立国;于杰;高景华;王尚全;毕方杉;冯敏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阳和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6例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采用阳和汤加减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MTX)治疗,与中等剂量MTX作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关节压痛、肿胀、晨僵等主要症状与体征,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和健康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或P<0.05);阳和汤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结论 阳和汤联合小剂量MTX治疗可以有效改善RA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其不良反应少,便于患者坚持长期治疗.

    作者:王北;王玉明;谢幼红;周乃玉;张胜昔;陈爱萍;张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电针治疗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电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Lilac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Cochrane肌肉疾病组注册组资料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05年6月;同时检索其它相关灰色文献,获取所有涉及针灸治疗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而后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试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并从中提取患者基本情况、干预措施、疗效指标和结果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有5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合计62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因其在试验设计、报道上存在明显缺陷以及试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Meta分析条件,因而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 电针为试验组的3个试验显示,电针治疗颈椎病较牵引或西药有较好疗效(P均<0.05);但电针为对照组的2个试验显示,电针疗效不如复合疗法(P均<0.05).结论 目前有限的纳入试验显示,电针治疗颈椎病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于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优越性尚需更多的质量高、内在真实性好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作者:杨光;王新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手法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54例临床分析

    髌骨软骨软化症是由于膝关节长期运动量过大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损伤.现将治疗的54例患者的资料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李汉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针刺耳压治疗面部痤疮52例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痤疮,得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52例均为2000年5月16日-2002年3月20日我厂医务室门诊的面部痤疮患者,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16~23岁;病程6个月~2年.

    作者:韩新强;韩宝茹;韩艳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医成人教育中《伤寒论》的教学体会

    <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对临床各科有着较高的指导价值,其所载方药在临床上有着卓越的疗效.千百年来<伤寒论>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广泛推崇,时至今日,<伤寒论>仍然是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骨干课程.学习<伤寒论>,学好<伤寒论>,运用<伤寒论>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不仅是培养中医本科生、研究生成为中医高级人才和临床综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中医成人教育(以下简称:成教)中完善成教学生的知识结构、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提高成教学生的中医理论水平和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耿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