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中医
  • 主办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
  • 国际刊号:11-5635/R
  • 国内刊号:11-5635/R
  • 影响因子:0.71
  • 创刊:198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87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北京市优秀期刊奖(96)
  • 中医学
北京中医药杂志   2008年9期文献
  • 益智清心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益智清心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治疗组口服自拟益智清心化痰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喜得镇片(双氢麦角碱)治疗,疗效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痊愈9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5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智清心化痰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吕少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益气活血法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中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中医证候、血脂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明显改善中老年冠心病辨证属气虚血瘀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和血脂指标.

    作者:白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面部透针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面部透针加电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均以5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痊愈率为44.0%,总有效率为94.0%.两组痊愈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痊愈患者平均疗程为2.6个(13天),对照组为3.8个(19天),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部透针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好,疗程短.

    作者:张树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外治5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目的 观察中医外治法综合应用对不同病情的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规律.方法 将235例糖尿病足根据Wangner分级,施以溻溃、掺药、消敷贴、清疮、截肢(趾)5种外治法,辨证分型后选用不同的外用药.结果 235例截肢28例(11.91%),死亡8例(3.40%).其中Ⅱ-Ⅳ级208例中临床痊愈142例(68.27%),显效57例(27.40%),无效9例(4.33%);无郊9例,均为Ⅳ级,其中7例截肢,2例死亡.Ⅴ级27例中21例截肢,6例死亡.结论 中医辨证外治5法综合应用,对WagnerⅡ-Ⅳ级的糖尿病足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杨焕杰;吕培文;丁毅;徐旭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补肾填髓汤治疗老年性脑痴呆3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脑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60例老年性脑痴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以口服自拟补肾填髓汤治疗,对照组以口服尼麦角林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量表积分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填髓法治疗老年性脑痴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医疗法.

    作者:吴之煌;张晓霞;寇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含药血清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主要论述了药物血清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当前药物血清的制备,从给药量、给药时间、采血时间及采血后的处理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含药血清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范围之泛,能够较好地反映中药的药效,推动中药药代学的发展,建立国际认可的中药及复方质量标准,促进新药开发,阐明中药复方配伍机制.针对含药血清存在的不足,提出药物血清制备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中药药代学、中药药效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共同发展,做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洪武;倪青;林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孙桂芝治疗胃癌的经验

    孙桂芝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是我国著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肿瘤专家、第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余年来始终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事业.尤其擅长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肺癌、乳癌等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信赖.笔者有幸从师侍诊,聆其教诲,略有心得.现将导师辨证治疗胃癌的经验略述如下.

    作者:何立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戴希文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戴希文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肾内科和血透中心创始人.长期从事肾脏病的医疗、科研工作,在肾脏病,特别是IgA肾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其治疗IgA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饶向荣;白雅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的回顾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及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178例ACS患者中共提取证候要素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检出率高,分别为94.94%、66.85%和57.30%.聚类结果示分为4类时,各类别是血瘀寒凝、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多;分为5类时有痰热互结、血瘀痰浊、血瘀寒凝、气虚血瘀及痰瘀夹热,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内热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结论 从本组病例提取ACS证候要素12个,以血瘀、气虚及痰浊为主,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居多.

    作者:衷敬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浸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浸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6例并发皮肤瘙痒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配对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非透析疗法及瘙痒部位外涂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非透析疗法及中药浸浴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症状积分的改变及血钙、血磷、血镁、甲状旁腺素、血肌酐、尿素氮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皮肤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1.0%,对照组有效率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钙、血红蛋白升高,血磷、血肌酐、尿素氮降低,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甲状旁腺素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浸浴疗法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明霞;赵文景;郑桂敏;蔡朕;李楠;孟元;张炳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38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妇科开腹术后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38例,调胃对照组34例,空白对照组32例.对发热程度、排气时间、胃肠道症状,以及术后相关理化检查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降低术后发热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减轻术后症状以及在抗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方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降低术后发热程度、减轻部分术后症状,以及在抗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方面,与调胃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小柴胡汤防治妇科开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显著.

    作者:朱梅;许昕;谭庆;付洁;张荣桃;黄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清热化痰汤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痰热壅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化痰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辨证属于痰热壅肺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清热化痰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对照组单纯应用莫西沙星注射液,均以14天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化压,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化痰汤联合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痰热壅肺型AECOPD有较好疗效.

    作者:寇焰;张晓霞;吴之煌;董明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仙汤雌激素样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来确定二仙汤及其拆方中是否在ICR小鼠体内有雌激素样作用.方法 采用子宫增重实验、EUSA实验法,通过对幼龄小鼠子宫湿重和血清中相关激素的影响,观测是否具有雌激素的作用.结果 子宫增重实验中,淫羊藿组和茅二组可使动物子宫系数明显升高.在血清雌激素与睾酮含量水平测定实验中可以看出,四温组明显能升高小鼠的血清雌激素水平(P<0.01).巴茅组的雌激素水平反而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二仙汤组、四温组、茅二组、淫羊藿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初步验证了二仙汤及其部分拆方的雌激素样作用.二仙汤各拆方组中,含有淫羊藿剂量大的组对小鼠子宫增重的幅度和雌激素水平明显大于淫羊藿剂量小和不含淫羊藿组,所以二仙汤的雌激素作用很可能是淫羊藿所发挥的.

    作者:王大伟;邓秀兰;王继峰;牛建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柏芫洗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柏芜洗剂中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于色谱柱ZORBAX SBC18(4.6 mm×150 mm5μm)上,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 g)(50∶50),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65nm.结果 盐酸小檗碱保留时间约为7.9 min,标准曲线在浓度为0.00981~0.5886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57%.三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0.691%、0.646%、0.662%.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柏芫洗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剑坤;毛克臣;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佳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以包封产率做为评价指标,正交设计法优选微囊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制备芎归挥发油微型胶囊的佳工艺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和挥发油按1∶1∶0.4(g∶g:ml)配比,成囊温度为50℃.结论 此工艺操作简易,收率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凤;黄学武;李凤;张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验研究概况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为主要损害,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到成年或中年后逐渐减少或自愈.但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或即使愈后也会留下瘢痕,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加大和环境污染加剧等,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微生物感染炎症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有关.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医学实验研究的方法,对痤疮进行了有益的研究.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学者针对痤疮主要发病因素的实验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陈丽;孙亦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医脾虚证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脾虚证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诊断标准、动物模型、临床进展几个方面论述脾虚证的新研究进展,试图阐明对于脾虚证的研究,必须全方位、多角度、不同层次地进行,不仅要从中医角度研究,也要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科技的新成果进行研究.

    作者:孔令彪;江琪;董明霞;陈阳;李颖;葛楠;危北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概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有关抑郁症以及情志致病的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医古籍中与抑郁症相关的理论,以及当代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和治疗.

    作者:肖怡;赵志付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状

    溃疡性结肠炎(ulcem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也不十分的理想,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灌肠治疗UC颇具特色,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灌肠治疗UC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作者:李晓宁;王艳;翟军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承气汤治愈癫狂病验案1则

    癫狂病是精神错乱的一种疾病.癫证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静而少动为特征.狂证以精神亢奋、喧扰不宁、毁物打骂为特征.因癫与狂在临床上可以互相转化,故常并称[1].笔者运用中药大承气汤治愈癫狂病1例,简介如下.

    作者:孟繁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不典型胸痹验案1则

    胸痹系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居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是以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相当于西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胸痹主要症状为胸闷及发作性心胸疼痛,但临床上也可见到不典型的胸痹患者主要表现为胃脘痛或肩背痛,如不及时做出正确诊断,就会贻误时机.笔者在跟随老师四川省名中医陈学忠主任医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胸痹的辨证论治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现将其所治不典型胸痹验案一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文秀华;苏凯;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立德修业苍生大医——皮外科名家房芝萱印象

    简要介绍了已故名老中医房芝萱的医学经历、医德医风,重点介绍了他对疮疡外科及周围血管科的学术贡献:外科用补法要注意补中有清,补中有活,补中有利.周围血管病的总病机是脉络阻滞,经脉阻隔,此类疾病共性是湿,用药要注意寒湿和湿热的转换.在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要贯穿始终,也要注意补气.要异病同治、同病异治.临床选药须从气血、补泻、寒热、温清多个层面考虑.

    作者:张苍;吕培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壮怀谁料付青囊——清遗老儒医恽毓鼎

    清末重臣恽毓鼎在他的<澄斋日记>中,记载了他在1914年10月15日(阴历9月28日)补录的<立冬日以行医赴天津>的七律一首,诗曰: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52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52例手足口病的护理,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2例患儿进行消毒隔离,对口腔、皮肤、心理等实施护理及病情观察.结果 52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儿应实施消毒隔离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简会琴;龚小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