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黛力新与多潘立酮;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和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为83.3%,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不良主要症状经治疗后均有好转,其中上腹痛、早饱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HAMD总积分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逆散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状态能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并对改善抑郁患者情绪有效.
作者:韩永祥;汪红兵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60例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分别予少腹逐瘀汤和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3个月,并在停药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3.90±3.08),对照组为(4.33±2.9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为9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治疗组远期疗效(83.3%)高于对照组(40.0%).结论 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远期疗效优于西药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作者:范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 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 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作者:郭永红;李军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针刺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成针刺安神和胃治疗组和非穴点浅刺对照组.治疗4周后,采用水负荷试验和胃肠道症状评分表评价2组疗效.结果 针刺安神和胃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阈值饮水量和饱足饮水量,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非穴点浅刺法.结论 针刺安神和胃法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样本量并增加对照组以验证其疗效.
作者:张维;李颂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日前我国的高血压发病率仍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所并发的靶器官损害仍然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充分认识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从而解决高血压治疗中存在的实际和现实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一条途径.从六个方面提出高血压临床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探讨了相关对策,认为中西医结合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作者:黄力;盛雪;李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放化疗直接损伤脾胃,以脾胃受损、气血不足为主要病理改变,一方面导致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的骨髓抑制反应;另一方面因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虽然中枢性的止呕药和刺激造血的西药有一定的疗效,但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上述不适,有些患者甚至因此被迫中断治疗.在放化疗的同时,配合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中药治疗,使脾胃升降运化正常,气血得以生化,可以有效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
作者:高敏;符思;张喆;王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程海英老师根据中医辨证和针灸学说理论,借鉴古人对癫痫的辨治方法,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关键穴位的特殊针法和阴阳经穴位的合理配伍,提出治疗关键在于任督相配,通畅气机,调理阴阳,升清降浊,同时重用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结合辨证取穴调治全身气血,补肾填精,涤痰熄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降糖保肾合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DN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降糖保肾合剂;对照组予以福辛普利治疗.观察患者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UAE)、内生肌酐清除率及中医症候积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小时UAE均明显降低(P<0.01或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DN患者UAE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明显降低(P<0.01或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DN患者的高滤过状态(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降糖保肾合剂可显著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24小时UAE,改善患者的高滤过状态,疗效优于福辛普利.
作者:张涛静;谢培凤;关崧;周晖;盛彤;商学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易化技术结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结合体针组(A组)55例、单纯康复组(B组)53例、单纯体针组(C组)52例.所有患者均按急性期常规处理,B组同时采用易化技术疗法,C组同时采用传统体针疗法,A组采用易化技术结合体针治疗.3组病例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以简式Fugl-Meyer(FNA)评测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以Barthel指数(BI)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治疗6周后,3组FMA评分、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其中A组的FMA及BI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易化技术结合体针疗法能促进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虎;张大尉;王振垚;杨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病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20个,常见证候是大肠湿热、脾气虚、肝郁脾虚、脾胃虚弱和脾肾阳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1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脾、大肠、肝、肾、胃,病性类证候要素是气虚、湿、热、阳虚、气滞.活动期大肠湿热的分布较缓解期明显增多,而缓解期则多见脾胃虚弱、脾气虚和脾肾阳虚证;缓解期的病位多在脾、胃、肾,活动期病位多在大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活动期和缓解期两期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可为揭示该疾病常见的中医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提供相应的依据,并为临床治疗本病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陈剑明;张声生;崔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复方太子参颗粒延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机制.方法 用切断SD大鼠右侧胫神经的方法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动物模型.将造模后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每只大鼠以含复方太子参颗粒1g的生理盐水溶液3ml灌胃;对照组每日每只大鼠以生理盐水3ml灌胃.于术后2、4、6周取大鼠腓肠肌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量肌湿重;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萎缩骨骼肌组织中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结果 失神经支配后大鼠腓肠肌明显萎缩;实验组和对照组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实验组下降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太子参颗粒通过抑制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蛋白质的分解延缓了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
作者:汪宝军;王竹风;王和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颈椎病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一种疾病.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人群逐渐扩大,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而葛根因其独特的疗效,被广泛地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中.本文总结葛根及其复方在颈椎病中的应用情况,以期进一步挖掘其重要的医疗价值.
作者:马彦旭;陈绍红;赵宇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一种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本病小儿时期常见,主要由EB病毒引起,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及肝脾肿大,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出现EB病毒特异性抗体为特征.
作者:秦李娜;甄小芳;幺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针对我院儿童使用中成药说明书中用法用量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建议.方法 以113种儿童用口服中成药的说明书为调查对象对用法用量项的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说明书药品标识不明的有56种,占所调查说明书总数的49.56%;有31种中成药服用小剂量小于小包装剂量,占到27.43%;用法用量项内容不全的非处方药品有41种,占36.28%.结论 儿童中成药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项目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作者:刘菁;张艳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的党参中主要化学成分党参炔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XDB-C18(150mmx4.6mm,5μ m),流动相为乙睛-水(28:72).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67nm.对不同产地的党参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7.76%,RSD=0.09%.在不同产地的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为;山西党参10.62%、甘肃党参2.489%、辽宁党参2.249%.结论 经过测定,在不同产地的党参中以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党参所含党参炔苷的含量较高.
作者:黄健;车晓平;陈志峰;庄志宏;何晓东;曹艳楠;毛克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现代化手段,科学、合理编排中药斗谱,由医院药房管理软件的查询系统依据处方单据号导出数据,将处方单据号、药品名称、药品数量,导入Excel表,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Access软件来统计出每种药物的使用量及使用频度.在遵循传统斗谱编排原则的情况下,依据临床用药需求进行编排.科学地编排斗谱,可以提高药房人员的调配速度和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差错率,使医院药房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崔丽娟;朱立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观察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及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探讨挥发油在三七活血通络贴中的加入方式.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的佳包合条件,并用薄层层析方法证明包合物的形成;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的方法测试包合物在工艺中的稳定性,并对挥发油包合物透皮吸收进行测定.结果 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比例是8:1,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80min.通过检测,制剂中包合挥发油的含量比不包合的样品提高了50%以上,透皮吸收很快.结论 在三七活血通络贴的制备过程中,采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可有效地保护挥发油,并不影响其透皮吸收.
作者:郄春鹏;索建政;严文利;董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胃病多指中脘部出现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各型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部分胆囊炎、胰腺炎、心脏病等引起的胃脘部症状,如疼痛、呃逆、呕吐、反酸、嘈杂等.
作者:赵艳;孙晓光;彭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从络病理论的角度对血管性痴呆进行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分析,指出血管性痴呆的病位在脑,证属本虚标实,虚、痰、瘀互结阻络贯穿于血管性痴呆始终,而瘀毒阻络是该病迁延难愈的病理基础.治络之法,当从实论治,以通为补,但应注意久病痼疾,当以缓攻,通补活络.
作者:李杨帆;李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身体健康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以代谢异常和循环障碍导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为其主要病理基础,以肢体酸软乏力,肢端麻木、疼痛,局部感觉异常,甚或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的学说,应用其理论,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经.
作者:田静峰;刘红旭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金玫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病在络脉,治在脏腑,临床辨证治疗辨析灵活、通补相伍,总不离调和气血阴阳、扶正祛邪通络之思路.金教授在治疗高血压病时遵循治则五法,常用七类通络药物,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仇盛蕾;戴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运用络病理论治疗老年高血压良性肾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老年高血压良性肾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通心络胶囊口服,对照组选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分别于用药后4周、8周观察2组患者血肌酐、胆固醇、肝功能、临床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 2组疗效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眩晕、水肿等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药均有延缓肾损害作用,通络改善临床症状作用更明显.
作者:沈毅;张大炜;戴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以失眠为主要表现的更年期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组,33例)和更年安片(对照组,33例)治疗1个月,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PSQI评分和总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对更年期综合症妇女的失眠症状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颖慧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利用通络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文献,整理诸多医家关于心衰的治疗、络病理论以及通络药物在心衰中的应用的经验,从络病理论总结心衰的病因病机,将文献中治疗心衰的药物归纳为流气畅络、化瘀通络、散结通络、祛痰通络、祛风通络、解毒通络、荣养络脉7种,总结通络药物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疗效,为通络药物干预心力衰竭提供理论和临床建议.
作者:时亮;史洁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