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国际刊号:2095-4344
  • 国内刊号:21-1581/R
  • 影响因子:1.38
  • 创刊:1997
  • 周期:周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辽宁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剑桥科学文摘, 万方收录(中)
  •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2012年19期文献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治疗犬糖尿病

    背景:目前多数研究倾向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等方法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体内,而缺少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动物模型胰腺内的相关研究.目的: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分化、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只家犬随机分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治疗组,n=13),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7).治疗组及模型组通过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治疗组进行胰岛素治疗,同时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动脉介入移植.模型组仅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治疗.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于移植后第12周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 < 0.05),血清C-肽水平明显升高(P < 0.05).治疗组于移植后第4周及12周的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的组织结构清晰,均未发生坏死、纤维化,与模型组及对照组比较,移植后各器官组织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后第4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在胰腺及肾脏内,免疫荧光发现胰腺内存在CM-DiI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表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动脉介入移植入糖尿病犬胰腺内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立梅;崔晓兰;丁明超;窦立冬;李倩倩;王意忠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目的:比较血缘与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组),15例患者接受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组).结果与结论:①造血重建:血缘组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快于非血缘组(P < 0.05).在移植后30~40 d植活证据指标测定提示异体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完全植活.②T细胞重建:两组移植后各时间点T细胞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感染发生率:两组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白血病复发:两组移植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无病生存:两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表明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较非血缘供者迅速,但两者间移植后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无病生存并无差异.

    作者:陈玉清;李琳;王龙安;时杰;臧玉柱;张茵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的生长发育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能增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比例.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传3~5代后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12孔加入10 μ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500 mg/L)作为实验组,余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培养1,2,3,4 d时,实验组细胞死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神经元轴突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 0.05),但两组轴突的分叉数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可以增加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并促进神经干细胞源性神经元轴突长度的延伸,但不能增加轴突的分叉数量.

    作者:岳英杰;费昶;张健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RNA干扰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

    背景: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后易发生凋亡导致移植细胞存活率较低.目的:构建caspase-3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表达质粒,探讨其在体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针对caspase-3基因设计并合成siRNAs,构建caspase-3siRNA表达载体并利用脂质体介导方法瞬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序列对照组(si-ncg)和3个干扰组(si-caspase-3-1、si-caspase-3-2和si-caspase-3-3).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了caspase-3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降,以转染si-caspase-3-3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下降明显.结果提示构建的caspase-3siRNA表达质粒在体外能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

    作者:刘立宝;华平;杨淞然;刘家良;江慧琦;王萌;曾宽;敖翔;杨艳旗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背景:研究表明,移植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新的环境中能够被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替代损伤细胞重建神经环路.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细胞的体外共培养系统,观察共培养条件下神经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和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分化诱导,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形态变化,在共培养第5天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物;与对照组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与结论:神经细胞共培养系统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伸展,呈放射状,互相形成连接,特异性烯醇化酶显示阳性结果,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特性,表达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可达(33.0±10.5)%.而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形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显示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提示神经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具有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匡弢;王雷;宋文;孟冬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

    背景:国内多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但存在疗程长,见效慢,花费高等问题.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前后神经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抽签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与干细胞移植组.制作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后,干细胞移植组在造模后第0,3,6,12,24,72小时及1周时脑内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假手术组扎闭颈外动脉,用PBS代替细胞悬液.结果与结论:造模后3,6,12,24 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 < 0.01),干细胞移植各组脑内神经元核心抗原表达无明显差异(P > 0.05).造模后0,3,6 h干细胞移植组脑内细胞凋亡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及其他干细胞移植组(P < 0.05),且移植后第1周明显低于第2,3,4周(P < 0.05).提示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体内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增加成熟神经元数量,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移植的佳时机为发病后0~24 h之间,细胞移植后的积极作用在第1周明显.

    作者:邢红霞;殷闯;刘胜;朱元凯;史莉瑾;田小军;张博爱;王玉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骨髓腔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防治模拟失重大鼠的骨质疏松

    背景:模拟失重条件下自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且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减弱,造成骨量减少与骨微结构的破坏,终导致骨质疏松.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腔注射对模拟失重大鼠胫骨骨密度和骨组织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自由活动对照组、尾吊模拟失重组、细胞治疗组(尾吊模拟失重同时给予双侧胫骨骨髓腔注射成骨诱导的同种异体BMSCs细胞).结果与结论:与自由活动对照组相比,尾吊模拟失重组胫骨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显著降低(P < 0.01),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增加(P < 0.01).与尾吊模拟失重组相比,细胞治疗组中胫骨骨密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量和厚度均显著增加(P < 0.01),骨小梁分离度显著降低(P < 0.01).说明骨髓腔注射能够增加模拟失重大鼠骨密度,改善骨超微结构,减缓骨量丢失,有效防治骨质疏松.

    作者:吴礼凤;孙平;麦燕兴;刘海明;徐艳花;杨锐;黄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的影响

    背景:文献报道人参皂甙Rg3具有抗肿瘤作用,但对白血病作用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人参皂甙Rg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以白血病K562细胞为靶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人参皂甙Rg3组,人参皂甙Rg3组分别添加10,20,40,80,100 mg/L Rg3.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人参皂甙Rg3组K562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0.01).NBT结果显示,人参皂甙Rg3组培养1,2,3 d K562细胞还原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人参皂甙Rg3组部分K562细胞体积变小,核仁消失,同时阳性细胞增多,细胞向成熟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人参皂甙Rg3组培养2 d细胞周期G2期增高了3.84倍.提示人参皂甙Rg3在体外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甙Rg3将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使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肖凤;刘彬;张建平;王伴青;方木水;胡玮;孙续禄;朱清仙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免疫表型鉴定及在混合淋巴反应体系中的抑制效应

    背景:滑膜组织中可分离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目的:探索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可行性、免疫表型的鉴定及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免疫学特性.方法:关节镜下获取1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组织,胶原酶消化获得有核细胞.挑选单细胞克隆,筛选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检测其增殖能力、细胞活力,流式检测其细胞免疫表型,采用人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根据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不同比例加入丝裂霉素处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并计算其抑制率.结果与结论:10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系增殖能力和细胞活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0组细胞系免疫表型:CD44、CD90、CD105呈阳性,CD14、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及植物血凝素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成正比.提示关节滑膜组织可以分离、培养获得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其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型,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张正政;李卫平;杨睿;宋斌;王立晖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大鼠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

    背景:氯甲基苯甲酰胺被认为是目前较为稳定的细胞荧光标记物质.目的:观察荧光染料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标记效果及其对细胞形态、生长及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氯甲基苯甲酰胺细胞标记液标记第3代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红色荧光,细胞标记率达95%以上,标记前后细胞形态、生长及增殖等方面无明显变化.经多次传代培养后,红色荧光细胞数量及强度有所下降,但细胞传代至第8代,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后的第15天细胞标记率仍可达50%以上.表明氯甲基苯甲酰胺可有效标记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且方法简单,标记率高,对细胞无毒性,不影响细胞生物学特性.

    作者:訾利影;郑红光;张德伟;梅煜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异种脐血干细胞移植胶原性关节炎小鼠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的表达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破坏的必要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可以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评估及有无关节进行性破坏的预测指标.目的:观察异种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对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小鼠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9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胎儿脐血,分离脐血干细胞.将C57BL/6(H-2b)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氟氏完全佐剂+Ⅱ型胶原诱导小鼠建立胶原性关节炎模型.甲氨喋呤组以甲氨蝶呤混悬液0.017 5 g/kg灌胃,每5 d 1 次.其余各组均采用尾静脉注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单、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组注射来源于一个或两个母体的2×106/kg的脐血干细胞.注射后第42天处死动物取踝关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取脾组织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能显著抑制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小鼠关节滑膜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修复损伤的软骨组织,修复效果优于甲氨蝶呤组及单份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组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份移植组(P < 0.01),提示异种异基因双份脐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2,9 mRNA表达,参与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的病理变化过程及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有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牛广华;高玉洁;都静;郭鹤;王柏山;高明利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在纤维蛋白凝块上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分化

    背景:在纤维蛋白凝块上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尚无明确方案.目的:探讨脐血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纤维蛋白凝块上分化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组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人工制备的脐血来源的纤维蛋白凝块上与胎儿膀胱尿路上皮细胞共培养,对照组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人工制备的脐血来源的纤维蛋白凝胶上仅用DMEM/F1培养基培养.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逐渐伸展呈多角形,细胞扁平变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具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抗广谱角蛋白(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对照组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抗广谱角蛋白(CK AE1/A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提示在纤维蛋白凝块上诱导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有分化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的能力.

    作者:广茜茜;韩玉环;畅继武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人脐带Wharton胶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背景:脐带Wharton胶富含透明质酸,糖胺多糖及胶原等,成分与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类似,因此由人脐带提取的Wharton胶很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目的:评价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人脐带Wharton胶支架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终浓度为1010 L -1、成软骨方向诱导后的兔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带Wharton胶支架复合,继续培养1周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对兔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进行修复(实验组),并与单纯支架修复的对照组及空白组进行比较.术后3个月对修复组织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糖胺多糖、总胶原定量检测及生物力学测定.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的缺损多为透明软骨修复,对照组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空白组无明显组织修复.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具有可行性;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能有效的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人脐带Wharton胶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良好的支架材料.

    作者:韩爽;卢世璧;刘强;张莉;黄靖香;汪爱媛;刘舒云;赵斌;许文静;郭全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新生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自我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和旁分泌等功能,成为慢性肺部疾病细胞替代治疗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新生大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对正常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2只新生2 d 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PBS对照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博来霉素对照组,博来霉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后两组腹腔注射博来霉素建立肺纤维化模型,2个细胞组于第7天腹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博来霉素对照组羟脯氨酸水平高,肺纤维化严重,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博来霉素干预的两组辐射状肺泡计数和肺组织匀浆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均低于其他两组(P < 0.05),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升高(P < 0.05),给予细胞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好转(P < 0.05).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过旁分泌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水平,对肺纤维化起保护作用.另外,正常鼠腹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辐射状肺泡计算无明显变化,证实其对新生鼠肺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涂惠英;吴本清;陈丽;张毅;陈子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损伤

    背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至今尚无确实有效的药物治疗,干细胞因其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重建中枢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成为可能.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鼠的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以BrdU标记.将SD雄性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移植组于造模后第7天,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到损伤侧纹状体,PBS组给予等量PBS,模型组大鼠不做处理.结果与结论:①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mNSS评分恢复优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mNSS评分在损伤后35 d内恢复速度慢于模型组(P < 0.05),至第56天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组大鼠损伤中心及周围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及与 Nestin、微管缔合蛋白2、胶原纤维酸性蛋白、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双染阳性细胞.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分离培养,移植后能在鼠宿主脑内存活、分化,促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测其机制可能与移植后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和神经胶质细胞样细胞,并分泌或促进宿主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作者:刘慧纯;张培培;王世民;阎晓玲;王新平;张文治;唐帆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丁酸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背景:组蛋白乙酰化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机制之一.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1 mmol/L丁酸钠诱导其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结果与结论:实验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90,CD29;低表达CD45,CD31.加入丁酸钠后细胞增殖能力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但未发生明显凋亡现象,表明丁酸钠具有低毒性的特征.real-time PCR检测显示,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GATA-4,MEF-2c,β-MHC等心肌细胞早期标志基因表达率明显增高(P < 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丁酸钠诱导后细胞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连接蛋白43和肌钙蛋白T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测得的肌钙蛋白T表达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说明丁酸钠能够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增强组蛋白的乙酰化有关.

    作者:董亮;连锋;杨文钢;汪永义;薛松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轴突生长抑制因子MAG及OMgp的表达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困难与损伤灶周围高表达轴突生长抑制因子Nogo-A、MAG、OMgp有关.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血肿周围轴突生长抑制因子MAG、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用立体定向纹状体注入胶原酶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于造模后24 h经尾静脉注射1×107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各组于造模后1,3,7,14 d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在各时间点处死大鼠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AG、OMgp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 d时即达高峰,14 d时有进一步的恢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在3,7,14 d各个时间点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 < 0.05).各个时间点模型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血肿周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MAG、OMgp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组较模型组表达均有降低(P < 0.05).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肿周围MAG、OMgp的表达有关.

    作者:闫禹;王燕琳;宋波;张惠莉;秦洁;魏宸铭;王海利;许予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雌激素剂量依赖性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关系密切.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激素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微小RNA-26a的关系.方法:取小鼠股骨与胫骨骨髓,全骨髓贴壁法获得并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以0,10-10,10-9,10-8,10-7,10-6 mol/L的雌二醇对其成骨诱导过程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雌二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提高其成骨能力;同时雌二醇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基因RUNX2,OCN mRNA及RUNX2,SP7蛋白的表达,以10-9 mol/L雌二醇的作用明显,但10-9 mol/L雌二醇促进微小RNA-26a mRNA表达的能力弱.说明雌二醇可剂量依赖性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微小RNA-26a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朱晓斐;王飏;金岩;贾立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CD4+与T淋巴细胞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

    背景:有研究表明,CD4+、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生密切相关.目的:探讨CD4+ T细胞与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肌无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并进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大鼠腋窝淋巴结细胞CD4+的表达,ELISA法检测其干扰素γ的表达,Griess试剂和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结果与结论:移植1周后,移植组大鼠腋窝淋巴结的淋巴细胞CD4+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1),干扰素γ、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1).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上调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淋巴细胞CD4+的表达,并调节干扰素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通路,下调一氧化氮水平,以减轻机体的免疫损伤.

    作者:刘红艳;郭静明;王海燕;叶松;冉昌丽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氧体积分数变化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背景:研究表明,细胞分化程度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缺血环境的转归对疗效有很大影响.目的:探讨氧体积分数改变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归巢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在低氧(体积分数1%O2)和常氧(体积分数20%O2)条件下培养0~7 d.细胞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分组为4组:体积分数1%O2培养1%O2迁移组、体积分数20%O2培养1%O2迁移组、体积分数1%O2培养20%O2迁移组和体积分数20%O2培养20%O2迁移组,比较不同氧体积分数变化条件下迁移细胞数.观察不同氧体积分数变化对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整合素β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实验分为4组:恒定体积分数20%O2培养;恒定体积分数1% O2培养;体积分数20%O2培养后1%O2继续培养6 h;体积分数1%O2培养后20%O2继续培养6 h.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积分数1%O2环境下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均增强,在体积分数20%O2环境下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减弱(P < 0.05);整合素β1表达水平在体积分数1%O2环境下增强(P < 0.05).提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低氧(体积分数1%O2)下增殖和迁移能力增强.

    作者:王立维;赵渝;黄旭;黄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急性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外周血和脑脊液中相应细胞因子浓度较正常人相比有明显的改变,加强了阿尔茨海默病伴随着免疫应答的结论,提示炎性应答可能参与了阿尔茨海默病神经改变的级联反应.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引发的免疫应答反应与外周血中各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取第5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9 L-1待用.C57小鼠随机分为4组,间充质干细胞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尾静脉注射1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不造模,尾静脉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造模,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延长、第一次穿环时间增加而穿环次数减少,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有所减少,第一次穿环时间减少,穿环次数有所提高,但改善情况较模型组比较不明显.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在造模后4 d出现N-乙酰天冬氨酸降低,肌醇升高,造模后7 d外周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7 d后外周血各炎性因子水平有所降低.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于程程;汤勇勇;盛宏霞;刘港;胡增蛲;周文霞;李功杰;张斌;陈虎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Transwell小室环境下兔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共培养及成骨分化

    背景:以往在体外采用地塞米松、生长因子或用成骨样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1:1混合培养诱导成骨均存在种种局限.目的:观察在Transwell小室环境下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及成骨样细胞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第3代乳兔成骨样细胞与第3代兔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共培养于Transwell小室内,成骨样细胞接种于培养板底层,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Transwell膜内膜上作为实验组.以骨髓基质干细胞单独接种于Transwell小室内,下层为基础培养液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共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明显向成骨细胞分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实验组骨髓基质干细胞茜素红染色强阳性,可见呈红色结节,经PT-PCR扩增后,可见成骨启动基因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对照组未见矿化结节.说明应用Transwell小室可实现成骨样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能定向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张树鹰;段大波;张力;王稚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骨髓充质干细胞调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及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及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合成的调控及肝细胞生长因子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①共培养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建立上下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②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组.③纤维原细胞对照组.④UK122干预组: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6 h前加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特异性抑制剂UK122.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共培养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表达较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明显增加(P < 0.01).与肝星状细胞单独培养相比,共培养组的肝星状细胞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24 h后表现明显增殖抑制(P < 0.01),且呈现时间依赖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肝星状细胞共培养后,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及肝星状细胞凋亡增加(P < 0.01).UK122干预后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P < 0.01).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促进分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加活性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

    作者:宁琳;姜海行;覃山羽;张君红;杨文;孟云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 血管内皮细胞对联合培养体系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症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能够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转变,为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提供营养支持.目的:观察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联合培养体系中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生长、细胞分化及其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联合培养装置中,取第3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第3代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联合培养(实验组),设立单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对照组),于培养第4,6,10天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中细胞形态呈多样化,后期部分细胞之间出现了连接及融合,成骨分化明显.对照组各个时间点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实验组第6,8天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为对照组4倍左右(P < 0.01).表明在联合培养体系中,静脉内皮细胞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侏儒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

    作者:杨瑞年;刘流;王福科;赵德萍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