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对维持骨量有重要作用,而内环境的稳定与平衡受多种因素影响,ghrelin作为调控生长激素分泌的主要激素之一,在骨重塑和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综合分析ghrelin对生长激素释放的作用及其对及成骨细胞增殖、骨生长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99至2016年有关ghrelin作用机制、ghrelin对成骨细胞增殖和骨代谢、骨重塑影响的相关中英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①Ghrelin参与了调节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调节能量代谢、调节炎症反应及参与骨形成等多种生物学功能;②Ghrelin对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有促进作用,并可由软骨细胞分泌,参与骨代谢与生长;③Ghrelin可作为骨骼生长的一个重要靶点,但其作用机制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陈羽峰;杨惠林;邹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椎间盘退变是下腰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内的微环境和细胞环境发生变化是诱发椎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仍无确凿证据表明退变发生的机制.目的:针对当前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方法:设计综述的撰写结构,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分别输入中、英文检索词,分析所得文献的摘要及内容,通过纳入和排除得到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尽管手术治疗中晚期椎间盘退变有显著疗效,但对于早期退变,仍没有较好的保守治疗方法.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组织愈合和再生,已被诸多学者用于椎间盘退变模型的治疗中.细胞学实验及动物实验证明,富血小板血浆可以有效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早期退变;临床试验表明,下腰痛患者接受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疼痛有所改善,将富血小板血浆和其他生物学治疗结合,能够显著改善椎间盘退变.目前的大多数实验都局限于细胞学和动物学研究,临床治疗的报道少之又少,加之富血小板血浆的提取方法、注射剂量以及佳注射时间都无统一标准,而对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的不良反应也知之甚少,故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作者:马良彧;王善正;郭玉冬;陈翔溆;俞佳斌;贾军;王宸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临床研究证实了低频脉冲电磁场除了用于骨折延迟愈合与骨不连外,对新鲜骨折、骨切除术及疲劳骨折的治疗也有显著疗效.目的:系统评价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等数据库中1985年1月至2016年5月有关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有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有1244例患者,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骨密度;③结果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折愈合的总有效率较高,能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但还需要大量Jadad法评分高的多中心、大样本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作者:赵新娟;张静;尹博;亢依婷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手术辅助上颌骨快速扩弓对矫治成人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术后长期疗效及稳定性存在争议.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矫治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稳定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ed Trials、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病例研究的文献,检索日期截止至2015-05-31.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提取中、高等质量文献的数据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终纳入13篇文献,共413例患者;②牙稳定性的Meta分析结果:第一磨牙(WMD=-1.03,95%CI:-2.00至-0.06)、尖牙(WMD=-1.26,95%CI:-2.02至-0.49),术后与随访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一磨牙及尖牙间距离仅少量复发,对临床结果无显著影响;③骨稳定性的Meta分析结果:第一磨牙区域牙槽骨(WMD=-0.43,95%CI:-1.82-0.97),术后与随访期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④鼻气道稳定性的Meta分析结果:短期内鼻气道改善得到肯定,长期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论证;⑤结果提示,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经手术辅助上颌快速扩弓治疗后,牙齿、牙槽骨基本保持了长期的稳定性,短期鼻气道改善明显.
作者:费露;白洋;袁小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乌龙丹系国家级名老中医臧堃堂教授临床经验方,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恢复期、颈椎病等缺血性脑病,效果显著使用安全.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联合电脉冲对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24只,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治疗组及模型组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制作动静力失衡型颈椎病动物模型,造模后3 d治疗组大鼠给予电脉冲联合中药治疗:将棉布经中药液浸泡后,拧至半干放置于治疗组大鼠颈部,将2块电极板覆盖其上固定电极板进行电脉冲治疗,每天20 min,20 d为1个疗程;模型组不做此处理.用血液黏度测试仪测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仪测定红细胞大变形指数;用微量高速离心法测定红细胞压积.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1 s-1、5 s-1、30 s-1、150 s-1四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在1 s-1、5 s-1、30 s-1、150 s-1四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0.05);②与正常组和治疗组比较,模型组血浆黏度均显著升高(P<0.01);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和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④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较模型组好转但依旧显著高于正常组;⑤正常组和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⑥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⑦结果说明,中药复方联合电脉冲对大鼠颈椎病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活血化瘀作用,其机制与该方能使聚集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解聚等有关.
作者:朱传武;杨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以压缩、弯曲力学性能指标评估仙灵骨葆胶囊等多种药物治疗老龄雌性骨质疏松模型动物的效果目前鲜有报道.目的:对以仙灵骨葆胶囊、阿仑膦酸钠、钙尔奇、甲状旁腺激素(3-34).牛干预治疗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胫骨进行压缩、弯曲实验,确定各种药物对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去双侧卵巢的方法建立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以仙灵骨葆胶囊、阿仑膦酸钠、钙尔奇、甲状旁腺激素(3-34).牛进行干预治疗,给药20周.给药20周后,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解剖取各组大鼠左、右侧股骨进行压缩实验,取大鼠左、右侧胫骨进行弯曲实验.结果与结论:①股骨压缩实验:模型组大鼠股骨压缩弹性应力、弹性载荷、弹性应变、弹性位移、大载荷、大应变、大应力、大位移、弹性模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仙灵骨葆胶囊组、甲状旁腺激素(3-34).牛组(P<0.05),钙尔奇组拉伸与弯曲实验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仙灵骨葆胶囊组大鼠股骨大载荷、大位移、大应变、大应力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胫骨弯曲实验:模型组大鼠胫骨弯曲实验大载荷、大应力、大弯矩、大应变、抗弯截面模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仙灵骨葆胶囊组、阿仑膦酸钠组、甲状旁腺激素(3-34).牛组(P<0.05),钙尔奇组各项弯曲力学性能指标与模型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仙灵骨葆胶囊组大鼠各项弯曲力学性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综上,模型组大鼠因骨质疏松导致股骨的压缩、胫骨的弯曲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以仙灵骨葆胶囊、阿仑膦酸钠、甲状旁腺激素(3-34).牛干预治疗后,股骨的压缩、胫骨的弯曲力学特性均有一定恢复,以仙灵骨葆胶囊干预治疗组的效果为显著.
作者:李鹏;李新颖;李正伟;李亚军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目前对于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机制还未明确,治疗和防护措施也处于探索阶段.目的:建立放射性口干症大鼠模型,并观察18 Gy电子线照射后大鼠颌下腺组织损伤情况及唾液成分变化.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实验,将11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照射组和假照射组,假照射组只麻醉不照射,照射组麻醉后使用直线加速器一次性照射18 Gy.将大鼠颌下腺部位暴露于照射区,制备放射性口干症模型.记录造模后21 d内饮水量;分1,3,7,14,21,28,35,42 d 8个时间点收集唾液、摘取颌下腺腺体,测量唾液量、颌下腺指数,对颌下腺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放射后1-21 d照射组大鼠每天平均饮水量为(6.42±1.91)mL,假照射组为(4.82±1.2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放射后42 d内照射组唾液量均少于假照射组,其中照射组大鼠照射后第7天唾液量降至低;7,21,28,42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1 d及21-42 d,照射组颌下腺指数均小于假照射组(P<0.05);④苏木精-伊红病理结果显示,照射组大鼠颌下腺炎性浸润、腺体萎缩、核固缩等损伤情况呈渐进性加重,放射后42 d损伤为严重;⑤综上,Wistar大鼠接受直线加速器电子线18 Gy照射后,放射性口干症模型成功建立,直观表现为饮水量增加,唾液量减少,病理切片显示颌下腺病理损伤程度在42 d内随时间的增加呈进行性加重.
作者:李碧霞;陈倩怡;戴振晖;叶景云;王文静;陈珊;张嘉鹏;陈佩仪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低氧是影响和调节骨生长代谢的重要因素,因此高原低氧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较多.与氧化应激有关的低氧诱导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内皮素等多种因子表达异常,但是否能影响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试验探讨高原地区老年男性退行性骨质疏松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和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试验计划纳入中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中国高原低氧地区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患者120例设为骨质疏松组,同时收集120位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后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α,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 b水平变化,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L1-4椎体、右侧股骨颈和股骨大转子共3个区域的骨密度变化.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入院后1 d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水平变化;次要观察指标为入院后1 d血清低氧诱导因子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 b水平变化;入院后1 d氧化应激指标低氧诱导因子1α,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 b水平的相关性.试验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单位: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审批号:QHY1402G].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本人对试验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于2015年1月开始进行患者招募,样本及数据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结果指标分析时间及试验完成时间为2018年3月.文章结果将以科学会议报告,或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传播.试验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CTR-ROC-17012848).讨论:文章希望通过此试验证实高原地区老年男性退行性骨质疏松患者氧化应激相关因子和骨代谢指标具有相关性,以进一步明确高原地区老年男性退行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危险因素,从而为该地区人群骨质疏松发生及发展的预防提供帮助.
作者:马建文;李得春;张忠国;李玉;王应兵;曹志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颅脑损伤能促进骨折愈合的现象,近年逐渐成为热点话题,但其发生机制还不明确.目的:建立颅脑损伤合并右侧胫骨骨折兔模型,观察血清及脑脊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神经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骨折愈合中的变化趋势.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颅脑创伤组、单纯骨折组及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后3组分别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右侧胫骨骨折模型及颅脑损伤合并右侧胫骨骨折模型,对照组为正常新西兰大白兔.建模后检测各组不同时间脑脊液、血清中的3种因子表达水平.对于骨折组及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分别建模后1,4,8周麻醉处死,取骨全长拍X射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并进行病理分析.结果与结论: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骨折愈合速度比单纯骨折组快;建模后4周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骨痂体积、骨小梁宽度、骨小梁面积比、新生血管数量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血清及脑脊液中3种因子较单纯骨折组明显升高(P<0.05),且3种因子于脑脊液中达峰时间较血清明显提前.在颅脑创伤合并骨折组中3种因子相比,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升高时间较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早.结果证实,在颅脑损伤后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促进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其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快.
作者:马乐园;赵岩;乔万庆;朱锋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研究证明,神经系统显著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神经不同层面、不同成分对骨痂影响各不相同.目的:制备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的大鼠模型,观察神经完整性不同的骨折,愈合时骨痂量的不同和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其对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分2组,制备单纯骨折模型及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模型,切断右半侧脊髓.于术后14,28 d分批取材,取胫骨,称量湿质量,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变化,qPCR SYBR GREEN法检测骨折断端骨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胫骨湿质量大于患侧(P<0.05),均大于单纯骨折组(P<0.05);②X射线显示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对侧骨痂大,患侧次之,单纯骨折骨痂小;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28 d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对侧细胞排列紊乱;患侧纤维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较规则;单纯骨折,骨性骨痂为主,细胞排列规则.④qPCR SYBR GREEN法结果显示,单纯骨折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较脊髓半横断损伤并骨折组高(P<0.05);⑤结果提示,完整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须因素.
作者:陈齐勇;林煜;梁硅清;刘伯龄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与单一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法和简单的躯干和臀部的神经肌肉训练方法相比,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具有综合性的效果,可以预防膝关节运动损伤.目的:进一步验证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女性运动素质和改善跳跃时的下肢生物力学模式.方法:将18名青少年女性网球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技术性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下肢力量、核心稳定性、超等长训练、动态平衡、灵敏、速度等方面;对照组进行8周的日常网球训练(传统性体能训练)+技术性训练,分别在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干预前1周及训练干预后第9周进行纵跳成绩、动态平衡、灵敏性测试和下肢生物力学纵向的前后测试,量化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其运动素质和预防膝关节损伤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前后测试的纵跳成绩、灵敏性测试成绩、总体稳定指数、膝关节伸展角度和膝内外翻力矩均得到了改善(P<0.05);②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青少年女性运动时的下肢爆发力、动态平衡和灵敏性能力等运动素质,也可以改善其跳跃时的下肢生物力学模式,加大跳跃落地时的膝关节的屈伸角度,降低膝内翻和膝外翻的扭矩.
作者:赵响;詹建国;许滨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现阶段,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极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因此需要重视强直性脊柱炎的合理治疗,深入分析疾病进展的相关因素,以此制定、实施相应的治疗方案.目的:检测Wnt通路DKK-1蛋白(Dickkopf-1)、骨硬化素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强直性脊椎炎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评估上述指标与病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招募研究对象,同时招募与其匹配的健康志愿者,收集上述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及相关病史,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DKK-1蛋白、骨硬化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水平,利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以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评分评估强直性脊柱炎病情进展,利用改良斯托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评估影像学表现,常规检测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DKK-1蛋白、骨硬化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疾病进展、影像学表现及炎症反应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2组DKK-1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以及骨硬化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血沉、C-反应蛋白较高以及无韧带骨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DKK-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骨硬化素水平显著相关(r=0.592,P=0.000);③具有吸烟史、血沉及C-反应蛋白增高、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评分较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水平较高;④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沉、C-反应蛋白、韧带骨赘级骨硬化素水平是DKK-1蛋白增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吸烟史、血沉、C-反应蛋白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⑤结果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清DKK-1蛋白水平与韧带骨赘形成相关,同时与全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吸烟史主要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水平,上述指标可作为临床诊断指标,提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赘形成及全身骨质丢失情况.
作者:卢仲琳;官众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研究发现在成年人时能够达到较高的峰值骨量对预防老年性骨质疏症有着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田径运动对大学生骨密度的影响及大学生骨密度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河南省郑州市普通高校的汉族大二学生86人做为受试者,其中大学生田径运动员26人(男性14人,女性12人),普系学生60人(男性30人,女性30人).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的利手侧桡骨远端1/3处、右侧股骨颈、右侧股骨Ward三角、右侧股骨大转子和右侧跟骨进行骨密度测定.利用SPSS 13.0数据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Descriptive Statistics和Independent-Sample Test.结果与结论:①利手侧的桡骨远端1/3处、右侧股骨大转子及右侧跟骨的骨密度值在相同性别大学生田径运动员显著高于普系学生(P<0.05),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右侧股骨颈和右侧股骨Ward三角的骨密度均非常显著高于普系学生(P<0.01);②同一组别内右侧跟骨的骨密度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③结果说明,田径运动能够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骨密度,但是对大学生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这可能和田径运动的动作技术特点有关,跟骨骨密度的性别差异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钱芊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属于类固醇激素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可通过调节雌激素受体活性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研究发现高加索男性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等位基因突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而在绝经后妇女中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是否与骨密度相关尚不清楚.目的:检测绝经后妇女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及其与骨密度和骨转换水平的关系.方法:检测55名绝经后妇女和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中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25羟维生素D、骨钙素和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β-胶原特殊序列水平,同时以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L1-4及股骨颈骨密度.结果与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和骨钙素水平呈负相关.说明低血清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水平可能参与绝经型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且可能调控骨转换水平.
作者:展磊;魏秋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随着环境日益恶化,大气臭氧层破坏严重,辐照到地球表面的中波紫外线也日渐增加,防治中波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老化意义重大.目的:观察麦冬多糖对中波紫外线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光老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不光照,无药培养液培养;其余4组均给予200 mJ/cm2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建立细胞光老化模型,模型组光照后给予无药培养液培养;各麦冬多糖给药组光照后分别给予10 mg/L、100 mg/L、1 g/L的麦冬多糖培养液培养.培养48 h后CCK-8检测细胞生存率;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c-Jun基因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200 mJ/cm2的中波紫外线可以降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存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c-Jun基因表达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给予10 mg/L、100 mg/L、1 g/L的麦冬多糖均能提高中波紫外线损伤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存率,升高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降低受损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c-Jun基因表达量;③综上,麦冬多糖能减轻中波紫外线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缓解中波紫外线诱导的氧化应激,抑制相应信号转导通路,降低光老化细胞内c-Jun表达,进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减少皮肤胶原蛋白损伤.
作者:陈高敏;王璐;杜沛;李中平;沈红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腰突颗粒可以通过延缓人髓核细胞的退变,起到保护人髓核细胞的作用.临床发现,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效满意.目的:探讨经验方腰突颗粒对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Fas/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腰突颗粒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微创针刺旋切法制备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n=5).生理盐水组予以10 mL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予以腰突颗粒水煎剂10,20,40 mL灌胃,灌胃次数为2次/d,持续灌胃21 d.所有新西兰大白兔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灌胃干预完成后,对各组大白兔腰椎髓核中的Fas/FasL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①新西兰大白兔经微创针刺旋切法造模12周后行MRI检查证实椎间盘信号强度减弱,并见纤维环断裂,椎间盘向后突;②Masson染色可见纤维环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断裂,番红O染色见髓核细胞明显减少;③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椎间盘组织的Fas mRNA、Fasl mRNA表达均降低,且随着灌服腰突颗粒剂量的增加,Fas mRNA、Fasl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P<0.05);④结果说明,腰突颗粒可降低兔腰椎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髓核Fas/FasL基因表达,进而延缓兔腰椎间盘退变.
作者:何升华;赖居易;王业广;孙志涛;王建;冯华龙;黄飞强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多由创伤及骨关节炎引起,其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方法,但软骨细胞来源不足一直是一个难题.目的:探讨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评价修复效果.方法:体外培养扩增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2代,接种于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上继续共培养2周,构建共培养组织工程软骨(共培养组);以单纯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为对照组,回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空白组软骨缺损不作处理.半年后行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定量检测Ⅱ型胶原染色面积及氨基糖胺聚糖含量.结果与结论:①共培养组的修复组织呈软骨样,表面光滑平坦,与周围关节软骨组织整合良好;对照组呈纤维组织修复;而空白组则无修复;②组织学观察显示,共培养组结构致密,细胞外基质分布更均匀,与周围关节软骨组织及软骨下骨组织整合良好;③共培养组的Ⅱ型胶原染色面积及糖胺聚糖含量均优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综上,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软骨能有效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作者:陈刚;钱明权;杜炜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电针能有效抑制凋亡调控基因p38及Fas mRNA的表达,并降低MAPK信号通路的表达,从而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同时电针可影响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并有效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及促进关节软骨中STAT3,Smad3及LepR mRNA的表达以延缓关节软骨退变.目的:观察电针对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及软骨组织中Ras,Raf,MEK1/2,ERK1/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2周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不进行电针干预,电针15,30 min组取双侧膝关节内、外膝眼,分别经电针治疗15,30 min,PD98059组经静脉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抑制剂PD98059,另设正常饲养的大鼠作正常组对照,共干预3个月.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检测显示,与模型组比,PD98059抑制剂组、电针15,30 min组软骨细胞形态变化较小,细胞核较大,部分内质网池扩张,线粒体结构仍较清晰;②ELISA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PD98059抑制剂组、电针15,30 min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P<0.01);③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PD98059抑制剂组、电针15,30 min组的Ras,Raf,MEK1/2及ERK1/2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④结果说明,电针干预能够减轻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损伤,降低膝关节部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调关节软骨Ras,Raf,MEK1/2及ERK1/2 mRNA表达,从而对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付长龙;林洁;赵忠胜;吴广文;洪秀娥;郑春松;林秋英;戴一琛;吴明霞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目前关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瘢痕的研究较多,而血管生成素1与瘢痕的研究少有报道.目的:分析瘢痕成熟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与瘢痕血管变化的关系.方法:取雌雄不限的新西兰大白兔,在耳腹侧中部相同位置制造瘢痕模型,分别在上皮化后1,2,4,8,12周切取兔耳瘢痕组织标本及兔耳腹侧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瘢痕成熟过程中的大体形态,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瘢痕血管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血管生成素1表达.结果与结论:①瘢痕中血管生成素1表达的趋势是先升高,至上皮化后2周高,之后逐渐降低,至上皮化后12周小,接近正常皮肤血管生成素1的表达;②微血管总数在上皮化后4周高,以后逐渐降低;③成熟血管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④成熟血管数/微血管总数比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⑤兔耳瘢痕萎缩成熟过程中血管生成素1表达与成熟血管数呈负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1表达与成熟血管数/微血管总数比值呈负相关(P<0.05);⑥血管生成素1在瘢痕萎缩成熟过程中对瘢痕血管成熟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子涵;李高峰 刊期: 2017年第32期
背景:卡泊芬净是新型棘白菌素类全身抗真菌药物,研究表明其对深部真菌感染有广谱抗菌作用,疗效优于或与两性霉素B的作用相当,但目前尚无肾移植术后应用卡泊芬净预防真菌感染的报道.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与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的差异,探讨应用卡泊芬净预防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在中国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肾移植中心完成.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收治,移植前无明确真菌感染证据及无应用抗真菌类药物史的首次肾移植患者,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102例为试验组,对照组为同期亲属活体肾移植86例.术前测定受者CYP3A5基因型,所有患者移植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试验组术后采用卡泊芬净预防性抗真菌治疗2周,比较两组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同CYP3A5基因型受者术后1、2周及1,3,6个月卡泊芬净对他克莫司谷浓度、他克莫司谷浓度/剂量比值的影响,检测各随访时间点肝肾功能、记录不良事件及真菌感染情况.试验于2017年11月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ChiCTR-OON-17013342).结果与结论:①受者随访6个月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8.4%,97.3%,其中试验组102例,入组97例;对照组86例全部随访;②术前透析时间、血红蛋白值、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输血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甲强龙用量、ATG用量、1周时血肌酐下降幅度、血小板减少症和术后体温>38℃持续时间是试验组相对对照组术后真菌感染的极高危因素;③随访6个月时,试验组、对照组真菌感染率分别为0%、2.3%;④术后1周试验组血肌酐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无差异(P>0.05);⑤移植术后应用卡泊芬净2周,对不同CYP3A5基因型受者他克莫司谷浓度和和他克莫司谷浓度/剂量比值各随访时间点比较均无差异(P>0.05);⑥卡泊芬净可能相关不良反应以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21.6%),但两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⑦提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肾移植相对亲属供肾肾移植存在众多术后真菌感染的极高危因素,应用卡泊芬净预防真菌感染,效果显著,且对他克莫司谷浓度无影响,安全性高,可作为预防肾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新方案和有效途径.
作者:尚文俊;王志刚;索敬钧;李金锋;庞新路;丰永花;刘磊;谢红昌;丰贵文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