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以来,本院收治溃疡性结肠炎94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6例.年龄18~76岁.病程短1个月,长30余年.灌肠中发生插管困难20例,灌肠药液流入不畅15例,灌肠药液外溢18例,出血6例,虚脱2例,灌肠药液未进入深部结肠2例.现将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科1998年6月~1999年6月出现术后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患者4例(其中包括ICU 1例),病情十分危险,但均因发现及时,抢救措施正确,患者无一例死亡,均康复出院.气管插管堵塞临床少见[1],后果十分严重.为此,我们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车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心包穿刺是心包积液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反复心包穿刺易引起多种并发症,我科自1997年12月以来,利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对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进行心包引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俐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临床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发生过敏反应为多见,约在5%~10%,主要表现为皮疹、血清病型反应、循环衰竭、喉头水肿和肺水肿、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发生比较凶险,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病人生命.
作者:叶玉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护理部自1994年以来,采用PDCA循环工作法实施对护生的临床教学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幼含;向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ICU病房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65例,现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防止痰痂形成,预防肺不张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敏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在1997年为了满足病人既要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又要快速方便的需求,成立眼科中心,设立一个预检室,基本满足病人的需求,更有助于诊断及治疗.
作者:陈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气管插管全麻和硬膜外阻滞是临床上常用的2种麻醉方法.随着现代的麻醉学要求麻醉更加安全、有效,加之术后硬膜外镇痛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因此对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临床研究,探讨这一麻醉技术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为麻醉期间的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吴红艳;刘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在产程中通过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的效果观察.方法:在第1产程中取宫口开大5cm以后诊断为枕横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60例.研究组产妇产程中在子宫收缩力和腹压作用下,指导其取仰卧位,双腿向上极度屈曲,并紧靠腹部,双手抱膝,充分外展姿式,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转至枕前位而娩出.结果:研究组53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7例.对照组34例胎儿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自然分娩,手术产26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第1产程平均时间和第2产程平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矫正枕横位是有效的,它可降低手术产发生率.
作者:杜希燕;辛刚;韩红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前列腺摘除术后,伤口疼痛及痉挛性收缩痛是患者强烈的痛苦,一般镇痛药物效果欠佳.对30例患者采用留置硬膜外导管注药止痛的办法,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小、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梅卫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吸氧的方法较多,如单侧鼻导管法、双侧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等,但各有利弊.为此,我们对40例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而致的老年低氧血症患者采用了4种不同的给氧方法,通过血氧饱和度的测定,以比较其纠正缺氧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玲;陈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常发生痰多及气道阻塞,并因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碱失衡而危及患者生命.对COPD病人痰阻的原因与临床体征以及体位与排痰措施的观察认为:针对COPD病人病情及个体差异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对策,如高枕右侧卧位和前倾坐位交替使用,鼓励咯痰、温湿化氧疗和雾化吸入等措施对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提高氧疗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罗燕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已在我国广泛开展,与开放手术相比,TURP适应症广,痛苦小,恢复快.TURP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经尿道切除(TUR)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我院自1995年开展TURP以来,至今已施行518例,无1例发生TUR综合征而引起死亡,关键是由于注意预防和护理的密切配合.现将我们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骆晓萍;陈丽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指术后夜间护理对策.方法:总结1989年~1997年断指再植1 685例(2 046指)术后血管危象分类及分布,分析夜间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424指发生血管危象(20.7%),其中动脉危象105指(24.8%),静脉危象276指(65.1%),混和血管危象43指(10.1%);日间发生血管危象137指(32.7%),87指成活(63.5%),夜间发生血管危象287指(67.8%),199指成活(69.3%);(2)夜间发生血管危象原因包括患者本身(生理特点、心理障碍及吸烟等)、患者以外(医护方面、客观因素等)及其它原因.结论:夜间发生血管危象占较大比例,重视断指再植术后夜间护理、正确处理夜间发生的血管危象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的重要前提之一.
作者:王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46例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肺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肺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呼吸道感染和气道不畅是引起肺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了肺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肺性脑病发生的措施.
作者:曾咏梅;黄水英;李柳芳;张扣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康复锻炼对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患者肢体的功能活动及社会活动的能力至关重要,康复护理对术后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临床实践,总结出利于患者术后膝关节恢复的康复护理实施措施.具体是将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分5期进行实施,即:术后急性期;功能锻炼期(坐立训练期);起立步行期;患者出院前期的指导及追踪期康复护理.通过这5期的功能锻炼和心理指导,能够使患者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晶;梁瑛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近30 a在呼吸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临床实践证明,纤支镜术安全、实用,但仍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我科自1992年以来应用电视监视系统纤支镜,检查和治疗患者1 298例次,经积极预防、观察和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民;王卫红;李玉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正压机械通气妨碍纤毛运动,气管内插管阻止痰液的排出.因此,吸痰是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主要技术操作.吸痰方法不当可造成多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安全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作者:耿文利;郝玉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加压输液,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葆涓;方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通过改变常规的会阴保护手法,使会阴未破率明显提高.1 方法1.1 在胎头仰伸娩出过程中,如果产力正常,改常规的帮助仰伸为帮助俯屈;如果产力欠佳,则帮助仰伸的同时适当的帮助俯屈,改变以枕骨在耻骨弓下为支点的传统做法,同时也达到控制胎头娩出速度,防止过快.
作者:黄球香;虞文青;骆文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对我科1992年1月~1998年12月共死亡130例患者的死亡时间进行调查与分析,探寻疾病恶化的昼夜节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邓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近年来为地方实施社区护士上岗前培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春卉;张晓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就我院近5年来实施临终关怀的工作情况,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临终关怀可行性及方法.
作者:程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992年1月以来,我院抢救了3例气管切开术后局部大出血病人,其中死亡2例,安全脱险1例.
作者:张洪辉;李歌妹;杨建辉;牛玉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历介绍患儿,男,2岁半,因“先天性巨结肠症”于1998年2月住院,体重12kg,营养状况差.入院后第2d开始术前准备,除术前各项检查外,每晚灌肠1次.经半个月的结肠灌洗、各项检查和营养支持后,腹胀消失,一般情况好转,基本上达到术前准备要求,确定手术日期后,术前1d晚上用生理盐水灌肠15次,每次灌入液量与排出液量基本相等.
作者:梁天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截瘫、下肢骨折或合并腓总神经损伤者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由于长时间卧床,常出现足下垂、足的内外旋转、关节僵直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为此,我们制作了一种平衡鞋,为避免畸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增强肌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王晓红;薛丽景;张春舫;张建芳;王军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口腔内科医生在给患者治疗过程中,除了使用多种复杂的器械外,还要使用多种不同的药品,所以,在每位医生治疗台上都有1个装有10余种药的小药瓶,放在药品架上.
作者:王艳萍;岳亮;刘淑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总结我院1995年~1997年间应用CsA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15例,并就环孢素A(CsA)毒副作用及临床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江英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病人自主权是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是病人生存权和健康权的基本条件,是病人的基本人权之一.病人的权利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权利,而是一种合理的有条件的道德权利.尊重病人合理的自主权对维护病人合法权益,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现代护理实践中,如何尊重病人合理的自主权,维护病人合法的权益,应从4个方面予以保障:即增强病人的法律、法规意识,强化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观念,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学习,尊重护理学科发展的自然规律等.
作者:王晓霞;阎成美;翁庐英;李妮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现代护理学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是护士职业获得社会尊重的根本原因.知识积累是护士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才能满足工作需要.积累知识的内容包括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主要方法有:读书,参加各种进修班,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参加科研活动.
作者:黄虔;何金爱;张震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然而在目前的护理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法律意识淡漠的问题[1].护士的工作繁琐,与病人接触多,因而护士的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工作质量.
作者:王姣红;孙继良;刘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为进一步调研外科模式病房整体护理工作,于1998年4月~1998年5月,采取在外科蹲点跟班的形式,从基础护理、护士对病情了解及健康教育成果、护理病历书写、病人满意度4方面调研.通过深入了解外科整体护理工作,分析其工作成效:基础护理落实到位,病人病情了解全面,较好地完成了病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促进了护士学习热情,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存在问题:护士人员编制少,学历层次低等.需要不断完善,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水平.
作者:黎频;吕式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当新世纪钟声响起的时候,这本创刊15周年的第181期<实用护理杂志>,飘着沁人肺腑的墨香同新的千年、新的世纪、新的年代、新的一年一起来到了中国百万护士中间.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当我们豪情满怀跨入新世纪、新千年的时刻,回首中国护理专业化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国策指引下,专业发展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作者:曾熙媛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