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年27期文献
  • 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是腹腔镜在外科手术中难度大而又复杂的手术[1,2],是近年来在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正逐步在外科临床系统得到重视和普及.因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有取代传统开腹手术的趋势[3].我院2004年10月-2008年5月,共收治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者14例,本研究将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岭;孙海霞;温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颈髓损伤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早期康复护理

    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患者受伤早期常伴发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有时甚至出现低血压休克.由于OH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从而导致患者早期康复的延迟.CSCI患者在由卧位到站立位训练的过程中,OH是重要的干扰因素.目前尚无有效预防OH的手段,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停药后仍可能复发.康复治疗可减轻OH症状,有助于CSCI患者的早期康复[1].2005年8月-2007年6月,我科对68例CSCI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晓青;岳晓婷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运用康复护理路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

    随着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继发性残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护理人员根据国内外康复治疗的新研究进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出一条适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康复护理路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艳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Shy-Drag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Shy-Drager综合征(Shy-Drager syndrome,SDS)又称为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病因迄今尚不清楚,是一种以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锥体外系统损害和(或)小脑、脑干等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平均4-~5年死亡[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其死亡的首要原因,直立性低血压和震颤麻痹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近5年收集的37例SDS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有效延长了患者的寿命,降低了死亡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国琴;唐燕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改良式体位干预对预防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因此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获得性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1]其发生率为14%~18%,而体位对引起VA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同行对体位预防机械通气患者VAP、肺不张已有相关报道.本研究针对改良式变换体位对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并发症预防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卫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色素胃镜、窄带影像结合放大胃镜检查诊断Barrett食管的护理配合

    色素胃镜、窄带影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结合放大胃镜,是一项新兴检查技术,可提高Barrett食管(BE)早期癌前病变的检测率.自2006年8月,我院采用色素胃镜、NBI结合放大胃镜对29例BE患者的食管黏膜进行观察,并对在NBI指导下进行靶向活检与病理检出肠化生细胞(SIM)的符合率进行评估,证实了这一新技术在BE中的诊断应用价值.在检查的全过程中,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燕;晏顺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PDCA循环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监控,就意味着管理工作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2].PDCA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来的,其特点是大循环套小循环,相互促进且螺旋式上升.它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3].我院在实施质量控制活动中,采用PDCA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本院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可持续性改进,本文将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慧萍;王芳;周鹭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临床质量控制在心导管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其具有微创性、疗效高、并发症发病率低、简便易行等特点而快速发展,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范围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介入护理的重要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因此心导管室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内科导管室每年完成介入手术近2000例次,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护理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雁;关艳霞;刘颖;杨薇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医务人员利器损伤的预警管理

    目的 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利器损伤的发生率、损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并制订出预警方案达到警示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对医务人员704人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被调查人员中有543人、1740例次在工作中被利器损伤过,占77.13%,其中护士损伤数占护士人数的93.29%.常见利器的种类主要见于注射针头、输液针头、玻璃安瓿;损伤发生的时间常见于治疗集中的上午;戴手套仅占24.71%;受伤后呈报占24.3%.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防范意识差,设立预防损伤的预警机制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作者:赖兰萍;杨广清;张翠云;华芃;龙月香;张道生;冯冬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人工气道的管理

    近年来,抢救患者时对人工气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笔者对多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妥善固定导管

    作者:王金蓉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在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日益普遍,尤其对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梗阻性黄疸等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及血清胆红紊水平,从而降低此类疾病的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提高其治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5年12月-2008年3月我科改变传统方法,利用美国ARROW公司的ARROW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李军;任碧芬;唐黛青;廖春燕;唐桂香;尹秀芬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患者对医生与护士社会地位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患者对医生与护士社会地位的认知情况及医护社会地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生护士社会地位问卷对28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患者认为护士的社会地位在我国社会中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大部分患者认为医生的社会地位高于护士的社会地位(认同率75.5%).经济待遇方面,护士职业的经济待遇较医生职业低(认同率62.2%);职业声望方面,在15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均是医生职业的认同率高于护士职业,仅有对职业劳动强度的认同率护士职业高于医生职业.患者认为医护社会地位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有职业经济待遇、职业的重要程度、职业本身所具有的权力、对专业技术的要求4个方面.结论 深入研究医护社会地位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从对策上研究提高护士社会地位的方法,以落实国家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护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的医护关系.

    作者:曹祝萍;吴燕子;赵新和;王桂生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膀胱癌复发患者术后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复发膀胱癌患者的术后体验,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提供借鉴.方法 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10例复发膀胱癌患者,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供主题.结果 影响患者术后体验差异性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有无信仰爱好,疾病本身,治疗费用,未来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支持系统主要来自家庭、集体、社会3个方面.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段秀英;杨欣;于晶;冷爽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心理状况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估心理状况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定,以心理状况评分的中位数(11.43分)将患者分为2组,对生活质量各领域成组设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状况好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心理状况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状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郑婉婷;莫锦萍;陈国珍;林弟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1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并发左心房食管瘘患者的护理

    心房-食管瘘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时,消融的放电损伤过重和消融部位不当对心房造成过度损伤,穿透心房和位于左心房后壁的食管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反复血管栓塞(尤其是脑栓塞)、败血症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消化系统症状[1-4].目前仅见于治疗房颤的环肺静脉射频消融过程中[5],是极其少见而且预后极差的并发症.有研究[6]报道其发生率为0.012%,然而一旦发生,几乎都是致命的.

    作者:鲁梅珊;孟彦苓;张欣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1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989年Davison首次报道了囊袋阻滞综合征(capsularblock syndrome.CBS)[1].CBS是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0.3%~1.6%[2].该病由于撕囊直径过小,囊袋内黏弹剂等颗粒状物质无法通过人工晶状体(IOL)光学部与前囊之间的间隙排出而积存于囊袋内,导致前房变浅、近视、IOL与后囊间隙增大,患者可出现高眼压、虹膜后粘连及后囊混浊等症状.

    作者:刘征;胡晋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视功能生存质量的研究

    白内障是我国发病率居首位的致盲眼病[1].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治疗方法[2].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的转变.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效果不应仅仅体现在患者视力的改变上,更应将视功能生存质量的改善作为术后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往的研究多针对不同的手术方法对白内障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程度进行了探讨.关于植入不同晶体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仅国外有少量报道.如有研究[3]对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与植入单焦点人工晶体做过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术后戴镜率和患者对视力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靖;陈冬峨;陈长征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新形势下住院病历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目的 研究新形势下住院病历管理的问题,尤其是发生患方要求封存病历或抢夺病历时,医护人员的认知情况,探讨医护人员对新形势下住院病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医生75人、护士75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各种问题完全不知者医生占27.7%、护士占29.4%;医护人员完全不知比例高的问题为:患方提出封存病历后,医护人员应如何应对?医生占50.0%,护士占55.7%.结论 医护人员应熟悉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对住院病历的管理意识,使病历在纠纷处理或法庭举证中真正起到应有的证据作用.

    作者:张英辉;柳相珍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高职护生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和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领域中基础、前沿的一项工作,在中国发展已20余年[1],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也随之逐步发展起来.社区护理将成为21世纪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2].社区护理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社区护理人才.了解高职护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及社区护理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就业意向,为职业院校高级护理专业开展社区护理教学工作提供依据,2007年3月本研究对我院高中起点3年制和初中起点5年制共545名护生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华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护士情绪劳动与情绪智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情绪智力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情绪工作问卷(ELS)及情绪智力量表(EIS)对341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情绪劳动方面,护士倾向于运用自然表现,而较少运用表面表现策略;护士理解、调控情绪能力较强(P<0.01),感知情绪能力较弱(P<0.01);情绪智力对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具有较高的预测力(P<0.01),而与表面表现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 护士的情绪智力与情绪劳动不同表现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不同,提高护士的情绪智力水平可以增加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的运用.

    作者:王慧;杨敏;高伟;王朝霞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逆行带蒂颏下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逆行带蒂颏下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6年3月-2008年3月用逆行带蒂颏下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经密切观察和有效护理,全部患者肌皮瓣存活,外观满意,未出现逆行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术后采取合适的体位,注意观察肌皮瓣情况及有无逆行性感染发生,做好呼吸道、口腔及饮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丽萍;李劲松;王茜;翁雪玲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乳腺疾病手术患者病员服的制作与应用

    由于普通病员服在乳腺疾病患者术后换药时,使患者身体暴露过多,易造成患者受凉感冒.并且乳腺疾病患者多为女性,胸部过多暴露,容易造成患者害羞的感觉.2005年lO月,我们专为乳腺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设计制作了病员服,目的是方便换药及医务人员观察伤口敷料和患肢血运,保护患者隐私.此病员服在我院普外科已使用520例,患者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荣梅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CT检查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CT检查患儿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CT检查的400例患儿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教育组患儿及家长采用文字宣传栏、个体指导、示范式教育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CT检查的目的 、要求、配合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对2组CT检查结果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 教育组家长及患儿对CT检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能较好地配合检查,使检查的准确率得到了提高,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帮助患儿及家长积极配合检查,提高了CT检查影像质量.

    作者:刘慧亚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离休干部病房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用激励机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离休干部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制订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 对离休干部病房的护士及护工实施激励机制,解决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结果 实施激励机制后,离休干部病房14名护士及1名护工均表现为心态平和、积极进取,病区护理质量提高.结论 激励机制的运用能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作者:丁静;葛丽红;王欢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提高自我效能对焦虑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焦虑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而且与其他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有较高的共病率,其临床病程和预后难以预测[1].如何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并防止病情复发,一直是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为探讨提高自我效能对焦虑障碍患者预后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萍;熊梨花;李瑛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补液方法的护理研究

    肾脏移植是绝大多数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健康的佳选择.自1954年Murray等人成功实施人类首次肾移植至今,全球肾移植已超过62万例[1],其中我国各医疗单位共完成肾移植6万余例.肾移植的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逐年提高,对术后护理的侧重也日益突出.术后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多尿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管理[2,3],如何合理地补液、促进患者康复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现报道如下.

    作者:廖婧;张晓萍;张佩芳 刊期: 2008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接受α-干扰素治疗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降低干扰素所致焦虑、抑郁发生率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乙型肝炎患者顺利完成干扰素治疗.方法 选择220例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15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综合干预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组焦虑、抑郁发生率及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结果 治疗3,6、12个月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112例完成全程治疗,对照组72例完成全程治疗,全程治疗率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密切观察、心理干预、对症处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α-干扰素所致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王凤卿;康汉珍;张三娥;彭雁忠 刊期: 2008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