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18期文献
  • 术前戒烟时间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bypassgrafting,CABG)患者术前戒烟时间与术后低氧血症的关系,探讨术前戒烟时间长短对行CABG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拟行CABG且术前有吸烟史的151例患者.按照术前戒烟时间将患者分为戒烟0d、1~30 d、31~60d、61~90 d、>90 d共5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可能与低氧血症发生相关的各项指标,监测术后低氧血症发生情况.将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术前各戒烟时间段对行CABG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吸烟年支数、戒烟时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CABG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吸烟年支数、戒烟时间是CABG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0d、1~30 d、31~60 d、61~90 d、>90 d 5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为55.56% (15/27)、59.26%(16/27)、27.58%(8/29)、22.73%(5/22)、15.63%(5/32),5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212,P<0.05.结论 年龄、体质量、吸烟年支数、戒烟时间是CABG患者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术前戒烟时间的增加,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CABG术前不同戒烟时间段对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影响有差别,对术前吸烟的CABG患者进行及时的控烟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作者:朱晓敏;孟海英;赵莹;邢桃红;王朝娟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游离组织移植供区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通过对游离组织移植供区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提出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游离组织移植供区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9例进行原因分析,采取供区皮肤扩张训练,加强营养支持,进行切口减张性保护等护理措施,降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19例游离组织移植术后供区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可总结为4个方面:切口张力高、切口组织液化、切口下血肿、切口感染.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均延迟愈合.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和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状况并及早处理,可有效防范游离组织移植供区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作者:墨天燕;王明明;刘祥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国内期刊发表的预防老年谵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国内期刊发表的预防老年谵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的文献质量.方法 应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国内期刊发表的预防老年谵妄的RCT文献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结合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Jadad评价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53篇文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显示14篇(26.4%,14/53)文献按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配,4篇文献(7.5%,4/53)对结果测评者采取盲法,7篇文献(13.2%,7/53)对未完成试验的研究对象未采取意向性分析,9篇文献(17.0%,9/53)存在其他方面的高偏倚风险,无文献对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研究对象及干预实施者采取盲法等信息进行描述.Jadad评价量表显示纳入的文献得分1~4(2.3±0.8)分,3~4分的高质量文献19篇(35.8%,19/53).结论 国内期刊发表的预防老年谵妄的RCT文献质量总体不高,今后应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杨璐;廖玉麟;高浪丽;岳冀蓉;张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农村妇女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农村妇女产后发生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能够尽早发现,及时有效进行个体化干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0日对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农村产妇368名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应用x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产后抑郁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47份.347名农村产妇中,产后发生抑郁的有25.1%(87/3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收入家庭[OR=0.465(0.183~0.759)]、与期盼婴儿性别不符[OR=1.982(1.238~2.562)]以及产妇陪护者是产妇婆婆[OR=2.459(1.950~2.913)]是影响农村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了解影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及指导,可以适当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任芬;孙宁;寇丽红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个体认知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的影响

    目的 从行为运作的视角,探讨个体认知如何影响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方法 以健康信念模式作为理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抽样法,对遵义市14所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 样本数据与假设模型的契合度较为理想,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可以被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行为益处认知、行为障碍认知解释的变异量为87%.影响医务人员防护行为的因素从高到低分别为行为益处认知、严重性认知、行为障碍认知及易感性认知,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39、0.27、-0.21、0.03.结论 易感性认知、严重性认知及行为益处认知对防护行为起正向作用,其中,行为益处认知对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影响较大,行为障碍认知对防护行为起负向作用,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能较好的解释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行为.

    作者:周家梅;江智霞;袁晓丽;邵星;罗祎;王汇平;陈素贞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水平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行为转变理论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 change,TT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MH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共65例患者完成研究,采用TTM干预,对照组共63例患者完成研究,采用常规护理.采用钙磷代谢相关知识问卷及自我管理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2组患者钙磷水平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在干预后3个月得分高于对照组,其中问题解决、执行自我照顾活动、伙伴关系及情绪处理得分分别为(2.97±0.28)、(2.99±0.28)、(3.13±0.35)、(2.80±0.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的(2.63±0.32)、(2.67±0.38)、(2.76±0.42)、(2.44±0.36)分,t值分别为-9.07、-7.68、-6.03和-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干预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血磷水平、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下降,实验组分别为(1.81±0.49) mmol/L、(55.33±14.45) mg2/dl2、238.00(130.35,413.8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2.56±0.69) mmol/L、(72.35±20.94) mg2/dl2、297.75(155.02,760.37) ng/L,t值分别为11.01和8.43,Z值为-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M干预有利于促进MHD患者行为改变,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并有助于降低血磷水平.

    作者:吴少丽;冯燕英;时光;叶燕芬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机械吸-呼技术在人工气道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机械吸-呼技术在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并应用振动排痰仪排痰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应用咳痰机排痰.比较2组患者连续治疗5d呼吸道分泌物清理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48.16±9.57) kPa比(37.99±14.67) kPa,t=-3.48,P<0.01],临床肺部感染评分、血清降钙素原显著降低[(3.39±0.77)分比(5.33±1.47)分,0.10(0.07,0.27) μg/L比0.43(0.12,0.79) μg/L,t=7.02,Z=-3.28,均P<0.01];平均每日首次治疗后的排痰量多于对照组[(3.64±0.43) ml比(2.31±0.44) ml,t=-4.84,P<0.01];首次治疗后吸痰到下次吸痰的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97.81±7.28) min比(82.00±8.88) min,t=-3.08,P<0.05].结论 机械吸-呼技术能有效清除人工气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改善患者氧合及炎性反应指标,是一种简单、无创、安全的技术.

    作者:唐春霞;王莹;马洁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现状,探讨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大肠外科接受结肠造口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家属138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UIS-FM)、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及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72.17±9.44)分.不同文化程度、与患者的关系、造口性质、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的社会支持总分为(37.14±5.25)分.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26,P<0.01).结论 老年结肠造口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较高水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系统来减轻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家庭护理服务,促进其身心康复.

    作者:邓丽娜;张会君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并行乳腺癌简化根治术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共32例完成研究,实施协同护理,对照组共31例完成研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和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CS)测评相关指标,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创伤后成长[(63.83±11.87)分比(60.33±10.09)分,t=2.384]和心理弹性[(66.52±15.23)分比(61.33±10.09)分,t=2.47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创伤后成长及心理弹性评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创伤后成长评分干预前后(56.24±10.01)分比(63.83±11.87)分,t=-3.988,P< 0.01,对照组为(56.68±10.32)分比(60.33±10.09)分,t=-2.426,P<0.05;实验组心理弹性评分干预前后(61.28±14.40)分比(66.52±15.23)分,t=-3.225,P<0.01,对照组(63.97±17.66)分比(61.33±10.09)分,t=-2.370,P<0.05].结论 应用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

    作者:陆靖;史铁英;刘启贵;尹安春;宋春利;李鹤;李艳娇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院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院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化协同救治中对改善患者救治延迟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8例,根据是否实施院前护理干预分为干预组82例(实施区域化协同救治的院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76例(采用传统护理).比较2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FMC-to-B)时间、获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知情同意时间、患者心功能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干预组FMC-to-B及获得PCI手术知情同意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94±21) min比(102±23) min,(5±3) min比(9±4) min,t=2.14、6.67,均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54.8±6.9)%比(50.1±8.2)%],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48.8±6.9)mm比(50.5±5.6) mm].结论 院前护理干预能缩短区域化协同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FMC-to-B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曹松梅;赵阳;严金川;梁仪;徐芳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一例少见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患者的护理

    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是汗孔角化症的一种异型,多见于青壮年臀部等易受压或摩擦部位,表现为疣状增生性丘疹或斑块,皮损面积大,组织病理角质层内见由角化不全细胞生长的“鸡眼样板”,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棘层内有角化不良细胞[1].2014年5月,我院收治1例疣状斑块型汗孔角化症患者,此例患者既有经典斑块型表现,也有疣状斑块型表现,而以疣状斑块型症状为主.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好转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斌;郭丽英;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一例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恶性心包间皮瘤(pericardial mesothelioma)是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心内淋巴、内胚层和中胚层间皮细胞,无年龄及性别差异.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或上腹部疼痛,心律失常,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包填塞所引起的症状、体征.心包积液绝大多数为血性[1].但是不能将症状作为诊断的直接依据,因为这些症状和其他疾病的症状是类似的.心包间皮瘤极少见,国外文献报道原发性心脏及心包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07%~2.80%,国内尸检报道为05%,其中恶性肿瘤占30%[2].

    作者:贾建新;王晓旭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腋下途径微创封堵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6例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总结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包括: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患儿术后的体位护理、镇静护理,封堵器有无移位与脱落及机械性溶血的观察,心电图和血压监测,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的护理.结果 1例嵴下型室间隔缺损患儿放置封堵器后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改为开胸手术;1例混合型房间隔缺损患儿,放置封堵器12h后因躁动出现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发现并确定封堵器脱落,及时手术取出并修补房间隔缺损后痊愈;其余患儿全部成功治愈.结论 对先心病患儿行外科微创封堵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与严密观察护理是避免患儿术后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关键,对保证患儿安全及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林虹;赵永红;宋葆云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婴幼儿坏死性筋膜炎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灌洗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行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的护理实践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持续灌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病情观察、VSD安全管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方面护理经验.结果 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肢体功能随访6个月无明显障碍.其中8例应用VSD联合持续灌洗2周,再行10d常规换药,创面基本愈合.13例应用VSD联合持续灌洗1周,再常规换药12~13 d创面愈合.本组均未发生皮肤坏死,切口处有瘢痕,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VSD联合持续灌洗治疗婴幼儿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护士规范实施VSD术后安全交接、创面观察与护理、持续灌洗与VSD维护、病情观察与评估、安全用药、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等护理实践,对于减低患儿术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天红;李艳红;彭娟;黄玲琍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疾病医学管理行为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出院后疾病医学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行CABG术的11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BG术后患者出院后的疾病医学管理行为总得分为(40.57±5.13)分,总得分指标54.09%;疾病的医学管理的4个维度中执行情况差的是治疗依从性管理(8.19±1.28)分,得分指标为54.60%;执行情况好的是疾病知识管理得分为(13.83±2.05)分,得分指标为52.00%.性别、学历、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合并症是影响CABG术后患者疾病的医学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 针对不同的患者及自我管理内容,医护人员应采取不同的自我管理干预策略.

    作者:胡文琳;王俞丹;夏守燕;张伟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上海市护士姑息护理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掌握现状,找出护理人员姑息护理知识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方法 应用Ross等研制的姑息护理知识问卷(PCQN),利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所医院97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终939名护士完成调查.PCQN评分为(8.88±2.51)分.上海市护士对姑息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不尽如人意,护士在姑息护理的哲理与原则[维度1,(0.376±0.009)分]、心理社会和精神支持[维度3,(0.310±0.008)分]两方面的知识较薄弱,对疼痛和症状控制方面的掌握程度[维度2,(0.496±0.005)分]优于其他两方面,维度1与维度2、3比较,t=-1 1.787、5.465,P< 0.01;维度2与维度3比较,t=19.673,P<0.01.结论 教育和培训的缺乏、相关机构重视不够及传统观念的限制造成了护士姑息护理知识结构的缺陷.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4C特色居家护理在产科的应用效果

    目的 构建4C特色居家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对母婴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 以产妇孕期基本情况及出院时母婴健康状况等为匹配条件,筛选162对满足配对条件的产妇及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C特色居家护理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81对(每组中母婴各8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健康知识宣教和社区妇幼保健所产后访视;研究组除给予以上护理服务外,由医院提供4C特色居家护理模式(建立孕产妇个人健康档案、提供出院准备服务、系统随访、网上答疑与指导、专病门诊跟踪指导等).比较2组母婴在产后42 d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较严重乳胀、乳头皲裂、再就诊、再入院的发生率以及焦虑、抑郁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3/81)比23.5%(19/81),2.4%(2/81)比17.3%(14/81),2.5%(2/81)比16.0%(13/81),1.2%(1/81)比16.0%(13/81),(37.35±10.72)分比(41.73±10.55)分,(39.53±13.19)分比(43.94±13.44)分,x2=21.753、18.378、8.890、11.259,t=2.621、2.108,P<0.05或0.01].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掌握得“好”的百分率、独立护理新生儿的能力自评为“好”的百分率及对所接受的护理照护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1.6%(58/81)比37.0%(30/81),95.1%(77/81)比59.3%(48/81),91.4% (74/81)比53.1%(43/81),(92.31±3.61)分比(89.83±5.43)分,x2=21.202、29.506、29.569,t=3.423,P<0.01].研究组新生儿再入院率、再就诊率、脐炎发生率较低[2.5%(2/81)比13.6%(11/81),6.2%(5/81)比23.5%(19/81),4.9%(4/81)比22.2%(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6.774、9.172、9.288,P<0.01或0.05.结论 4C特色居家护理可降低产妇乳房问题、不良心理状况发生率,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严重程度,减少母婴健康不良问题和再就诊、再入院率,增加产妇和家属进行母婴照护的知识与技能,促进母婴身心健康,增加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爱霞;刘晓;朱珠;单春剑;夏家爱 刊期: 2015年第18期

  • 压疮不同分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压疮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促进压疮患者的康复.本文介绍了压疮评估的发展历程,对不同分期系统进行了对比,并针对压疮的各个分期总结了目前临床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有助于提高压疮护理质量.

    作者:崔玉芬;田敏;刘峰;王娟;王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