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5年26期文献
  • 中国终末期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护理效果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终末期护理对老年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针对老年肿瘤患者终末期护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4年11月。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后,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8个研究,共5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进行终末期护理的患者生命质量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均数差为4.78,95%可信区间95%CI 2.06~7.50,P<0.01;终末期护理患者在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为1.55,95%CI1.20~2.00,P<0.01。结论对于临终的老年肿瘤患者,终末期护理可以改善其生命质量,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作者:马丽;王燕;张文静;杜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预防舌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患者口腔溃疡的研究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舌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治疗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口服复合维生素B以及应用西吡氯铵漱口液漱口进行加强护理;观察2组患者7d后的口腔溃疡等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期结束时发现治疗组的口腔溃疡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1/18比7/18),字2=-2.372,P<0.05。治疗组口腔洁净度以及口腔护理的总体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Z=-2.093、-2.16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的口腔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8,P>0.05。结论舌鳞状细胞癌术后放疗患者进行加强口腔护理能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有益于口腔健康。

    作者:付素伟;张燕;李申;石志岩;高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胸壁肿瘤清除及胸壁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分析胸壁肿瘤清除及胸壁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2例胸壁肿瘤清除及胸壁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12例患者无一例死亡发生。围手术期发生4例术后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治愈;随访6~3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胸壁畸形与异化排斥反应。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准确预测胸壁肿瘤清除及胸壁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合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优质护理,可迅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许丽娜;袁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专升本继续教育在改善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中的作用

    目的:调查专升本与大专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水平与特点,探讨专升本继续教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为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护理岗位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用一般资料、自编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2所三级甲等医院926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升本护士工作满意度总得分高于大专护士;专升本护士和大专护士在“护理工作认同度、工作被认可、工作自主性、人际关系、科研教学机会、个人专业发展”这6个维度上的得分比为:(29.25±6.27)分比(21.39±5.72)分,(21.96±4.73)分比(18.22±3.79)分,(16.67±5.21)分比(13.16±4.28)分,(17.83±3.56)分比(13.37±4.21)分,(21.32±4.63)分比(15.73±5.16)分,(20.51±3.52)分比(15.17±4.22)分, t=3.936、2.762、2.936、3.323、7.616、6.215,P<0.05;两者在“排班情况、福利待遇”这2个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专升本继续教育,临床护士综合素质得到改善,工作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肖一珍;李东洋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综合预防策略降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综合预防策略降低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口腔黏膜炎(OM)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综合预防策略对异基因HSCT过程中OM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异基因HSCT的72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预防的策略预防OM。结果共有315例患者(43.7%)在HSCT过程中发生OM,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第5天。分别有173例占54.9%、91例占28.9%、37例占11.7%和14例占4.4%患者发生Ⅰ度、Ⅱ度、Ⅲ度及Ⅳ度OM。舌部为OM的常见部位。共有111例患者存在多部位的溃疡(≥2个部位)。在多因素分析中,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15 d是移植过程中出现OM的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azard ratio,HR)=1.5,P<0.01;中性粒细胞在移植后12 d或以后才植入与OM持续时间较长(≥8 d)显著相关,HR=2.1,P<0.01;年龄≥20岁是Ⅲ~Ⅳ级OM的独立危险因素,HR=2.7,P<0.05。结论实施综合预防的策略能有效降低异基因HSCT过程中OM的发生。

    作者:胡伟;莫晓冬;颜霞;徐晓东;董霜;曹艳超;郭秀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依那西普与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小关节为主的多系统炎性自身免疫疾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影响全球约1%人口[1]。我国的患病率为0.3%~0.4%,多见于30~50岁的女性[2]。RA慢性、侵蚀性的疾病特点,如果早期得不到有效管理,可导致关节结构的损坏[3],限制患者的生理功能,降低劳动能力[4],产生焦虑抑郁情绪[5],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5~6],降低患者的生存率[1,7]。目前,治疗的首要目标是达到临床缓解;对于病程较长的RA患者,治疗目标是维持疾病在低疾病活动度状态[8],减少合并症的发生[7]。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为RA关键性治疗药物,分为合成DMARDs及生物DMARDs两大类[9~11],临床应用较多的代表性药物是依那西普和来氟米特。由于2种药物临床应用时间短,且存在一些不被医护人员了解的隐患,现对依那西普、来氟米特的临床应用现状、药品使用方法、不良反应的护理等进展作出综述,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作者:陈佩玲;谢伦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个性化肠内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针对个体病情与代谢特点提供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按照基础能量供给公式计算能量供给量,实验组按照实际能量供给公式计算能量供给量。比较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营养支持第7天,实验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130.50±17.60)g/L比(126.33±23.96)g/L,t=-4.231,P<0.05;(40.88±4.66)g/L比(36.29±3.45)g/L,t=-2.2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C-反应蛋白在营养支持第7天显著低于对照组[(47.62±9.89)mg/L比(58.22±11.23)mg/L,t=3.6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22.50±5.85)d比(16.75±6.47)d,t=12.272, P<0.01;(36364.76±2162.08)元比(14143.44±3921.78)元,t=9.42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更符合患者的个体生理需求,不影响胰腺的分泌,避免对消化道造成损伤;同时可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利于疾病恢复,从而大大减少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作者:袁方;王艳;周守凤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在普外科高龄患者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预防普外科高龄患者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从我院就诊的普外科高龄手术患者约1000例患者当中,按照姓氏首字母的方式抽取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再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9%(4/58),低于对照组的24.1%(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576,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3.2)d,短于对照组的(28.6±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1,P<0.05。结论优质护理有助于降低普外科高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弘;陈思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一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在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确保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前期护士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护士绩效考核及绩效工资二次分配方案,经全员培训后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32个临床科室进行实施,6个月后,通过分析实施前后护士对绩效工资分配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各临床科室月护理质量得分4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施6个月后,护士对绩效工资分配满意度在公平性和公正性评价、激励性作用评价、付出和回报公平性感受评价、绩效工资差距合理性评价4个因子的得分分别为(3.39±0.64)、(3.28±0.74)、(3.28±0.71)、(3.38±0.67)分,实施前得分分别为(1.88±0.33)、(1.84±0.49)、(1.88±0.42)、(2.01±0.53)分,实施前后比较,t=19.28、16.22、18.08、16.79,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后出院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医生评价及各临床科室月护理质量得分分别为(99.14±0.82)、(96.59±0.91)、(97.67±0.41)分,均较方案实施前的(96.78±0.84)、(93.59±1.27)、(95.70±1.13)分明显提高,t=11.79、11.63、9.60,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这种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临床实施效果明显,能有效提高护士对绩效工资分配满意度、出院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科室护理质量,在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确保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方面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

    作者:程秀菊;郭玲;郝凯军;魏守刚;石海红;王克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心理资本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

    目的:探讨心理资本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以及积极情绪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8所医院的523名护士,采用心理资本量表、正性情绪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变量间的关系。结果护士心理资本与积极情绪、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均呈正相关,r=0.473、0.358、0.505,均P<0.01,积极情绪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也呈正相关,r=0.452、0.343,均P<0.01。积极情绪在护士心理资本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整体效应的61.5%(0.24/0.39);积极情绪部分中介了护士心理资本对工作绩效维度中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中介效应分别占整体效应的10.0%(0.06/0.60)、12.9%(0.08/0.62)。结论护士心理资本通过直接路径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还通过积极情绪部分中介作用的间接路径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维度中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作者:梅巧云;赵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输血核对表在重症监护病房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输血核对表(输血checklist)在ICU临床输血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输血查对制度》设计ICU输血checklist,导入护士输血过程,将导入前2013年1~5月遵医嘱输血的379例次作为对照组,导入后2013年6~12月遵医嘱输血的846例次作为实验组,对比导入前后护理输血安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32%(5/379),实验组无不良事件发生,2组比较字2=11.21,P<0.05。结论输血checklist的应用,降低了护理输血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余晓;张灿;张小红;李晓妹;叶青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视频监控系统在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医护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监控系统在埃博拉治疗中心(ETC)医护人员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清摄像头安装于污染区100张床位的24个病室、半污染区外环廊、穿脱隔离衣等区域无盲点全方位监控,获取视频资料与信息。在医护值班室,由督导组专家及值班医护人员全天24 h视频监控,动态监测一线工作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个人防护装备(PPE)、物流运送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危险,及时纠正并提醒。结果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通过对182名一线工作人员(医生、护士、护工)的检查,发现4类239条问题。其中穿脱PPE流程问题147条占61.50%,执行各类操作流程问题35条占14.64%,人流物流分布问题31条占12.97%,其他26条占10.88%。医疗队员无一人感染。结论视频监控系统有助于医护人员进入传染区自身防控,将感染风险降低至“零”。

    作者:石秀英;胡学军;杨文;王丽娜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吸吮棒棒糖和安抚奶嘴对婴幼儿腹部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部胃肠道术后早期吸吮棒棒糖和安抚奶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将行胃肠道术后的婴幼儿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4组患儿除了常规护理之外,麻醉清醒后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Ⅰ组吸吮棒棒糖,Ⅱ组吸吮安抚奶嘴,2组干预时间均为20~30 min;Ⅲ组先吸吮安抚奶嘴20~30 min后再吸吮棒棒糖20~30 min,3组均为每4小时干预1次,直至患儿进食为止,Ⅳ组不给任何干预措施。比较4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82例患儿完成了临床观察,Ⅰ组、Ⅱ组、Ⅲ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28.54±9.93)、(34.10±9.43)、(28.50±9.52)h,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50.02±11.60)、(57.65±15.28)、(49.97±15.46)h,均早于IV组患儿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9.55±11.22)h和首次排便时间(65.43±14.78)h,且Ⅲ组早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组、Ⅲ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胃肠道术后早期吸吮棒棒糖和安抚奶嘴都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但棒棒糖优于安抚奶嘴,棒棒糖和安抚奶嘴之间无交互作用。

    作者:杨爱玲;杨雪梅;沈阳;豆欣蔓;魏志红;李彦俊;冯雅敏;蒋娜;申希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一例运动神经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征表现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1]。疾病早期是以远端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在数月之内会渐渐侵犯全身的主要肌肉[2],因本病不累及感觉系统、植物神经及小脑功能,所以,患者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俗称“渐冻人”。因此,为MND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护理尤为重要。我科室于2014年12月1日收治了1例MN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凡姣;宋晨;周文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本科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鉴于当前我国护理本科教育尚未建立起提高学生核心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的现状,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和课程体系的创新,对护理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方法手段、教学策略、评价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构建了一个以护理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融强化技能、提升人文、提高综合素质为一体的护理本科实践课程体系,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作者:姚金兰;方娟;李莎莎;沈旭慧;袁义厘;丁淑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住院突发性聋患者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患者服务需求的真实感受,为制订提高满意度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以Maslow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对14例住院突聋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期间突聋患者5个层次的需求广泛,以安全和爱与归属的需求强烈,同时,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患者服务需求也不同。结论医院应重视突聋患者的服务需求,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尽可能地考虑不同个体需求的差异,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爱梅;周丽媛;高竹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中特殊体位记忆支撑床垫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针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特殊体位记忆支撑床垫,以期提高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舒适度,并通过临床应用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3D建模设计制作针对ERCP的特殊体位记忆支撑床垫。选取2014年1~9月需要进行非全身麻醉的ERCP治疗,并且能够采取左侧半俯卧位的患者4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特殊床垫组210例和普通床垫组214例。对2组患者及术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特殊床垫组和普通床垫组的操作时间分别为(32.9±18.5)min和(33.2±20.1)min,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殊床垫组和普通床垫组患者总体满意评分和不舒适感觉评分分别为(7.9±1.6)、(1.3±0.9)分比(6.3±1.3)、(3.8±1.2)分,t=116.45、246.91,均P<0.01,2组操作者评分分别为(8.5±1.3)分和(8.5±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床垫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使用特殊记忆支撑床垫进行ERCP诊疗操作,可以缓解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彩霞;杨凤;陈圆圆;任杰;赵姝杨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中文版疲乏概况量表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

    目的:引进中文版疲乏概况量表(PROF)并初步评定其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Brislin翻译模式对英文版PROF汉化,并将中文版PROF应用于105例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PROF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的Cronbachα系数为0.976,Guttman分半系数为0.953,重测信度为0.872,内容效度指数为0.875。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2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75%,与源量表设计的二维度吻合。PROF与视觉模拟VAS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621,与SF-36中精力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07,效标效度较好。结论中文版PROF在我国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初步检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中国干燥综合征患者疲乏的评价和测量。

    作者:董庆;徐旭娟;周凤艳;徐蓉;姜珍;赵小燕;钱多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两个新进自我护理能力测评量表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等效性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独居老年人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趋增长,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1~2]。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通过积极的自我护理不仅可以增强健康促进行为、预防疾病和对慢性病的管理能力,还有助于发挥其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提高生命质量[3]。因此,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措施,也是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服务方式,而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工具的发展有利于自我护理研究的进步[4]。汉化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ASAS-R-C)和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已分别在老年人群中进行了信效度研究,但尚未对两量表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旨在对两者的特点以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测评工具的研究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丽娜;刘堃;张林;高涵;郭启云;李丹;金婷;李岩;栾宁;冯军;李秀华;何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动机性访谈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及启示

    动机性访谈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咨询教育方法,目的在于改变患者动机以纠正其不良行为,促进健康。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在我国慢性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则较少。本文对动机性访谈及其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合我国在该方面研究的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拓展动机性访谈在慢性病自我管理中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张娜;戴付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患者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02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医护一体化护理组52例和常规护理组5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和抑郁不良情绪的分值,同时分别检测2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和免疫指标。结果2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应激反应及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一体化护理组患者术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34.6±6.7)分比(44.8±7.5)分、(33.7±6.9)分比(40.6±7.3)分],t=7.234、4.9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医护一体化护理组[(6.98±1.12)mmol/L比(6.09±0.85)mmol/L、(18.11±5.93)mg/L比(9.24±3.22)mg/L、(293.98±69.09) nmol/L比(221.97±67.94)nmol/L ],t=4.532、9.336、5.3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天时,医护一体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IgA、IgM均较术后第1天明显回升[(2.41±0.46)g/L比(1.89±0.56)g/L、(2.51±0.58)g/L比(1.35±0.67)g/L和(2.36±0.53)g/L比(1.82±0.46)g/L、(2.34±0.62)g/L比(1.37±0.64) g/L ],t=5.174、9.439、5.549、7.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护一体化护理组患者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细胞因子(CD3、CD4、CD8、CD4/CD8)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2.87±0.65)×109/L比(1.98±0.58)×109/L、0.62±0.10比0.57±0.07、0.41±0.08比0.35±0.08、0.24±0.04比0.26±0.05、2.06±0.44比1.65±0.46],t=7.286、2.915、3.787、2.225、4.60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食管癌患者焦虑和抑郁负面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郑欣;尤振兵;田文泽;汪娟;何吉;孙永建;徐达夫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改良前后P′750型腔镜灌注泵传感输液器清洗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前后P′750型腔镜灌注泵传感输液器清洗效果。方法将240例泌尿系结石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对P′750型腔镜灌注泵传感输液器进行改良,取乳胶传动管、采样模块、金属接头与静脉营养输液袋、一次性连接管进行连接,手术使用改良传感输液器;对照组手术使用改良前传感输液器。比较2组传感输液器清洗、干燥合格率及清洗、干燥时间。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传感输液器清洗合格率目测法分别为85.83%(103/120)、99.17%(119/120),5倍带光源放大镜检测分别为78.33%(94/120)、97.50%(117/120),棉球法检测分别为75.83%(91/120)、95.83%(115/120),ATP生物荧光检测分别为70.83%(85/120)、91.67%(110/120);干燥合格率分别为90.83%(109/120)、100.00%(120/120),清洗、干燥合格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8.296、29.159、32.986、40.976、11.528,均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传感输液器清洗时间分别为(1020.40±8.22)、(539.30±8.70)s;干燥时间分别为(1199.35±26.70)、(61.50±5.79)s,实验组清洗、干燥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340、456.206,均P<0.01。结论改良后传感输液器清洗、干燥质量提高,清洗、干燥时间缩短,保证了术中所用器材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手术的安全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作者:谭洁;冯馨;宋琦;吕娇;余秋兰;黄叶莉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