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针对临床日益增多的腹膜透析患者因无法直视下腹部外出口,不能按常规方法独立完成换药的现象,探讨特殊体型的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及外出口换药的改良技术.方法 对41例腹膜透析患者采用改良换药技术:对照镜中影像操作法,将常规的圆形消毒法改为双半圆形消毒法,加强心理护理、培训及随访,将可视性网络技术应用于随访,帮助患者克服惰性.比较使用改良技术前后患者外出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外出口愈合很好26例,良好12例,可疑感染2例,损伤1例,其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很好14例,良好7例,可疑感染9例,急性感染2例,慢性感染3例,Cuff感染1例,损伤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6,P< 0.05.结论 改良的换药方法应临床需求产生,安全有效,可帮助特殊体型的腹膜透析患者实现居家自我管理.
作者:李海燕;范凤燕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手指操对降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9~10月,方便抽取146例择期行TRI的心血管内科两个病区的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干预组(五病区)TRI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手指操进行护理,对照组(六病区)应用传统护理常规进行术后护理.评估2组患者术后6、12、24 h术侧肢体肿胀、疼痛及出血程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TRI拔鞘管后6、12、24 h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H=15.408、37.564、31.905、18.100、20.418、22.835,P<0.01,2组患者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30,P>0.05.结论 TRI术后患者手指操锻炼,能减轻患者TRI术后术侧肢体的肿胀程度和疼痛感.
作者:蔡巧珍;张振香;张秋实;杨晓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对手术室护士职业价值观和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 将64名手术室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名和对照组31名.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对其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干预前后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工作压力源量表对2组护士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护士职业价值观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照顾提供、行动主义、责任/自由和信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8±1.12)分比(2.07±0.86)分、(4.67±1.03)分比(2.01±0.84)分、(4.38±1.30)分比(2.61±0.87)分、(4.39±1.03)分比(2.44±1.10)分],t=7.362、7.817、7.092、8.641,P<0.05;护士工作压力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工作环境及资源、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0.67)分比(3.27±0.84)分、(1.28±0.64)分比(3.17±0.86)分、(1.34±0.42)分比(3.05±0.67)分、(1.56±0.64)分比(3.29±0.95)分、(1.23±0.46)分比(2.67±0.75)分],t=6.427、6.437、6.530、6.167、6.045,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士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能够使手术室护士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缓解护士工作压力.
作者:陈欣;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MI)作用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士的照顾负荷和应对方式的效果.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名CRRT护士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名,干预组采用MI措施,对照组采用人文关怀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CRRT护士的照顾负荷及其应对方式之间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2组照顾负荷水平均下降,干预组照顾负荷均分低于对照组[(42.02±3.57)分比(56.35±4.71)分,t=13.280,P<0.05];2组CRRT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增强,消极应对方式减弱;干预组积极应对均分高于对照组[(16.56±4.78)分比(13.81±1.09)分,t=3.071,P<0.05],消极应对均分低于对照组[(7.73±0.28)分比(9.83±0.96)分,t=11.502,P<0.05];干预组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与其照顾负荷呈负相关,r=-0.424,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其照顾负荷呈正相关,r=0.282,P<0.05.结论 MI更有利于降低CRRT护士照顾负荷,改变其应对方式,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作者:左满花;唐俊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国内护理专业基础实验研究论文的发表年度、刊载期刊、地域分布、基金资助、协作情况及主要实验技术和方法,了解基础实验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总结发展趋势,以期为护理科研深入开展提供借鉴.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2005年1月至2014年1 1月公开发表的护理专业基础实验研究的期刊文献,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472篇,76.3%(360/472)文献发表于统计源期刊,其中10.0%(47/472)发表在护理学专业期刊;68.9%(325/472)文献有科研基金资助,其中21.0%(99/472)国家级基金资助,35.4%(167/472)省级基金资助;文献合作度为4.38(2 065/472),合著率为97.2%(459/472);研究多为组织或细胞水平,少数涉及分子水平.结论 国内护理专业基础实验研究文献总体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护理学专业期刊刊载量不高,科研基金资助力度加大,跨学科合作拓展深化,护理实验研究为学科深入发展提供可能.
作者:宫娟;牛霞;汪璐璐;刘安诺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通过对1例Hartmann术后6年造口的肠癌患者的访谈,激发相同境遇患者的共鸣,并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全面指导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对1例Hartmann术后6年造口的肠癌患者进行无结构式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结果 共归纳出5个主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坚不可摧的坚韧意志、自主学习的创造能力、正确规律的生活方式及强大的社会支持.结论 研究归纳出的5个主题对提高造口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使临床护理人员对其他造口患者进行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从而走出疾病的阴影.
作者:董元鸽;陆箴琦;陈凤珍;汪洋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神经鞘瘤是起源于神经鞘膜的良性肿瘤,约1/3发生在头颈部的软组织[1],其中颌骨神经鞘瘤较少见,且多位于下颌骨,而上颌骨神经鞘瘤临床甚为罕见,当前国内外文献共报道10余例[2-4].颌骨神经鞘瘤好发于20~30岁患者,以女性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2,常为单发,生长缓慢,临床主要表现为颌骨膨隆,面部不对称,可伴有局部疼痛及相应脑神经受累的症状体征[3-4].神经鞘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仍是当前首选的治疗措施.与下颌骨神经鞘瘤相比,上颌骨神经鞘瘤手术过程中容易伤及重要的脑神经,且对患者容貌的损害更大,故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应警惕脑神经的并发症,并重视心理辅导,同时还需加强鼻咽通气管的护理.现有上颌骨神经鞘瘤的少许病案报道主要介绍其临床特征,2014年11月,我科收治1例右上颌骨累及颅底的巨大神经鞘瘤患者.由于肿瘤部位特殊,且患者合并高血压,故给围手术期护理带来巨大挑战,本文总结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洪龙吟;雷海燕;尤敏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对低出生体质量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不同穿刺部位留置导管主要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降低并发症发生,达到安全留置目的.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留置PICC的低出生体质量儿431例,其中肘部静脉261例,肘部下行静脉147例,颞浅静脉5例,腋静脉12例,股静脉6例.对不同穿刺部位留置导管过程中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431例PICC均穿刺成功.穿刺部位主要在上臂静脉,并发症主要以静脉炎、肢端肿胀、堵管、感染为主.肘部下行静脉留置导管静脉炎、肿胀发生率高于肘部静脉[10.89%(16/147)比3.83%(10/261)、17.69%(26/147)比4.98%(13/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40、17.561,P<0.05.结论 PICC穿刺部位主要选择肘部和肘部下行静脉.对不同穿刺部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及时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良好的导管维护意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红;贺琳晰;范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苏州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失禁及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患病率和护理现状,分析IAD发生的危险因素,为IAD的预防和管理提供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苏州市2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 318例住院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失禁患病率为10.70%(141/1 318),其中尿失禁患病率为4.63%(61/1 318),大便失禁为4.32%(57/1 318);IAD在失禁患者中患病率为24.11%(34/141);一次性尿垫和尿不湿是失禁患者常选用的外接产品,仅有36.17%(51/141)的患者清洁后使用皮肤保护剂;单因素分析得出IAD的形成与科室、失禁类型、大便性状、大便次数、抗生素、管饲饮食、Braden评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有关,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0.769,P<0.05)、Braden评分(OR=0.335,P<0.05)及大便次数(OR=11.076,P<0.05)是IA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失禁及IAD在苏州市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普遍存在,低白蛋白水平、低Braden评分及大便次数多是IAD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对IAD预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和规范的皮肤护理方案.
作者:刘巧艳;沈梅芬;吴超;王濯;丁建平;温尊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了解产妇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需求及相关意愿,分析其延续护理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2014年9~12月住院分娩的207名出院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产妇对于新生儿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程度大的是新生儿常见疾病预防及护理,对于产妇自身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程度大的是产妇子宫复旧护理;对延续护理服务的实施者更倾向于产科和儿科医生,服务开展形式更倾向于电话和上门随访,随访时间频次更倾向每7天1次.不同产妇的文化程度(r=-0.216,P<0.01)、居住地(r=0.208,P<0.01)、是否参加孕妇学校学习(r=0.192,P<0.01)、孕妇学校学习次数(r=-0.382,JP<0.01)、新生儿的胎次(r=0.173,P<0.05)以及产妇类型(r=0.161,P<0.05)是影响产妇延续护理需求程度的因素.结论 产妇的文化程度、居住地、产妇类型等是影响产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因素,因此应针对不同的人群制订产妇延续护理服务的方法,以全面提高产科服务质量,满足不同类型产妇需求.
作者:林晓红;王玉芳;叶雨;刘晓燕;秦爱梅;王玉琼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自我管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关于MHVR术后患者INR值自我管理和常规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纳入9篇文献,4 265例患者.与常规管理比较,对INR的自我管理能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为0.68(0.50~0.94),P<0.05.出血并发症2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值及95%CI为0.84 (0.69~1.03),P>0.05;对INR的自我管理对INR在目标范围内比例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值及95%CI为1.29(1.20~1.38),P<0.05.结论 INR的自我管理能降低MHVR术后患者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者:邓乾素;牟绍玉;张川林;牟绍兰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检验中文版癌症治疗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在我国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 通过FACT机构获得中文版FACT-Cog.采用方便取样调查了202例乳腺癌患者,运用主成分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分析该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FACT-Cog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6,4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0.96,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45~0.73,P<0.01;主成分分析的4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6.63%,中文版FACT-Cog与焦虑、抑郁及疲乏的效标关联效度分别为-(0.36~0.48)、-(0.42~0.52)、0.48~0.59,P<0.01.结论 中文版FACT-Cog应用于我国乳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于评估我国乳腺癌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李洁;高蔚;孙丽美;王艾君;步玉兰;曹枫林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用护理程序实施心理干预.将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6、12个月的生命质量量表(SF-36)、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MC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评估与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对各量表评分改变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42例和44例患者完成整个干预过程.2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随干预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时间效应,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除生理功能维度外的SF-36评分上升趋势更为明显(交互效应,P <0.01).在SF-36各维度中,观察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整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分组效应,P<0.05).同样地,2组患者SEMCD和PSSS评分均随干预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时间效应,P<0.01),观察组患者的评分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交互效应,P<0.01).结论 应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能有效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命质量,长期干预效果满意,该效应可能与其持续改善患者自我效能和领悟社会支持度有关.
作者:张蒙蒙;汪长胜;胡岩静;苏晓光 刊期: 2015年第3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进行rTMS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加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疗效,并在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治疗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阳性量表评分、阴性量表评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13.1±2.3)分比(16.7±2.1)分,(11.5±2.6)分比(15.3±2.3)分,(28.3±2.3)分比(30.9±2.2)分,(56.9±1.8)分比(67.4±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8、2.401、2.452、2.191,P<0.05.2组rTMS治疗完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1,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rTMS治疗的完成情况,改善精神症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王艳红;李玉玲 刊期: 2015年第33期
临床工作中护士给患者输液、注射,需要开启大量的安瓿瓶药品进行配药,配制安瓿瓶类药物时需要用到砂轮,而配药时反复拿起砂轮打磨瓶颈,然后放下砂轮掰断安瓿,操作繁琐,还容易由于打磨不充分、瓶颈厚薄不均发生安瓿瓶破碎并造成割伤,且破碎的玻璃渣如混入药液中会造成输液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还会导致相关药品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通过研究、试用,制成了一种比较简单而实用的开瓶器,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乔 刊期: 2015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