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中文版延续护理测评量表(CTM)评估慢性病患者院内延续护理质量现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改善院内延续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文版 CTM 对出院后2~4周的210例慢性病患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210例患者中文版 CTM 得分为(52.37±15.45)分。各因子中,一般自护准备得分高,为(65.48±15.07)分;书面计划得分低,中位数得分为16.67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教育程度、医院级别和入院时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为中文版 CTM 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结论本调查人群院内延续护理质量偏低,特别是适宜书面材料的提供。各类慢性病患者中,教育程度低、入住二级甲等医院和入院时 ADL 评分低的患者院内延续护理质量更差。
作者:李英华;刘宇;李利;陆悦;李湘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例的选择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方法,干预组为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5例,对照组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35例,对干预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与采用常规神经外科护理与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1例比5例)、住院时间[(8.3±1.0) d 比(14.5±0.9) d ]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5.01,P<0.05,t=27.26,P<0.01;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度[97.1%(34/35)比82.9%(29/35)]、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9.85±1.35)分比(21.25±2.55)分]均高于对照组,χ2=5.92,t=17.63,P<0.05或0.0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加速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作者:徐淑华;孙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下手术的佳体位,以减轻医生疲劳程度,提高术野暴露质量及患者安全舒适度。方法选取后腹腔镜下肾手术患者80例,按手术奇偶数日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安置传统肾手术侧卧位,观察组安置改良侧卧位。结果2种不同卧位下医生疲劳程度比较,1 h 以内疲劳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无33例比19例,χ2=13.34;偶发7例比21例,χ2=8.32),均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h 以上疲劳情况观察组也低于对照组(无15例比0例,χ2=18.46;偶发21例比13例,χ2=6.47),均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中术野暴露质量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Ⅰ级暴露40例比34例,Ⅱ级暴露0例比6例),χ2=6.49,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患者躯体疼痛例数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5例比31例),χ2=34.17,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侧卧位应用于后腹腔镜下肾手术患者中,能有效地减轻医生的疲劳程度,提高术野暴露质量及患者安全舒适度。
作者:刘永超;温米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分级提示单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4~9月我科收治的外出检查患者245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同类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应用科室自制的普外科患者外出检查风险分级提示单,及责任护士与陪检人员的床旁无缝隙交接等方法,加强陪检风险预测,加强陪检安全防范意识。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陪检。比较2组陪检缺陷、陪检差错的发生率及在住院期间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出检查过程中的陪检缺陷及陪检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0.29%(3/1046)比2.72%(40/1468),0比0.82%(12/1468)],χ2=21.595,6.957,均 P <0.05,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97.61%(204/209)比93.47%(229/245)],χ2=4.378,P <0.05。结论使用外出检查风险分级提示单,加强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管理,可以有效规避外出检查可能出现的风险,大大提高患者外出检查中的安全系数,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张思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为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1269);“十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3AA205005),并需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基金项目要求双语著录,中、英文分别置于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执行 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4位数字时,每3位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如:“71,329.476,56”应写成“71329.47656”。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2015年优秀论文评选暨创刊30周年纪念征文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活动得到编委会评审专家的积极参与与大力支持,编辑部将预选文章按得票数量从高到低排名,票数并列者由编辑部内部讨论后决定名次或取舍,终按拟定评选办法评选出32篇优秀论文,现公布如下。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为旬刊,每月1日、11日、21日出版,国内每期12.00元,全年432.00元。读者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通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社直接订阅。直接订阅办法:(1)银行汇款。户名:大连理论医学研究所;账号:21201501300059001023;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大连市西岗支行。(2)邮局汇款。地址:大连市西岗区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邮编:116013;收款人姓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编辑部发行科。以上2种汇款附言务必注明:护+两位数字年份+全年杂志份数(例如:护16-2份)(不超过14个汉字)。收到汇款后邮寄发票。联系电话:(0411)82490646。直接在本社订阅《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的读者免收邮寄费;如需挂号邮寄,每册加收3元邮寄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36期
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和主要结论,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通信作者的工作单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通信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例如:“Lin Xianyan*,Wu Jianping,Q in Jan,Liu Hong.*Department of Pediatrics,First Hospital,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34, China”。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为25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但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可以略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原稿中每幅图表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 t 值、P 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 jpg 格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确认和评价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功能性、交互性、决策性)和计算技能与健康产出指标间关系的研究证据。方法检索中英文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章,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以定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721篇文献,筛选了196篇文献,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32篇文献被纳入。9篇文献的证据显示健康素养与糖尿病知识呈正相关;健康素养或计算技能与其他健康产出指标的关系缺少一致证据。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健康产出各指标间的关系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影响健康素养与健康产出的中介物。
作者:齐艳;孙文霞;赵晓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胜任力,为专业型护理研究生的教育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用人单位的护理管理者、学科专家、临床带教老师4类共19个样本纳入该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并对结果进行编码、描述、归类、分析。结果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临床胜任力来自于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方面。结论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胜任临床工作的前提,扎实的实践能力是胜任临床工作的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多维度的专业发展能力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须从以上5个方面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更好地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翁艳秋;薛美琴;张玲娟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比较2种透明敷料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LABSI)发生率的影响,比较使用2种敷料维护中心静脉成本是否存在差异,为临床敷料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51例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采取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189例次(189根导管)和对照组162例次(162根导管),比较2组 CLABSI 发生情况及成本指标。结果对照组 CLABSI 发生率为4.2‰(4/944),观察组 CLABSI 发生率为3.1‰(3/95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9,P=0.584。观察组直接经济成本即敷料费用为220(110,330)元,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39,52)元,观察组间接人力成本即置管期间换药次数为2(1,3)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122、-8.419,P<0.01;而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透明敷料相比,洗必泰透明敷料并不能有效降低 CLABSI 发生率,且费用较高,但是可以有效减少管路留置期间换药次数,节约人力成本。
作者:余昆容;李峥;王晶晶;李洪娜;鲁梅珊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构建永久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档案信息模块。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文献回顾法、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建立系统的永久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档案信息模块。结果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具有丰富的临床造口专科经验的30名专家。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为0.847;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95~0.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患者访谈法、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造口患者信息模块、造口患者护理模块、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模块、造口患者网络平台模块)、1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的永久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档案信息模块。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永久性直肠癌造口患者档案信息模块内容专家意见集中,结果科学可靠,为永久性直肠癌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制订一套能通过网络进行全面管理的信息档案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魏清风;李蕾;彭春英;郑晓玲;谢志芬;万淑琴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及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 SUPPH)、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CD-RISC),对30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 PTGI 总分(63.74±13.00)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人际关系维度得分高(24.49±5.05)分,精神变化维度得分低(3.84±1.91)分;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心理弹性水平均呈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0.05;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效能感、心理弹性能较好地预测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解释率达36.1%。结论乳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心理弹性与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增进心理健康。
作者:贾晓琴;程玲灵;杨芳;孙玉倩;刘钰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居家自我护理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恶性血液病行 PICC 的患者7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 PICC 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比较置管前及置管后第10、30天时2组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和各维度评分、焦虑评分、30 d 内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置管后第10、30天时:(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2)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置管后第10天(47.64±4.40)分比(51.14±6.28)分,置管后第30天(44.36±3.71)分比(48.64±5.54)分,t=3.40,5.18,均 P <0.01;2组患者家属置管后第10天(47.36±2.12)分比(50.57±3.99)分,置管后第30天(43.57±2.04)分比(47.57±2.79)分,t=4.35,7.42,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组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管理项目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轻患者及家属焦虑情绪,有效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带来切实的利益和方便。
作者:谢珺;汪小华;徐晓敏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微创介入治疗是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患者的全程诊治过程中,优质精细的护理质量是治疗顺利进行的保障,护士履行职责的程度也与诊疗效果密切相关。肝癌微创介入治疗的护理内涵包含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的需求,提供全程、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康复指导,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促进康复,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加强微创介入治疗护理人才培养、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配备充足的有资质的护士人力、优化流程有序履行职责、探索延续护理、积极开展质量促进项目等措施有助于提升专科护理内涵。
作者:闻利红;陆宇晗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干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眼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62例,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31眼)。2组均给予常规整体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方法基础上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在视力恢复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命质量得分方面的差异。结果自我护理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改善的患者19例比12例),χ2=3.458,P<0.05;且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127.49±15.00)分比(122.63±14.97)分],t=5.6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理职能、活力、情感职能、生命质量总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66.23±21.06)分比(42.48±37.13)分、(85.24±20.19)分比(72.95±15.66)分、(72.93±32.48)分比(53.27±38.82)分、(67.85±14.59)分比(53.78±13.76)分],t =4.825、3.546、4.630、4.3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自我护理干预能够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金珍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翻译修订版牙科信念调查量表(R- DBS),并对其效度和信度进行初步测定。方法采用经 Brislin 法翻译和文化调适的中文版 R- DBS 对348例在口腔科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 R- DBS 保留23个条目,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54.236%;总量表 Cronbach α系数为0.891,重测信度为0.856;以 Coarh 牙科焦虑量表(DAS)作效标效度,R- DBS 得分与 DAS 得分的 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81(P <0.01)。结论修订后的中文版 R- DB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合作为评估患者对牙医在诊疗活动中行为及态度的主观感受的工具。
作者:王晓慧;田松焕;高云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癌痛护理质量控制评值表的建立和实践效果。方法成立了由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疼痛科护士长为副组长,包括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护士长、疼痛专科护士在内的8人组成的疼痛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根据“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三级医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现场评审内容与细则,结合临床癌痛护理管理实践,制订了癌痛护理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共分5个一级指标,包括癌痛评估、癌痛处理、患者方面、护士能力及其他,总分值设为100分,每个一级指标20分。每个一级指标设二级指标。将此指标体系应用到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结果癌痛护理质量控制评值表应用后与应用前比较,在疼痛评估准确率[97.22%(70/72)比90.28%(65/72)]、护理记录合格率[98.61%(71/72)比88.89%(64/72)]、疼痛控制满意度[97.22%(70/72)比84.72%(61/72)]、癌痛药物准确使用率[100.00%(72/72)比88.89%(64/72)]、患者或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100.00%(72/72)比80.56%(58/72)]、患者或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度[100.00%(72/72)比88.89%(64/72)]6个方面均显著提高,χ2=4.71、8.87、10.86、8.87、18.00、8.87,P<0.05或0.01。结论将癌痛护理质量控制评值表应用于癌痛护理管理,可提高癌痛患者护理质量。
作者:赵云;羊波;孟爱凤;王守慧;马圣香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了解肿瘤科医护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管理的认知,探讨实施有效癌因性疲乏管理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对10名肿瘤科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取主题。结果受访的肿瘤科医护人员认为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较多;尚未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症状进行评估;认为尚缺乏系统、有效、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医护人员和家属缺乏对癌因性疲乏管理的重视是阻碍癌因性疲乏有效管理的障碍因素;只有加强制度层面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培训才能有效推动癌因性疲乏管理工作。结论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境,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癌因性疲乏管理指南,并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田利;王芬;薛嵋;曹娟妹;周群英;杨益群;李惠玲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深入了解肠造口患者术后居家造口管理的真实体验,探究患者出院后遇到的困难及需求,为制订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面对面个人深入访谈,访谈内容按照 Colaizzi 七步分析法进行整理。结果归纳出3个主题,分别为与造口相关的自我护理障碍、造口带来的自我成长、期望得到社会及家庭的关怀与支持。结论肠造口患者术后造口管理面临很多问题,需要医院、社会、家庭共同努力帮助其尽快适应造口,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耿朝辉;徐洪莲;袁长蓉 刊期: 2015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强化肺康复功能锻炼在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96例患者,且术前肺功能检查提示为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强化肺康复干预方案,比较2组患者术前肺功能变化、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氧疗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强化肺康复干预,干预组患者除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无明显变化外,术前1 d 时用力肺活量、大通气量、一氧化碳弥散总量、千克摄氧量及氧脉搏分别为(2.63±0.47) L、(53.14±9.40) L、(19.26±2.63) ml·min-1·mmHg-1(1 mmHg=0.133 kPa)、(23.15±4.36) ml/kg 及(10.98±2.52) ml·min-1·次-1,明显高于干预前的(2.41±0.40) L、(46.98±8.91) L、(17.56±2.83) ml·min-1·mmHg-1、(20.17±4.35) ml/kg及(9.82±2.07) ml·min-1·次-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1、3.512、3.112、3.421、2.515,P<0.01或0.05;常规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干预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氧疗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42±3.17) h、(76.23±21.18) h、(3.58±1.44) d 及(6.62±2.14) d,明显短于常规组的(17.29±4.79) h,(92.14±24.29) h、(4.73±2.15) d 及(8.68±2.9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8、3.491、3.143、3.988,P<0.01;干预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及呼吸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2.50%(6/48)、10.42%(5/48)及4.17%(2/48),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1.67%(20/48)、29.17%(14/48)及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38、5.315、5.031,P<0.01或0.05。结论强化肺康复干预措施可改善肺癌合并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肺功能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任志丽;张瑞欣;陈梦瑶 刊期: 2015年第36期
鼻咽癌见于世界各国,我国发病率高,约占总发病率的80%[1],因其复杂的解剖位置且对放疗较敏感,故放疗成为其首选治疗手段[2~3]。近年来,随着放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咽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不断得到提高,但是,放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导致不同程度的急性放疗反应和远期放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4~6]。为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众多学者致力于其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通过自我效能干预,调节鼻咽癌患者认知和行为改变,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终改善其生命质量[7~8]。因此,本文将自我效能干预对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作者:沈慧;杨丽;沈丽 刊期: 2015年第36期
心理弹性(resilience)近年成为诸多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在个体应对应激事件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癌症作为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一旦确诊,对患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应激事件,其不仅会带来生理问题如疼痛、疲乏等[1],还会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2]。以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心理弹性模型并不多见,疾病心理弹性模型(resilience in illness model,RIM)[3],原名为青少年心理弹性模型(adolescentresiliencemodel,ARM)[4],是第一个基于慢性病青少年(主要是癌症青少年)建立的综合的全面的理论模型[5]。本文通过对 RIM 建立的理论基础、结构要素、应用及其发展进行总结,以期丰富和发展该理论并为临床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提供理论参考,现综述如下。
作者:王秋萍;章新琼;王维利 刊期: 2015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