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在某市肿瘤医院住院的青年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干预组15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应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抑郁和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在300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中,干预前发生抑郁者占90.7%(272/300),生活质量得分小于40分者占72.3%(217/300),对照组干预前后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得分分别为(12.76±4.10)、(7.51±5.48)分,干预组干预前后BDI得分分别为(12.73±3.94)、(5.59±4.48)分,干预后干预组BDI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3.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21.76±16.29)、(41.96±14.10)分,干预组干预前后QLQ-C30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21.48±16.39)、(49.46±11.67)分,干预后干预组QLQ-C30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为-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青年乳腺癌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青年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冬菊;范秀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专人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后遗症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由社区康复中心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脑卒中偏瘫后遗症的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培训后由患者家属成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家庭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人管理服务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前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自身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8.30、-20.34和-18.65、-11.62.治疗后干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53和-2.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后遗症患者在家庭康复护理中应用专人管理模式,对获得理想的肢体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赟;钟印芹;张广清;谢宇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设计的音视频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跌倒认知度的影响及在预防老年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知信行模式理论设计并拍摄预防跌倒健康教育音视频,其后按计划利用病室电视播出.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442例住院老年跌倒高危患者,按计算机随机生成的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30例老年患者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住院期间观看预防跌倒健康教育视频;对照组212例实施传统的口头和书面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跌倒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及跌倒后果的认知.结果 实验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预防跌倒措施、跌倒的严重后果三方面的认知均显著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1.82、7.48和1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跌倒实际发生情况亦显著少于对照组[1.9%(4/212)比0],x2值为4.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音视频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老年患者对跌倒的认知度,降低了住院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率,从而保障了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红;冯新和;叶珍红;姚芳;沈卫英;刘永琴;柳丰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以西部地区为例探讨医疗机构及护理院护理人员需求预测方法,为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及科学合理测算医生数的基础上再采用医护比法等2种方法预测医疗机构注册护士数;在科学合理测算护理院床位数的基础上采用床护比法测算护理院护理人员数.结果 采用平均发展速度法测算,哈密地区2015年和2020年医疗机构需注册护士1 526人和1 937人,采用医护比法测算2015年和2020年医疗机构分别需注册护士1 461~1 652人和1 985~2 304人;哈密地区2015年护理院需注册护士464人、护理员928人,2020年需注册护士494人、护理员988人.结论 在以卫生服务需求法测算医生数基础上,采用医护比测算医疗机构注册护士更符合实际,需增设护理院护理人员的配置,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作者:黄蓉;明延飞;张幸;林春梅;秦江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品管圈在缩短非急诊患者CT检查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改进CT检查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改进前后患者进行CT检查的平均等候时间.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非急诊患者CT平扫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75.7± 12.4)min降低为(48.6±10.7)min,CT增强扫描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107.1±19.9)min降低为(75.1±11.5)min,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66和11.32.活动后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改善幅度分别为35.8%和29.9%,达标率分别为106.0%和102.9%.结论 运用品管圈对CT检查前准备进行管理,显著缩短了非急诊患者检查前等候时间,还提高了影像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作者:王莉;王姝丽;周文红;刘理慧;杨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护士长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护士长个人基本情况调查问卷、职业高原测量问卷和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206名三甲医院护士长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6名受调查的护士长职业高原总均分为(2.12±0.53)分,处于潜高原状态,不同年龄、现任职科室、从事护理工作时间、担任护士长时间和子女年龄的护士长职业高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88、4.47、8.63、9.47和8.86;护士长工作满意度总均分为(3.50±0.37)分,处于中等水平,婚姻状况(t值为2.56)、进修次数(F值为4.52)不同的护士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士长职业高原得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与护士长工作满意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后,护士长职业高原可以独立预测护士长工作满意度的31.3%.结论 医院领导及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护士长的职业高原水平,采取缓解护士长职业高原的措施,提高护士长工作满意度,保证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顾佳;王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基层医院的护理风险类型、因素及风险程度.方法 采用护理风险调查表对宝安区3家基层医院26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查阅宝安区3家基层医院2010年至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程度评估.结果 宝安区基层医院常见的护理风险类型是人力资源、患者服务与安全、物理资源;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为环境/设备故障、职业安全、护患沟通、护理技术和用药安全;风险程度极高的护理因素5个,高风险因素9个,中风险因素2个.结论 基层医院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以根据风险程度高低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案.
作者:莫琴;黄瑜;林丽妮;李萍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根据访谈提纲深入了解15例PCI术后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并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戒烟历程.结果 PCI术后患者戒烟失败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4个主题:心理懈怠、自我安慰、外因障碍、借力失败.结论 PCI术后患者戒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护士应重视其戒烟失败的原因,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戒烟指导.
作者:孟红燕;陆敏霞;赵雪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中医院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MBI)对102名在中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向102名护士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4份,其中49名占52.1%存在工作倦怠,轻度倦怠21名占22.3%,中度倦怠19名占20.2%,重度倦怠9名占9.6%;职业倦怠得分情况:情感衰竭为(24.17±10.54)分、去人格化为(8.12±6.53)分、个人成就感为(30.39±10.55)分;本组研究对象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倦怠水平与常模相比较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41;非手术类科室与手术类科室护士的去人格化维度相比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16;不同受聘形式护士的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87.结论 中医院临床护士职业倦怠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预防和矫治研究.
作者:吴祖美;叶丽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统计分析近4年护理领域问卷编制及信效度评价的相关文献,了解调查问卷(量表)编制评价中存在不足,加强护理调查问卷(量表)编制评价规范性,提高护理研究对数据认识,促进数据搜集更加严谨.方法 针对近4年我国护理领域调查问卷(量表)编制及信效度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数据库使用清华同方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不同数据库中均采用相同检索词和“并”逻辑关系,检索式依据数据库不同而略不同,日期检索限定为2011年1月31日至2014年6月30日.结果 问卷类型为半封闭型(混合型)问卷文献47篇,第一作者机构按照医院和学校划分,2011年至2014年总文献量分别为19篇和28篇,学校第一作者身份分为在校老师和学生,201 1年至2014年总文献量分别为17篇和11篇,研究对象分为陪护、患者、护理人员、学生(包括实习生和在校生),2011年至2014年发文总量分别为2、6、25、14篇.32篇文献根据研究目的不同选取相应理论作为编制的理论框架依据,各维度间及与总体的相关性分析12篇,24篇进行项目间相关性分析,38篇内部一致性分析,28篇内容效度分析,33篇修订、引用、翻译问卷(量表).结论 近4年我国护理领域调查问卷(量表)编制及信效度评价的相关文献中,学校发文量多于医院,学生又以硕士研究生为主,护理人员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临床护理研究为主,主要研究场所为三级医院,信效度评价不完整规范,多数研究仅采用使用频率多的评价指标系数,信度评价应用较效度全面,修订、引用、翻译问卷(量表)回译一致率欠缺.
作者:秦苗苗;宋雁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Meta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疗效.方法 遵循Cochrane协作组收集策略,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5月;同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杂志,全面查找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RCT),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RCT,包括379例患者.结果显示,常规治疗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评分减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均数差(SMD)=-0.31,95%CI(-0.51~-0.10)],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评分减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6,95%CI(-0.72~0.01)].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1,95%CI(-0.73~-0.29)].结论 与常规治疗相比,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鄂绪;周郁秋;张慧;吴崇雯;胡艳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2轮15名专家咨询,确立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结果 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为0.929,判断系数为0.897,熟悉系数为0.960,终确定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21项,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93、0.372、0.350,协调系数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指标体系经过检验,科学可靠,可作为优质护理服务客观评价和持续改进的量化依据.
作者:曹晓娜;孙俐;周子琦;赵岳;赵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对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筛查工具进行系统评价,以期找出适合糖尿病抑郁筛查的有效工具,为医务人员诊断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计算机对5大英文数据库及3大中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糖尿病抑郁筛查工具进行评价的文献,并对这类工具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终纳入43篇文献,大部分研究显示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筛查结果假阳性比例很高,而筛查工具的效度及文化适用性报道均较少.结论 尽管大量抑郁筛查工具被应用于糖尿病人群中,但只有少部分研究对工具的信效度进行测量,而文化适用性则更是鲜有报道,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对这些工具在糖尿病人群中的适用性进行评价.
作者:吴冰;陈璇;王均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糖尿病老年患者进行1年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成立慢性病防治干预小组及自我管理小组,进行膳食干预、运动干预、控制体质量、血糖自我监测、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血糖等指标的控制情况.结果 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压、体质指数明显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908、0.410、0.922、0.759、0.746和0.872),干预后上述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846、13.071、11.947、12.536和6.986).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辅助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吕雄;张钰;丛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改进宫腔吸引管的预处理方式,提高宫腔吸引管的清洗质量.方法 根据宫腔吸引管预处理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3组:A组传统方式、B组现在方式、C组改进方式.用目测和隐血试验比较其清洗质量.结果 经人工流产室预处理再经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6号和7号宫腔吸引管目测阳性率(x2值分别为16.489和17.267)、隐血试验阳性率比较(x2值分别为60.534和55.558),C组均低于A组和B组,3组整体阳性情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动水冲洗、医用高压水枪冲洗配合酶液浸泡预处理后宫腔吸引管的清洗效果佳,保证了初步去污的效果,为终的清洗质量奠定了基础,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宫腔吸引管的预处理方式.
作者:罗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隐患的原因与应对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286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34例和观察组1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经验性转运护理;观察组采用危重患者转运评估表,根据得分:<30分,30~40分,41~50分,>50分四种病情,合理安排运送人员及应对隐患措施.比较2组患者转运中管道脱落、心肺并发症、急救物品不齐全、投诉纠纷、转运科室间不满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心肺并发症、投诉纠纷、管道脱落等指标的发生率为8.6%(13/1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73/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3).结论 品管圈管理能有针对性解决急诊危重患者转运安全隐患,有助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士成就感.
作者:徐卫容;李磊;林洪波;刘桂贞;梁意芳;潘俊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