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7年32期文献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放置引流管与不放置引流管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失血量、关节肿胀程度、局部疼痛、关节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10例初次单侧TKA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每组105例.引流组在关闭切口前放置引流管,非引流组不放置引流管.分别检测并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d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计算隐性失血量及总失血量,并记录输血率;记录术后患肢疼痛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皮肤淤斑面积、感染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术后1年时膝关节功能情况.并对以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引流组总失血量及输血率分别为(1321.25±117.36)ml、23.81%(25/105),非引流组总失血量及输血率分别为(1113.13±114.14)ml、11.42%(12/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55,χ2=5.544,P<0.01或0.05).2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关节肿胀程度、皮肤淤斑面积、感染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膝关节腔内不放置引流管能降低患者术后的总失血量及输血率,同时并不会增加术后膝关节的肿胀及疼痛程度,不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感染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赵蕾;李云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强化夜间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强化夜间护理在预防断指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作用.方法 选取手外科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后的155例断指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后的90例患者强化夜间护理,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入院手术后的6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断指再植的成功率、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断指再植的成功率为90.00%(81/90),高于对照组的76.92%(50/65),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11.11%(10/90),低于对照组的27.69%(18/65),抢救成功为7/10,高于对照组的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2、7.013、4.216,均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32±3.57)分、93.33%(84/90),高于对照组的(91.22±4.48)分、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χ2=4.071,P<0.05).结论 强化夜间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施玲玲;刘祯庆;傅育红;周昱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专题讨论会健康教育模式在脑梗死康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专题讨论会健康教育模式在脑梗死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6月收治的44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专题讨论会健康教育模式;选取2015年7-12月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康复积极性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疾病医学知识、良肢位摆放、肢体功能训练、用药知识掌握率分别为97.37%(43/44)、93.18%(41/44)、95.45%(42/44)、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77.50%(31/40)、77.50%(31/40)、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5.94,P<0.05).观察组在健康教育技术、沟通能力、服务态度方面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分别为97.73%(43/44)、100.00%(44/44)、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82.50%(33/40)、82.50%(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27、4.01,P<0.05).观察组在依从程度、需求程度、配合程度方面康复积极性评分分别为(8.32±1.34)、(8.45±1.21)、(8.38±1.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89±1.74)、(5.64±1.53)、(5.7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74、2.35,P<0.05).结论 专题讨论会健康教育模式能增加脑梗死康复期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作者:杨峰;王茉莉;李艳;雷倩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观察护理

    目的 探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方法 对17例海绵窦区DAVFS患者行介入手术过程中给予心理护理、围手术期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行介入栓塞DAVFS瘘口,无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弹簧圈联合ONYX胶介入栓塞海绵窦区DAVFS是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充分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是患者成功康复的关键.

    作者:练贤惠;周雪玲;吴春;梁新苗;黄维玲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胸外科加速康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胸外科实施加速康复外科(ERAS)过程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组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团队,对胸外科ERAS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评估,计算出风险危机值,运用决策树确定失效模式,终提出术前肠道准备、围手术期疼痛评估、静脉血栓评估与管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进饮进食、拔除尿管等流程再造的安全控制方案并实施.结果 ERAS实施前后各选择237例患者.ERAS实施后风险危机值降低,均<8分.ERAS实施后首次疼痛评分≥4分占53.2%(126/237)、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3.5%(32/237)、血栓发生率为6.8%(16/237)、便秘发生率为6.8%(16/237)、拔尿管后排尿通畅率为100.0%(237/237),ERAS实施前分别为96.6%(229/237)、43.0%(102/237)、30.0%(71/237)、36.7%(87/237)、79.7%(189/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15.022,均P<0.05).结论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降低胸外科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切实保障胸外科ERAS安全、优质实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东梅;张雪燕;孙永光;刘晔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形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形式在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9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健康教育形式,比较干预后1个月2组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希望水平、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得分分别为(144.55±8.27)、(38.28±3.18)分,对照组分别为(137.08±6.47)、(38.34±4.60)分,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2,P<0.01);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分别为9.2%(6/65)、1.5%(1/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7%(19/64)、10.9%(7/64),2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7、4.898,P<0.01或0.05).结论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健康教育效果良好,简单易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武艳;李曼;周欣宇;宋欢欢;杨濮瑞;高伟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在同期放化疗期间,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清中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结果 2组患者确诊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45.26±3.83)、(42.57±3.7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2.68±3.66)、(51.16±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64、7.370,P<0.05).2组患者确诊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为26.96±9.01,高于对照组的22.84±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P<0.05).干预组患者确诊后及治疗结束时SDS、SAS评分差值与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差值呈正相关(r=0.238,P=0.006;r=0.527,P=0.003).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鼻咽癌患者在放化疗期间的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并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有助于维持治疗期间患者的白细胞水平.

    作者:黄小梅;赵娟;刘联斌;刘怡;朱淑芳;周小娟;占斌;曾雪琴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内颗粒物形成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血路管静脉壶内颗粒物的成分,并初步探讨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化学实验和电镜扫描确定颗粒物的组成.对血液透析中心54例门诊患者进行观察分为颗粒物组(34例)与无颗粒物组(20例),运用文献综述法收集34项变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颗粒物为白色血栓,由活化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聚集形成,并嵌入少量红细胞.Logistic回归分析,低分子肝素钠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01,P<0.01).另外男性、吸烟、干体质量、超敏C反应蛋白、静脉压、透析液温度、血管通路血栓形成与颗粒物的形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对白色血栓的关注度、将低分子肝素钠的注射方法改为上机前血管通路静脉端注射、针对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白色血栓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将白色血栓的反复形成看做血管通路血栓形成的预兆.

    作者:芦静;王薇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一例产后顽固性尿潴留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

    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产后6~8h.产后因各种原因不能将尿液自行由膀胱内排出体外,经临床常用诱导排尿的方法未能自行排尿,给予留置尿管24h拔除尿管后仍不能自行排尿者,为顽固性产后尿潴留[1].产后尿潴留大多数是因为分娩过程中膀胱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受压,黏膜水肿,肌张力减低,出现神经源性膀胱[2].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间歇导尿的优势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所认可.2016年7月我科收治1例产后尿潴留12d患者,经我科间歇导尿治疗13d后,能自行小便,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倩钰;唐丹喆;胡芸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不孕症患者性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不孕症患者性生活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为临床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 2016年4-10月采用个人深度访谈法访谈了不孕症患者13例.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出主题.结果 共形成5个分类主题:正常的性需求与性压抑;性行为改变及满意度降低;自卑、自责与愧疚感;婚姻关系的不确定感;渴望信息与情感支持.结论 医护人员应关注女性不孕症患者对性的态度,加强健康教育、制订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纠正性心理偏差,促进患者配偶性健康教育知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效家庭、社会情感支持,从而促进患者夫妻双方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陈洁;薄海欣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主观幸福感是衡量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目前,老年人幸福感的测量主要通过量表调查的形式实现,包括普适性和特异性两大类.国内常用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评估量表多从国外引进,我国自行研制并推广应用的老年人特异性量表尚少,故本文就适用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评量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强特异性量表的本土化研究,为临床应用及干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代贝贝;薄纯露;乔建红;丁凯雯;苏蔚;许翠萍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生马铃薯片外敷对比传统方法治疗针刺部位常见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静脉输液和各种注射法是目前临床治疗中为常用的给药途径,对疾病的防治和转归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并发症在临床中也很常见.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提出强调了疾病的预防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显著地提高了护士对于静脉输液和注射法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的认识.临床中针对此类并发症处理的常用方法包括50%硫酸镁湿敷、75%乙醇湿敷、冰袋冷敷治疗、生马铃薯片局部外敷、局部封闭等.研究发现,使用生马铃薯片外敷对于缓解此类并发症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从生马铃薯片外用于针刺部位常见并发症中静脉输液外渗、静脉炎以及注射部位硬结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柴姝伊;范琳琳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的护理

    目的 总结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致不良反应的护理要点.方法 根据34例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银屑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出现问题的应对策略.结果 34例患者治疗效果理想,用药期间未见银屑病的复发情况出现,其中中重度银屑病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期间出现乏力、心率增快、皮疹、发热、体质量增加、肌肉疼痛、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通过正确使用药物,加强不良反应观察,并根据轻重程度给予个体化的对症护理,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除2例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外,其他患者均按疗程顺利完成治疗.结论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该药的保存、药液配制、输注流程、输注过程的每个环节,并做好患者的随访,减少问题的出现.

    作者:林杰;冯莉;叶理;孙艳;吕成志 刊期: 2017年第32期

  • 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目的 分析ICU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外科ICU符合条件的PICC置管患者164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输注药物以及皮肤情况等对PICC的CRBSI的影响.结果 CRBSI患者16例,非CRBSI患者148例,CRBSI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ICU内PICC置管时间分别为(22.25±4.95)分、(99.44±57.34)d、(67.44±48.30)d,非CRBSI患者分别为(14.64±6.86)分、21.00(22.00)d、12.00(14.00)d,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439.00、299.00、383.00,均P<0.01);CRBSI患者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和皮肤水肿的发生情况分别占8/16、10/16,非CRBSI患者分别占25.00%(37/148)、31.08%(46/1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6.34,均P<0.05).APACHEⅡ评分是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1,P<0.01).结论 ICU内环境复杂,患者病情多变,评估CRBSI的影响因素为ICU内PICC的护理提供指导,尽可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唐颖嘉;潘文彦;蔡诗凝 刊期: 2017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