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多学科床边查房信息化清单在ICU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综合性ICU 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172例患者为试验组,采用ICU多学科床边查房信息化清单进行结构化查房;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86例采用常规床边查房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和导管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人工气道和导尿管)以及ICU医务人员对多学科合作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分别为1.42(0.68,3.63)、3.19(2.48,5.40)d,对照组分别为2.16 (1.40,4.77)、4.14(3.46,6.9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5、-11.080,P<0.01),ICU多学科床边查房信息化清单的应用缩短了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试验组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导管的使用率分别为0(0/6269)、60.34%(6269/10389),对照组分别为0.93‰(6/6485)、67.02%(6485/96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187、Fisher精确概率检验=0.031,P<0.05).试验组多学科团队合作量表平均分为(3.03 ± 0.11)分,对照组为(4.13 ± 0.39)分,其ICU医务人员多学科合作水平明显提高(t=24.587,P<0.01).结论 ICU多学科床边查房信息化清单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以及多学科合作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香萍;梁寅;庄一渝;郭丰;陈岳亮;吴银山;黄丽敏;屠骆洋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急诊脓毒症病死率(MEDS)及两者联合应用预测急诊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方法 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急诊室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肺部感染患者327例,入院时记录WIC评分、MEDS评分,并依据WIC评分、MEDS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依据28 d治疗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寻找WIC评分、MEDS评分预测急诊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佳临界值,并比较WIC评分、MEDS评分、WIC评分与MEDS评分联用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预测急诊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能力.结果 WIC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3.7%(29/212)、48.7%(38/78)和78.4% (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97,P=0.000),MEDS评分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死亡率分别为11.3%(23/203)、50.6%(40/77)和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26,P=0.000);存活组与死亡组的WIC评分分别为(1.3 ± 0.9)分、(2.7 ± 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30,P=0.000),存活组的MEDS评分[(6.1 ± 4.0)分]显著低于死亡组[(12.6 ± 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2,P=0.000),单独的WIC、MEDS评分预测急诊肺部感染预后的佳临界值分别为1.7分、11.6分,WIC、MEDS评分及联合应用预测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2、0.798、0.897,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93.8%(212/226)和89.9%(294/327)]显著高于单独的WIC[72.7%(168/231)和75.2%(246/327)]、MEDS评分[67.5%(156/231)和72.2%(236/327)]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62~42.954,P<0.05),且联合应用和APACHEⅡ预测预后的灵敏度、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C评分与MEDS评分联合应用预测急诊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单独的WIC评分、MEDS评分高,预测效果更好.
作者:陈丽霞;杜云红;周静静;刘春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编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预防知信行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为临床评估医护人员CAUTI预防的知识、态度、行为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 以知信行理论为框架、CAUTI预防指南为依据,采用文献回顾、Delphi专家函询、预调查法形成CAUTI预防知信行初始量表;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医院)30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和探索性研究因子分析调查数据,进一步筛选条目;3周后重测,检测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终形成正式量表包括知识-留置尿管适应证、知识-CAUTI预防策略、态度、行为4个维度共45个条目,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21%;总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4,折半信度为0.812;总量表内容效度为0.89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46~1.000;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11~0.862,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25~0.564.结论 CAUTI预防知信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价医护人员CAUTI预防相关知识、态度、行为.
作者:姜文彬;魏丽丽;修红;黄霞;单信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在ICU护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247名大专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9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118人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实习结束后以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考核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比较2组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及临床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出科时临床护理综合能力为(6.42 ± 1.45)分,对照组为(5.25 ± 1.35)分,2组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3,P=0.000);出科时观察组临床教学效果达到要求和优秀分别为41.53%(49/118)、51.69%(61/118),优于对照组的62.79%(81/129)、19.38%(25/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5,P=0.000).结论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床旁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护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黄德斌;林善娟;谢海莉;巫雪花;郑燕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肝衰竭人工肝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江苏大学附属镇江三院肝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进行过人工肝治疗肝衰竭连续住院患者,采集患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资料、病史资料.结果 采集到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共189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无深静脉血栓178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2%(11/189).血栓组和无血栓组在年龄(χ2=7.17,P=0.027)、置管方式(χ2=4.99,P=0.025)、置管成功次数(χ2=10.856,P=0.004)、人工肝次数(χ2=67.481,P<0.01)、活动状态(χ2=9.607,P=0.022)、D-二聚体(t=12.318,P<0.01)、感染(χ2=17.231,P=0.001)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643,P=0.01)、置管成功次数(OR=1.667,P=0.005)、活动状态(OR=6.049,P<0.01)、D-二聚体(OR=2.532,P=0.005)、感染(OR=2.463,P=0.008)是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衰竭人工肝术后深静脉血栓并不少见,加强人工肝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尤其对高龄、置管穿刺次数较多者、绝对卧床、D-二聚体增高及感染患者需针对性加强护理.
作者:叶云;姜林仙;郭琴芳;谭友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6年1-12月行心脏外科术后的235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117例和对照组118例.干预组采用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方案.记录并比较2组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浅镇静达标率为87.17%(102/1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62%(68/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42,P<0.05).干预组ICU谵妄发生率为17.09%(20/117),低于对照组的34.75%(4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4,P<0.05).干预组右美托咪啶用量、并用丙泊酚量分别为(269.46 ± 32.47)μg、(286.84 ± 81.96)mg,对照组分别为(507.29 ± 58.27)μg、(575.63 ± 95.74)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14、-4.371,P<0.05).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4.31 ± 1.43)、(16.02 ± 1.25)h,对照组分别为(20.45 ± 2.29)、(22.82 ± 2.4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5.529,P<0.05).结论 镇痛镇静调控方案在心脏术后患者ICU谵妄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英华;许正红;黄琴红;潘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ABCDE集束化管理是预防ICU患者发生谵妄的各项综合措施,并形成了规范化治疗的模式和流程.本文通过对ICU患者产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ABCDE集束化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法,以此提高ABCDE集束化管理在ICU谵妄患者中的精准程度,提高对ICU谵妄患者的识别,减少ICU谵妄的发生率,减轻危重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刘娟;刘薇萍;喻欣;何月;熊伟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健康的护理工作环境能直接提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留职率等正性指标,也是提升优质护理、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简要介绍护理工作环境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护理工作环境的研究意义、测评工具及结果,着重论述了我国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重点,以期为改善护理工作环境现状提供借鉴.
作者:李勍;吴晓英;王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神经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意识已逐步提升,根据疾病特点,实施肠内营养、监测、预防胃肠道并发症,及时让患者达到营养目标值尤为重要,故完善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践标准势在必行,它可有效地进行临床实践指引,规范护理操作流程,将实际困惑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与思考,促进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安全实施.
作者:杨舒曼;刘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急危重症患者院前院中快速联动救治平台,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抢救时机.方法 自主研发互联急救APP,联合长春市急救中心及长春市交通指挥中心共同参与急救,由长春市交通指挥中心实时调控交通信号灯,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优交通路径,由长春市急救中心实施初步救治,同时将患者信息实时共享到医院,使院内快速分诊适医生等待接诊.比较应用平台前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实现医院、长春市急救中心、长春市交通指挥中心三方信息联动,试验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救护时间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6.28 ± 3.08)min、(17.89 ± 5.84)min、87.85%(217/247),对照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院内救护时间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18.29 ± 1.87)min、(24.84 ± 1.69)min、63.01%(138/21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3、5.745,χ2=5.404,P<0.05).结论 急危重症患者院前院中快速联动救治平台的建立能优化患者急救生存链,为急危重症患者争取更大的抢救机会.
作者:马新利;闫明;王子;郭新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七步法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使患者生活尽早自理.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支架置入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PCI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运动康复七步法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第1天观察2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第9天观察2组患者LVEF和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心功能的评价采用心脏彩超,生活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术后第1天,康复组和对照组LVEF低于50%的发生率分别为53.30%(16/30)和50.00%(15/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7,P>0.05);术后第9天,康复组和对照组LVEF低于50%的发生率分别为26.70%(6/30)和46.70%(1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5).康复组和对照组MBI评分分别为(80.167 ±4.111)、(64.200 ± 3.14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96,P<0.01).结论 采用运动康复七步法进行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姣姣;吴克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连市妇幼保健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28例为研究组,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受常规护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入院时研究组焦虑状态问卷(SAI)、焦虑特质问卷TAI),Zung氏抑郁量表(SDS)评分分别为(58.42 ± 3.61)、(55.57 ± 2.69)、(55.06 ± 2.67)分,出院前研究组分别为(42.19 ± 2.16)、(47.20 ± 2.74)、(44.25 ± 4.36)分,对照组入院时分别为(58.96 ± 3.35)、(55.27 ± 2.75)、(55.23 ± 3.12)分,出院前分别为(44.35 ± 3.13)、(49.35 ± 3.13)、(48.67 ± 5.16)分,2组入院时SAI、TAI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1、0.420、0.222,P>0.05),出院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8、2.775、3.511,P<0.01);研究组终止妊娠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产后1 min内Apgar评分分别为(36.15 ± 0.77)周、(1000.19 ± 14.21)ml、(9.13 ± 0.10)分,对照组分别为(33.50 ± 0.66)周、(1516.71 ± 29.08)ml、(8.79 ± 0.5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02、32.490、3.531,P<0.01);2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合计为7.14%(2/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50,P<0.01);研究组产妇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评分为(95.23 ± 4.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6 ± 5.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2,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应用效果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新博;程卫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相关性重度肺高压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预防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16年3-12月收治的31例重度肺高压患者围手术期肺高压危象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术后31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肺高压危象,肺高压危象重在预防,其次是处理.预防从维持非缺氧状态、保持体内pH值偏碱状态、肺血管扩张药物(靶向药物和常规扩血管药物)应用、深度镇静四方面管理控制,达到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高压危象的发生.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出院,1例死亡.结论 重度肺高压患者围手术期风险也很大,肺高压危象是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肺高压危象的发生成为术后护理重点.
作者:张慧慧;王玲玲;于晨曲;邢小明;支文超;吕玲;冯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测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不同体位时的气囊压力,为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正确的气囊测压时机提供科学的临床依据.方法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应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测压,每位患者从初始位置半卧位30°开始,气囊压力调整为25 cmH2O(1 cmH2O=0.098 kPa),按顺序半卧位45°,左侧卧位30°,左侧卧位45°,右侧卧位30°,右侧卧位45°,平卧位,测量通气末的气囊压力.结果 气囊压力值在半卧位30°时是25 cmH2O,半卧位45°时、左侧卧位30°时、左侧卧位45°时、右侧卧位30°时、右侧卧位45°时、平卧位时分别是(28.55 ± 5.41)、(31.43 ± 7.42)、(32.20 ± 6.85)、(29.43 ± 5.84)、(29.20 ± 6.42)、(27.15 ± 4.05) cmH2O.半卧位30°时,气囊压力低,虽然与平卧位气囊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 P=0.09),但平卧位时也有8例患者气囊压力>30 cmH2O.半卧位30°与左侧卧位30°和右侧卧位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3.51,P<0.01).半卧位30°与左侧卧位45°和右侧卧位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1、-3.33,P<0.01).当半卧位30°气囊压力调整为25 cmH2O时,改变体位后其他体位均有部分患者气囊压力>30 cmH2O.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可以造成气囊压力的变化,这需要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患者体位改变后及时测量和调整气囊压力.
作者:王宇霞;夏欣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