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52~81岁T2DM52例,采用同病人同肢体/不同肢体的手背及足背下2/3不常用的小静脉进行正向或逆向输静脉液观察,逆向静脉输液在穿刺成功率、输液针易固定及改善病人肢体血液循环方面较正向静脉输液有实用价值.
作者:饶碧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将61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予糖尿病基础治疗,治疗组31例加用罗格列酮和洛沙坦口服.观察6月.结果:治疗组FBG、HbA1c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UAER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CHOL、TG、HDL-C、LDL-C、SBP、DBP的改善亦明显(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洛沙坦可有效调控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血压,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
作者:龚敏;王爱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测量T2DM患者的ABI,以0.9、0.7、0.4为分割点分成轻、中、重度缺血组,及正常对照组,分析既往心脑血管合并症及危险事件发生率与ABI的联系.结果:4组间有显著差异.且ABI越低,发生心脑合并症越多,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提示有明显相关性.结论:ABI与T<,2>DM心脑血管事件呈明显负相关,可预测心脑血管危险事件.
作者:刘洁;陈臻;蔡然;李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比较卡博平和瑞格列奈对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卡博平降低餐后血糖比瑞格列奈更显著,卡博平组血清IL-6和CRP水平降低比瑞格列奈组更明显;卡博平组58%患者CIMT消退,瑞格列奈组有42%,与瑞格列奈组相比较,卡博平组CIMT消退更显著(P<0.05).结论:卡博平能够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消退.
作者:周一军;李莉;富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们对合并肾功能损害代偿期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随机分成那格列奈组和糖适平组,结果发现使用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优于糖适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仙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研究报告认为:几乎所有的糖尿病在发病前都要经过糖耐量异常(IGT)阶段[1].如不及时干预,约有2/3病人可转变为糖尿病[2].因此对IGT作干预治疗是预防发生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作者:郑英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患者,女,56岁,确诊为2型糖尿病,高血压三级极高危,并给予氨氯地平片5mg qd,依那普利片10mg bid,卡维地洛片10mg bid口服,非诺贝特20mg qn口服,诺和锐6u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8u每晚十时皮下注射.
作者:姜玉兰;李佳;陈海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例一、女,13岁,因多饮多尿多食消瘦1月意识模糊2天于2003年8月21日来院.入院时查体:体温:35.6℃,血压:100/60mmHg,呼吸28次/分,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呼吸深大,四肢湿冷,口唇干燥,心率120次/分.
作者:张晓莉;叶成荣;胡志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5岁.既往无明确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脑梗死10余年,痴呆伴生活不能自理5年.4天前发热,体温高达41℃,轻微咳嗽,无咳痰,小便量多.
作者:张全新;吴霞;吴庚平;周菁;刘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糖、胰岛素水肿和体重增加,引起过敏反应的非常少见.现将近两年来注射诺和灵30R后致过敏反应的3例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苏俊平;姬淑君;王姬星;张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病例:女,11岁,汉族,因间断手足搐搦7年余,抽搐2月入院.2000年初患者出现发作性手足搐搦,伴有四肢肌肉麻木、无力.2007年3月某日玩耍时突然摔倒,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双侧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形成鹰爪状,口吐泡沫,头偏向一侧,眼斜向一侧,无大小便失禁,约10分钟后缓解,觉肌肉酸痛.
作者:牛兆霞;杨华;杨美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为了更好的推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2006年8月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共同提出了对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的调整方案的共识.
作者:李玉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2006年9月,为帮助和指导临床医生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的治疗方案作出合适的选择,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EASD)联合制定了T2DM治疗路径共识(以下简称ADA/EASD共识).
作者:杜玉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于出现低血糖症,临床表现复杂,尤神经性低血糖,缺乏特异性,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神经性低血糖症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袁久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本文对近年来我科收治的51例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一般资料本组51例患者,男36例,女15例,年龄22~76岁,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48例.
作者:孟宪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第43届欧洲糖尿病学会年会,就肠促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专题研讨,现将主要研究成果简介如下:1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类似物 GLP-1具有胰岛素不依赖性和抗糖尿病作用,并参与己糖内环境调节.
作者:宋爱华;程雪娟;董砚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第19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大会于2006年12月3-7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会议就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学相关的新进展、新方法、新药物作了专题报告.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井源;韩婷;吴静;董砚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EASD第43届年会于2007年9月18~21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会议对糖尿病肾病(DN)在遗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做了阐述,现简介如下:
作者:刁亚丽;陈梅;程雪娟;董砚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作者:刘赫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