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预防糖尿病人药物性低血糖昏迷的发生,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加例低血糖昏迷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邱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ACCORD[1](Action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控制行动)试验在2008年第68届ADA年会上公布了!在会上、会后又一次引起了全世界的冲击波,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亚于DCCT[2]、UKPDS[3]所给与糖尿病学界的影响!
作者:刘赫;刘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8年是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并发症防治寻证医学证据大餐年,可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在T2DM血糖控制对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防治方面,终于看到了与早期的针对T1DM进行的DCCT/EDIC研究相似的结果.
作者:关玉峰;苏本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强化血糖控制能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强化降糖的理念已逐渐被推广和接受.然而,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和血糖达标率的增加,低血糖的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本文对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的危害和防治作一综述.
作者:刘烈华;李延兵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暴发性1型糖尿病(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F1D)日本Imagamw等[1]2000年提出的1型糖尿病的新亚型,因其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胰岛素功能差,预后凶险,目前已受到相当关注.而与妊娠相关的暴发性1型糖尿病(PF)预后更严重,但因文献报道倒数不多,还不被临床医生所熟知.
作者:张进;李玉姝;单忠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能提高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现将这种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工作者或患者及家属应用.(1)掌握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吸收情况、注射深度和注射方法.
作者:陈雅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晏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格列吡嗪是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采用了胃肠治疗系统(GITS)控制剂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评价每日一次给予格列吡嗪控释片(上午或下午口服)和格列本脲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胰岛素分泌和肝葡萄糖生成的作用,Go EH、Kyriakidou-Himonas M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Diabetes Mctab Rcs Rev.2004 May -Jun;20(3):225-31).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