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降糖药物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不良反应也在迅速增加.其中,由于水钠潴留导致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因此降糖药物治疗与水钠潴留相关性近年来受到重视.引起水钠潴留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噻唑烷二酮类(TZDs)和胰岛素.在临床工作中如何科学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确保患者的安全,已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作者:包柄楠;周迎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1)糖尿病与心血管事件;(2)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药物与心脏伤害;(3)糖尿病伴心脏病者对高血糖的治疗药物选择.谈谈相关方面的历史和现在.1糖尿病与心脏病变 目前认为主要包括: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DC).
作者:张一奇;刘国良;张峻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均未见直接肾毒性.但不同的药物,因其经肾排泄比例及药物半衰期等有很大差异,对于肾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在选择用药时应有所区别.本文将从肾脏安全性角度对目前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做简要概述.1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可使HbA1c降低1%~2%,主要作用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作用部位是胰岛β细胞膜上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降糖前提是机体尚存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β细胞.
作者:任惠珠;常宝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很多,且呈逐渐增加趋势,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促泌剂(磺酰脲类药物-SU和格列奈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I)、噻唑烷二酮衍生物(TZDs)、DDP-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和胰岛素等,它们几乎均不同程度经肾脏排泄或降解,故临床在使用或选择抗糖尿病药物时,应了解其本身是否进一步损害肾脏,患者是否已存在糖尿病肾脏病变及其肾功能情况,以便合理选择抗糖尿病药物.
作者:叶山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肝脏是人休内大的、功能多的腺体器官:消化、排泄、代谢、解毒……,其中特别是代谢功能,在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中,肝脏是绝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1糖尿病与肝脏病变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过营养性营养不良的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作用不足,而致机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早在十七世纪一些临床学家就注意到患者可有肝脏肿大.
作者:孟韶峰;刘国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数不断增加,老年糖尿病在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有其与成年期糖尿病诸多不同特点.值得提出的是老年糖尿病者的临床症状并不显著,无症状者约为发病人数的1/3 ~ 1/2,故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防止并发症,则愈后良好.由于该病常易并发肺结核、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甚至发生脑血管溢外、心肌梗塞等严重疾患,已成为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作者:张卫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骨质疏松病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特点为骨吸收增多,骨形成减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型糖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为48%~ 72%[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增高、降低或没有改变的结果国内外文献均可见报道.近年来,研究发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骨质疏松发生率可达20%~60%[2】.糖尿病骨质疏松易导致病理性骨折,致残致死率高,可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困难.
作者:翟伟;迟峰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