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下肢动脉血栓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在狭窄程度不足25%时,动脉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未发生显著改变,狭窄度在25%~50%之间时,动脉远端血流的速度会发生显著降低,脉冲多普勒频谱并未发生原则改变;狭窄程度超过50%时,动脉远端脉冲多普勒频谱表现出,收缩期峰值速度降低的单相波形;闭塞后,血流信号彻底消失.结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动脉血栓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分析,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周训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别名 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nsulin resistance type A syndrome);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A型;A型综合征;卵巢性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黑棘皮病;雄激素增多症-胰岛素抵抗-黑刺皮症;(HAIR-AN)综合征1975年Flier等首先报道一名伴有高度胰岛素抵抗的黑棘皮症的女性患者[1],Kahn于1976年命名为A型综合征[2].1998年Globerman曾报导并分析了15例HAIR-AN病人[3];2009年Kual Hojlund等人发现一个家系10人中有不同程度餐后低血糖,伴重度胰岛素抵抗,基因诊断、发现胰岛素受体基因Arg1124Glu突变;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致报导过4例.
作者:崔立娟;刘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免疫源性可以伤害胰岛素功能或胰岛素受体功能,而后召致糖代谢障碍.本征早于1970年由日本平田幸正,等,首先报告的从没用过胰岛素的人的血清中存在胰岛素结合抗体,并引起伴低血糖的高血糖症,称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而后在1976年Kahn又报告了由胰岛素受体自身抗体引起的伴低血糖的高血糖综合征,即免疫源性糖代谢失调综合征.目前被人们认识的有两个类型.分别介绍如下.
作者:张艳阳;李延彬;温宾红;梁丽;刘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型糖尿病不同于1型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易感性疾病,尽管对其特异的多态性或突变认识尚不清楚,但对其影响肝脏、骨骼肌、脂肪、β细胞或大脑的生理机制已将陆续得到阐明,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遗传因素对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存在着影响[1-2],更多学者更倾向影响胰岛素抵抗在前,β细胞功能伤害则多发生在抵抗后阶段[3].当然环境因素也起着作用,甚至是更重要的作用,所以称为易感性.
作者:吴玥长;时博;刘敏;刘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机体三大营养素之一的糖代谢是机体重要的一个,我们一般指的是葡萄糖.不要忘了在糖代谢异常的队伍中,还存在一些非葡萄糖代谢异常:糖原累积病、半乳糖、乳糖、果糖等的代谢异常;即便是葡萄糖,我们一般也是提的是高血糖(糖尿病)、低血糖;其实临床上某些病人也可以同时或先后表达即存在高血糖,又存在低血糖,或是在高血糖中发生了低血糖,或是在低血糖病人发生了高血糖,本期想谈谈伴低血糖的高血糖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丽梅;朱虹;刘国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别名 免疫性低血糖症;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自体免疫性胰岛素低血糖症;自体免疫性低血糖综合征;Hiram病自平田幸正于1970年报告第1例以来,平田幸正在日本先后报告了15例,在欧美仅在奥斯陆Fφlling报告1例,国内杜建玲等于2001年报告1例[3].据2006年文献介绍全世界已有400多例报告,单日本1970~1997年就报告了244例[4],当时日本以外的东亚地区仅报告10例,其中华人占9例[5],截至2004年欧美共报道40例.
作者:张艳阳;温宾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别名 婴幼儿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Persistent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 of infancy,PHHI)家族性高胰岛素血症;青少年起病型糖尿病(MOPY);胰岛细胞发育不良症自1981年Aynsley-Gren等首次报道PHHI以来[1],后续学者对其遗传背景做了大量和深入的研究,清楚一些,还有相当一些还不算清楚.PHHI至今还是一种极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使胰岛β细胞持续不适当分泌胰岛素是PHHI的病理生理基础.在少见中而又以近亲结婚的沙特阿拉伯人和犹太裔德国人多见,呈家族聚集倾向,在犹太人中发生率可高达1∶2500~3000(而其它人种发病率只为1∶31000~500000,表达了极强的种族遗传倾向),主要见于婴幼儿,主要特征是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症.
作者:于婉;刘国良;曹翠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别名 自身免疫低血糖症;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BIR);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B型Kahn等[1]于1976年首先报导了6例伴有黑棘皮病的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后查证体内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后Kahn将伴免疫性疾病、血中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的病人命名为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B型.2002年Arioglu等[13] 总结了24例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国内报告病例较少[14-16].
作者:李延彬;梁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Cryer在2005年曾讲一句对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很有影响的话: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因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2].尽管略有的过刺激,但确实临床上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不是我们期望的!1 糖尿病低血糖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释:糖尿病低血糖是专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血糖过低现象,包括有或没有临床不适症状,但血糖水平的界点设定为≤3.9mmol/L,而不是一般低血糖的诊断标准的界点设定为<2.8mmol/L.
作者:李杰;聂晓源;刘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糖尿病腹泻是中、晚期糖尿病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临床表现,给糖尿病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文献报道其患病率约4%~22%[1].近年的临床研究认为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肠道自主神经病变、肠道菌群失调、胰腺外分泌不足、胆汁酸代谢障碍、胃肠道激素分泌异常和直肠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诸因素.糖尿病腹泻多为间歇性,大便呈棕黄色糊状或水样便且量较大,偶可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一般每日10余次,有时伴有脂肪泻,往往腹泻与便秘相交替,间歇期长短不等,短则数天或数周,长则数月,以夜间及清晨多见[2].
作者:张书月;石洪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糖尿病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就目前而言还没用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其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也是我们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中西医结合能有效改善与减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病变,其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病变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程先耀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