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两种外用药物5%咪喹莫特乳膏与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于增生期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I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8例增生期浅表型IH,年龄5~35周.每个病灶均分为两半:一半涂抹咪喹莫特乳膏(隔天一次);一半涂抹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天3次);治疗均持续16周.测量病灶厚度、颜色及面积变化进行评分,并记录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结果 54例患儿完成治疗,其中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有效率为88.9%(48/54),5%咪喹莫特乳膏总有效率为81.4%(44/54),起效时间马来酸噻吗洛尔组较咪喹莫特组快(P <0.05);三项总评分马来酸噻吗洛尔组优于咪喹莫特组(P <0.05),其中,颜色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厚度与面积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红斑、脱皮、结痂,其中,马来酸噻吗洛尔出现皮肤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结论 咪喹莫特和马来酸噻吗洛尔都可以作为增生期浅表型IH外用药物治疗的选择,而马来酸噻吗洛尔相对起效快,促进病灶颜色消退程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有望成为治疗增生期浅表型IH外用药物的首选.
作者:胡丽;李昕;马刚;仇雅璟;陈辉;金云波;胡晓洁;林晓曦;李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临床糖尿病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及二次手术率.方法 自2000年10月至2013年1月,对50例糖尿病足患者均予综合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早期全身应用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及抗生素,局部清创换药,并行CTA评估下肢动脉阻塞情况,根据病情综合应用包含局部清创、换药、封闭负压吸引(VSD)、植皮、截趾截肢等多种治疗方式.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局部清创换药、植皮愈合5例,局部清创换药、VSD术、植皮愈合20例,截趾术12例,小腿截肢10例,大腿截肢3例.所有病例均未因肢体残端再次坏死而行二次手术.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病情多样,应充分利用CTA评估病情,对于存在明确阻塞部位的,应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试行介入治疗.即使肢体坏死无法保留,CTA检查亦可协助选择合理的截除平面.
作者:张平;吕承洲;姜英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服普萘洛尔结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临床诊断为血管瘤的婴幼儿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第1组(普萘洛尔组)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第2组(联合治疗组)行口服普萘洛尔+瘤体局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服药方法:第1天0.5mg/kg,第2天1mg/kg,第3天及以后2~3mg/kg,分2次给药,进食后半小时服用.联合治疗组B超显示皮下无瘤体组织后使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结果 普萘洛尔组有效率为85%,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开始服用普萘洛尔后第2~4天就可见病变颜色变浅,瘤体变软,伴有溃疡的患儿2个月后溃疡愈合.平均服药时间为7个月.联合治疗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2次后消失.2例患儿治疗结束6个月后出现轻度复发,再次服药后有效.所有患者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对于婴幼儿体表血管瘤,口服普萘洛尔结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曹梁;李勤;肖强;周金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点扎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探索一种新的重睑术式.方法 将3648例单睑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824例,采用点扎埋线法重睑成形术;B组1824例,采用传统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将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508例术后获随访12个月,其中A组1257例,包括薄睑者734例和较厚睑者523例;B组1251例,包括薄睑者730例和较厚睑者521例.随访结果,薄睑者的重睑形态满意率A组略高于B组,两组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厚睑者的重睑形态满意率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0个月,两组重睑维持良好率,A组高于B组,两组薄睑者比较和两组较厚睑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点扎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在重睑形态满意率及重睑远期维持良好率方面均优于传统埋线法重睑成形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勾庆芬;王建刚;李芸;吴新民;付冰川;邵芳;姚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皮瓣组织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自2000-2011年应用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共134例,其中颈前皮瓣23例,眼轮匝肌皮瓣14例,上臂内侧皮瓣34例,颞浅血管预构颈部皮瓣26例,颏血管皮瓣14例,面部皮瓣23例.结果 全部病例面部缺损得以修复,2例有皮瓣下积血,4例皮瓣发生远侧血运障碍,4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78例皮瓣移转后切口瘢痕增生,二次手术改善.结论 对于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正确选择供区极为重要,应用扩张器技术为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关闭供区创面提供了很好的空间.
作者:徐向民;李养群;唐勇;杨喆;赵穆欣;胡春梅;刘媛媛;许砾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单纯改良根治术和术后应用两种方法再造乳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乳腺癌患者共536例,按其治疗方法分为单纯改良根治组(432例)和乳房再造组(104例),乳房再造组患者根据乳房再造时机可再分为即刻再造组(92例)和Ⅱ期再造组(12例).结果 3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乳房再造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单纯改良根治组,但其患者术后满意率、阶段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改良根治组.结论 在乳腺癌治疗中,即刻乳房再造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够获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且乳腺癌的复发、转移与单纯改良根治未行乳房再造者无明显差异.
作者:韩思源;敖嫩;李荷欢;贺佳妮;刘晓颖;冷冰;李怒;金鑫;刘一东;左娜;金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软骨细胞在骨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长板中的软骨细胞通过自身的增殖控制着骨骼的生长;对于那些软骨内成骨的骨发育来说,软骨细胞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软骨内成骨是指在预先形成软骨雏形的基础上,使软骨逐步被替换为骨.软骨内成骨是一个受到严密调控的过程,局部产生的细胞因子如BMP、VEGF、FGF、Ihh、PTHrP等,通过内分泌和旁分泌途径而来的激素如GH、PTH、IGF,以及作用于软骨的理化因素如氧浓度、离子强度、机械压力等都可作用于软骨细胞和周围其他类型的细胞,这些信号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各种转录因子,如对软骨细胞发育至关重要的Sox9、HIF-1α等等,从而启动一系列基因的表达,终使软骨内成骨协调有序地进行[1-3].笔者就调控软骨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丹阳;张云云;张力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由Ritossa于1962年在研究果蝇唾液腺的热激反应时首次发现,是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胞内可溶性蛋白,广泛存在于单细胞生物、非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植物等细胞中[1].目前发现除高热外,其他应激刺激包括惊厥、癫痫、缺血/缺氧等均可引起热休克现象,故又将热休克现象称之为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可以诱导HSP的高表达,对机体的自我保护具有重大意义[2].在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细胞中,HSP作为分子伴侣,是功能与结构相关蛋白,参与其他蛋白质的正常折叠过程.
作者:杨登峰;张腾;易成刚;马显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皮肤组织工程学结合了工程学和生物学原理,构建出用于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皮肤组织替代物[1].临床上组织工程化皮肤的大受益者主要是两组患者群体,第1组是包括烧伤、烫伤、化学腐蚀以及射线照射等原因导致皮肤的严重创伤[2],创面大小和深度致使创面皮肤所剩无几,第2组是特殊的慢性皮肤缺损溃疡、大面积瘢痕、体表巨大肿物切除术后等所需的移植皮肤面积相对大,皮瓣皮片移植无法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此外皮肤移植后中厚皮片的供皮区瘢痕,也常常引起患者堪忧[3].由于组织工程化人工皮肤具有与人的皮肤相似的形态和功能,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已应用于临床,在国内将组织工程化皮肤应用于皮肤缺损修复的研究和报道也越来越多[4].目前,从组织工程学的观点来看,人工皮肤可分三类:①表皮替代物;②真皮替代物;③复合皮肤替代物.
作者:陈婉莹;张连波;秦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整形外科以创伤修复、畸形矫正和功能重建为主要目的,相关专业如颅颌面外科、显微外科、医学影像等方面的发展与整形外科相辅相成,整形和美容的术前诊断设计、术后效果评判以及并发症的诊疗都与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密不可分.
作者:胡晓庆;王志军;张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软骨复合支架血管化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其使用意义.方法 构建兔耳软骨与Medpor复合支架模型,植于兔背部皮下,将实验动物分成2组:耳软骨与Medpor材料直接连接组(A组);耳软骨与Medpor材料直接连接后,bFGF处理组(术中及术后2d,每日局部注射bFGF 100ng,B组);置入后第3、7、14、28天后取出复合支架,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Medpor片边缘及内部CD34表达,并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B组术后早期Medpor材料周边纤维组织增生及血管化较A组明显,但后期血管化程度与A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bFGF对复合支架的纤维血管化过程中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强Medpor与软骨片的连接,增强复合支架的稳定性及抗感染力.
作者:王楷;李爱林;朱占永;罗定安;吴小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面神经麻痹常导致眼轮匝肌肌张力下降,出现下睑外翻,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眉下垂、口角歪斜等面瘫症状[1-4].因下睑结膜向外翻转,眼睑与眼球分离致眼睑闭合不全,使睑结膜长期暴露在外,易发生慢性结膜炎.而泪点不能与眼球紧贴,避免发生溢泪.若同时伴有上直肌麻痹和Bell征(-),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暴露性角膜炎,如果未及时处理,可致角膜穿孔,失明,其治疗效果欠佳[1-5].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们采用下睑缩肌异体巩膜条延长、外侧睑板条悬吊、下睑异体巩膜悬吊三联手术治疗麻痹性下睑外翻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敏;喻长泰;张庆;涂文静;涂惠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管随着乳腺癌治疗的进展,其手术切除范围趋于缩小,但仍会造成患者术后乳房缺失的躯体畸形及心里障碍.即刻乳房再造可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使更多女性重拾信心[1].自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对20例乳腺癌患者施行了乳癌改良根治术即刻背阔肌皮瓣联合硅凝胶假体乳房再造术,现将手术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李思文;韩思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肉毒毒素注射除皱被认为是目前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有效的方法[1].由于人们追求美、向往美,部分前来就诊者心理期望值过高,同时又对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持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和疑虑,有时可引发医患矛盾,造成严重后果,这就给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服务满意度,同时能减轻或者消除求美者的顾虑,使其客观的认识,接受治疗后的现实的预期目标,我们对近1年来在我院注射BOTOX(美国艾尔健公司)治疗上面部皱纹求美者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钱永琴;张维;杜娟;汪孝菊;谢永红;龚自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根据万方数据库对本期刊文献定量分析,本刊是学科综合排名第一期刊,本学科影响因子高期刊,本学科被引频次高期刊(万方期刊计量分析详见本刊),但仍存在困局和问题.
作者:高景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对光老化成纤维细胞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小鼠ADSCs,并进行表面标志物鉴定;ADSCs与成纤维细胞(FBs)共培养48h后,单次UVB 120mJ/cm2照射后30min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量;采用UVB 120mJ/cm2反复照射4次,照射间隔时间12h,诱导产生细胞光老化模型,继续培养48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合成弹性蛋白原等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ADSCs呈成纤维细胞样,活力良好,表面标志物CD29、CD90.2和sca-1阳性,CD34和CD45阴性;ADSCs可减轻单次UVB照射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细胞免受细胞周期阻滞的影响,同时可促进光老化FBs合成弹性蛋白原.结论 ADSCs对光老化FBs具有保护作用,可作为对抗光老化的新手段.
作者:曾继平;毕波;陈亮;杨平;周轶群;郭妤;刘天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辅助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隆下颏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腹部或大腿抽取脂肪组织50ml,从其中30ml脂肪组织中提取富含ADSCs的血管基质组分(SVF)约1ml,与填充用脂肪组织均匀混合后注射于患者下颏区内,注射量4~8ml,术后随访,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1例求美者,随访3~6个月,均无并发症,无明显脂肪吸收,面部轮廓明显改善,下颏变得尖翘,形态自然,效果满意.结论 ADSCs辅助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效果可靠,简单易行,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陈亮;毕波;曾继平;杨平;周轶群;郭妤;刘天一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肉眼观察与量化测定评估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CO2点阵激光用于面部年轻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女性面部老化者,左侧面部给予PRP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作为治疗组,右侧面部只给予CO2点阵激光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采用受治疗者满意度评分及VISIA软件测量,对临床疗效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治疗后1个月,求美者面部皱纹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皱纹数分别为10.91±4.48和12.55±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RP联合CO2点阵激光用于面部年轻化的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回蔷;卞媛媛;张宇;于鲲;卜薇;穆晓弛;胡素萍;李淼;陶凯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