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影响因子:1.9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72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7年8期文献
  • 全基因组微阵列筛选候选雌激素非依赖型子宫内膜癌恶性标志物

    目的 明确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和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找寻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恶性标志物.方法 利用全基因组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对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例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及3例ER和PR阴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研究,检测FOSB、NTRK2、JUN等基因在非雌激素依赖型中的表达情况,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结果 在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中FOSB、NTRK2和JUN基因明显高表达.结论 FOSB、NTRK2和JUN基因或许可以作为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的恶性标志物.

    作者:郭遂群;方唯意;庞战军;刘国炳;周宏珍;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聚丙烯网片在女性全盆底功能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聚丙烯网片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6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具体包括:采用聚丙烯网片悬吊双侧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并将网片置入膀胱阴道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同时进行肛提肌及会阴体的修复从而完成盆底3个平面的重建.合并有压力性或混合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95min,出血量平均为120mL,根据POP-Q分度法,6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它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聚丙烯网片进行全盆底悬吊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术,该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中、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李怀芳;童晓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微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慢性盆腔痛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微腹腔镜和常规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队列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妇产科住院实施保守性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慢性盆腔痛患者43例,经腹腔镜诊断或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符合r-AFS分期为轻度的Ⅰ~Ⅱ期,分为微腹腔镜(20例)和常规腹腔镜(23例)两组行保守性手术.结果 微腹腔镜组与常规腹腔镜组比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少,住院费用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手术效果,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腹腔镜手术治疗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与常规腹腔镜一样安全和有效,并且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和总的住院费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许洪梅;张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蜕膜巨噬细胞TSP-1 IL-10及IFN-γ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蜕膜巨噬细胞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要求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妇女20例(A组)和1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B组)检测蜕膜TSP-1 mRNA、蜕膜巨噬细胞表面TSP-1的表达及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量,并在培养液中加入相应刺激物,观察细胞因子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蜕膜TSP-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蜕膜巨噬细胞TS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显著降低(P<0.05);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干预因素对两组病例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FN-γ无显著影响;加入TSP-1后,两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均增加(P<0.05);加入抗TSP-1后A组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P<0.05).结论 URSA患者蜕膜TSP-1表达下降,且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量降低,可能是导致URSA发病的原因.TSP-1可能在调控蜕膜巨噬细胞分泌IL-10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金妍;林其德;汪希鹏;肖云山;吕彩君;丁传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陨阳医学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妇产科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经临床和超声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的260例患者,在超声监视和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射频消融治疗,于术后第1、3、6和12个月随访.其中56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同时行盆腔彩超检查子宫和卵巢血流的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卵巢和垂体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月72.67%月经恢复正常,64.71%痛经消失,64.81%下腹不适和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均消失.治疗后12个月82.56%患者月经恢复正常,74.51%痛经消失,72.22%下腹不适和膀胱、直肠压迫症状均消失.射频消融治疗术后子宫及其肌瘤体积呈进行性缩小,治疗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肌瘤体积缩小率为69.56%和76.38%,子宫体积缩小率为42.29%和46.2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和97.69%.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血液供应比健康妇女丰富(P<0.05),治疗后明显降低,与健康妇女无明显差别.卵巢动脉血液供应、卵巢性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妇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部治疗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术靶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

    作者:罗新;沈媛;宋雯霞;陈双陨;谢杏美;马雪枫;徐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相关并发症分析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 867例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患者的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总计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0.3%.其中近期并发症包括术中髂血管损伤2例、肠损伤3例,术后盆腔脓肿1例;远期并发症有输尿管梗阻导致单侧肾积水进而肾功能丧失1例和卵巢功能早衰2例.结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手术存在肠道、输尿管与腹膜后血管损伤的风险,远期可发生卵巢功能早衰这种罕见并发症.

    作者:邓姗;冷金花;郎景和;刘珠凤;孙大为;朱兰;黄荣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PTEN p53及hMSH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TEN、p53及hMSH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蛋白表达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和抚顺市中心医院妇产科1999年7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99例(病理分级Ⅰ级59例、Ⅱ和Ⅲ级40例)子宫内膜癌中PTEN、p53与hMSH2的蛋白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总缺失率70.7%,病理Ⅰ级为81.4%,Ⅱ和Ⅲ级55.0%,二者呈负相关(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率42.4%,Ⅰ级20.3%,Ⅱ和Ⅲ级75.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60.6%,Ⅰ级57.6%,Ⅱ和Ⅲ级65.0%,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hMSH2(+)中PTEN蛋白表达缺失率57.1%,hMSH2(-)42.9%;在hMSH2(+)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78.6%,hMSH2(-)21.4%.PTEN与hMSH2无相关性(P>0.05).p53与hMSH2呈正相关(P<0.05).结论 检测PTEN、p53蛋白表达可能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程度.p53基因突变与错配修复基因的功能缺陷有关.

    作者:苏红;吕申;王长智;邹忠文;张春蕾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电子及光学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国产电子阴道镜(型号JY2650)与光学阴道镜(型号YDJ9904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SP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昆明市延安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镜及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290例,同时应用国产电子阴道镜和光学阴道镜检查诊断,根据阴道镜图像定位取活检,均有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二者在CIN各级中的比较:(1)CIN Ⅰ级:阴性预测、阳性预测及敏感性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CIN Ⅱ级:阴性预测与阳性预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CIN Ⅲ级:阴性预测和阳性预测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SPI中的比较:阴性预测和阳性预测二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敏感性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CIN和SPI的临床诊断中,电子阴道镜的阴性预测值高;光学阴道镜的阳性预测值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两者相同.电子阴道镜在资料储存、随访、教学、科研中有一定可行性和实用性,优于光学阴道镜;而光学阴道镜阳性预测值高、敏感性高,对早期微小病灶的分辨优于电子阴道镜.

    作者:王应鸽;杨仁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58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endometrium,RFAE)是利用高频的交流电磁波,通过治疗电极导入子宫内膜组织而产生生物热效应,使子宫内膜的功能层和基底层发生凝固、变性、坏死和脱落,去除子宫内膜而达到子宫性闭经.

    作者:李志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kip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细胞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基因kip1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体外对HCMV感染的阻断机制.方法 2005年7月至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检测HCMV感染后24h、48h、72h、96h细胞中kip1 mRNA水平,检测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干预后kip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 病毒感染后24h、48h、72h、96h细胞中kip1 mRNA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中药金叶败毒制剂可部分阻止这种趋势.结论 中药金叶败毒制剂部分上调HCMV感染引起的kip1 mRNA水平下降,可能是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HCMV效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楠;余艳红;钟梅;闻良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与设备的进步和更新,有关腹腔镜用于恶性肿瘤的手术分期、治疗的报道逐年增加.迄今的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肿瘤复发的机会,也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特别是与单纯根治性放疗比较时,优势更为明显.

    作者:梁志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宫内病变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普及,宫腔镜和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妇科临床的常规诊疗手段.宫腔镜检查正逐渐取代盲视的诊断性刮宫,宫腔镜手术已成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和处理多种宫腔病变的有效措施.

    作者:夏恩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无气腹腹腔镜手术(gasless laparoscopic surgery)是腹腔镜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气腹腹腔镜手术相比,因没有持续的CO2压力对机体的影响,更显示了其微创性,大大拓展了有合并症妇科疾病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应用范围,因此无气腹腹腔镜手术是对气腹腹腔镜手术的重要补充.

    作者:刘海防;刘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妇科微创手术适应证及方法选择的争议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进入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其中值得关注的就是微创外科学.

    作者:冷金花;王艳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妊娠合并疾病中的应用

    妊娠期急腹症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临床上常难以及时诊断和恰当治疗.约0.75%~2%的妊娠期妇女因非产科因素的腹部疾患如胆囊炎、阑尾炎、附件肿瘤等需手术治疗.

    作者:王永来;陈双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血管性介入治疗在妇产科应用的优势及可能的缺憾

    介入治疗分为血管性介入治疗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两种,后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日渐减少.血管性介入治疗(下简称介入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早可以追溯到1974年,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广泛的应用是在近10余年.

    作者:陈春林;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又常合并不孕,并有治疗后容易复发的特点,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均可以做手术治疗.如果妇女有生育要求,而且其病变能解释患者的疼痛症状和不孕原因时应行保守性手术.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广泛用于临床,已成为公认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佳方法[1].

    作者:周应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进展

    1 概念及治疗机制本文所及子宫良性疾病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及宫颈糜烂(现已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等,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中育龄妇女中子宫肌瘤、腺肌瘤和功血的发病率约为25%,不孕妇女中达40%.

    作者:尹格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青春期宫颈腺肉瘤1例

    患者17岁.未婚.阴道不规则流血半年.既往月经规则,15岁月经初潮,周期28~30 d,月经期3~4 d.末次月经于2004-11-22来潮.经血量时多时少,多时并伴有大量的血块排出,少时呈点滴状,无明显腹痛、腹胀等不适.

    作者:谭志琴;刘伏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并发妊娠子宫切口疝1例

    患者25岁.孕2产0.6年前行剖宫产术.因停经26周+3,腹痛12h于2006-09-11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6-03-20.妊娠早期无特殊不适.

    作者:王安;许霞光;钱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溶血磷脂酸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0例初治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的血浆LPA和CA125,同时测定其中20例腹水中的LPA,并选择同期20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浆和腹腔冲洗液作对照.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前血浆LPA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且术后水平低于术前(P<0.01).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腹水LPA明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腹腔冲洗液(P<0.01).LPA诊断Ⅰ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75%和80%.CA125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25%和40%.结论 LPA升高可能成为早期上皮性卵巢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指标,同时可监测病情并判断病人的预后.

    作者:王辉;吴小华;史丽;陈文雪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终止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体会

    本文分析了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1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瘢痕妊娠患者,均先采用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灌注甲氨蝶呤(MTX)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双侧子宫动脉,48h后在超声监视下行负压吸宫人工流产术,无一例发生大出血,全部保留了子宫,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洁;熊俊;方敏;杨文忠;杨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小于6月龄卵巢囊肿患儿10例诊治体会

    小于6月龄卵巢囊肿患儿比较少见,国内仅见个案报道.本文总结我院1988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10例的治疗体会.

    作者:耿其明;徐小群;唐维兵;张杰;陈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中盆腔结构功能障碍的阴道封闭手术治疗

    现代解剖学对盆底结构的描述以腔室理论为代表.该理论在垂直方向上将盆底分为前、中、后3个腔室,前腔室包括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腔室包括阴道顶部、子宫;后腔室包括阴道后壁、直肠.由此将盆腔脏器脱垂量化到各个腔室.

    作者:刘海元;朱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植入性胎盘的临床应用

    植入性胎盘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一种较少见的病因,多发生在植入性胎盘的剥离过程中.本文报道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成功治疗植入性胎盘1例,并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雷呈志;向阳;万希润;冯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第18届FIGO世界妇产科学术会会议纪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篇

    第18届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世界妇产科会议(ⅩⅧ FIGO World Congres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于2006年11月5日至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各国的学者就目前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地讨论与交流.

    作者:孟庆举;刘东阳;肖小敏;罗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

    本文尝试对1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将手术方式进行改良,以期改善手术疗效,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孙爱军;甄璟然;钟森;田秦杰;郁琦;何方方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

    先天性无阴道为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的结果,几乎都合并无子宫或仅有始基子宫,极个别患者仍有发育正常的子宫,卵巢一般正常.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5 000~1/4 000.

    作者:张顺仓;梁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临床应用倍美力指导建议

    1941年,第1个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倍美力研制成功.1942年,倍美力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症状.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西医研究新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是5%~10%,其中40%的妇女伴有不孕,其发病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凋亡与EMs的关系受到许多学者的注意.研究较多的细胞凋亡调控蛋白有:Survivin、Bcl-2/Bax、Fas/Fasl、Ubiquitin和p53等.现作如下综述.

    作者:舒美恩;许丽绵;周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