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5-2216
  • 国内刊号:21-1332/R
  • 影响因子:1.9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172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妇产科学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年10期文献
  • 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对足月单胎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前瞻性地对足月单胎阴道分娩的产妇进行对照研究,共观察20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100例(阴道分娩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组),胎儿肩部娩出后缩宫素20 IU持续静脉点滴,胎儿娩出后卡贝缩宫素100 μg肌肉注射;B组100例(阴道分娩缩宫素组),胎儿肩部娩出后缩宫素20 IU持续静脉点滴,胎儿娩出后缩宫素10 IU肌肉注射.记录产后1h,1~2h,2~24 h出血量、血压、心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1 h(t =1.46,P>0.05),1~2h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9,P>0.05),A组2~24 h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1),产后24h出血量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A组和B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 vs.8%,A组和B组产后2h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t =2.64,P<0.05),A组产后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但未出现明显恶性呕吐.结论 卡贝缩宫素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比单用缩宫素效果更佳,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张宏秀;孙丽洲;王美莲;张国英;葛志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C/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C/T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1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子痫前期孕妇,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5例和重度子痫前期61例;96例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采用ELISA及Multiplex SNaPshotSNP分型法分别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位点基因型.结果 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内脂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子痫前期组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子痫前期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中,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 CC型比TF型血清甘油三酯(TG)、内脂素(visfatin)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降低(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内脂素基因启动子-1535 CC型与血清内脂素水平、血脂水平相关,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作者:吴晶晶;颜建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真菌培养及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中,白假丝酵母菌与光滑假丝酵母茵在体外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五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应用纸片扩散法,对2006 - 2012年1458例RVVC的假丝酵母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比较白假丝酵母茵与光滑假丝酵母茵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RVVC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2.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6.3%,白假丝酵母菌(99.1%)和光滑假丝酵母菌(99.6%)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均很高;光滑假丝酵母茵对克霉唑(50.2%)和氟康唑(74.3%)的耐药率均高于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2.4%)和氟康唑(13.2%)的耐药率;白假丝酵母茵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和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光滑假丝酵母茵对咪康唑的敏感性较高(58.7%),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较高(62.7%).结论 RVVC中非白假丝酵母茵所占比例高于VVC,光滑假丝酵母菌与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敏情况完全不同.

    作者:王恩华;刘朝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和措施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16例,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和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加速康复组患者与传统组相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理念的应用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结论 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

    作者:张盛苗;陈龙;孙聚萍;彭川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雌激素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力学反应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的力学反应及17β-雌二醇(E2)对其力学反应的影响.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取12例PFD患者阴道壁组织块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绘制生长曲线,Flexercell 4000系统加载力,卸载后加入17β-E2,RT-PCR检测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表达.结果 (1)应力组Col Ⅰ、MMP-1表达较静力组明显增强,ColⅢ、TIMP-1表达明显减弱(P<0.01).(2) 17β-E2干预后,Col Ⅰ、ColⅢ、TIMP-1表达较对照组增强,MMP-1表达减弱(P<0.05).结论 (1)应力改变了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的胶原代谢状态.(2)17β-E2部分逆转了应力后成纤维细胞的低反应性.

    作者:李东晓;单淑芝;石彬;江静;赵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性激素疗法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识别出需要治疗的患者,并给予恰当治疗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难点.其治疗具有两个目的:一是预防异常出血对妇女身体的不良影响,二是预防和避免子宫内膜发生器质性病变.性激素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中以孕激素治疗为主,具体方法因患者的个体情况而异.若正规性激素治疗疗效不佳时,需警惕器质性病变可能.

    作者:陈蓉;郁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在围绝经期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

    围绝经期阴道流血常见的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对其诊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为超声检查、诊断性刮宫和(或)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增生症以诊断性刮宫为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而子宫内膜息肉因宫腔镜检查确诊率高,被认为是首选的辅助诊断方法.对于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怀疑子宫内膜癌患者以诊断性刮宫和宫腔镜联合检查为主要手段,可及早明确诊断,并有效降低漏诊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是否会造成癌细胞的扩散仍存有争议.

    作者:温彦丽;张晓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滋养细胞疾病所致阴道流血

    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时,除各种常见病外,应考虑到滋养细胞疾病的可能,正确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各种辅助检查全面分析.围绝经期葡萄胎恶变率高,应在清宫前开始预防性化疗;围绝经期滋养细胞肿瘤预后相对较差,联合化疗辅以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赵峻;向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卵巢肿瘤所致阴道流血

    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卵巢肿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性索间质肿瘤、部分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转移性肿瘤等通过分泌雌激素、雄激素等类固醇激素可导致异常阴道流血.

    作者:牟晓玲;唐良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围绝经期非妇科因素所致异常阴道流血

    文章介绍了内外科疾病、医源性因素及生活方式等非妇科因素引起的围绝经期异常阴道流血.如病情许可,应首先由相应的专科医生对原发病或原发因素进行诊断和处理,再辅以必要的妇科治疗.妇科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原发病或原发因素及专科处理的影响.

    作者:谢康云;张绍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性激素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机制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病因众多,主要包括子宫与宫腔局部因素,全身出凝血功能的异常与生殖内分泌轴的功能异常.性激素在三大因素中分别起到不同作用,涉及到的疾病包括功能性AUB、子宫内膜增生引起的AUB、应用性激素类药物引起的AUB等,上述疾病与性激素的量、时间、比例有关,根据性激素的作用机制可大致分为雌激素撤退性出血、雌激素突破性出血、孕激素突破性出血三类.

    作者:薛薇;孙爱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异位妊娠危险因素及诊断研究进展

    11世纪,一位阿拉伯医生从患者脐部化脓性窦道中拉出了胎儿骨骼,继而第一次提出了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EP)的概念[1],意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发育,是妇产科常见急症,也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病率1.5% ~2.0%,而发展中国家更高.统计显示发展中国家死亡率高达9% ~ 14%,并呈逐年上升趋势[1-2].目前,我国异位妊娠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准确数字尚有待大宗病案流行病学研究结果[3].

    作者:苏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脐带解剖异常的产前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就脐带异常的产前诊断及临床意义做一总结.1脐血管异常1.1 单脐动脉(single umbilical artery,SUA) 单脐动脉是指脐带内只有一条脐动脉,其发病率约为1%,其中左侧缺失占70%,右侧占30%.声像图像的特征是在脐带横断面仅见到两个管腔,其中一个较大的为脐静脉,另一个稍小的为脐动脉.脐带长轴面则变成了一条脐静脉与一条脐动脉相间,在膀胱水平切面彩超仅见一侧显示脐动脉血流,另一侧缺如.与正常脐动脉相比单脐动脉的管腔稍大.

    作者:苏翠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增强预防意识,积极应对围绝经期阴道流血

    发生于围绝经期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须考虑卵巢功能衰退所致排卵障碍,相对或绝对高雌激素的影响;也应考虑发生AUB的其他危险因素增强、增多的影响.从整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角度预防AUB是妇女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

    作者:林守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单纯外阴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Langerhans细胞克隆性增殖引起的少见疾病,是骨髓树突状细胞分化异常的肿瘤[1].本病罕发,患者常为全身多器官受累,单发于女性生殖道而无其他部位受累的Langerhans细胞增生症更是少见.目前全世界仅报道25例,均为个案报道.本文将1例原发于女性外阴的LCH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苏站勤;陈美群;杨开选;高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后3d,一过性抽搐1d

    陈敦金(主持人,妇产科教授):妊娠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FP)少见,近期我们对此病例进行诊治,现将此疑难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大家分享诊治过程中的经验,共同提高诊疗水平.首先请住院医师介绍病例.

    作者:贺芳;陈敦金;王天红;苏春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女性性功能障碍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是指发生在女性性反应周期中一个或几个环节的障碍(性欲减退障碍、性唤起障碍、性高潮障碍)以及性交疼痛障碍.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日益重视整体生活质量,也包括性生活质量.妇产科门诊中,有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在主诉妇产科疾病的同时,主诉性功能方面的问题,这对妇产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展知识面,跟进目前国际上性医学的发展,对患者给予更多有效的医疗帮助.

    作者:朱兰;孙之星;娄文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 LOX-1、oxLDL 的表达及其意义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发的威胁母婴健康的严重疾病,有文献报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存在脂代谢紊乱[1],已有研究证实,炎症反应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损伤是目前普遍认为的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中心环节[2].内皮细胞损伤与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类植物素受体-1(LOX-1)密切相关,本文研究血液中分离出的单核细胞中LOX-1及血清中oxLDL的表达变化以对子痫前期的进展提供临床预测方法,对于监测子痫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邓娅莉;丁依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