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婴儿良性癫癎

    婴儿良性癫癎是近年认识的一组新的癫癎综合征,包括全身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其共同特点为婴儿期起病,发病前后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多数为短期内频繁成簇发作,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对抗癫癎药物反应良好,长期预后好.本文简要介绍各型婴儿良性癫癎的临床及脑电图特征.

    作者:孙岩;刘晓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儿童心室容量和心功能测定中的应用

    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通过对心脏左、右心室的三维重建可以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测量心室容量和心功能,因此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作者:吴琳;黄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婴幼儿行为发育与脑发育研究进展

    本文描述了婴幼儿生后初两年中部分行为发育与相关的脑结构、生化和生理变化.出生第1年主要的行为发育是识别记忆和应用记忆功能改善,以及对看护人离开表现出恐惧情绪;第2年的行为发育包括语言的突破和自我意识的出现.这些行为的出现与此时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脑的发育使大脑皮质加强了对脑干反射的抑制,额叶前部皮质和海马对回忆的形成、储存和恢复的处理过程完善,皮质和边缘系统间联系强化;此外两侧大脑半球间联系的加强,额叶前部皮质和皮质-皮质下神经网络的成熟奠定了行为发育的基础.

    作者:葛欣;王治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研究进展

    本文描述了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分子遗传学改变,同时分析了分子改变与治疗的关系.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EL-AML1基因融合和超二倍体治疗效果较好,可以应用弱强度化疗方案.而MLL基因重排和BCR-ABL基因融合则提示预后不好,这些病人好在第一次缓解后行骨髓移植.白血病病人的基因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分析能够更好的预测疗效.

    作者:姚慧臣;李建国;王宁遂;徐酉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星形胶质细胞GJ及Cx43表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星形胶质细胞间存在间隙连接(GJ),表达连接蛋白(Cx)43,它将星形胶质细胞连接成功能合胞体.在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及各种反应中,通过细胞外离子、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及神经元-神经胶质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稳定及某些神经元的功能.脑组织缺氧、缺血、其它损伤等异常情况下,星形胶质细胞间的GJ、Cx43及偶联被打破,导致神经元功能失常及死亡.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GJ及Cx43表达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王雅洁;高宝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对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认识

    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主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但革兰氏阳性菌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机械通气的过程中,病原菌由消化道向呼吸道的移位及吸入被认为是发生院内感染性肺炎的重要机制.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辅助装置的应用、病人的原发病、治疗手段和病区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导致或加重院内感染性肺炎.目前对于机械通气条件下院内感染性肺炎的确诊和抗生素的选择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经过多家医院的实践,一项控制院内感染性肺炎的指导方针在降低该病的发病率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明;樊寻梅;杨永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TGF-β肾小球系膜增殖或抑制中的调节机制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组织细胞的发育形成、创伤修复、免疫调节、肿瘤发生、细胞黏附、凋亡等有关,其过度生成可导致多种器官纤维化.近年来,TGF-β在肾脏病中的功能作用报道颇多,在导致细胞外基质聚积,进而肾小球硬化上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因此,探讨TGF-β对系膜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TGF-β在肾小球系膜增殖或抑制中的调节机制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邹敏书;吴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p53和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抑癌基因p53通过控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来维持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其功能失活与否成为影响肿瘤发生、发展及对放疗、化疗敏感性的关键因素.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中存在频繁的p53基因突变,本文拟综述p53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靖雪;蒋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是肺疾病的标志物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A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在调节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代谢、基因表达、肺内免疫及炎症反应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某些肺部疾病的特异性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本文就SP-A的结构、多种肺部疾病时体液、支气管灌洗液及血液中SP-A的变化予以综述.

    作者:兰和魁;封志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科循证医学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循证医学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在儿科领域得到很好应用,并成为循证医学发挥作用的成功范例.本文主要介绍近几年来国外循证医学发展现状、具体实施步骤、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并向儿科医务工作者介绍目前儿科循证医学的资源.

    作者:吴斌;陈晓冰;游绍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丘脑食欲调节网络与肥胖

    肥胖与机体对食欲的调节紊乱密切相关,而下丘脑正是接受、整合与发放食欲调节信号、维持体重稳定的重要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组织产生的具有促/抑食欲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在下丘脑形成复杂的食欲调节网络和相互投射的神经环路,对体重和食欲进行精确的调控.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食欲调节系统是一种更有利于能量代谢正平衡的系统,食欲调节网络中各组分的轻微失常将导致肥胖.

    作者:龚海霞;陈荣华;郭锡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自膨式记忆合金堵塞装置治疗先天性心血管异常交通的研究现状

    自膨式记忆合金堵塞装置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双盘堵塞装置,用于房、室间隔缺损等心腔内异常交通堵塞;另一类为单盘蘑菇伞型堵塞装置,用于动脉导管未闭等异常血管交通堵塞.该堵塞装置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内置聚氨脂纤维,具有自膨性、自向心性、可回收性、相容性好、无毒性作用、易于操作、递送系统较小、应用范围广及成功率高等优点.该堵塞装置治疗心血管异常交通有良好的近期效果,但中、远期效果尚需进行较大量的临床观察.本文就该堵塞装置的物理特性及毒性作用、生物相容性、内皮化和治疗心血管异常交通的临床效果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陈名武;周爱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缺氧的研究进展

    脑缺血缺氧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基因表达增加,尤其以梗死灶周围和海马区更突出.BDNF通过维持细胞内Ca2+稳定、清除自由基、阻滞细胞凋亡,以实现其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内源性BDNF是抵御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内在保护剂,外源性BDNF能增加梗死区神经元的存活数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在脑发育早期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玲;水泉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气管肺给药的进展

    经气管肺给药包括经气管肺吸入和注入药物两种途径,前者以气溶胶方式吸入,需借助于气溶胶发生装置,后者是将药液直接注入气管肺内.主要有两个不同的目的:其一让药物经气管肺吸收,在身体其他部位发挥作用;其二让药物在气管肺局部直接发挥作用.给药途径及目的不同,用药后的药代动力学也不一样.近年来该领域日益受重视并不断取得进展.本文就经气管肺给药的生理学基础、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饶小春;刘玺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促炎因子与高氧肺损伤

    应用高浓度氧(简称高氧)会引起急、慢性肺损伤.急性肺损伤常见的病理改变是伴有中性粒细胞(PMN)渗出的弥漫性肺泡损伤.大量PMN渗出诱发或加重肺损伤.近研究表明促炎因子参与了该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高氧暴露对促炎因子的影响,促炎因子在高氧肺损伤中可能发挥的双重作用及与此有关的治疗展望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张晓慧;常立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于母亲体内的抗血小板自体或同种异体抗体,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血小板而引起,严重者可致颅内出血.根据抗体的形成机制可分两种:胎母同种异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妊娠相关的自体免疫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这两种疾病的治疗不同,预后不同,在随后的妊娠中,其同胞受累机率亦不同.正确认识本病可使产科和儿科医师能及时正确处理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红美;沈柏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DNA芯片及其在医学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DNA芯片技术是在一块面积很小的基板上有序固定大量寡核苷酸探针或cDNA探针而组成高密二维的阵列,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和高灵敏度的检测系统获得大量DNA信息.它不仅可一次检测多种病毒、细菌等微生物,而且可鉴别菌株及亚型,分析耐药基因和耐药机制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本文主要对DNA芯片技术的原理、方法、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和将来的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卢美萍;孙眉月;尚世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2 一例罕见的多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0 人乳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来源和变化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0 苯酮尿症饮食治疗松懈增加维生素B12缺乏的危险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1 婴儿猝死综合征与QT延长间的分子生物学联系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2 儿童急性心包炎10年诊治经验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3 儿童痴笑性癫癎一例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6 新生儿期出现皮疹的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7 镰状细胞病患儿肾小球病变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相关因素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5 糖蛋白KL-6是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的标志物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4 RSV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及之后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少以后的哮喘发病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8 拉莫三嗪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引起的低钠血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39 雌二醇与睾酮对黑色和白色人种10~15岁男性脂蛋白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041 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神经营养因子受体TrkA的表达抑制血管生成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