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高压氧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高压氧是指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中所呼吸的与环境等压的纯氧,由于其可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使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高,氧弥散到组织的能力增强,从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因此临床上将高压氧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均表明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高压氧治疗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玲;杨于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危及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疾病.近几年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白细胞介素、表皮生长因子等炎症介质和谷胺酰胺、精氨酸缺乏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娟;陈涵强;黄妙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bFGF与RA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的重要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异性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结合,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推迟其分化,维持干细胞及其后裔细胞的存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撤退可触发神经干细胞分化.视黄酸(RA)是一种调节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营养素,通过核受体或直接通过RA反应元件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RA可加强干细胞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而抑制其向少突胶质细胞方向分化.

    作者:舒畅;李廷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生获得性维甲酸耐药的研究

    目前维甲酸及其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患者表现出对全反式维甲酸的耐药性.本文总结了全身因素及APL细胞本身因素在维甲酸获得性耐药中的可能作用,对维甲酸耐药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付倍蓓;范莹;杨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TGF-β在高氧性肺损伤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转化生长因子-β是重要的生长调节因子,近年来它在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倍受关注.高氧肺损伤后肺纤维化是临床上采用高浓度氧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转化生长因子-β在高氧性肺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和其他细胞因子相互影响,对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党润;许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Podocin的研究进展

    新近认识的Podocin分子为肾小球裂孔膜上继nephrin后又一个被确定的蛋白分子,属Stomatin蛋白家族.Podocin参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正常发育并维持其正常功能.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已经检测到编码Podocin基因NPHS2的多种突变;此外NPHS2突变以及Podocin表达异常可能也是其他遗传性或获得性肾脏病蛋白尿发生的原因.

    作者:邓芳;鹿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儿童阶段骨密度持续增长,是影响成年骨峰值的关键时期.防治儿童期低骨密度是减少成年后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环节.遗传是决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维生素D受体(VDR)的基因多态性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外研究的热点.目前发现与骨密度相关的VDR四个等位基因分别对应内切酶BsmI、ApaI、TaqI、FokI的酶切位点.但世界各地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种族差异、环境因素、研究方法各不相同有关.本文综合各种观点,分析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提示在研究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时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作者:余晓丹;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小儿VAP的发病率将随着呼吸机的广泛应用而显著增加,是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VAP诊断标准尚未完全规范化,故其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引起VAP的主要病原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治疗VAP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要求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及药敏试验.近年,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因其具有可靠的诊断及特异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技术,对VAP的诊治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雁红;卢仲毅;钱永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主要通过瘦素受体这一中介来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及脂肪沉积.瘦素受体在体内分布广泛,其基因存在多种基因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基因多态性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研究较多的为Lys109Arg、GIn223Ser、Lys656Asn这3种多态.

    作者:刘红英;厉锋;刘长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肥大细胞与肾脏纤维化的关系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肾脏间质纤维化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终途径.而作为炎症细胞中重要成员的肥大细胞,其合成和分泌的介质如糜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组胺、肝素和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等,通过多种途径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多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积聚,进而在肾脏间质纤维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肥大细胞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详细机制,为肾脏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建江;易著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研究进展

    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CADD)是脂肪酸氧化缺陷病中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与苯丙酮尿症相当,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酮性低血糖、呕吐和肌无力.串联质谱方法能检测出无症状的MCADD新生儿血浆中升高的酰基肉碱,兼有敏感度高、特异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高通量等特点.约24%病人第一次发作即导致死亡,32%存活者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神经功能障碍.若经新生儿疾病筛查得到诊断,现有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均较满意.MCADD符合新生儿筛查病种入选标准,部分发达国家已将此病列入新生儿疾病常规筛查项目.

    作者:张惠文;顾学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糖酶缺乏症

    双糖酶缺乏症是指小肠黏膜刷状缘双糖酶(乳糖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及海藻糖酶)缺乏,导致未吸收的双糖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代谢,产生CO2、H2及其他气体和有机酸,临床上出现腹胀、腹痛、腹泻、肠鸣和排气过多等症状.双糖酶缺乏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其流行病学、分子学和遗传学、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闵琛;许春娣;陈舜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其巨大的发展潜能使之成为当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新方法和手段之一.纳米技术以其独特的性能在对神经元损伤的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纳米颗粒可以和有机高分子多肽结合、与无机盐结合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蛋白质的运输中载有脂质包被的阳性纳米粒子也使转运能力大增.纳米技术为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脑血管疾病的定位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措施也由有创性变为微创甚至无创性.可以断定纳米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必将起到划时代的巨大作用.

    作者:王航雁;王静;李志宏;彭立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注意缺陷障碍的脑电图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当今儿童少年中多见的行为疾病之一.对其不同分类、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药物治疗的脑电图研究发现,ADHD的脑电活动存在不同类型,提示不同脑功能障碍的ADHD发病机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都是有区别的;在关注疾病行为表现的同时探查引起行为表现的各种病因,对于制定疾病的治疗对策和提高疗效都是有益的.脑电描记技术可以为ADHD病因的明确、类型划分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雅妹;孙晓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耐药相关蛋白与白血病多药耐药

    肺耐药相关蛋白(LRP)的本质是人类主穹窿蛋白.LRP可以在正常细胞和包括白血病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并诱导非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本文对LR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耐药机制、不同耐药蛋白质间的异同及LRP与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综述,以便找出干预或克服LRP引起多药耐药的对策.

    作者:胡潇滨;郭承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型铁强化剂NaFeEDTA的研究进展

    新型铁强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是消除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措施.近年,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作为铁强化剂毒理试验和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结果表明,NaFeEDTA使用安全,口感较好,临床应用无明显副作用,其生物利用度为硫酸亚铁的2~3倍,对钙、镁、铜的代谢无影响,可促进锌的吸收.本文就NaFeEDTA的代谢、生物利用度、临床应用和对其他矿物元素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杨建春;刘培燕;刘戌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目前仍然是新生儿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至今对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肠黏膜损伤、肠道内细菌作用及肠道喂养是发生NEC的基本条件,并在一些重要的危险因素如早产、缺氧缺血性损伤、致病菌过度生长、高渗奶方喂养、胃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低下等综合影响下,导致NEC的发生.临床多采用修正的贝尔NEC分级标准进行诊断,当前仍然缺乏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策略,但近年对该病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本文就近年有关NEC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莉;徐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危重患儿的镇静及镇痛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的患儿由于疾病本身及特殊的环境往往发生应激反应,直接影响患儿的预后.研究表明,在PICU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的.在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前应首先进行疼痛、镇静评估.疼痛的评估分为自述、行为观察、生理测量三种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及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方法.目前阿片类药物仍然是镇痛的主要药物,异丙酚及苯二氮萆类药物是镇静的主要药物.心理行为疗法是有效的辅助疗法,对肿瘤晚期患儿可以进行局麻及神经阻断疗法.

    作者:杨自建;陆铸今;孙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睡眠剥夺降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进展

    睡眠剥夺可以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目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睡眠剥夺可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动态分布,诱导异常的基因表达,引起脑内神经网络结构平衡状态的紊乱.本文从睡眠剥夺引起动物或人学习记忆受损出发,探讨其内在的神经解剖机制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拟为临床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徐健;颜崇淮;沈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FN-γ在肺损伤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肺损伤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其反应,其中γ-干扰素(IFN-γ)是一类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分泌的在宿主防御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IFN-γ在肺损伤纤维化的病理过程中表达增加,并和白细胞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3、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相互调节作用.IFN-γ通过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而在肺及肺外器官中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吴燕燕;许峰;卢仲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线粒体损伤

    心肌线粒体是心肌细胞的能量供应站、Ca2+浓度调节器、细胞死亡执行者.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直接损害、免疫损害、氧自由基损伤使心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线粒体的钙超载、呼吸链功能障碍、凋亡、DNA损伤,终使ATP合成受阻,心肌能量供应不足;膜离子运输系统紊乱,心肌异常电位产生;凋亡调控系统激活,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邓巍;黄星源;麦根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