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5年3期文献
  • CD64和新生儿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普通实验室检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差,使得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白细胞分化抗原CD64是免疫球蛋白IgG的Fc段受体,参与了中性粒细胞的噬菌作用,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是识别新生儿败血症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有力实验室依据.

    作者:郝玲;李艳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早产儿神经胶质损伤的机制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其中神经胶质的损伤占有重要地位.研究显示,早产儿脑血管发育及少突胶质前体的选择性易损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有关,其机制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介导与非受体介导.实验证实,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脑白质损伤,而非受体机制是通过氧自由基引起神经胶质损伤.其他内源性神经递质如儿茶酚胺类可引起氧自由基、热休克蛋白、血红素氧合酶聚集,从而引起胶质损伤.另外,钙离子浓度失衡是细胞死亡的后通路.近年研究还显示缺氧缺血、宫内感染及败血症都存在由细胞因子诱发的早产儿神经胶质损伤及细胞凋亡.

    作者:胡兰;陈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婴儿痉挛症的遗传学特征

    婴儿痉挛症(IS)是一种预后极差的癫癎综合征,近年对癫癎的基因研究取得许多新进展,发现其中的无芒相关同源基因、丝氨酸-苏氨酸激酶9基因能导致X-连锁性IS,还会导致其它类型的癫癎和精神发育迟滞等,常染色体15多余倒置复制和离子通道突变也与IS有关.深入了解这些病因,对预防和治疗IS非常重要.

    作者:王红梅;邹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母乳中lactadherin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母乳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其中让人们尤为关注的是母乳中含有的一种脂肪小球膜表面糖蛋白lactadherin.对其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调查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乳汁中的lactadherin可与轮状病毒交联,并且竞争性抑制轮状病毒结合到宿主小肠黏膜,对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可有预防和减轻病情的作用;另外,lactadherin还可能有调节免疫系统、改变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有利于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该文具体介绍近年来对lactadherin结构、功能及临床方面研究的进展.

    作者:杨凌云;何振娟;朱建幸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CD2相关蛋白在肾小球滤过膜中的生理作用

    CD2相关蛋白(CD2AP)是近年来在肾小球足突裂孔隔膜发现的连接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形成特异性细胞黏附.CD2AP的作用主要是将nephrin锚定于细胞骨架上,对维持肾小球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CD2AP参与维持裂孔隔膜的结构.先天性肾病以及多囊肾性疾病中裂孔隔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CD2AP的发现为深入阐明蛋白尿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邹敏书;余健;何威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症肌无力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依赖T细胞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是MG免疫机制的研究重点.综述近年来对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内容,发现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存在且作用不同,辅助T细胞1细胞因子如IL-2、IL-12、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能在MG和实验性自动免疫性MG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细胞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α干扰素可能有助于MG和实验性自动免疫性MG的形成;相反,辅助T细胞2细胞因子在MG中的作用仍不明了.

    作者:李文辉;周水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期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在组织学上定义为血管壁存在纤维素样坏死和炎症,按照主要受累血管的大小可分为大血管炎如大动脉炎;中血管炎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小血管炎如过敏性紫癜,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等.儿童系统性血管炎包括一组异质性疾病,病因不清,发病机制、组织学、临床表现及预后各不相同.川崎病,过敏性紫癜主要见于儿童期,近年来对其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小血管炎中韦格纳肉芽肿病、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少见,临床资料有限,不为多数儿科医生所认识,而早期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可避免或延缓不可逆损害的发生,使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得到改善.

    作者:仇佳晶;宋红梅;魏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GM-CSF等细胞因子与哮喘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

    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炎症部位EOS增多,其凋亡减少是发生哮喘的重要原因.有些细胞因子如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等对延长EOS生存时间,抑制其凋亡起重要作用,且这些细胞因子由于其受体结构的异同,互有交叉竞争或影响,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

    作者:周浩泉;潘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肝胆并发症研究进展

    目前胃肠外营养在新生儿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引起的肝胆并发症仍未完全解决.研究表明,早产与低出生体重、缺乏肠道刺激、感染、静脉供给过高热卡、静脉营养成分失衡、胃肠外营养的毒性成分等因素均可能与发病有关,由此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防治措施.该文就其病因学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澜;曹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趋化因子RANTES在RSV感染中的表达及作用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疾病.RSV引起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时气道有大量的炎性细胞募集,其机制可能与CC趋化因子RANTES的释放有关.RSV感染可募集和激活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同时也激活气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肺泡巨噬细胞,通过核因子-кB的活化引起RANTES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RANTES水平升高进一步引起炎性细胞趋化、募集到气道黏膜而加重炎症,可能是导致RSV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和哮喘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小芳;楼永良;董琳;吕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哮喘的治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作用外,还有治疗哮喘等气道炎症性疾病的作用.这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对抗哮喘的气道炎症;可减少糖皮质激素依赖的哮喘患者的激素用量;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所致的持续和潜在哮喘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减少黏液分泌量,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刘冬云;韩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受体拮抗剂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随着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研制开发其受体拮抗剂作为哮喘治疗的辅助用药已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部分受体拮抗剂还显示出了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以目前较关注的几种受体拮抗剂,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组胺受体拮抗剂、血栓素受体拮抗剂、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白介素受体拮抗剂为例,介绍其在哮喘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另外,对目前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的另一些受体拮抗剂,如速激肽受体拮抗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及双受体拮抗剂也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田代印;符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为全面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格、心理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情况,人们开始从生命质量的角度对其在儿童时期的生存结局及其对家庭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进行评价,对新生儿加强医疗病房的效益和效能进行评估,并试图阐明与之相关的伦理学问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儿童的生命质量评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方法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查涛;胡传来;陶芳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儿膀胱输尿管反流无辐射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儿童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既往初步诊断是采用放射性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术(VCUG)、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术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有辐射暴露或缺乏空间分辨率的缺点.该文对不同方法进行回顾,并介绍无辐射的排泄性尿道超声检查(VUS).应用VUS对女孩和反流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使VCUG检查的数量能够减少一半以上,从而也使儿童的辐射暴露有明显的减少.伴随谐波超声成像的出现,超声反流检查将会获得进一步的诊断潜力和广泛的应用.

    作者:王文红;张碧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ourette综合征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Tourette综合征是以抽动和发音异常为特征的综合症候群,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神经解剖学认为,Tourette综合征患者有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这一运动调节环路的器质性病变;神经生理学认为是该环路功能异常,表现为对运动皮质的去抑制或直接抑制作用的损伤;神经生物化学研究揭示环路中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紊乱是Tourette综合征的发病的原因.

    作者:姚阳;麻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与早产儿慢性肺疾病

    早产儿慢性肺疾病是早产儿吸入高浓度氧、机械通气治疗和肺部感染后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其详细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核因子-κB作为一种多向性的核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许多因子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等)、细胞间黏附分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这些分子是促进早产儿慢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同时,核因子-κB通过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影响了肺脏的正常发育,也促进了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发生.

    作者:胡瑜;赵永昌;薛辛东;富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脓毒性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脓毒性脑病是儿科脓毒症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脑血管功能障碍、氨基酸及神经递质异常、炎症损伤、谷氨酸兴奋毒性、氧化刺激及医源性损伤等有关.重视对脓毒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可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该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讨论脓毒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新利;钱素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免疫学相关因素

    肺泡上皮Ⅱ型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贮存、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可在组织修复中起干细胞作用.不断有研究表明其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SP-A、SP-D具有十分重要的免疫学作用;在各种病理生理条件产生的细胞因子、补体系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和具有特殊功能的蛋白分子结构,都能参与免疫反应过程,在肺泡防御和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蒋静静;杜立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儿童代谢综合征

    儿童肥胖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儿童代谢综合征(MS)是指在儿童时期出现的有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或2型糖尿病(DM)的多方面危险因素综合,如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其中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遗传也是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肥胖儿童特别是伴有DM家族史者有较显著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异常倾向,从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及儿童2型DM的发病率.儿童MS的预防和治疗应针对高危因素来进行.主要通过改善生活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综合疗法达到控制儿童时期体重的目标,以降低MS、2型DM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作者:叶学智;宋红梅;魏珉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