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其与哮喘的关系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与其相应受体结合所产生的共刺激信号在调节T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ICOS共刺激信号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为临床哮喘的治疗开辟新途径.该文就ICOS的特性、ICOS与哮喘的关系及临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闫莉;刘恩梅;黄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维生素A与儿童抗感染免疫研究进展

    尽管各国疾病控制中心对补充维生素A(VA)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尝试,但世界范围内VA缺乏及其所造成的危害仍不容忽视.常见的感染能增加VA缺乏的风险,主要由于感染导致摄入减少、吸收下降并增加排泄.VA缺乏反过来又损害了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尤其使黏膜的完整性及辅助性T细胞2介导的免疫应答受损,使机体易于感染,对年幼儿的作用尤为明显.该文重点综述了感染性疾病导致VA缺乏的机制及VA缺乏造成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下降的机制,初步小结了VA的补充时机和具体用法.

    作者:陶月红;杨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维生素B12缺乏症研究进展

    儿童因其生理、病理特点,发生维生素B12(VB12)缺乏时其临床症状和预后不同于成人.儿童VB12缺乏的典型症状临床少见,而常表现为一些非典型症状.该症的非典型血液系统改变和不可逆的神经精神改变影响儿童体格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故儿童VB12缺乏症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儿童VB12的吸收及代谢,VB12缺乏症的病因、非典型VB12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美哲;黎海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免疫作用

    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肺部免疫防御作用中具有重要地位.PS中亲水性的相关蛋白(SP)-A和SP-D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显著,在肺部起到趋化、调理吞噬和促杀菌的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肺部过敏反应也有影响.对于疏水性的SP-B、SP-C和磷脂的免疫调节多是通过对替代性PS的研究进行的,目前认为磷脂对肺部的免疫调节以抑制为主,SP-B和SP-C主要调节PS的表面活性,免疫作用不明显,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作者:杜靖;杜立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由于发育不成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致肺泡和肺内血管发育受阻的一种慢性肺疾患,是由于早产、治疗损伤、感染和炎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病需采用综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包括产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合适的呼吸及营养支持、防治感染、抗炎及抗氧化治疗等.要想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需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对肺发育和该病发生机制的研究.

    作者:巢建新;庄德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进展

    全球有近4亿人口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尽管在乙肝流行地区已普遍开展了疫苗接种,但是儿童和由儿童期进展而来的成人患者仍在慢性乙肝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儿童时期乙肝的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干扰素、拉米呋啶以及一些联合用药.该文主要综述抗病毒药物在儿童乙肝治疗中的应用指证、疗效评价以及不同情况下药物选择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李亚男;方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亚型研究进展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目前我国小儿常见的急性周围神经病.一般将GBS分为四个亚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神经病、急性运动感觉轴索神经病及临床变异型Miller-Fisher综合征.现就近年来GBS各亚型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神经电生理、血清学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苑爱云;蒋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6S rRNA基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传统的细菌检测主要依靠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形态学及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分类鉴定,但前三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后者费时且阳性率低.近10余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基因方法如DNA杂交、质粒图谱和16S rRNA序列分析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该文就近年来国外16S rRNA在细菌学研究及其应用的一些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祖卿;尚世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产儿肺功能检查及临床意义

    早产儿肺功能检查是鉴定呼吸系统成熟度、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研究早产儿肺功能变化对更好地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判定疾病性质及严重程 度、选择适宜的呼吸机参数、评价治疗效果和药物疗效、判断疾病预后以及随访都能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张淑莲;陈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炎症反应与小儿胃肠功能障碍

    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病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与胃肠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可造成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和细菌移位.内毒素可直接或间接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进一步导致肠屏障功能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可引起胃肠黏膜缺血、缺氧,损伤细胞旁路径通道,从而使屏障功能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减轻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肠道的损伤作用.核因子-κB可促进细胞因子等基因转录,其活化可介导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及通透性增高,并可使结肠环状平滑肌细胞收缩性降低.Toll样受体4在肠道炎症时表达升高,其可活化内毒素介导的核因子-κB途径.

    作者:王丽杰;孙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脂肪组织提取细胞及其临床展望

    新近发现的脂肪组织提取细胞(PLA细胞)已成为干细胞研究的又一热点.PLA细胞不但具有自体来源、容易获取、再生能力强、低衰老性等特点,而且尚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可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肌细胞、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等.该文对PLA细胞的基本特性及多向分化潜能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基因治疗中的优势和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玢;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铅具有很强的神经发育毒性,主要表现为铅对未成熟脑学习记忆的损害.该文综述了近几年来铅影响学习记忆的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即铅对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非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蛋白激酶C、神经递质、基因调控、一氧化氮合酶、细胞凋亡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作者:谢寒芳;颜崇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低出生体重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新生儿由于早产或宫内发育迟缓而造成的低出生体重将会对肾脏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在新生儿期,低出生体重的近期不良效应表现为一过性水电解质失衡,易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在成人期,低出生体重的远期不良效应与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低出生体重可能通过影响血压、微血管结构功能、内分泌水平及肾单位的发育而参与了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饶佳;徐虹;陈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行性分析

    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多能干细胞,具自我更新和横向分化潜能,在体外有成熟的扩增和诱导方法,一定条件下可分化出具有生理功能的神经细胞,异体移植无免疫排斥反应,可通过血脑屏障,还可使胶质瘢痕发生率小化;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而言,血脑屏障固有结构的破坏,以及新生儿处于脑发育的特殊阶段,新生宿主较年长宿主更能提供MSCs移植后存活、迁移、分化的微环境.MSCs有望成为修复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途径.

    作者:胡琳燕;余加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神经元移行异常研究进展

    神经元移行异常是指在大脑皮质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成神经细胞从胚胎生发基质向大脑表面移行过程中受阻,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发育畸形,包括无脑回-巨脑回畸形、灰质异位、脑裂畸形、多小脑回畸形、半侧巨脑畸形和局部皮质发育不良.每一种类型有特定的病因、病理改变和影像学特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智力低下和癫癎,虽然并不常见,但在癫癎和智力低下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应引起重视.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神经元移行异常逐渐被认识,该文通过复习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特点.旨在总结神经元移行异常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陈春红;吴沪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