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istin(抵抗素)是抵抗素样分子家族成员之一,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细胞因子.啮齿类动物体内resistin的主要作用是诱导胰岛素抵抗:重组resistin作用于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能诱导细胞水平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Resistin转基因小鼠表现出了整体水平的胰岛素抵抗现象.现发现resisfin与机体多种疾病相关,如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该文主要对resisin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刘峰;郭锡熔;陈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且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研究显示,RSV通过其表面糖蛋白与宿主靶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发生黏附,进而融合穿入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从而致病;而硫酸乙酰肝素糖链长度、艾杜糖醛酸含量及N-硫酸化和O-硫酸化程度与RSV感染力密切相关.
作者:董丽群;王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与所受刺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有关,同时与脑发育成熟度相关,在脑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应考虑到脑发育(年龄)因素.该文从脑血流、血脑屏障、能量代谢、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神经细胞死亡方式、脑损伤程度与部位等方面阐述脑发育程度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
作者:徐发林;朱长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多种病因导致的以骨髓衰竭伴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免疫介导的造血损伤可能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T细胞作为细胞免疫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在骨髓及外周血中均有异常,如CD4+和CD8+ T细胞数量与亚群的变化、T细胞受体表达状态异常等均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再障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状态和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差异也可能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近来研究发现T细胞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之间的作用也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吉吉;蒋莎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早期电视暴露对儿童身心健康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如暴力、攻击性行为、物质滥用、注意缺陷障碍和青少年早发性性行为等的比例显著增加;同时严重影响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上的成就感.电视也改变了儿童日常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儿童肥胖、身体素质下降和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吴德;唐久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环孢素A通过免疫抑制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同时也可引起肾脏的肾小管、肾小动脉、肾小球以及间质病变,造成肾毒性.在临床应用中有必要加强对环孢素A的肾毒性的认识,严格掌握其使用剂量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该文重点介绍环孢素A的肾毒性.
作者:王亚林;马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患儿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造成腹膜透析技术的失败、腹膜清除功能下降和腹膜硬化,终导致患儿退出腹膜透析,从而影响到腹膜透析的预后.全面了解儿童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好发原因和新的治疗进展,对有效治疗腹膜炎、预防腹膜炎的发生、保护腹膜功能及维持腹膜透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伟岚;卫敏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横纹肌肌小节的组成除了已知的粗、细肌丝系统外,还包括一种由巨大的蛋白质--肌联蛋白(titin)构成的纤维系统.肌联蛋白横跨肌小节从Z线到M线的区域.在心肌中,肌联蛋白起着分子弹簧的作用,既可以对粗、细肌丝进行精确的调控,产生心肌的被动张力和回复力,又参与心肌主动张力的调节和维持心肌的紧张度,并在耦联和协调心肌的舒缩运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肌联蛋白在心肌舒缩中的功能、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肌联蛋白与心肌病的关系进行论述.
作者:周利刚;陈沅;张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ⅥⅫ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营养作用.可通过促有丝分裂作用增加神经元的生长和存活.在神经系统损伤后VEGF具有多效性的影响,能够保护缺氧状态下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促进神经新生,为神经系统损伤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孙金峤;杨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完全性大血管错位患儿行Switch术后,肺动脉狭窄、新主动脉瓣功能不全及冠状动脉狭窄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肺动脉狭窄常见,发生率差异较大,且与术后随访时间相关,也是大动脉转位术(ASO)术后再手术的常见原因;冠状动脉狭窄与ASO术后病死率明显相关;多排CT血管造影术、心导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的运用在术后患儿冠状动脉的随访中应予以重视;新主动脉瓣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前两者的发生率,其发生具有明显的危险因素.ASO术后患儿一般情况良好,需再次行外科手术或者心导管手术的比例较低.
作者:沈佳;徐志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把躯体形式障碍定义为神经症的一种,其特征为患者反复出现各种躯体症状,但与主诉相应的各种医学检查阴性或与躯体主诉不相符.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会影响学习、人际交往等.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还未明确,认为是多因素的.该文从生物学、心理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对儿童和青少年躯体形式障碍的病因进行综述.
作者:任芳;张劲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小儿急性肺损伤(ALI)及ALI的严重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病理特征是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以促进肺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也可以提高血管通透性.因此,VEGF可能成为一种反映ALI病理和(或)肺损伤及修复状况的生物学指标.该文对VEGF及其受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VEGF与ALI相关的动物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宋俊峰;孙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VAP患儿呼吸道检测到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发生VAP-的高危因素为输液、再次插管、暂时离开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败血症和机械通气天数等.目前VAP的诊断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在规范指导下运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保护性标本刷法技术可提高儿童VAP的诊断水平.应在经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选择经济有效的检查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改用窄谱敏感的抗生素或者停止使用抗生素,并针对发生VAP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
作者:朱燕凤;孙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仅可引起围生期新生儿死亡,也是造成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环氧化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烷的限速酶,有COX-1和COX-2两种异构体,同HIE的关系密切.在HIE中COX-2表达增强,同时COX-2蛋白及反应产物均增多.COX-2通过增强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氧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及同其他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机制,在HIE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武师润;阴怀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其致病基因定位于5q13,共有四个候选基因,其中SMN基因为致病基因,其他三个基因是修饰基因.基因诊断是目前比较可靠且运用较多的辅助检查方法.SMN基因定量分析可以作为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以及基因诊断和检测携带者的补充.该文对四个候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诊断及SMN基因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性描述.
作者:龙美娟;宋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糖皮质激素(GC)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而激素的耐药问题使其治疗面临严峻挑战.GC在体内发挥效应需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复杂过程,此效应途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有可能导致Gc耐药的发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C受体前代谢酶、多药耐药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GC受体、受体附件蛋白、NPHS2基因等都可能与GC耐药有关,而如何从复杂纷纭中寻找到GC耐药的分子标志物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周频;何庆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川崎病是导致儿童早期中小血管炎的常见原因,其确切病因仍不明确.川崎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法.川崎病动物模型分为自然发病和诱导免疫两种,其中犬幼年性多动脉炎综合征为自然发病模型,兔、小猪和小鼠为诱导免疫模型.每种模型均体现了川崎病的部分特点,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研究提供了线索.该文就各类川崎病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谢利剑;黄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右心室在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儿童各种心脏疾病时右心室功能失调及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但由于右心室缺乏轴对称性以及解剖形态的复杂性影响了其心腔容量、面积等的测定,故对右心室功能的研究并不深入.目前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有创、元创两种.任何有创的导管检查均可能发生并发症;近Tei指数、多普勒组织成像、三维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核素心血管造影等无创检查手段在儿童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寻找一种无创、简便、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方法对于儿科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祁泉;严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呼吸道病毒感染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病毒类型、感染季节、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宿主的特应性等诸多因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病毒感染与哮喘或喘息性疾病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许多研究发现,病毒感染在多因素参与的条件下、在机体特应性体质这一特定环境中激发了哮喘恶化,提示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是遏制病毒诱发的哮喘急性发作的有力措施之一.
作者:邹映雪;鲁继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的潮式呼吸肺功能参数测定结果,探讨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肺功能改变的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6岁以下急性发作期患儿41例,缓解期患儿40例,于镇静后进行潮式呼吸肺功能检查.主要参数有;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kg)、呼吸频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并予所有患儿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的各项指标与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呼吸频率增快,VT/kg,TPTEF/TE、VPEF/VE降低.两组吸入氟替卡松气雾剂3个月正规治疗后复查肺功能.经比较,急性发作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治疗后TPTEF/TE、VPEF/VE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式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出哮喘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随访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辉;潘家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及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进展,极大促进了人类对疾病发病机制新的认识,推动了临床遗传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分子遗传学(clinical molecular genetics)作为医学遗传学的重要组成之一,已经成为临床医学知识更新快的学科,为临床遗传学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快捷、准确的分子诊断方法,不断丰富着遗传性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作者:何玺玉;封志纯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