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OH)2维生素D3是维生素D在人体内的活性形式,它通过细胞内特异性维生素D受体发挥着广泛的作用.近研究表明,1,25(OH)2维生素D3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结合,能够保护足细胞,抑制系膜细胞增殖,调节系膜细胞凋亡,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抑制炎症细胞,减少炎症因子,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病起到保护肾功能作用.该文就近年1,25(OH)2维生素D3及维生素D受体在慢性肾脏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国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造成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现,NEC重要的病因发病机制是小肠结构和免疫不成熟.益生菌可通过保持或供应新生儿肠成熟和稳定所需的共生菌群,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减少凋亡、促进和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而保护未成熟的肠道,因而可预防或限制NEC的严重程度.口服益生菌可作为NEC的预防保护策略之一.
作者: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急性肾损伤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缺少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重症患儿的病死率高达60%.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是目前认为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急性肾损伤的生物指标,正常生理状态下低水平表达,病理状态下表达急速上升,患者尿液和血清出现大量蓄积.该文对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作为早期生物标志物在不同临床背景下的儿童急性肾损伤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刘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一方面,哮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饮食摄入、烟雾暴露、空气污染等外界因素均与其发病相关.新近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遗传及环境因素均可影响表观遗传学修饰.因此,该文对哮喘表观遗传学调控及哮喘表观遗传学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杨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为罕见的颈部鳃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反复发作的颈部脓肿和蜂窝织炎.既往认为炎症静止期,手术切除瘘管是唯一根治手段.但传统开放性手术并发症较多,复发率较高.上世纪90年代末,各种相对安全有效、微创美观的内镜术式被尝试应用于先天性梨状窝瘘的治疗.经过10余年的临床验证,内镜烧灼逐渐被推荐为先天性梨状窝瘘的首选治疗方法.该文介绍和总结内镜技术治疗先天性梨状窝瘘的原理、方法、利弊、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梁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炎症是临床上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过度的炎症反应对组织器官有着巨大的损伤作用.一氧化碳是一种小分子气体,在体内主要由血红素氧合酶降解血红素而生成,它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均与其细胞保护功能有关,如抗炎、抗凋亡、抗增殖及舒张血管.基础研究发现:在多种炎症模型中,一氧化碳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应,其作用的主要细胞细胞信号通路包括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信号通路等.临床研究中,一氧化碳并未取得良好的保护效果.该文探讨一氧化碳的抗炎作用机制,以期为更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蔡康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糖皮质激素能使大部分哮喘患者得到缓解,但不能治疗所有哮喘患者.KCa3.1离子通道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过程.因为钾-钙离子通道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过程,因此调节KCa3.1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可能成为哮喘治疗的新途径.
作者:李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脓毒症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因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医疗费用已引起全球关注,脓毒症成为儿科重症医学的临床研究热点.大量研究表明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组织器官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是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特征之一.该文就脓毒症线粒体呼吸链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白血病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白血病MDR的产生与细胞膜表面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药物转运作用直接相关,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如MAPKs、NF-κB、Hedgehog、Wnt/β-catenin、PI3K/Akt参与调节P-gp的表达,而调控因子Stats、microRNA、TRAIL、HDACs也与P-gp的表达密切相关.该文就白血病MDR细胞中P-gp的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洁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一种替代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影响预后,甚至致死.该文就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苏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肝脏是重要的免疫与代谢器官.脓毒症并发的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肝脏是重要的靶器官之一.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时预后差,病死率高.微小RNA(MicroRNA)为非编码小RNA,通过结合目标mRNA,转录后参与基因调控.通过调节免疫反应信号通路,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调控免疫细胞功能等,微小RNA可在脓毒症发病过程的多个层次上发挥调节作用.在调节脓毒症的微小RNA中,微小RNA-155与脓毒症造成的肝损伤关系密切,该综述对此进行概述.
作者:吕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气道重塑是哮喘病理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哮喘症状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To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表达于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黏液腺细胞等多种气道壁结构细胞,在哮喘气道重塑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就TLR在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肝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多见于婴幼儿,占所有肝脏肿瘤的50% ~ 60%.儿童肝母细胞瘤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肝移植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应用于儿童晚期或难治性肝母细胞瘤的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对化疗敏感,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该文主要针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的化疗治疗及进展进行讨论.
作者:张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唾液乳杆菌对哮喘Balb/c小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及IFN-γ的影响.方法 选择30只4w、体重16 ~ 18 g、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哮喘组(A)、哮喘+唾液乳杆菌组(AH).应用卵蛋白激发方法建立急性哮喘模型,观察小鼠行为学改变、病理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改变、电镜观察气管纤毛数量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IgE、IL-4、IFN-γ水平.结果 A组小鼠在4%卵蛋白生理盐水溶液雾化激发5~10 min后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头面部瘙痒、抓耳挠腮、呼吸急促、打喷嚏、弓背、前肢缩抬、二便失禁等哮喘急性相表现,AH组小鼠以上反应减轻;病理HE染色见A组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气管及血管周围可见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管腔中较多炎性分泌物,AH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较哮喘组明显减轻;电镜下,气管纤毛数量A组较N组显著减少,AH组较哮喘组显著增加;血清及肺组织匀浆中A组IgE、IL-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组(P<0.05),IFN-y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组(P<0.05),而AH组IgE、IL-4表达水平均较A组明显降低,IFN-γ表达水平较A组升高(P<0.05).结论 致敏前唾液乳杆菌灌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哮喘小鼠的临床症状,部分纠正了Th1/Th2失衡,降低了哮喘模型小鼠的气道炎症.
作者:相云;尚云晓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68例(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所致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 hepatitis syndrome,IHS)的患儿,分为HGF治疗组32例和常规治疗组3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和常规保肝利胆治疗,HGF治疗组给予HGF辅加治疗,常规治疗组不予HGF治疗.1个月疗程后比较患儿肝功能指标、黄疸消退时间、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HGF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改善,黄疸消退时间较早,总体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HGF可显著改善治疗的婴儿期CMV肝炎患儿的肝功能指标,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可协同降低CMV-DNA拷贝数,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晓军;李晓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NA)-31在气道变应性疾病(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人黏附分子CD44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6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急性发作期、非发作期及36例正常对照儿童血清中miRNA-31与CD4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miRNA-31在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非急性发作期及正常对照儿童;其表达水平与患儿血清中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RNA-31与CD44的表达呈正相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参与气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邢朝凤;李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蒙汉族儿童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n inhibitory factor,MIF)-173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别是CC、CG、GG)的检测,探讨MIF-173基因位点是否与蒙汉族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具有相关性,且MIF-173位点基因多态性在蒙汉族HSP之间有无差异.方法 选自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蒙医院儿科住院治疗HSP及健康体检的蒙汉族儿童105例,分为4组:即蒙古族HSP组(25例)、汉族HSP组(25例)、蒙古族正常对照组(25例)和汉族正常对照组.各组年龄l~14岁.抽取静脉血2ml作为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各组人群基因中MIF-173位点多态性,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IF-173位点可检测出3种基因型:即CC型、CG型和GG型.汉族HSP组与汉族正常对照组相比,MIF-173位点中以CC基因型居多;两组中各基因型相互比较,x2=10.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蒙古族HSP组与蒙古族正常对照组相比,MIF-173位点中仍以CC基因型居多;两组中各基因型相比,x2 =6.61,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蒙古族HSP组与汉族HSP组MIF-173位点各基因型相比,x2 =0.099,P=0.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F-173基因位点可能参与了HSP的发生和发展;MIF-173位点基因多态性在蒙古族HSP与汉族HSP之间并无差异,说明MIF-173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并不是导致蒙古族HSP与汉族HSP病史不同的原因.
作者:张钰恒;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并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佐治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激素、祛痰、吸氧等对症治疗,并雾化吸入采用异丙肾上腺素,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雾化吸入,每日1次,治疗72 h后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治疗5d后判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h后,两组患儿肺功能、动脉血气指标及气道炎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aCO2、CRP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喘憋、肺部罗音、咳嗽等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5d后,治疗组治愈率(50.9% vs.37.7%)、总体有效率(98.2% vs.94.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吸入期间,两组一过性心率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0.5%vs.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9,P=0.663).结论 在常规治疗小儿重症支气管肺炎基础上,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与异丙肾上腺素雾化吸入能提高肺换气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成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SYBR Green染料法)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经济、准确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并评价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肺炎支原体的23SrRNA耐药相关基因作为扩增区,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提取相应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绝对定量的标准曲线.比较荧光定量PCR方法与传统巢式PCR方法和市售试剂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利用上述三种方法和培养法检测临床咽拭子样本,进行相关系数、符合率及kappa系数的分析.结果 实时定量PCR和巢式PCR检测肺炎支原体的灵敏度为10拷贝;市售试剂盒为102拷贝.特异性检验中,肺炎支原体样本检测为阳性,人型支原体和其他4种细菌均检测为阴性.临床样本检测中,实时定量PCR、巢式PCR、市售试剂盒和培养法的阳性率分别为55.49%、52.75%、47.25%和39.01%.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新建实时定量PCR与传统巢式PCR的结果总符合率为89.6%,Kappa系数为0.790.实时定量PCR方法与市售试剂盒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R=0.923,P<0.001;两种方法的总符合率为89.6%,Kappa系数为0.792.实时定量PCR与培养法的结果总符合率为83.5%,Kappa系数为0.678.结论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与其它几种方法相比,快速经济,且污染少,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很重要的科研和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胡文娟;郭东星;王红;黄慧;姜越;王良玉;辛德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小早产儿(胎龄<32周)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神经运动发育状况及探讨早期干预的影响.方法 自2012年1月至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出院的小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共70例进行随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两组,体重<1 500g 38例,体重≥l 500g 32例,随访时间为出院后7~10d及矫正胎龄40周,达矫正月龄1个月后每月1次至1岁.随访时进行体格测量(身长、体重、头围)、20项神经行为检查,矫正月龄6、12个月时分别进行CDCC要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估,检测血常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生化,做颅脑超声、脑电图、颅脑核磁共振检查.对神经行为异常者进行以物理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干预治疗,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疗育结合的干预模式.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70例患儿平均胎龄(30.4±1.8)周,平均出生体重(1 463.7±307.5)g,宫外发育迟缓(extrautet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发生率57.1%;矫正月龄6个月时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发生率14.3%,脑性瘫痪倾向6例(8.6%);矫正月龄12个月研究组NDI发生率为2.9%,脑性瘫痪发生率2.9%,NDI发生率、智力发育指数、NDI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NDI、神经运动发育指数<70、智力发育指数<70、脑性瘫痪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干预可改善小早产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神经发育结局,降低神经发育损害发病率.
作者:袁欣;李霞;李雪;卓越;范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多发性抽动症初发患儿70例为TS组,7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咽拭子MP-DNA及血清MP-IgM、MP-IgG,并根据MP-DNA检测结果,再将TS组患儿分为MP-DNA阳性组(21例)和MP-DNA阴性组(21例),TS组患儿给予氟哌啶醇片口服,每周末记录TS组患儿口服氟哌啶醇剂量;TS组中MP-DNA阳性患儿在氟哌啶醇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口服,TS患儿中MP-DNA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末按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提供的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检测咽拭子MP-DNA,TS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06,P=0.000);检测血清MP-IgM,TS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30,P=0.154);检测血清MP-IgG,TS组与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8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301,P=0.038);(2)药物治疗前1周和2周后,MP-DNA阳性组及阴性组YGTSS基线积分及积分进步率分别为:30.65±5.41、12.14±5.93、28.07±8.69,29.63±2.99、11.68±5.99、25.80±9.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周、6周、8周后,MP-DNA阳性组及阴性组YGTSS积分进步率分别为:60.87±23.75、71.93±13.08、80.19±12.91,46.94±18.76、60.53±17.42、71.08±1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药物治疗1周、2周、4周、6周后,MP-DNA阳性组及阴性组所需氟哌啶醇量分别为:(0.43±0.12)mg、(0.86±0.23)mg、(1.71 ±0.46)mg、(2.37±0.67) mg, (0.44±0.11)mg、(0.88±0.22)mg、(1.76±0.44)mg、(2.54±0.54) 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8周后,MP-DNA阳性组及阴性组所需氟哌啶醇量分别为:(2.45±0.75) mg、(3.00±0.93)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P=0.042).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参与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刘亚蒙;杨新利;史宝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无乳糖配方奶粉在小儿急性腹泻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等效性试验.111例婴儿急性腹泻病例被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及补液治疗.无乳糖奶粉喂养组(无乳糖组)给予无乳糖奶粉喂养,常规奶粉喂养组(常规组)给予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l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周后无乳糖组患儿腹泻治愈率为80.36%,好转率为16.07%;常规组治愈率为45.45%,好转率为45.45%,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乳糖组腹泻缓解天数为(2.63±0.75)d,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13±0.96)d(P <0.05);两组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但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继发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于非轮状病毒感染患儿(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无乳糖奶粉联合腹泻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婴儿急性腹泻疗效显著,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好转率及治愈率.
作者:夏婧;吴捷;魏克伦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儿在不同年龄组的病因分布,探讨影响AKI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贵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60例AKI患儿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岁患儿主要病因为微循环障碍、脓毒症,3~7岁患儿主要病因为脓毒症、肾实质性疾病,>7岁患儿主要病因为肾实质性疾病.AKI的分期在少尿组明显重于非少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与尿量相关(P<0.05),而与AKI的分期及是否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KI患儿的主要病因为循环障碍、脓毒症、肾脏疾病.少尿者肾功能受损重于非少尿者,少尿可能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AKI的分期、血液净化治疗可能与预后无关.
作者:李宇红;邵晓珊;江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特应性皮炎的自然进程一直都是医师与患者所关心的课题.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与皮肤屏障受损和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特应性皮炎在发病年龄、病程、加重及缓解因素和对治疗的反应上都有个体差异.近年来,随着遗传学研究及临床大量回顾性研究进展,对特应性皮炎自然进程的认识更为全面,这有助于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疗效评价.
作者:钱秋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连续性血液净化是连续、缓慢清除血液中水分和溶质分子,对脏器功能进行支持的治疗方式.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的应用已经超出了肾脏替代治疗领域,适应证包括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烧伤等危重症,成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重要的治疗方法.由于儿童生理特点、血液净化设备和耗材、疾病谱等原因,儿童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要求高,难点多.
作者:吴渚;陶少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