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3-4408
  • 国内刊号:21-1529/R
  • 影响因子:1.05
  • 创刊:1974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6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4年荣获卫生部首届全国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二等奖
  • 儿科学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6年12期文献
  • 哮喘患儿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对身高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是目前治疗哮喘有效的药物,但近来亦有报道长期使用仍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汇总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ICS长期治疗可能会轻度地减缓身高的增长速度,但这种抑制只出现在哮喘治疗早期,并且不影响或仅轻度影响终身高。 ICS对身高的影响,亦与其使用的种类、剂量和吸入方法相关。

    作者:贾宵宵(综述);张维溪(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神经障碍,影响患儿精神行为发育,出现学习能力差、认知功能受损、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情况,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研究显示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儿童的认知评估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该文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及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有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比较ADHD及TS事件相关电位的差异,讨论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作者:冯硕(综述);李尔珍(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组激活基因突变与免疫缺陷病表型多样性

    重组激活基因(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RAG)突变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免疫缺陷病,包括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Omenn综合征以及多种其他特殊表型。不同患者因RAG分子表达受影响程度的差异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免疫表型、组织病理学改变和临床表现。RAG完全缺陷分为典型SCID和母源T细胞输入型SCID。 RAG残留缺陷包括典型Omenn综合征、非典型Omenn综合征、肉芽肿性炎症、γδ T细胞优势扩增型以及母源T细胞植入。患者的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受到完全或者部分阻断,导致反复感染,并且常伴随自身免疫反应,严重威胁生命。该文对RAG免疫缺陷的各种复杂表型进行归纳,为该疾病的正确诊断、针对性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薛文宇(综述);曾艳;韦星呈(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管理

    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胃肠道发育极不成熟以及生后疾病状态的影响,生后的喂养成为一大难题。早期积极给予胃肠道外营养以及恰当的胃肠道内营养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该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杜巧燕(综述);梅花(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源性囊肿( bronchogenic cysts,BC)是一种先天性肺发育畸形,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该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临床表现、体征及胸部影像学多样,缺乏特异性,故容易误诊。如何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早期确诊率目前仍是难点。该文就支气管源性囊肿的组织胚胎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红(综述);彭东红(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道发育异常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是诊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是儿童肺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及支气管镜在儿科的广泛应用,其价值得到了一致肯定。该文将对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在气道发育异常中的应用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欣(综述);符州;耿刚(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维生素D与癫疒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维生素D除参与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外,其缺乏与全身和神经系统的多种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和脑血管疾病等。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能在癫疒间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能具有一定的抗惊厥作用。该文对维生素D在癫疒间中的作用,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受体基因的多态性与癫疒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也总结了抗癫疒间药和维生素D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赵金艳(综述);孙桂莲(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新的治疗对策

    幽门螺杆菌与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密切相关,还可导致儿童缺铁性贫血、生长障碍、哮喘、过敏性疾病等,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防治这些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克拉霉素及甲硝唑耐药率逐渐上升,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已小于80%,远远达不到临床要求。特别是克拉霉素高耐药地区,标准三联疗法已不能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需探讨新的治疗对策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儿童中根除幽门螺杆菌新的治疗方案主要有序贯疗法、含铋剂疗法、伴同疗法及联合益生菌等。该文就近年国内外对上述新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溢(综述);陈洁(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icroRNA在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微小RNA主要通过其种子序列识别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肾小球系膜细胞是肾小球主要的细胞之一,各种致病因子作用时,系膜细胞明显增殖、功能紊乱,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引起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脏纤维化。已有报道表明多种微小RNA参与系膜细胞损伤,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肾脏病早期干预治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韩悦(综述);张建江(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白血病患儿并发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败血症的临床特点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败血症的临床表现特点、病原菌分布、合并其他感染部位、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住院的45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儿,药敏结果提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5例患儿均有发热,其中有8例患儿持续发热,37例患儿发热天数为1~27 d,平均(6.1±5.2)d。45例患儿中26例感染发生于中性粒细胞缺乏阶段,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2~79 d,平均(15.2±16.2) d。中性粒细缺乏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7.5±5.8)d,不伴中性粒细缺乏组,发热持续时间平均(3.7±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45例患儿中有23例同时伴有其他部位感染,感染灶以肺部、消化道、口腔及肛周为主。全部患儿送检血培养标本总量711份,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菌共162株,耐药菌标本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45例中36例抗感染治疗有效,9例抗感染治疗无效(死亡及放弃)。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败血症的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中性粒细胞缺乏是影响抗感染治疗转归的重要因素。

    作者:姚佳峰;李楠;姜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癫疒间患儿发生早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癫疒间儿童出现早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12例癫疒间患儿临床资料、辅助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早期持续状态分为癫疒间持续状态组及对照组,分析发生早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12例患儿进入本研究,两组比较发现首次发作持续时间( t=2.106, P=0.037)、头颅MRI异常率(χ2=8.995,P=0.003)、脑电图异常率(χ2=30.96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发现头颅MRI异常、脑电图异常、首次发作大于3min、发作频率、多胎多产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头颅 MRI异常( OR=1.918,P=0.001)、脑电图异常(OR=3.633,P=0.000)、首次发作大于3 min(OR=12.277,P=0.000)、发作频率(OR=3.196,P=0.003)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癫疒间患儿出现早期癫疒间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有头颅MRI异常、脑电图异常、首次发作大于3min、发作频率等。

    作者:江志;杨理明;宁泽淑;张洁;陈波;郭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儿中,其中30例为支原体肺炎,30例为非支原体肺炎患儿,选取30例同时间内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查体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中D-二聚体、血IL-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组和非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聚体、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呈正相关。支原体肺炎患儿中D-二聚体、血清IL-6水平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激活凝血机制,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致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且D-二聚体与血清IL-6呈正相关。

    作者:陈苗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平衡仪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集中探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vity disorder,ADHD)患儿中应用平衡仪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因缺陷多动障碍于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40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ADHD患儿在接受平衡仪治疗后的相关注意力和记忆力等相关大脑高级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唯氏记忆测量表( 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分中,患儿在短时和记忆商的比较较治疗前提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前后患儿注意/不分心因子( freedom from distractibitity,即C因子)提高较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P<0.01)。在数字划消测试中,治疗后的患儿在第一阶段的评分优于治疗前,同时失误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学习动力测试(dynamic learning measures,DLM)的比较中,患儿在治疗后总错误数和分类较治疗前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平衡仪在ADHD患儿认知功能的改善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优化患儿注意力及记忆力相关功能,因具有趣味性强的特点已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琰;方琴;王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我院的20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实验组(胃肠安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胃肠安丸,比较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终105例接受常规治疗,101例接受胃肠安丸加常规治疗。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时间比较,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胃肠安丸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凯;陈凡;吕晴;王齐;范大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 MP-Ab)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分别测定51例支原体肺炎(观察组)与52名健康儿童(对照组) hs-CRP和 MP-Ab 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MP-Ab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2.94%vs 5.77%)、(60.78%vs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肺炎患儿hs-CRP、MP-Ab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明显增加( P<0.05)。结论 CRP、MP-Ab可作为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重要辅助指标。

    作者:邢雅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盛京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大连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科的胆汁淤积症患儿共98例,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腺苷蛋氨酸和复方甘草酸苷静点,同时口服熊去氧胆酸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每天3次口服,月龄小于3个月者每次3 ml,月龄3~5个月者每次5 ml,14 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儿均在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肝功能生化指标,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平均数值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婴儿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治疗中,选择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夏婧;滕旭;吴捷;魏克伦;岳小哲;魏兵;黄玉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以右下肢皮疹及便血为表现的儿童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一例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与尚不明确,表现主要以葡萄酒色斑痣、毛细血管畸形或者静脉畸形及肢体肥大三联征为主要表现[1],但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右下肢皮疹、便血为表现的儿童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进行报告。

    作者:王美芬;王明英;刘四香;段金涛;李娟;方佳慧;邓成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国东部超重青少年转氨酶水平升高

    Elevated transaminase levels among overweight adolescents in eastern China目的我们旨在调查中国东部青少年的疑似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作者:许巍(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婴儿血清脂肪酸,反映出家庭鱼类消费,与过敏发展呈负相关而与农场居住无关

    Serum fatty acids in infants, reflecting family fish consumption, were inverselyassociated with allergy development but not related to farm residence目的在这项研究中,调查农场和非农场婴儿间不同血清脂肪酸模式以及其与后续过敏的关系。同时我们也分析过敏相关血清脂肪酸和母亲饮食以及母乳脂肪酸的关系。

    作者:许巍(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通过与血清总胆红素比较验证为父母设计的婴儿黄疸色卡成功

    Parental infant jaundice colour card design successfully validated by comparing it with total serum bilirubin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种新生儿父母可以使用的黄疸色卡,通过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验证它的效果。

    作者:许巍(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炎球菌疫苗有效预防1~36个月龄婴幼儿血培养阴性的类肺炎球菌菌血症或血源性肺炎球菌肺炎感染

    Pneumococcal vaccinations effectively prevent blood culture-nega-tive infections that resemble occult pneumococcal bacteraemia or bacteraemic pneumococcal pneumonia at one to 36 months of age目的关于大规模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减少了血培养阳性肺炎球菌菌血症和菌血症性肺炎的发生已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评估肺炎球菌疫苗对血培养阴性伴有发热和白细胞升高,除了肺部浸润外并无其他病灶的感染住院治疗的效果。

    作者:许巍(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本刊紧急声明

    作者:?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年第43卷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际儿科学杂志?2016年起改为月刊

    作者:?国际儿科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