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是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常规治疗包括水杨酸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手术等,但预后仍不乐观.近年来,多种其他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如抗细胞因子抗体、抗趋化因子抗体等,使临床医生越来越关注炎症性肠病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静;王立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与认知功能以及思维的发展有关.执行功能作为人类一种高级认知功能,与学龄前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密切联系、协调发展.探讨语言能力与执行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广阔的理论前途和应用前景,该文对言语语言障碍儿童执行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上官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内分泌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骨保护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密切.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系统、胰腺、肝脏及脂肪中的骨保护素水平均有改变.骨保护素还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关,已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该文综述骨保护素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旨在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唐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过敏性疾病轻者仅有局部表现,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由于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早发现引起过敏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管控有助于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该文就近年来引起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危因素、机制假说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作一综述.
作者:宋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对于细胞的兴奋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HCN是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家族的简称,Kv4家族成员是海马神经元中产生瞬间外向钾电流的主要成分,上述两个家族均为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HCN通道及其介导的Ih电流可以影响细胞膜静息电位,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突触电位和突触传递,参与心脏起搏和某些神经元的节律性活动.瞬间外向钾电流(IA)是动作电位复极化早期外向钾离子电流的主要成分,主要调节突触的输入和动作电位的反向传播,Kv4通道可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研究表明两种通道的突变均可导致癫(癎)的发生.该文简要介绍HCN和Kv4通道的结构、分布、功能,并对两者在癫(癎)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前,儿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儿童骨骼健康的重要疾病,包括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儿童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糖皮质激素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虽然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应用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骨质疏松.该综述主要讨论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策略,以期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理论依据,并做出合理的评估和临床指导.
作者:刘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 syndrome,ALGS)是具有表型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受损器官或部位包括肝脏、心脏、骨骼、眼、面部、肾脏、血管和皮肤.ALGS产生的原因是配体JAG1或受体NOTCH2突变导致Notch信号通路缺陷而引起的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肝内胆管缺乏或消失伴临床上五项主要临床特征:[胆汁淤积、心脏缺陷、脊柱畸形(蝴蝶状椎骨)、眼部异常(角膜后胚胎环)和突出的面部特征(倒三角形)]中的三项及其以上就可以进行确诊.近些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各系统表型发病原因的不断研究,ALGS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就这两种突变导致的ALGS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和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高美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黄酮类化合物是多酚植物的二次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饮食中.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过敏、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由于黄酮类化合物源自天然的安全性及强大的生物学效应,其对于哮喘的防治作用被广泛关注.该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王天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对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收缩幅度的影响.方法 将1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正常对照组及哮喘模型组,卵蛋白吸入法制作哮喘大鼠模型;原代培养两组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SMC在不同干预因素干预前后细胞形态及收缩的长度的变化,计算各组细胞收缩百分比,对各组ASMC收缩长度百分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乙酰胆碱干预组及P物质干预组ASMC体积明显变小,细胞直径缩短,胞浆减少,细胞排列密集.P物质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及尼莫地平干预组ASMC细胞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细胞体积大小相仿,细胞呈梭形,胞浆丰富,细胞排列规则.乙酰胆碱干预组细胞收缩百分比大(19.60 ±3.47)%,尼莫地平干预组细胞收缩百分比小(3.25±1.14)%,P物质受体拮抗剂干预组细胞收缩百分比(3.56±1.03)%较正常对照组(3.54±1.26)%大,但较乙酰胆碱干预组(19.60±3.47)%、哮喘组(14.36±2.37)%及P物质干预组(17.79±3.19)%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觉神经肽P物质会增加ASMC收缩幅度,但其收缩幅度较乙酰胆碱小;其受体拮抗剂有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能力的作用,但其抑制能力较尼莫地平弱.感觉神经肽P物质通过增加气道平滑肌细胞收缩力参与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李淼;尚云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功能检查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附属盛京医院住院患儿58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急性期行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并于镜前24h内行肺功能检测,对支气管镜下表现和同期肺功能数值进行分析.按照支气管镜下黏膜是否完整将镜下表现分为轻度组和重度组,记录每个患儿的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 RMPP患儿镜下表现重度组急性期肺功能的大气道通气指标(FVC、FEV1、PEF)和小气道通气指标(FEF25、FEF50、FEF75、FEF25-75)较轻度组均降低,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MPP急性期可出现不同的肺功能表现,包括肺功能正常、限制性或阻塞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常见的是小气道功能改变,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极易引起小气道受累.RMPP急性期镜下表现越重,同期的肺功能指标下降程度越重.通过肺功能检测对预测RMPP的严重程度及早期识别具有一定作用.肺功能指标对判断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指征及评价介入治疗效果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魏文凭;张晗;尚云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炎症性肠病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重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肠黏膜屏障的损伤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IL-β刺激Caco-2细胞单层,体外模拟炎症性肠上皮细胞屏障,为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Caco-2细胞21d模拟肠上皮细胞单层屏障.炎症1组从培养第5天开始每隔1天应用IL-1β处理2h检测TEER值,至第21天.炎症2组于培养第18天换用含IL-1β培养液,分别于处理0、12、24、48、72 h检测TEER.正常对照组用普通培养液培养,也于相应时间点检测TEER.结果 正常对照组细胞TEER从第5天至第15天逐渐增加,在第15天达到600 Ω·cm2,并到达平台期保持至第21 d.炎症1组细胞TEER值均低于正常组细胞,并且直至第21天仍<500 Ω·cm2.炎症2组细胞显示时间依赖性的TEER逐渐降低,在48 h达到大值,然后在72 h轻度回升.结论 培养2~3周的Caco-2细胞能够形成具有极性的肠上皮细胞单层,对其给予IL-1β刺激可在体外模拟炎症性肠上皮细胞屏障.
作者:林楠;滕旭;许玲芬;孙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浅层吸痰法在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早产儿120例,随机分为浅层吸痰观察组(60例)和深层吸痰对照组(60例).观察吸痰时呼吸、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吸痰后3 min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压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效吸痰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浅层吸痰法可有效提高危重早产儿吸痰的安全性,减轻吸痰的不良反应,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
作者:陈月凤;于艳彬;姚龙燕;梁淑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特征,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提高对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营养科门诊就诊,符合牛奶蛋白过敏诊断的260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喂养史、家族史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饮食回避及特殊配方奶粉(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进行干预治疗,并于治疗后14 d、3个月、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病情变化及疗效.结果 进行干预治疗14d后,多数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以湿疹改善为显著,显效率为72.6%;干预治疗3个月、6个月后,患儿的临床症状、血清铁蛋白及血嗜酸性细胞计数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6个月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6%,与干预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8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
作者:孙灿;娄岩;赵晴;孙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治疗儿童Neer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近端Neer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53例,术后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Neer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4.5年的随访,术后4~6周骨折愈合,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45例,良8例,优良率100%.结论 闭合复位改良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近端NeerⅢ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赵小明;孙雅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共150例,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A、B、C三组,予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为A组,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为B组,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为C组.统计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患儿痊愈22例(38.60%),显效15例(26.31%),有效11例(19.30%),总有效率84.21%;B组患儿痊愈17例(42.50%),显效9例(22.50%),有效11例(27.50%),总有效率9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0,P=0.526);C组痊愈32例(60.38%),显效16例(30.19%),有效4例(7.54%),总有效率98.11%,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9).A组患儿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57±1.35)d、(4.49±1.24)d、(7.24±2.35)d;B组分别为(4.42±1.27)d、(4.38±1.15)d、(6.86±2.46)d;而C组症状改善的时间较A、B组明显减少,分别为(3.86±1.23)d、(3.57±1.06)d、(5.04±1.98)d.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儿不良反应例数5例,发生率为8.77%,B组为4例(10.00%),C组为6例(11.32%);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9).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类抗生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显著,明显减少症状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徐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