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脑白质损伤是导致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受损甚至远期后遗症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近年来,神经血管单元作为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逐渐在神经科学领域引起关注.该文就脑白质中神经血管单元的组分及相互作用,脑白质损伤的病理生理、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金圣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自身免疫受遗传、免疫、激素和环境等因素影响,病毒感染可能会触发自身免疫.在各种类型心脏病的发病过程中自身免疫可能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被定义为由心肌功能受损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是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常见的病因.心肌炎可以由感染和非感染因素引起,非感染因素包括伴随心肌炎的自身免性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该文就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刘宁;张雅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ILC)是人们近些年发现的一类谱系阴性、但可以接受刺激产生炎症因子的免疫细胞.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将其分为ILC1、ILC2、ILC3三类,其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因其对寄生虫、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具有相关影响而备受关注.该文就ILC2的表型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进行阐述.
作者:郑一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因,并可引起多种肺外并发症.因此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对于M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由于Mp生长缓慢、对营养和环境要求较高、培养过程受真菌和细菌影响较大,普通培养法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PCR技术复杂,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适合在基层医院推行实施;因此血清学诊断成为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法.该文就目前临床及科研中Mp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抗原成分以及不同感染时期抗体成分的检测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白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42,CdcA2)在消化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维持等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结果表明Cdc42参与消化道的发育及先天性肠道疾病、炎症性肠道疾病、感染性肠道疾病甚至消化道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但是目前关于其引起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明确,为消化道各种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唐文娟;薛爱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振幅整合脑电图是脑电图技术的一种简化形式,近年来已被证实可以辅助诊断足月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预测窒息后足月儿神经发育结局,但对于早产儿应用较少.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与脑发育成熟程度相关,易受临床干预措施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诸多研究者认为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同样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诊断及神经发育结局预测.该文从早产儿振幅整合脑电图与脑发育的关系、影响因素,对脑损伤诊断价值及神经发育结局预测能力角度进行综述.
作者:钱瑞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在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型糖尿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肠道微生物的改变是1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这在动物模型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该文就肠道微生物对1型糖尿病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微生物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以及1型糖尿病未来可能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作者:孟令哲;杨平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近年来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升高,其中鼻病毒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尤为密切.除上呼吸道感染外,在感染期间下呼吸道也存在鼻病毒RNA.呼吸道上皮细胞是鼻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近年有关鼻病毒感染与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鼻病毒引发呼吸道感染的病理机制还有待深入探讨.
作者:常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ncRNA).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点.研究发现,一些lncRNA可参与激素抵抗性哮喘的鉴别,并且在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另有一些lncRNA与微小RNA(miRNA)、炎症反应、表观遗传修饰以及气道平滑肌细胞有着密切的联系,由此推断lncRNA可能参与调控哮喘的发生发展.该文就lncRNA与哮喘的相关性进行总结陈述.
作者:王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胚胎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移植对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全反式维甲酸致畸的显性脊柱裂大鼠模型,妊娠16d通过胎仔外科与显微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将BMSC移植入胎鼠脊髓缺损部位,待胎鼠成活至妊娠21 d取脊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BMSC后脊髓缺损部位NGF和BDNF的表达,同时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显性脊柱裂胎鼠BMSC移植后脊髓内BDNF、NGF的表达增强,而且BMSC移植区表达升高显著,TUNEL染色显示BMSC移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胚胎期BMSC移植后改变脊柱裂病变区微环境,可能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脊柱裂神经损伤的修复.
作者:苗佳宁;刘波;吴迪;赵桂锋;李慧;袁正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姜黄素对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对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及姜黄素干预哮喘小鼠.应用OVA溶液建立哮喘小鼠模型;对各组小鼠进行肺功能的检测;应用Giemsa染色测定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炎症细胞计数;HE染色及PAS染色对各组小鼠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测;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gE含量.结果 哮喘组小鼠在吸入乙酰甲胆碱(Mch)6.25 g/L浓度后,Penh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哮喘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小鼠气道盥洗液白细胞总数及嗜酸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白细胞及嗜酸细胞数量明显较哮喘组减少,两者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小鼠中BALF的Ig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姜黄素干预哮喘组中BALF的IgE含量较哮喘组明显降低(P<0.01).哮喘小鼠肺组织HE染色中可见支气管和血管壁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以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其减少.PAS染色哮喘组小鼠杯状细胞、黏液分泌明显增多,姜黄素干预哮喘组较其减少.结论 姜黄素可以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减轻气道黏液分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降低肺泡灌洗液中的IgE含量.
作者:刘立云;王佳;李淼;姚慧生;韩晓华;尚云晓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致肠外脏器损害的状况,分析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多脏器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感染组)和同时期的65例非感染的急性腹泻患儿(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肠外脏器损害的情况;同时对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肠外脏器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分析血清PCT与多脏器损害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罹患呼吸道感染、心肌损害以及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水平在多脏器损害组中明显高于未损害组以及仅有一个脏器损害组(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易引起肠道外的脏器损害;高热是心肌损害的高危因素;而PCT的升高提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肠外多个脏器功能损害.
作者:江超雄;杨长青;王慧;白卉;苏建华;许春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犬咬伤急诊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收入的10例犬咬伤患儿的一般资料,评价伤口感染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10例犬咬伤患儿均收入院手术并行抗生素治疗,伤口均呈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5 d~26个月,家属对术后创口瘢痕愈合外观较为满意.结论 儿童犬咬伤处理越早效果越好,伤后10h以上行一期缝合会增大感染概率.考虑到患者对伤口美观的要求,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可行Ⅰ期缝合和包扎,感染概率无明显增加.
作者:赵小明;孙雅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Th1及Th2细因子的表达及与临床分期、危险度之间的关系,为进行NB患儿化疗后免疫重建、免疫调节和支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8例NB患儿,将患儿分为高危组(high risk,HR)及中低危组(medium risk,MR/low risk,LR)进行对照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Th2类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水平.结果 初诊时Th1类细胞因子中,IL-2表达水平HR组[7.22 ±3.43(ng/L)]较MR/LR组[12.69±2.76 (ng/L)]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表达水平HR组[0.68±1.02(ng/L)]较MR/LR组[1.03±1.46 (ng/L)]有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TNF-cα表达水平HR组[36.20 ±5.71 (ng/L)]较MR/LR组[9.18±1.72(ng/L)]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h2类细胞因子中,IL-4表达水平HR组[5.38±1.76(ng/L)]较MR/LR组[4.61±1.20(ng/L)]有升高趋势,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8);IL-6表达水平HR组[1.55 ±2.47(ng/L)]较MR/LR组[1.36±1.00(ng/L)]有升高趋势(P =0.078).IL-10表达水平HR组[8.94 ±9.68(ng/L)]较MR/LR组[3.42 ±7.72(ng/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组NB患儿初诊时较MR/LR组呈现Th1类细胞因子弱势状态,相对地,Th2类细胞因子较MR/LR组呈优势状态,Th1/Th2漂移.外周血Th细胞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NB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可能做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赵文;金眉;赵倩;张大伟;李兴军;张瑞东;马晓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中艰难梭菌感染情况,对所检测到的艰难梭菌菌株进行核糖体分型,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113例.粪便标本采用PCR法检测毒素A/B基因,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根据艰难梭菌16S-23S基因间隔区的多形性运用PCR法对艰难梭菌进行核糖体分型.结果 艰难梭菌阳性标本15例,检出率为13.3% (15/113),所有阳性标本均能得到测序验证.15株艰难梭菌产毒株中13株系A+B+菌株,2株系A-B+菌株,分别占86.7%(13/15)和13.3% (2/15).二元毒素基因检测均为阴性.15株艰难梭菌被分为9种核糖体型别,其中R1、R4型别多,分别占20%.结论 我院艰难梭菌以毒素型A+B+为主,R1、R4型是核糖体分型的优势型别,无院内艰难梭菌感染暴发流行的证据.
作者:王小燕;吴晓明;沈一燚;刘志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对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认识,减少误诊与漏诊.方法 回顾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断并经手术治疗的3例PAS病例的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儿中,2例成活,1例术后放弃治疗.2例成活病例术后均出现气管狭窄等临床症状,其中第1例于全麻下行气管内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缓解顺利康复;第2例多次于气管镜下行球囊扩张术,症状好转.结论 对早期反复喘鸣、气促及呼吸道感染,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婴幼儿,应考虑有无合并PAS.心脏彩超与CT是确诊的佳方法.
作者:王结能;周可;李东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